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聖仙王途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 教傳 文 / 神降之年

    大匡皇朝再一次震動,東來國和出雲國先後稱藩,這是舉國同慶的好事。

    也怪大匡皇朝文武百官不清楚東來國和出雲國的具體情況,若是知道這兩個國度都已經被呂楊和皇極聖人掌控,那麼就不是稱藩,而是直接吞併。

    正因為不清楚東來國和出雲國的情況,呂楊和皇極聖人迅速動作,先後上表,立刻順利入藩。

    等到大匡皇朝知道兩國的情況,估計還要一年或者半載,甚至是大匡皇朝好幾年都不清楚這兩國的情況。

    大匡自然是天朝上國,小小藩國的事情,若不是有心人仔細打聽或者親自前往調查,便不會清楚。

    東海之上,鏈島魔氣籠罩,不明所以的海船行到此處,便會迷失方向,很多的海船都不敢前往東洲。

    不過呂楊控制下的海船則不在此列,經過多年的佈局,呂楊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海船佔據了整個大匡皇朝海船的六成以上。這是一個十分龐大可觀的數字,呂楊的利益集團被稱之為巨頭也不過分。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數量龐大的海船從大匡皇朝沿海出發,或經過東海,繞過鏈島,直達東來國和出雲國。或直下澤州、河州,以及焰州,抵達千年城及南海國。

    這兩條海路,覆蓋了東海和南海兩大海域,使得大匡皇朝的疆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帶來龐大無比的利益。特別是南海國、東來國和出雲國,這些國度都盛產黃金,而大匡十一州一向黃金出產不足用。焰州倒是盛產各色寶石,但寶石並不是硬通貨,解決不了黃金產量的問題。

    一船船的物資通過海船運抵南海國、東來國和出雲國,換回大量的黃金,使得朝廷歲入激增。

    隆運七年冬,北方戰爭結束,北方蠻族被打敗,死傷超過百萬,北方遼闊的土地盡數納入大匡皇朝版圖。

    北方之地,到北極寒冰之鄉,再也不是化外之地,而是大匡第十二州——北州。

    大匡皇朝對北方戰事的勝利,震動周邊諸國,東洲傲來國、神丘國惶恐不安,在經過了惶恐不安的階段後,兩國國主終於派遣使臣前往神都,上表稱藩,文帝大喜,一一應允,並派遣使節前往兩國,建立使館。

    至此,東洲除了最遙遠的青桑國之外,其他諸國都已經成為大匡皇朝名正言順的勢力範圍。

    「青桑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所在?」呂楊轉頭詢問皇極聖人。

    楊華兮露出一絲古怪神色,「青桑國和其他東洲諸國不一樣,青桑國沒有所謂的國主,那裡只有部落,以青桑、青獠和緊那羅三個奇異的種族共居。」

    東來國閻羅大尊廟內,呂楊沉默一會,「三族有什麼奇異之處?」

    「青桑國是森林之國,生長著三種神樹,一是大青桑,二是大椿樹,三是綠菩提。這三種神樹是遠古樹種,擁有不為人知的奧妙,那三個異族分別供奉其中一種神樹作為本族的聖樹,衍生各種奇妙法術」。

    「青桑、椿樹、菩提……」呂楊念了兩遍,微微心動,說起遠古樹種,每一種都不簡單,能夠繁衍至今,都是生命力強韌的樹種。

    「東洲諸國已經納入皇朝勢力,唯獨那青桑國……我想皇朝肯定要攻略青桑國,不會讓青桑國游離於皇朝的勢力範圍之外!」皇極聖人擺擺手。

    「我等要不要去瞧一瞧?」呂楊心思微動。

    皇極聖人沉默一會,歎了口氣:「四國已經滅國,我東來國和出雲國已經將之瓜分,納入版圖之內,若是再覬覦青桑國,只怕會引起非議!」

    呂楊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這些日子他都隱忍不動,「非是控制青桑國,只是要去看一看,我對那三個異族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你對青桑族、青獠族、緊那羅族感興趣?」皇極聖人有些詫異。

    「照前輩的說法,那三個異族不會精通木靈法術吧?」呂楊笑道。

    「不是!」皇極聖人搖搖頭,「青桑族擅長木靈法術,也擅長弄火,而青獠族擅長弄毒,緊那羅則善於歌舞,同時善於使用生命法術!」

    「……」

    呂楊搖搖頭,頗為感慨:「皇朝已經有大興的跡象,皇朝周邊國度,已經被震懾,很快都會被皇朝納入版圖,聖道的傳播勢必不可阻擋的傳到皇朝掌控的所有勢力範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沒有例外!」

    「這不正是我皇朝讀書人希望的嗎?」

    「還是太慢,太慢了……」呂楊搖搖頭,不太滿意:「四海之外還有不少山海,縱然我大匡皇朝佔領了周邊諸國,聖道也僅僅傳到了周邊而已,但是四海之外呢?」

    「皇朝可以一直向外開疆拓土,直至將更多的大陸佔領……」皇極聖人遲疑道。

    「哈哈……」呂楊輕笑一聲,打量了皇極聖人的俏臉,反問:「前輩竟是這麼認為的?」

    「……」皇極聖人也感覺有些不對勁,不太明白呂楊真正的意思。

    「自從皇朝建立,至今已經四百餘載,皇朝的領地已經足夠巨大,現在版圖幾乎擴大了一倍有餘,想要治理,還不知道要多少人力物力,所以……前輩認為大匡皇朝開多少疆土是適合的,還是說能夠無限制的開疆拓土?」

