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龍興華夏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刎頸之交 文 / 銀刀駙馬

    「我向皇帝陛下舉薦您,是因為我相信:一個反對戰爭的人,不僅僅通過示葳和游荇的手段,通過迅速的戰鬥而結束戰爭,才是一個高明的反戰者所能達到的應有境界。」

    聽了林義哲的話,孤拔的身子僵在了那裡,他定定地看著林義哲半晌,深陷的眼角竟然滲出了淚花。

    「林先生,你是我見過的最睿智的東方人。」孤拔的聲音變得嘶啞起來,「而且,您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真正理解我的人。」

    「呵呵,我的確瞭解您,我曾經就這場關係法蘭西帝國命運的戰爭做過推演,由我來做您的對手。」林義哲道。

    「噢?您會怎麼做?」孤拔驚奇的問道。

    「如果是我來做您的對手,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將這場戰爭變成雙方對峙的戰鬥,這樣一來,您的以速戰的方式來制止戰爭的戰略就成了曠日持久的戰爭泥潭。」林義哲笑著說道,「而這將是毀掉您——孤拔先生一生英名的開始。」

    「您說的對。這種情況,其實是我最擔心發生的。」

    此時的孤拔,心中既驚且佩。

    他無法想像,這樣一個年輕的東方人,對歐洲戰場形勢的瞭解竟然比法蘭西帝國的那些久經沙場的元帥將軍們還要深刻!

    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這個年輕人,好像會傳說中的「讀心術」一般,竟然能看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林先生,雖然我參加了那次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雙重旗號在中國進行的可恥戰爭。但是請你相信,這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我一輩子都不願意遇見像你這樣的對手。您如果有朝一日成為我的敵人,將是我無盡的惡夢。所以,我將竭力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孤拔真誠的說道,「我真心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

    「我們本來就是朋友,不是嗎?」林義哲微微一笑,掀開錦繡袍服的衣襟,將掛在腰間的一柄短劍摘了下來,起身雙手捧到了孤拔的面前。

    這是一把修長的雙刃短劍,一尺長的劍刃,白色的鯊魚皮面上以金絲嵌著兩個中國古典的篆書文字,吞口和劍柄都是黃金打造,刻有精美的卷草牡丹獅子紋圖案,雕工精美,氣勢磅礡,短劍出鞘的時候,劍面上有一層瑩瑩然的烏色光輝。這是一柄林義哲花費重金請巧匠用上好的緬鐵打造的利刃,名為「金猊」。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紅粉贈佳人,寶刀贈英雄』。孤拔將軍是我景仰的英雄,這把寶劍代表我對您最崇高的敬意,請您收下。」

    孤拔鄭重地用雙手接過了這柄短劍,掛在了自己的腰間。

    「林,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像是不能自己一般,孤拔回身來到了一個保險櫃前,打開櫃門,取出了裡面的一柄短刀,回身來到了林義哲的面前。

    「這是我在阿爾及利亞服役期間,一位王公贈送給我的。現在我把它贈送給您,林。」孤拔神情莊重的說道,「因為您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林義哲雙手接過了這柄做工精美的象牙柄鑲寶石銀鞘的帶有濃郁阿剌伯風格的短刀,別在了腰間。二人相視一笑,各自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了一下。

    這樣的一幕,被孤拔的副官詳細的記在了自己的日記當中。成為了永久的歷史見證。

    而這一天對未來世界歷史的影響,此刻還沒有人能夠預料到。

    林義哲和孤拔還在辦公室裡就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繼續交談著,一輛四輪馬車來到了孤拔的家裡,從車上下來的幾名留著長辮子的中國人將一個箱子送了進去,孤拔夫人打開箱子,看到裡面精美華麗的絲綢衣服時,發出了驚喜的喊叫。

