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大清小兩口

大道小說網 第399章 剝削 文 / 紫玉雲裳

    輕研墨,重舔筆,研墨這件事情可是個技術活兒。

    墨錠拿在手中該怎麼拿,與硯台的角度如何,推墨錠的方向、速度,按墨錠的力度等等等等全都是講究,也全都有說法。

    宋代的晁貫之《墨經》云:研,凡研磨不厭遲。古語云:研磨如病。

    凡研墨,直研為上,也就是將墨錠與硯台保持垂直,直研乃見真色,不損墨。若圓磨,則假借重勢,往來有風,以助顏色,乃非墨之真色也,惟售墨者圓研。若斜研,則水常損其半,而其半不及先所用者,惟俗人斜研。

    蘇白羽這個可憐的娃從小就被康熙這個不良老爹剝削勞動力,對於研墨這件事那可謂是熟能生巧了,再加上她心靜的下來,身子也穩得住,從來都是不急不忙的把研墨當成了靜心的功夫來玩兒,那墨汁研出來細膩潤滑,濃淡適當,向來頗得康熙喜愛。

    結果,她在康熙身邊從來都是政事沒聽進去多少,墨汁倒是研出來不少了。

    「好了,歇歇吧。」康熙其實早就看出來蘇白羽又在發呆了,此時見硯池已滿,這丫頭竟然還沒注意到,不由得暗自磨了磨牙,出言提醒道。

    書房中康熙專用的龍誕香餘香悠然,御制硃砂墨香而不艷,蘇白羽正玩兒的舒適愜意,聽到康熙的話不由得微微一愣,再看時才發覺自己這硯堂中的墨汁若是也推入硯池,那墨汁非溢出來不可,臉頰微微一紅,偷偷吐了吐小舌頭,連忙放下半截墨錠起身下榻。

    「羽兒,剛剛到的六百里急奏,雲南地龍翻身了,你怎麼說?」看著洗淨了手再次進屋的蘇白羽,康熙噙著一抹淡淡的笑意。揮了揮手中的一本一看就是**火燙的紅皮折子問道。

    老康~你不至於吧~這麼多大臣都在眼前邊兒,太子胤礽就在你身邊兒坐著,你不問他們來問我?!

    攤上這麼個不良老爹,蘇白羽又能說啥?

    她只能是微微一笑。掃視了一眼這書房中或坐或站的眾位大臣,曼聲道:「皇阿瑪~羽兒想先聽聽諸位大人是怎麼說的。」

    好麼~這一問可是熱鬧了。

    有的人說這地龍翻身,是朝中有奸佞之臣,上天示警,這是天人感應說的擁躉,不敢說聖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就改成說大臣了。

    不過你打算指這書房中的誰是奸佞?

    有人說是因為雲南三十二家土司叛亂。才招致上天降下災禍以責罰之,嗯,這滑頭說的倒還不得罪人,也挺應景兒的。

    還有的竟然說什麼儒生不修德行,只重學問,使得蒼天震怒,理應整肅官學,從新開孝廉舉薦制。

    屁話!

    孝廉舉薦制那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廢了!

    一千多年了你竟然又提出來?!

    這純粹就是個胡說八道的傢伙!

    八成兒是想在蘇白羽面前討個好兒。誰讓她找由頭砍了戴饒戴夢醒這個年輕舉人呢?

    「陳大人,您的意見呢?」

    蘇白羽坐在康熙對面兒的繡墩上,是實在有些聽不下去了。看了看康熙,見他依舊一臉淡然微笑的看著自己,太子胤礽則好像打定了主意今兒不開口似的,只是低頭看折子,看都不看自己一眼,無奈的抿了抿嘴唇,耐著性子等大家都不說話了,才問一直沒有發言的吏部尚書陳廷敬道。

    陳廷敬捻著鬍子沉吟了一下,半晌才搖了搖頭說:「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想來戶部只怕是……」

    只怕是沒糧也沒錢了吧?

    「呵呵。皇阿瑪,羽兒看著陳大人,倒是覺得他是辦這件差事最好的人選。」蘇白羽嫣然一笑,扭頭對康熙說。

    康熙笑吟吟的上下打量了一眼有些愕然的陳廷敬,又瞟了一眼淡笑不語的胤礽,端起茶碗兒低頭抿了口茶水。才慢悠悠的問道:「說說你的理由~若是有道理,朕有賞,若是沒道理,朕可是要罰的。」

    「首先,陳大人的吏部月結應該差不多了,離著年底年結還有些日子,時間上陳大人騰得開手兒。

    其次,您說過,陳大人清廉正直而不迂腐,嚴正剛毅又善心憫人,所以羽兒認為由他來辦此事關百姓生死之事最為合適。」

    蘇白羽也不扭捏作態,更沒理會康熙說的什麼賞罰的,大大方方的將理由說了。

    對!

    這丫頭一言點在了根兒上!

    不管這地龍翻身是因為什麼而引起,受苦受難的都是老百姓!

