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朝堂之上 文 / 不開心的橘子
翌日,天色依舊黑暗之時,紫禁城已經熱鬧了起來。太和殿外東面擺具黃案,天色微明,各親王、貝勒、貝子集太和門,須臾鴻臚卿引親王、貝勒等立丹陛。鳴贊官引群臣暨進表官入兩掖門,序立丹墀,朝鮮、蒙古諸臣自西掖門入,立西班末。糾儀御史立西簷下東鄉者二人,丹陛、丹墀東西相鄉者各四人,東西班末八人,鳴贊官立殿簷者四人,陛、墀皆如之,丹陛南階三級,鑾儀衛官六人司鳴鞭。
跟著欽天監報時,兩宮太后鳳駕護著同治小皇帝出御中和殿,執事官行禮畢,趨外朝視事,小皇帝駕出,前導、後扈如儀,午門鳴鐘鼓,中和樂作,兩宮攜小皇帝御駕到了太和殿,樂止。
內大臣分立前後,侍衛又次其後護守之,起居注官四人立西旁金柱後,御前大臣,大學士,學士,講、讀學士,正、少詹事立東簷下。御史、副僉都御史立西簷下。
鑾儀衛官扯開喉嚨高聲讚道:「鳴鞭」,鳴贊官贊「排班」,王公百官就拜位立跪,宣表官奉表出,至殿下正中北鄉跪,大學士二人展表,宣表官宣訖,置原案,丹陛樂作,群臣皆三跪九叩。
一番繁縟節之後,小端坐正大光明匾額之下,兩宮垂簾於後,太監李蓮英諭階下群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御前大臣、戶部尚書瑞麟出班奏道:「啟奏皇上,奴才奉旨繳查各地因黃河水患而免除賦稅仍在繳收之況。查實計有河南、河北府道官員十一人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已交吏部、刑部、大理寺議處。」
小皇帝同治坐在龍椅之上自顧自的看著杏貞給他繪畫的小人書,連正眼也沒看瑞麟一眼。反倒是簾後的杏貞緩緩說道:「不必再議,但凡罪證確鑿的,全部斬決!這些人良心讓狗吃了!聖賢之書白念了!宮中東拼西湊,苦苦支撐,好不容易能有空額讓數省免稅,這些狗奴才,明知故犯。仍在壓搾百姓,他們是嫌依附長毛的亂匪不夠多麼?非要把良善百姓逼到長毛一黨裡去才能罷休麼!殺!查到一個殺一個!大行皇帝駕崩之後,長毛反亂不平。外夷逼迫甚急,兩宮一直沒有騰出手來整飭吏治,前面戶部出了那麼大的案子,嚴辦之後還道這些宵小會有所收斂。想不到如今越演越烈!他們要自絕於祖宗、自絕於天下。本宮就成全他們!」
兩宮震怒,群臣一起跪下,跟著杏貞朗聲說道:「各地多收的賦稅糧餉,戶部著人點算清楚,發還各地百姓,一分一毫也不許截留,否則讓朝廷如何取信於天下?」
眾臣皆是俯首領命,其餘大臣又奏報了幾件瑣事。兩宮聖裁之後,禮部尚書奕湘出班奏道:「啟奏皇上。昨日禮部收到英法照會,言辭頗為不敬,具言如若我朝再不答應五方會談,便要…便要…」
簾後杏貞目光一寒,冷聲道:「便要怎樣?」
奕湘顫聲道:「便要將提兵上京議約。」
杏貞尚未答話,反倒是她身旁的慈安太后重重的一拍扶手,怒喝道:「讓他們儘管來,我堂堂大清還能被小小蠻夷欺負了不成?!禮部按照之前議定的章程辦理,不必再議!本宮倒要看看這些個蠻夷能把我們孤兒寡母怎麼著了!」
跟著便是眾臣們一片請罪之聲,杏貞卻秀眉微蹙,低聲道:「姐姐,長毛與外夷勾結並非一日兩日了,今番弄出個五方會談的ど蛾子之事來,便是想斷了我們與洋夷的聯繫,借洋夷之手擊我北邊沿海之地,令我北邊十數萬大軍不能南下救援南邊各省。依小妹看來,此事還是交由恭王爺前去周旋,不必給什麼旨意為好。」
慈安聽了之後,緩緩點點頭說道:「也罷,此事還是交由恭王爺斷處,禮部將外夷照會原封不動送至天津給恭王便是了。」
殿上奕湘領命,杏貞卻有意無意的瞟了慈安一眼,平素上朝都是無甚主見的慈安,今日為何會忽然大發雷霆?難道有人給她說了什麼嗎?