    ※※※※※※※※※※※※※※※※※※※※※

    洪鈞《使西日記》:「……是日法主行閱艦大典,鯤宇與予俱獲邀往觀,港內法水師兵輪及各國水師獲邀來參閱之船艦百餘艘,皆鐵甲蒸氣兵輪,我之『威遠』、『伏波』二船亦與焉,泰西諸國水師官弁首見皆天朝兵輪,皆放炮禮敬……查此閱艦式禮系英吉利國首創,元順帝至正六年,時英吉利國國主愛德華三世在與法蘭西國開戰之前,於英吉利國樸茨茅斯港外的斯彼特海德灣大閱英吉利水師。自此日起,英吉利國每逢對外國宣戰前,或得勝還朝時,或有外國君主來訪時,皆由其國主在斯彼特海德灣上大閱水師。後此禮遂成英吉利國重禮定儀。直至國朝乾隆三十八年,英主喬治三世首開閱艦式大典,自此之後,凡有英主登基、壽辰,抑或其他慶典時,英吉利國必在斯彼特海德灣校閱水師,除本國水師要派兵輪參加外,亦廣邀西洋列國派船參閱,以示普天同慶之意。後泰西諸國紛紛倣傚,此次法蘭西國主登基,亦行此閱艦大典,參閱艦船計百餘艘,為法蘭西國最盛之禮。……想後年我皇太后萬壽,亦是國之大慶,其時若能廣邀英吉利、法蘭西、義大利、俄羅斯等各國水師來朝,以為太后萬壽賀,亦是我大清百年未有之盛典也……」

    「……欽憲遇刺索償追兇一事,賠償款價五十萬兩銀一項,義人已然應允,且照會總署為致歉之言,辭極懇切,義國首相蘭薩已引咎去職,然將兇手引渡回我國一事,義人堅不肯從。蓋泰西諸國處決人犯,以斬決絞斃二項為大恥,多為槍決,以留全屍。鯤宇去電總署,告以各國情形不同。總署向義國言明,當從萬國公法,事遂定。此為自鴉片之役以來,我大清首次得西國賠償,聞士林對此多有貶摘之詞,甚可怪也……」

    「看中、歐形勢而言,歐洲多事,則中國稍安。有見識者以為,三十年之內,歐洲或將發生大戰事。觀泰西諸國,英國常為局外之觀,惟俄國則有併吞之志,法國常懷復仇之心,普國則惟日孜孜以秣馬厲兵為事,俄、奧兩國現甚有違言,調兵增戍。……時不可失,中國當抓緊時機,修明政事,引入西法,講究戒備,如此方可保全……」

    「十八日,申刻至英都倫敦,英女主派貴官來接,雲奉英首相檄飭,中國欽差既到,須免查稅等語,特來告知。乘馬車歷多處市鎮,所至燈燭輝煌,光耀如晝。戌刻至寓所,行李車隨後亦至。……英相格來斯頓來拜,云:『中國派欽差前來英倫,實自今日始。此後必能日加和好。西洋政令無不優待使臣之理。』鯤宇答以『兩國交好,君民之福也。此後當永為友好和睦之邦。』英相特留貴官二人,翻譯四人接待中國使臣,約定明日於柏金漢宮見英女主,呈遞國書。……夜觀倫敦街市,燈如明星萬點,車馬滔滔,氣成煙霧,市井之盛,宮室之美,至是殆無復加矣。接總署公文一角,並京報。」

    ※※※※※※※※※※※※※※※※※※※※※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城內,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間廳室,宮外有佔地遼闊的御花園,花團錦簇,景色秀美,是英國王室的王宮和居所。白金漢宮的主體建築為5層,附屬建築包括皇家畫廊、皇家馬廄和花園。白金漢宮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1761年轉賣給英國王室後,幾經修繕,逐漸成為英國王宮。從1837年起,英國歷代國王都居住在這裡。維多利亞女王是居住在這裡的第一位君主。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每年夏天,英國王室都會在御花園內舉行盛大的皇家招待會。除此之外,來英國做國事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和使臣也都在宮內下榻。

    而今天,白金漢宮迎來的客人,是一群身著藍色繡金龍禮服,梳著長辮子的東方人。

    對於白金漢宮,曾經在英國留學過一段時間的林義哲並不陌生。但今天讓他感到吃驚的,是英國方面為了迎接他所擺的這些儀仗。

    華服佩劍的英國皇家騎兵衛隊列隊的排場,禮號聲聲,旗桿上飄揚著的紅底金龍旗和宮內走廊上懸掛著的巨幅龍旗,都表明了對中國使團到來的重視程度。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所以對於今天覲見維多利亞女王,林義哲和洪鈞可以說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很快,在英國首相格萊斯頓的親自引領下,林義哲和洪鈞步入宮殿,二人先在大門外的鐵柵欄前稍作停留。因為面對柵欄向右走過西北角,是觀看北翼宮殿的最佳角度,也是英國女王的私人套房,即其「家」所在。女王的私人套房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工作區,包括接見廳和辦公室,這一房間最易從外邊認出,因為只有那兒的窗戶是圓拱形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