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4章 佔據西涼 文 / 白氏傳奇
現在的關羽比起其他諸侯有一個很大優勢,什麼優勢呢?那就是他可以利用天子號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發話,讓自己師出有名,這就相當於歷史上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他不會強迫獻帝做事,當然獻帝也是年幼,不能理事,不過關羽深知這種形式也就幾年,只要獻帝長大幾歲勢必不會再聽命於自己,到那時自己與獻帝之間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摩擦,所以他要好好的利用這段難得的機會狠狠發力,努力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團結一部分所謂的「忠臣」,而馬騰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以後他還要繼續爭取一大批人用來壯大自己。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西涼就這樣回歸到了關羽手上,馬騰將整個西涼的所有城池全部交出,西涼廣大土地再次避免了戰火,關羽攜眾將策馬走訪了西涼各個城池,這屬於他對西涼的一次調研,他要親自瞭解西涼現在的情況,這個兵家必爭之地,飽經戰火,馳騁在這茫茫的大漠之上,關羽感慨萬千,看到西涼滄桑的情景,他不禁想起了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真是太經典了,戰爭尤其是無休止的戰爭帶給人民的更多的是流離失所,關羽親眼目睹著這一幕一幕真的是觸目驚心啊!一個個穿著破爛的頭髮蓬亂的人映入他的眼簾,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已經步入冬季了,還有好多人衣不遮體,這樣的慘狀比比皆是。
看到這些關羽的心真的好糾結好糾結,曾經他也是個貧苦人出身,家裡也是寒酸的狠,年少的他也過著清苦的日子,那段歲月裡。他也是飽經風霜、風餐露宿,家裡一貧如洗,不過尚能勉強度日,比起這些流離失所的人來說還算幸福。可以說造成這些人如此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戰爭。無休止的征戰讓百姓塗炭啊!作為一個軍人出身,擁有一身武力的他。一直想在武功上有所建樹,不過當看到了這些,關羽的心裡卻很不是滋味,他的理想遠大。有抱負,想一統天下,這樣就只能選擇戰爭,不過戰爭又給百姓帶來了什麼?更多的是家破人亡,關羽乃是一介布衣出身,懂得下層下士的遭遇,戰爭為了什麼?難道為了自己遠大的理想而讓百姓遭殃?難道要將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讓他不禁想起了曾經的漢武帝。他崇尚武功,不過連年戰爭使得漢朝的國力消耗巨大,百姓苦不堪言;再聯想起這個時代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征討魏國,原本國力弱小的蜀國最終承受不起這連年的征戰為強大的魏國所滅亡。這都是慘痛的教訓啊!不過換過來想想,生逢這亂世如果不進行征戰就真的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了麼?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更是一個殺伐兼併的時代,同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即便是你不打別人也難覓和平,因為有野心的人不會讓你和平,他會琢磨著吃掉你,對你發動戰爭,人家打你你不能被動挨打等著侵略,戰爭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戰爭就是這個時代的處世之道,所以必須征戰,這是一個必須的選擇,唯有戰爭才能實現大治,才能結束這無休止的殺伐,想到這關羽陷入了沉思
關羽與眾將策馬在西涼的土地之上,百感交集,如何能將決策做得英明是擺在他身上的一個重要議題,身為決策者每一項決策都不僅關乎自己的命運還關乎手下的前途更關乎人民的福祉,這就是他作為一個掌權者的困惑,曾經作為單純的軍事主帥他的決策可以十分的單純,出發點無非就是考慮戰爭的勝負,無需在乎其他,而現在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領袖,他不只是單純的考量軍事上的事情,還要過問政務,作為主宰掌權者不過問政務那是不行的,不但要過問政務現在的當務之急還要過問經濟,如果經濟上不去直接影響政務,政務癱瘓直接制約軍事建設,這些都是相互聯繫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要勵精圖治了,現在的形勢總體上不錯,這回拿下了西涼,整個西部與三輔連成一片,進而與整個中原連成一片,這樣的地盤為關羽日後爭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解決了暫時的內憂外患,平定了局勢,關羽決定將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放在休養生息上,他決定讓治下的黎民百姓休養生息一年,也就是說一年內免除各種稅賦,讓人民發展生產,這是在從征西涼之前他就琢磨過的,眼下的現實更是讓他堅定了這一決策,不過這樣的決策必須放在別人不敢進攻自己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沒有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的情況下,關羽不會選擇主動征討別人。