    皇極聖人一下子明白了。

    皇朝固然大興,但是想要無限制的開疆拓土,顯然不現實,能夠將這一片大陸囊括就已經不易,更不用說四海之外還有眾多的大陸……那些可都還有很多的蠻族存在,更有著強大的修行者,大匡皇朝若是想要盡數征服海外,幾乎不敢想像。

    版圖越大,治理越困難,特別是海外領土,往往鞭長莫及。

    看看現在的南海國以及東洲諸國,大匡皇朝願意將它們作為藩國,而不是親揮大軍將它們佔領就不難看出來,太遙遠的領土要親揮大軍征服困難重重。

    光是各種消耗,皇朝就負擔不起。

    這些年四處用兵,雖然皇朝大有收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勞民傷財,是以皇朝內部逐漸顯露出不少矛盾。

    若是皇朝不消停幾年,再度養精蓄銳,與民休養生息,只怕皇朝會不穩。

    「開疆拓土,傳播聖道,無論是哪一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皇極聖人歎了口氣。

    呂楊搖搖頭:「不然,想要瘋狂開疆拓土,其實還是有辦法的,只是皇朝現有的制度要改變……」

    「如何改變?」皇極聖人詫異。

    「鼓勵民間航海,鼓勵私人武力,鼓勵私人海外立國,鼓勵海外殖民……」呂楊一連說了好幾個鼓勵政策。

    皇極聖人眉毛一連跳了幾下,微微詫異,轉念想了一遍,搖頭:「每一項都是大政,非同小可!」

    「正因為非同小可,才會讓皇朝爆發出無與倫比的潛力!」

    「朝堂是不會同意的,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同意!」皇極聖人歎息,不管是鼓勵民間航海,還是鼓勵私人武力,亦或是海外立國、殖民,都有違於皇朝利益。

    國家重器,哪裡能夠讓私人掌握?

    但就這一條,就足以讓皇朝忌憚。

    一旦放開這些,往後的麻煩就會變得天大,或許他日人人裂土封疆,國將不國!

    再譬如說殖民,皇朝的儒者階級絕對不會同意,不是說他們沒有利益,而是殖民和他們的聖道思想極不一致。

    讀書人極重仁、禮,殖民算怎麼回事?

    想到這些,呂楊也是心中無奈。大匡皇朝雖然大興,但是其聖道思想卻有其狹隘的一面,難以快速適應現在急劇變化的波瀾壯闊大時代。

    呂楊沉默良久,才道:「所以,我思之良久,發覺以國傳道實是不妥,國與道,當分開。國是國,道是道,道當以教傳。國無萬年之國,道不易,則教恆存!」

    皇極聖人愕然,細細思量呂楊的話。

    國無萬年之國,道當以教傳,而不是以國傳道。

    確實如此啊……如今在大匡皇朝,聖道和國朝的關係太過緊密,有些地方還不清不楚,聖道太過於依賴國朝,在皇極聖人看來,聖道完全可以撇開皇朝,傳道四方,而不是只依靠皇朝的開疆拓土,國朝打到哪裡便傳道哪裡,此實為不思進取,進展也緩慢。

    呂楊看到皇極聖人眉宇之色,繼續道:「百聖太廟之中當有不少有遠見的儒者,肯定知曉這個道理,若不是皇朝大興,道以國傳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此時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否則我聖道,如何能夠適應新形勢,快速傳遍千山萬水?!」

    「道以教傳……」皇極聖人喃喃幾遍,抬頭道:「對朝堂來說,這可是誅心之言,不過道以教傳,實是趨勢,不知道要怎麼做?」

    「自然是扶教!」呂楊笑道。

    「扶教……」皇極聖人苦笑,一旦百聖太廟扶教,那麼扶國的力度肯定下降,甚至將來百聖太廟會由扶教演變成扶起海外政教合一之國。

    如此趨勢,百聖太廟代表的聖道必然要遠遠凌駕於大匡皇朝之上,成為諸國的太上教。百聖太廟和大匡皇朝,終將分道揚鑣啊……

    呂楊這話,若是讓文帝聽到,不知作何感想?皇極聖人也是皇室中人,不過她已經是聖人,心態不同與凡人,家國之事,早就不執著了,否則呂楊這話,就足夠讓她一巴掌打歪嘴巴。

    百聖太廟,自然不乏有識之士,但是他們都不提教傳和國傳的分離,可見是還不想激化太廟和朝堂的矛盾,呂楊若是明目張膽提出來,想想後果堪憂。

    「純陽!」皇極聖人心思頗為複雜,看了呂楊一眼,歎道:「這話你回到神都不要亂說,這種事情,只能由太廟德高望重的聖人或者皇室中人才能開口!」

    呂楊連忙彎腰揖禮,朝皇極聖人鄭重行禮,肅道:「純陽知曉的,多謝前輩提點!」

    皇極聖人擺擺手,不再多說什麼。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