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後 文 / 秋一秋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安縣曲山鎮青年王建堂與朋友分頭串聯了100個青年,向縣zf請命殺敵。就在他們開拔前,縣zf收到了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寄來的一面出征旗。

    當眾人展開這面出征旗時,全都大吃一驚——與祝願親人平安遠征相反,這面由一塊寬大的白布製成的大旗,居中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

    出征旗的右上方寫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份上盡忠!」

    左上方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華夏「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華夏民族的民族獨立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大潰退。

    戰時,各路諸侯是空前團結的,撤退的時候,派係爭奪的老.毛病,又顯示了出來,各路諸侯為了爭奪生命通道,不聽指揮,照成混亂,使得傷亡數字不斷攀升。

    在日軍第866章團軍。

    劉湘出川抗戰的兩大集團軍,北上參加娘子關戰役的是鄧錫侯,東調救急的則為唐式遵。

    唐式遵是劉湘的嫡系,雖然所屬人馬也是單衣草鞋,但比之於鄧錫侯部,不管武器裝備還是實際戰鬥力,都要強上很多。

    隨著李衛東頒下軍令,郭勳祺、劉兆藜雙雙殺出。

    在川將之中,郭勳祺最為耀目,有川中第一名將之譽,成名之作為內戰時期的土城戰役。

    那還是長z時期,mz東自遵義會議後再次執掌軍權,第一件事就是想在土城打一場漂亮仗,以重振久敗之後的h軍士氣。但是這一仗沒能旗開得勝,原因之一就是遇到了郭勳祺這個猛張飛。

    土城戰役,zyh軍主力盡出,卻仍被郭勳祺突破陣地,直*軍委指揮部前沿。千鈞一髮之際,若不是我們的zx把幹部團都拿出來拼,指揮部幾乎不保。

    是役,h軍傷亡多達3000之眾,而郭勳祺作戰之猛,也使人們徹底改變了川軍戰力低下的印象。

    在前往吳興的路上,郭勳祺一直琢磨著怎樣才能把出川以來的首仗給打好,他開始對陸續向南京轉移的後撤部隊感起了興趣。

    當然,這個興趣點是有聚焦的,焦點所在,就是其中的一個炮兵團。

    川軍一門重炮都沒有,想想看,要是咱手裡也有大炮,該是怎樣一種情形。

    一打聽,炮團的團長是四川人,跟郭勳祺手下的一個旅參謀長不僅是同鄉同族,還是黃埔的同期同學,兩人關係鐵得很。

    聽說還有這麼一層關係,郭勳祺趕緊拉炮團團長吃飯,並讓這個旅參謀長在一旁猛敲邊鼓,意思就是希望對方能留下來幫忙。

    但是人家聽後直搖頭:我這個炮團奉令退保南京,軍令如山,如果因留下耽誤了佈防時間,那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眼見對方起身要走,郭勳祺又歪嘴又擠眼,劉兆藜帶著他的一干旅長們及時冒了出來,這些人裡面,有的還跟炮團營長是結拜兄弟。見面之後,一把鼻涕一把淚,兄弟這就要有難了,你能見死不救,拍拍屁股揚長而去嗎?

    炮團營長坐著不動彈,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他的團長。

    裡應外合,內外夾攻,這麼多人情撲上來,團長也招架不住了。

    川人最重鄉情,一跺腳,也罷,就讓營長留下吧。

    這裡說的留下,可不是一直留下,那是要違反軍紀的,只能留四天。至於為什麼耽擱了四天,可以對上面解釋為該營是後衛,反正只要炮團有人先到南京去報到就可以了。

    經過聯袂圍攻,終於有一個炮營可以留下來了,大家喜不自勝,可是接下來卻差點吵起了架。

    那就是如何分蛋糕的問題。

    劉兆藜說,要不是我拿兄弟感情去爭取,事情差點就黃了,所以這個炮營應該歸我。

    劉兆藜一臉憧憬狀,那樣子,彷彿炮營的大炮已經在他的陣地上一字排開,光光地將日軍炸飛了。

    然而在郭勳祺看來,這場戲,他才是總導演,劉兆藜充其量不過是他請來的一個「托」,怎麼到頭來,好事還全歸了「托」。

    不行不行,你看看我的防守陣地,南面要防,東面要守,既要注意正面,又要留心湖上,能缺了炮兵嗎,這個炮營還是歸我比較妥當。

    爭來爭去,劉兆藜始終不肯相讓,哪怕三七開也不行,最後雙方按五五分才得以成交,也就是把炮營拆開來,一邊配兩個炮連。

    郭勳祺防守的陣地靠於太湖岸邊,此地稱為夾浦。

    那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浙江人很會做生意,愣是把當地改造成了一個度假村,以至於每戶人家幾乎都成了一個小型的飯店兼旅館。