當今的天下自己無疑成了實力最強的割據者,即便是盤踞河北的袁紹實力也不及自己,而盤踞兗州的曹操實力也是遠遠不及,自己在起點上贏了眾人一步,眼下普天之下還沒有可以與關羽匹敵的對手,所以如果關羽不是主動進攻別人,誰要是進攻關羽他還得好好琢磨琢磨,何況是自己還有一張王牌在手上那就是「拿天子以令諸侯」從這一點上判斷一年之內不發生戰爭這樣的條件還是具備的,這是關羽基於對當前形勢的判斷,現在的他已經崛起這一點變得更加的清晰明朗起來,32歲的年紀主宰了這麼大片土地這可以說是眾諸侯中的佼佼者,如果喚作現代這個年紀的他也不過就是個中校罷了,這還得混的好的情況下,或許能有機會榮升上校,也僅此而已,跟現在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這個時代雖然沒有現代那麼發達,沒有現代那麼繁榮,但關羽在這個時代找到了另一種元素,什麼呢?那就是軍人的榮耀和自豪,還有在現代無法獲得的尊重和地位,當然還有權力和女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擁有了在現代無法得到的東西,曾經有句話說得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曾經這句話也只是印在他腦海裡的一個傳說,遙不可及的夢想,不過在這個時代他彷彿找到了這句話的真諦。他用實踐證明這句話原來真的是一個真理而存在。在這個時代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種元素,這或許就是存在於他內心深處的東西曾經是個夢想的東西在這個時代一下子爆發了。而且是強勢爆發
現在的關羽說白了那就是一領導人,不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領導,領導人那是什麼概念呢?那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者啊!何況現在的關羽上面沒有任何人可以約束於他,更多的是他約束別人。可以說現在的他那就是一手遮天、呼風喚雨,說得每一句話,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意義非凡,曾經的不過就是個軍中的領袖,在軍中具有絕對的權威,說一不二啊啊!當然也有著崇高的威信,在士兵眼裡關羽那就是一「神」啊!關羽的智慧韜略關羽的武力關羽的軍事素質以及關羽的軍事作風。都讓軍中的官兵們欽佩不已,這也正是在洛陽時即便是關羽被架空的情況下他仍然能很快贏得軍心召回士兵的緣故,這麼多年來關羽不僅贏得了戰爭還贏得了軍心,這也是他最大的成就!
佔據了底盤。贏得了軍心,關羽下一步決定把重心轉移到政務和經濟上來,他要讓手下這片土地變得富庶而又充滿活力,這樣做也許會讓有的諸侯以喘息的機會,或許會延遲一統天下的時間,不過這短暫的修養生息也會會出現奇跡,或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也會是戰爭所達不到的,現在的他著力點放在民心上,他要爭取民心,這是當務之急,曾經他跟著董卓混,董卓的人品如此惡劣,而作為他的手下,自己難免會讓人有說辭,雖然他潔身自好,這一次關羽要徹底的洗清這些,他要得到治下黎民的充分認可,而不僅僅是上層社會,這一次他要角逐治下的黎民百姓,獲得他們的支持。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曾經的三國是曹操佔了天時,而孫權佔了地利,劉備則佔了人和,這就是所謂的「三足鼎立」,人和同樣的重要,現在的關羽可以說是佔了天時,自己出道比較早,成功運來的也比較早,這就是所謂的佔了天時,也就是說現在的關羽相比較其他諸侯已經佔了優勢,下一步如果他在「人和」上佔了先機的話,那麼可以說他就成功了一半,意義不亞於奪了整個三輔,人心向背是這個時代鮮明的特點,獲得了人民的支持,他關羽日後的征戰就不再是孤軍作戰了,這個意義十分深遠,深諳此道關羽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這也許就是他這個現代的過來人的高明之處。
作為一個過來的現代人關羽有著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優勢,什麼優勢呢?那就是未卜先知,尤其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和物他再熟悉不過了,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趨利避害,就拿他收下的人來說吧要麼是忠義驍勇的戰將要麼是忠義多謀的謀士,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忠義,這是關羽選撥人才的首要原則,才能是第二,正因為收下的多是忠義之人,才能在未來的戰爭中少走很多彎路,避免被自己的手下出賣,他的陣營也相對團結,這樣一來在人才方面他具有很強的優勢,走到現在一切都按計劃中那般的進行著,下一步關羽還要繼續完善各種制度健全各種機制,讓他的部隊更具戰鬥力。