但杏貞無暇多想,跟著拿出一本奏折交給李蓮英向群臣展示後說道:「黑龍江將軍日前有封不起眼的奏報,上面說道去歲至今,又拿獲數百餘口山東、河南等地闖入關東就食的流民。本宮也著人翻查了舊案,發現自聖祖年間開始,出奔關外的流民百姓,被官府拿住的就在十餘萬之眾,還有沒被拿住的呢?」
眾大臣都是面面相覷,除了桂良等人之外,都不知杏貞所言何意,流民闖出關外謀生,每年不知凡幾,當地官府能抓就抓,抓不到也就作罷,大都見怪不怪,此刻說起來,卻不知道兩宮打的什麼主意。
兵部尚書麟魁接口說道:「啟奏皇上,這些個流民每年都有竄至關外的,關外人口稀疏,守邊披甲人兵數較少,也緝拿不盡,奴才覺著是不是該當擴編關外黑龍江馬隊,多多緝拿流民,以保我龍興之地安寧?」
杏貞哼了一聲反問道:「擴編所需幾何?又能拿得住多少流民?」
麟魁張大口無言以對,滿清宗室大臣、輔國公載齡接口說道:「啟奏皇上,若不想擴編關外軍丁,大可著令關內各省督撫道,重新編製戶籍,每十戶一保,一戶出逃,其餘九戶連坐,想來如此出逃關外的流民可大大減少。」
眾大臣聞言都是吸了口涼氣,載齡這一手端的歹毒無比,幾個正直的大臣正要出言反駁,杏貞笑了笑說道:「你這是嫌關內百姓跑得不夠快,如此一來,說不定整個十戶百姓一起出逃也未可知。」跟著杏貞問道:「眾位臣工可有想過,百姓為何要視朝廷嚴令如無物。鋌而走險闖關東?」
軍機大臣沈兆霖出班答道:「回皇上的話,出奔關外的,大體都是失卻了土地的窮苦百姓。關外無主之地甚多,又地廣人稀,所以鋌而走險。」
載齡冷笑道:「沈大人,你這話可不對了,關外之地乃是咱們滿人的土地,怎就成了無主之地?」
沈兆霖心頭一驚,知道自己說錯
了話。連忙說道:「臣失言,臣所言乃是流民所想,百姓無知。只道關外沃野乃是無主之地,臣明白關外乃龍興之地,一草一木都是八旗之地。」
杏貞笑了笑說道:「沈卿說的是實話,這人到了絕境。可不會理會那麼多。況且百姓無知,也不知道那些地是誰的。」跟著緩緩說道:「關外沃野,乃是當初咱們先祖入關之後頒下禁令封關的,只是那時候怕咱們滿人坐不久這江山,留下一塊地也好給後世子孫,在不能坐江山之後退回關外之用。你們說,時至今日,咱們會退回關外去嗎?」
載齡聞言皺起了眉頭。奕湘卻搶著說道:「皇上說哪裡話來,如今咱們這江山可是穩得很。咱們八旗子弟可都慣了這關內的水土,誰也不願回關外那酷寒之地去受罪的。」
杏貞微微一笑說道:「你這話雖不中聽,倒也是大實話,本宮看了這奏折,便在琢磨著,關外和羅剎國接壤,土地眾多,山水也有不少,可養活多少百姓?反觀關內,人多地少,百姓多是無地赤貧者,白白放著關外千里沃野荒蕪,卻是可惜了。」
載齡聞言大驚道:「皇上言下之意是想開禁將關外土地讓給關內百姓墾殖?」