    在那麼多漂亮的小洋樓中間,獨有一間土屋,仍是泥牆青瓦,炊煙裊裊升起,一位老嫗在門前搬凳閒坐。

    這樣的土屋,隨處可見。

    善良的人們本不奢望太多,只求可以寧靜地生活下去即可,但戰爭無情地打斷了這一切。

    夾浦之戰異常激烈,第18師團的步兵主要彙集於這一路。

    在步兵推進的同時,日軍大炮進行掩護,炮彈呼呼地從頭頂掠過,但郭勳祺一再不讓機槍和大炮開火,僅用手步槍禦敵。

    最有力的武器,必須到最有把握、最有效的時候才能使用。在此之前,就得熬著。

    郭勳祺是名將,他的部隊裡也不乏牛人,比如一個連長,他的腦袋被鬼子的三八大蓋給打中了,子彈從耳邊進去,臉上穿出,這位兄弟竟然還能自己穩穩當當地走著,而且言隨著作戰過程的不斷推進,郭勳祺在估算距離。

    等第866章裡,對博望坡的描述是「南道路狹,山川相*」,劉兆藜誘敵深入的這個地形與此類似,有三里路長,是一個呈波狀起伏的狹隘地段。

    曹軍對博望坡開始起疑,倒不是路狹,而是說此地樹木叢雜,且兩邊都是蘆葦,倘彼用火攻,可怎生了得。

    劉兆藜預設的伏擊區域沒有這麼多的樹木和蘆葦,所以日軍坦克就放心大膽地進去了。

    與「火燒博望」唯一不同的是,劉兆藜沒有貿然採用火攻,他用的是炮攻,這點頗有時代特色。

    在劉兆藜身邊,就是那位炮團的營長,後者一直在用望遠鏡進行觀測。

    眼看數十輛坦克已經進入隘區,大喊一聲:放!

    德造山炮齊轟,這一輪轟擊方向是截尾,日軍隊尾的數輛坦克立刻被擊中,並堵住了自家退路。

    隨後大炮轉移方向,再斬首。

    一頭一尾下來,最後的程序才是擊腹。

    除山炮外,川軍自帶的迫擊炮、步機槍、手榴彈也一起朝隘區zy傾斜,一時間,彈如雨點,震耳欲聾。

    日軍被圍在zy的大多是坦克裝甲車和山野炮,移動不靈,見兩邊皆被堵住,只能依傍路邊的山巖死角進行躲避。

    可是這時劉兆藜卻暴露出了一個漏洞,有一個傾斜的小道,竟然無兵扼守。

    百密卻有一疏,這次第866章,他「漏」,只是因為這段戲需要他「漏」,觀眾強烈要求看火攻,敬業的都必須返場加演。

    返場的這段戲,在《三國演義》裡也很有名,叫做「火燒上方谷」。

    陡坡兩旁,埋伏著川軍的迫擊炮和機關鎗,此時忽然向谷草進行猛烈射擊。

    你不射坦克,射谷草幹什麼,能射出火來?

    這可不是一般的谷草,事前都噴了煤油,一射之後,立刻燃起大火,頓時火勢熊熊,煙霧彌空。

    炮攻加火攻,第866章團軍總部謁見唐式遵,請求增加援兵。

    唐式遵卻正在焦頭爛額之中,認為各個點都要守,哪有多回到軍營,饒國華深感情況嚴重,廣德已至危急存亡關頭,他發出通令:人誰不死,死有重於泰山,我已做好報國準備,陣地在我在,陣地亡我亡。

    11月30日,饒國華親自到前線督戰,但當天戰鬥異常激烈,川軍終於支撐不住了。

    眼前日軍像潮水般湧來,而自己的部隊卻像潮水般在潰退,乃至到了不聽從指揮的程度。

    饒國華長歎一聲,他騎著自行車回到了廣德城的後方師部。

    這位中將師長沒有選擇逃命,而是給劉湘、唐式遵各寫了一封遺書。

    諸君還記否,出川時,我們曾共同表達過誓言,失地不復,誓不返川,勝則生,敗必死。現在敗了,廣德即將失陷,但是我會記得當時的誓言,絕不會在敵人面前屈膝示弱,給華夏人丟臉!

    失敗,並不都是恥辱的象徵,只在於你失敗之後如何抉擇。

    饒國華帶著衛兵趕到廣德機場。

    這是華東兩大機場之一,除了杭州筧橋機場,就是此處,華夏空軍曾多次從這裡出發,與日軍進行空戰並創造過輝煌。

    絕不能讓它完好地落入日人之手。

    饒國華下令,將機場點火焚燒,予以徹底毀壞。

    做完這一切,饒國華來到了城門外。

    雖然日軍已經迫近眼前,但他絲毫不感到害怕。人活世上,不過聚散而已,只是出川時的心願未了,漫長的冬天卻已將來臨。

    背後就是鼓角樓,是素重氣節為人師表的曾鞏,是怒髮衝冠仰頭長嘯的岳飛,對不起,我給你們蒙羞了。

    饒國華最後看了看這座即將陷入苦難的城池,他沒有流淚。

    春天不會遠了,黑夜也終究無法吞沒黎明的曙光。

    他盤腿坐下,忽然朝日軍即將進入的方向怒目而視,並奮力大呼:德國威廉二世曾那麼強大,一戰後仍要滅亡,何況你小小日本,看著吧,將來一定會自食其果!

    隨著一聲槍響,將軍隨即倒下,手裡握著自殺用的****。

    他實踐了自己的誓言:城陷,將必同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