    但康熙又哪裡聽不出自己這寶貝丫頭是說了一大半兒留了一小半兒?他也不追問,點點頭道:「嗯,說的有道理。廷敬啊~那你就辛苦些吧。」

    「臣遵旨。只是臣雖未看戶部賬冊,但想來北方戰事未平,這錢糧之事只怕還需細細謀劃。

    且南方叛逆未清,走川藏入雲南又道路難行,即便是籌得錢糧,又如何能運抵災區?

    更何況這受災之地,乃是叛逆土司根本之地,如若叛匪頑固不化,不允許我救援之人前往,又當如何?」

    好傢伙!

    陳廷敬接旨接的乾脆,這問題問的也頗為犀利,匡匡匡就丟出來三個直指要害的問題,引得偌大書房中的眾位大臣面面相覷間不斷點頭贊同。

    眾人竊竊私語間卻全都沒了主意,一個兩個臉上都露出了愁容,最後沒轍了,全都齊刷刷的看向了坐在最上首的康熙皇帝。

    康熙在一眾大臣那灼灼的目光下原本毫不在意,扭頭看蘇白羽時,卻發現這丫頭竟然在那裡怡然自得的喝起了奶茶來,就彷彿根本沒聽見陳廷敬的話似的!

    他頓時覺得這丫頭是又把事兒翻出來就丟給他這個做阿瑪的,自己跑一邊兒等著看熱鬧去了,不由得老康牌兒醋海又開始光當上了,憤憤然的冷聲道:

    「羽兒~你不是說陳廷敬適合辦這差事麼?現在他的問題來了,你說說該怎麼解決吧~若是說不出來,哼哼~不僅剛才的賞賜沒了,朕還要重罰!」

    ……

    蘇白羽頓時愕然無語,可憐巴巴的看看冷著一張臉的康熙,再看看站在那裡低頭暗笑的陳廷敬,最後求助一般望向一直坐在一旁笑瞇瞇沉默不語的太子胤礽,只見胤礽緊抿著嘴兒憋笑憋得都快內傷了,卻連點兒幫她出頭的苗頭都沒有!

    唉~真是個沒義氣的傢伙!

    「皇阿瑪~祖制在前,後宮可是不能干政的啊~」蘇白羽還想再做一次最後的掙扎。

    康熙氣的嗤笑一聲,重重的將手中的茶碗兒往身邊兒小几上一放,頗為鄙夷的冷哼道:「哼~你個小毛丫頭幹什麼政?!這是阿瑪在問你話!你答不答?!」

    「答!羽兒當然答!」蘇白羽見康熙真的不肯放過她,立刻坐直了身子,乾巴利落脆的應道。

    太子胤礽忍笑忍了半天了,此時再也忍不住,撲哧一聲就笑出了聲兒來,卻被康熙和蘇白羽兩父女齊刷刷拋過來四枚眼鏢,頓時整了臉兒不敢再笑了。

    書房中的其他大臣們哪個不是點頭知尾的厲害角色?誰又能瞧不出來這是這兩父女在一搭一唱的堵言官們的口呢?此時見太子笑了,他們也就呵呵呵的跟著笑了起來。

    蘇白羽見目的達到,也就不再拖延,不然老康就該真的發飆了,自顧自的起身走到門口,招手叫過錢嬤嬤,從荷包裡取出一枚精巧的玉珮遞給康熙道:「這是羽兒各店舖的總印信。

    時值秋末,榮寶齋秋拍在即,可以加拍幾場專門為雲南百姓籌銀、給參與救助的軍民籌餉。

    同仁堂中向來存的有防治瘟疫、瘧疾的藥材。兩湖、江南今年大熟,各地的收成也都不錯,餘慶號裡稻穀滿倉。

    羽兒手中沒有多少現銀了,就用這些來孝敬皇阿瑪吧。在京城的總號裡都有總賬和各地的分賬,您看著調派就是了。」

    「你這點兒東西能值幾個銀子?杯水車薪。但看在你一片孝心,阿瑪就收下了。還有呢?」

    康熙把玩著玉珮,臉上的表情也柔和了許多,他嘴上說著杯水車薪,卻也知道若是真的全部調用,光是藥材、米糧,只怕幾百萬兩都是少說的,而這些東西才是最要緊、籌備起來也最耗費時間的,心裡不由得為自己這寶貝女兒的經商本事暗自驕傲。

    蘇白羽既然開始說了,就不會再藏著掖著,她笑意盈盈的看了一眼已然坐到位子上的陳廷敬道:「這天下豪富,一在江南鹽商,一在山西晉商。

    鹽商與晉商雖有爭鬥但也多有往來。陳大人身為山西人,想必有法子能讓晉商出出力,鹽商就算是不為了百姓為了面子,只怕也會搭把手兒的。」

    哦~原來這丫頭藏著的話在這兒等著呢!

    不僅是康熙立時明瞭,就連一直在一旁看戲的太子胤礽都有些恍然大悟了,而書房中的大臣們也一樣,看向陳廷敬的目光都有些金光閃閃的了。

    陳廷敬苦笑一聲,點點頭道:「公主所言臣倒是能夠勉力一試,可即便是籌得了錢糧,又如何能運抵災區?即便運抵,又如何能讓那些叛逆之賊讓開路途呢?」(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