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京 文 / 秋一秋

    視線在回到十二月初。

    蘇聯空軍已經被迫放棄南京機場,南京上空滿天飛著的都是日機,而蔣光頭也被迫搬離南京陵園官邸。

    離開之前,他再次用一天的時間,檢查了紫金山防禦陣地。

    在「勵志演講」中,唐生智告訴大家,蔣光頭要他在南京守三個月,其實是自行拔高了。

    蔣光頭從沒奢望過南京能守這麼長時間。他對唐生智說的是:如果能支持兩周是最好的。

    可是當這位「委員長」一次次視察陣地,環視眼前起伏的山巒時,又不住喟歎:首都錦帶江山,實天然要塞,守一兩個月應該可以吧。

    如果說有奇跡,這時候的蔣光頭應該是真心期盼奇跡能夠發生的。一兩個月,得到喘息的華夏軍隊定然可以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南京或許可保無虞。

    雖然朝中文武百官都已陸續撤離南京,但他還遲遲不願離去。

    到12月6日,想不走也不行了,因為日軍已*近南京外圍的第875章中三十門大炮,炮轟華夏的坦克,三輛坦克被大炮擊中,在大火中,三名坦克駕駛手獻出了淳化戰鬥持續到12月8日,敵人也調來了30輛坦克。王耀武命令反坦克炮開火,半小時後,擊毀敵坦克15輛。

    8日這天,戰鬥異常激烈。第875章團衝鋒。官兵們在敵人強大敵人接著在此進攻三天,唐生智見五十八師損失慘重,下令他們撤到江寧鎮。12月9日傍晚,日軍佔領了牛首山,10日向江寧鎮撲來。

    日軍攻勢凌厲,步步緊*。華夏軍隊損失慘重,只好再向後撤。12月8日,東線主力部隊已撤進城內。他們以城牆為依托,繼續抵抗。這天下午,日軍第875章中大炮、坦克,齊轟紫金山。炮擊之後,步兵蜂擁而上。紫金山下有個不太高的紅毛山,華夏守軍的機槍陣地正是隱蔽在此。開始,敵人沒有發現這個陣地,他們衝到紅毛山,遭到守軍幾十挺機槍的猛烈掃射,頓時倒下一大片。敵軍官氣得嗷嗷大叫,立即指揮大炮還擊,炮擊之後,又派出一支裝甲部隊為後面大批的步兵開道。敵人的這一舉措早在紅毛山守軍長官周營長的預料之中,他不慌不忙地指揮狙擊手們出擊。狙擊手聽到命令,他們攜帶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奮不顧身地躍出陣地,箭也似地射向敵人的坦克。有的跳上了坦克的車頂,把炸藥包塞進了駕駛倉內,有的將炸藥包拴在坦克的履帶下,然後縱身跳下坦克,他們剛剛滾下路邊隱蔽,敵人的一輛輛坦唐生智得到敵人進攻紫金山的報告後,迅及派出一個營的軍工和反坦克炮,使守在紫金山的華夏軍隊兵力大增,援兵的到來,士氣為之一振。日軍在此連續進攻三天未果,只得望山興歎,再想攻城良策。

    第875章中了兩個師團兵力,要與華夏軍隊決一雌雄。他們調來了85輛坦克,兵分兩路,向紫金山猛攻。左路由孝陵衛街的公路向西山進攻,右路由靈谷寺向中山陵、陵園新村進攻。宏偉美麗的中山陵陵墓和九層八面螺旋式的靈谷寺塔,頓時淹沒在沖天大火之中。教導總隊堅守到12日晚,傷亡大部,敵眾我寡,不得不撤出陣地,整個紫金山終於落入日軍手中。

    12月8日,南京外圍的第875章轟炸,被作為指揮所的唐生智公館也屢屢挨炸,玻璃被震得粉碎,桌上物品在空中亂飛。

    幕僚們十分擔心,都要求轉移地點,唐生智卻搖了搖頭。

    大敵當前,我要在這裡進行指揮,不能為幾顆炸彈就搬走,你們走吧,我和兩位副長官留在這裡就可以了。

    最後,其他人都搬到了地下室,唐生智則仍在地面進行指揮。

    近代歷史上,南京迭遭兵燹。離得最近的兩次,一次是太平軍攻城,一次是湘軍攻城,但兩次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先行佔領紫金山。