此言一出,漢大臣們都是面有喜色,滿大臣們卻多有不滿之色,奕湘也醒悟過來,更是大聲道:「太后,此事需三思而後行啊,是,咱們滿人如今是不用退回關外去,可這些地都是老祖宗留給咱們滿人的,為什麼要便宜了那些泥腿子去?咱也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關外之地也有咱的一份不是?從老毛子手裡搶來的北疆酷寒之地也還罷了,分了就分了,反正也是搶來的,可這關外之地卻是萬萬分不得的。」
奕湘一番話說完,一眾滿大臣紛紛出言勸諫,都言祖宗成法,萬不可變,否則動搖國本云云。杏貞安坐其位,臉上似笑非笑的聽著下面大臣們一一陳言,卻不置可否,只是偷眼看了看慈安的臉色,只見她神態如常,此事之前並未於她說過,但見她絲毫不驚異的樣子,杏貞便知道有人向慈安事先說起過了,當下杏貞嘴角勾起一絲笑意,也不點破。
說了一陣眾滿大臣也沒什麼新意的諫言發出,慢慢的靜了下來,一起說道:「奴才等懇請皇上三思,萬不可開禁。」跟著眾滿大臣都看了看身邊的漢大臣,一眾漢大臣無奈,也只得跟著一起說不可開禁。
杏貞忽然問道:「長毛為何作亂?」
此問一出,大殿上鴉雀無聲,過了片刻,載齡回奏道:「起初乃是洪逆習夷人邪教,據查此人屢次落第,因而憤然暗中組織邪教,密謀造反。」
杏貞又問道:「從先帝繼位開始,這長毛便開始造反,嘗聽聞奏報中說道,長毛軍中多有老弱婦孺?」
載齡答道:「此乃長毛裹挾之民。」
杏貞笑道:「造反乃是殺頭誅九族的重罪,自古叛逆者,無婦女並擄者,亦未聞行軍以千萬婦女隨行者。這次兩廣之役上,江忠源也有數次擒獲長毛逆賊亂兵的,這些人供詞中說到過,長毛起初反亂,乃是散盡家財、舉家入教,是以長毛軍中有婦營、少年營。本宮觀覽後,也常反思,如若不是舉家皆不可活,徒然發亂呼?廣西山多地貧,百姓民眾多,長毛逆賊供詞中也有此番供述,言處之深山,每夫耕田不過半畝,常做工於礦洞之內,略有薄資度日,但自與夷人戰後,朝廷稅負亦重,愚民不可自活,偏信洪逆妖言,才附逆作亂。半畝地?能種得出多少糧食?能養活多少人?瑞麟,你該管戶部,你也說說,一畝地能種多少糧食?」
瑞麟怔怔的答道:「廣西巡撫也多有錢糧奏報,廣西就算是膏腴之地畝產也不過四百餘斤。半畝就是兩百餘斤。」
杏貞點點頭說道:「兩百餘斤,本宮也問過,就算每日喝稀的。兩百餘斤糧食也只夠一個人吃一年的,如何養妻活兒?半畝地,這人還算是有自己的半畝地,這逆賊供詞中還提到,此刻長毛軍中首逆蕭朝貴,可是家中沒地的主,他從前和楊秀清一樣是給人家燒炭的。」
輔國公載齡聞言笑道:「太后。原來這偽西王從前是個賣炭的啊。」
杏貞正色溫言道:「本宮可覺得這一點都不好笑,蕭朝貴出生低賤,卻能夥同他人攻城掠地。卻是為何?真是他有天大的本事?若無他人臂助,如何能成此大勢?廣西每夫不過半畝耕地?江南如蘇浙等魚米之鄉呢?本宮也問過,不過兩、三畝勉強餬口,可想而知山東、直隸、河南等地是何樣子。乾隆爺時候。也曾在關外僅奉天旗一地。召集旗民就開墾了四千萬畝耕地,多是分了給有功之臣做了賞地,載齡,本宮記得乾隆爺好像就賞賜過你們家吧,如今怎麼樣?」