關羽策馬在西涼的金城、張掖、酒泉等地進行了調研,這麼多年的征戰已使得這個曾經繁華一時的絲綢之路風光不在了,貿易冷冷清清,人更是略顯的稀少,關羽實地走訪了這裡的市井街市,一切都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好,看來是到整頓的時候了,關羽暗下決心經過一年的努力要將這裡煥發生機,再次繁榮起來,讓曾經的絲綢之路再現,關羽短暫的調研倉促結束不過收穫頗豐,他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日後決策提供了可靠參考。回來涼州,關羽感慨萬千,十年前就是在這西涼的點將台上他訓練軍隊,那時的他是那樣的年輕那樣的血氣方剛。那樣的憧憬未來。十年後當他再次踏上西涼這片熟悉的土地時,他已經是統領萬軍的領袖了。曾經的那個毛頭小子一下子成了眾軍的統帥,往事並不如煙一切都歷歷在目,關羽就是從這裡走出了一條通向洛陽的坎坷崎嶇之路。
經過十年歷練的關羽不僅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更是歷練了膽識和心智,當然也更加的自信了。現在的他也更加喜歡偉人的那句話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從血與火中一路走來將困難與挑戰踩在腳下,正應了偉人的那句話: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確如此,無論是真刀真槍的對決還是暗中的權力之爭,時刻都充滿著血腥和暴力,不過關羽從容應對。走的坦坦蕩蕩
關羽在西涼進行了暫短的調研之後便開始考慮西涼的防務問題,這麼一大片土地必須得留下專人把守才行,所留下之人不僅要懂得防務還要努力拓展這裡頹廢的貿易努力發展經濟,要振興西涼迫切需要治理的能臣和得力的幹將。也就是說迫切需要人才來領導這裡的事務,西涼重地雖然偏遠但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卻非同小可,未來的西涼將肩負著為整個大軍提供利器和戰馬的重任,也就是說大軍的裝備要考西涼來提供,與此同時西涼還擔負著絲綢之路貿易的復興,西域的好多東西都要經過這裡轉到中原;除此之外西涼還肩負著另一個重要使命那就是要為關羽的大軍提供優質的後備力量,也就是說兵源,西涼的兵源那是相當的強悍作戰勇猛十分的忠義,尤其是騎兵更是驍勇天下。
作為這裡的主政者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搞好防務,西涼的防務十分的緊迫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西面與羌族接壤西北與西域各族勢力接壤,北面是匈奴東北是鮮卑,因為毗鄰的皆是少數遊牧民族這裡的防務不容小覷,如果防務不行沒有一個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還談何發展?所以應拍一員得力的上將鎮守西涼督導這裡的防務為發展經濟保駕護航;西涼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西涼的經濟發展,這是西涼振興的關鍵所在,經濟上不去談何發展?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振興這裡的商貿,尤其是重啟絲綢之路,打造河西走廊這是當務之急,只有經濟上去了,貿易才能繁榮,絲綢之路方能重啟,雙邊貿易才能活躍,鐵器與馬匹的生意才能活躍起來,才能為大軍的裝備發展鋪路,要振興這些就需要一個治理的能手才行,也就是說急需一個有著經濟頭腦的文官;西涼的第三件事情就是人口的發展,要讓這裡再現昔日的輝煌,人口得到繁衍,是重中之重,要為將來提供可靠的兵源就必須讓這裡的人口得到繁衍生息,這同樣需要一個文官勝任;
如果西涼的這三件事情辦好了,那麼就為關羽未來爭霸提供了重要之資,西涼相當於關羽的後大門,只有這裡做到繁榮穩定了他才沒了後顧之憂,當然關羽這也是執意要將西涼打造成自己的後方基地,天罡無常、命運多艱,人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假如自己將來真的遇到了坎坷和不幸,遭遇了慘敗,那麼西涼就可以成為自己最後的棲身之地,只要有退路就不愁東山再起,而自己將來的退路就是這西涼,曾經他在這裡起步,自己曾經多次輾轉在這裡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這裡適合他發展,基於這種種的考慮,關羽需要留下一些精兵強來治理這裡
關羽在涼州醞釀了許久,經歷了幾個不眠之夜,這雖然就是簡單的用人,但鑒於西涼的重要性,所用之人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草率決定,「出主意,用幹部」這是作為一個領導最基本的素質,不過對於決策者來說用人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尤其是任用領導幹部更是關係一個地方命運的大事,關羽歷來都重視對將領的任用,之前他一直擔當軍事統帥對於軍隊將領的任用他十分在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這是他用人的原則,只要你有才只要你能勝任關羽就會大力提拔,當然這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忠義二字,在忠義的基礎上注重選撥優秀的人才,並且將他們提拔到領導崗位,這就是他作為一個軍事統帥的用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