    紫金山是南京的最高點,佔領這裡,就等於把握了主動。

    無論是太平軍還是湘軍,都是憑紫金山之高,用火力壓制住對方,然後再順勢炸塌城牆,從太平門攻進城去的。

    紫金山一旦有失,太平門則危,而南京兩次被攻陷的歷史將原地複製。

    對紫金山發起衝擊的日軍主力,為京都第875章中平射炮,朝城牆進行高密度連續轟擊。

    12月10日,光華門城牆終於被炸開多個口子,金澤第9師團在飛機的掩護下,用竹梯爬城,從缺口處蜂擁而入。

    百餘日軍衝進城內,並突入城門縱深達200米。他們以沿街房屋為據點,企圖掩護後續大部隊繼續開進。

    聞知城破,唐生智嚴令附近部隊以兩側圍堵的方式發動反攻,終於將其全部殲滅,但在松井石根的指揮下,金澤師團隨後又用山野炮將城門轟塌。

    城門一破,日軍像潮水一樣湧進來。

    守軍趕緊堵門,隨堵隨一轉眼的工夫,守城已變成了巷戰。

    城中進入了極其緊張的時期,遍佈火藥和硫磺的味道,唐生智派參謀長到光華門現場,規定每十分鐘雙方通話一次,以報告那裡的戰況。

    長官部的空氣壓抑到要使人爆炸,因為誰都知道,要是電話打不通,就什麼都完了。

    即使情勢如此險惡,唐生智並未表現得驚慌失措,頗有守城大將的風範。

    因為身體不好,又日夜不得休息,他在發號施令時,必須每隔幾分鐘就用熱毛巾擦一下臉,喝一口茶,以保持清醒狀態。

    除此之外,他的樣子真的跟他的綽號「唐和尚」一樣鎮定平和,無論前線情況多麼嚇人,從不失態,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香煙。到了傍晚,趁日機停止轟炸,他甚至還會捧著小茶壺,在院子裡散散步。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太原保衛戰時,以善於守城著稱的傅作義都急到了兩眼通紅,可想而知,如果唐生智這時候就紅了眼,長官部的其他人會作何感想。要知道,傅作義畢竟還有自己一手帶出來的綏軍可作依靠,唐生智卻無湘軍為保證,他指揮調遣的,全是跟他沒丁點歷史關係的各路部隊。

    這個時候唐生智確實已經準備與城同殉了,他甚至沒有給自己留下一條救命的船。

    眾人都屏住呼吸盯住電話機。

    電話鈴響了,參謀們撲過去拿起一聽,終於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巷戰結束,城內日軍被全部殲滅。

    當天唐生智收到了一大堆禮物。

    有歪把子輕機槍,有左輪****,有戰刀,有三八式,還有鋼盔和呢大衣,都是從日軍身上繳到的。

    最新鮮的禮物,是粵軍送來的,那是用菜籃子挑來的十幾個鬼子腦袋!

    雖然僥倖涉險,但長年作戰的直覺仍然告訴唐生智,遲早還會有下一座城門被攻破,而這一次倘若再被日軍衝進來,恐怕就不會這麼幸運了。

    除了紫金山上的教導總隊外,他所能調動的其他部隊,字面上看看是一個師或者一個軍,其兵員其實大多只剩下了一個營,而且基本全為新兵,部隊沒有大炮,連步槍都不整齊。

    今天能堵住城門,靠的不是實力,而是士兵們的血肉之軀。

    與唐生智感覺相同的還有蔣光頭。

    離京之後,雖然他已經想盡了一切辦法,但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徵調到強力援軍,即如離得最近的雲南滇軍,此時也還剛剛到達浙江,對於緩解南京之圍而言仍然是鞭長莫及。

    蔣光頭一直通過無線電台與唐生智保持12月11日,唐生智又接到了顧祝同打來的電話,後者轉來蔣光頭要唐生智個人撤退的命令:渡江北撤。

    顧祝同對唐生智說,你趕快過江來浦口,我讓胡宗南到浦口接應。

    唐生智倒是已經做好了不走的準備,要不然他也不會那麼氣定神閒,乃至於連條救命船都不給自己留。

    前線如此危急,我不能走!

    顧祝同急了:你今晚一定要走,這是上面的命令。

    唐生智說,我有許多事情還沒有向各部隊交代清楚,這麼一走,以後責任由誰來負?

    顧祝同緩和了一下口氣:這個容易,你留參謀長交代一下不就行了。

    唐生智仍然不同意,一個參謀長如何能夠主持大局,況且是在這樣垂危的關頭。

    他斷然道:我就是走,最早也要明天晚上才能走,我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的死活,扔下軍隊不管。

    事實上,顧祝同如此急迫,是有原因的。因為華華夏面軍的二線部隊——第13師團已從鎮江北渡,下一步就是要封鎖住長江北岸。

    顧祝同說要派胡宗南來浦口接應唐生智,也是出於這一顧慮。

    雖然明知如果照直說出這一情況,必然會對唐生智的心理產生影響,但事到如今,顧祝同也只好實話實道:日軍佔領了江北的**,隨時可以再攻下浦口,到那時即使想要北撤也來不及了。

    唐生智愣了愣,但他仍然堅持:今晚要我過江是絕對不行的。

    當晚,唐生智沒有去找船渡江,而是沉下心來制訂了突圍計劃。

    巨大險情果然再次襲來。

    12月12日,凌晨,熊本第6師團從華夏門附近入城,雙方從巷戰很快進入短接,守軍再也無力將敵擊退,城中局勢眼看無法挽救。

    但在這之前,唐生智還要做最後一次努力。

    下午4點,他將師以上將領全部召至公館開會,只問了一句:南京現已十分危急,各位尚有把握再守衛否?

    眾人面面相覷,房間內的空氣冰冷到能使人的血液凝固。

    唐生智再也不用問了,撤退顯然已不可避免。

    對於如何突圍,唐生智已進行過仔細研究,各支部隊什麼時候撤,誰先撤誰後撤,從哪裡突圍,到哪裡集結,乃至於聯絡信號,都有明確規定。

    他把已油印好的突圍計劃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並且強調:戰爭不是在今天結束,而是在明天繼續,我們以後還要再打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