載齡啊了一聲,低頭道:「前年賣了幾萬畝,剩下有個數千畝的地,幾個包衣奴才尋了些關外旗民種些糧食。其餘的奴才就不知道了。」
杏貞笑道:「你到也老實,本宮問過了。你剩下的那些地大多都荒蕪了,狗尾巴草長得比你還高。」
眾臣聞言都輕笑起來,載齡怒道:「笑什麼笑?早朝呢,大殿之上!大伙肅靜!」
杏貞忍住笑,接著說道:「如今天下人口近四萬萬,農者佔了近九成,這邊是有人無地,那邊是有地無人,確是何道理?大清蒙上天恩顧,領受天下疆域,當恩育天下百姓,關外之地既然咱們滿人不會回去了,倒不如將關外荒蕪之地分與天下百姓,何必捂著抱著爛在懷裡?到讓天下活不下去的百姓屢屢起事?」
麟魁上前說道:「皇上,道理是如此,只是關外、北疆酷寒,招流民北墾,只怕多有不從者,到時只怕也是會有紛亂。」
杏貞嗯了一聲說道:「不錯,流民北上,苦寒之地,開墾荒地,那是誰也不樂意的。但如若關外之地開墾出來之後,官府可以提供農具、糧種,可以抬其入籍,田賦也只是收取關內田賦的一半,那會如何?」
bsp;此言一出,太和殿上像炸開了鍋一般,群臣議論紛紛,想不到此刻杏貞忽然又扔下這麼個主意,到讓眾大臣一時都沒緩過勁來。
載齡皺眉說道:「皇上,關外乃三位先帝陵寢所在,恐有流民滋擾。」
杏貞反問道:「關內也有幾位先帝的陵寢,受到滋擾了麼?關外守陵大臣是幹什麼吃的?」
跟著眾滿大臣一一上前說了些擔憂的事,被杏貞一一駁斥,倒是眾漢大臣都是一片贊同之聲,跟著杏貞乾剛獨斷,擲下嚴旨,將此事定下讓各地督撫曉諭天下,但凡願意自行北上出關的流民、百姓,著令關外當地官府接收,就近劃給土地,每戶人家可分到十畝荒地,自行墾殖,開墾之地仍為滿洲貴胄所有,按十稅一納繳當地官府,其餘滿洲貴胄收取兩成作為地租,其餘歸農人所有,開墾之後所有流民皆可入旗籍為包衣奴才。
又著令桂良、祥帶領戶部、工部、兵部諸官員商議,採購調集穀物良種、車馬耕牛北上,讓桂良於京城坐鎮,祥到關外坐鎮,令當地官府接收,重新編製戶籍、造冊呈報,百姓所分之地不可買賣,假若滿清貴胄劃分之地一年內不進行墾殖,由當地官府收回。
末了,載齡又嘟囔了句:「太后,關外之地據聞乃是皇室之地最多,是否也一般辦理?」載齡心直口快,關外除了分出去的土地之外,其實最大的擁有者便是皇帝,也就是兩宮和小皇帝手上土地最多,他這般問便是想看看兩宮是否也樂意將自己手上的關外土地拿出來租給流民墾種。
杏貞大笑道:「當然一般辦理,皇室之內的關外土地自有宗人府和內務府去辦,本宮也愁著關外的地荒廢太久,有人墾種便能多收些租子,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這裡,杏貞身邊的慈安重重的放下手中茶盞,跟著很不悅的說道:「本宮乏了,皇上也要讀書去了,就跟本宮先行回宮去!」說罷竟然先行帶著小皇帝起駕回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