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開天秘史

大道小說網 第300章文王德政 文 / 斜倚彎月薄雲中

    卻說文王仁人君子方回西歧卻聽得上大夫散宜生將他比作商湯勸他治理西歧等待時機大舉反旗。心中不快當下便道:「大夫之言豈是為孤謀劃之言?如此的話也非是臣下事君的正理。昌有罪當誅蒙聖恩而不殺雖七載之困亦天子浩蕩洪恩。今赦孤歸國倍感大德大王更是進爵加封賜黃鉞白旄得專征伐此何等殊恩?

    為人之臣受此殊榮當克盡臣節怎能萌二心?又如何與困夏台之湯王相比?大夫方才忽此言豈昌之所望哉?此後慎勿復言也!」

    散宜生聽得此話知道文王仁心當下和群臣皆悅服有加。姬近前請父王更衣乘輦文王依其言換了王服乘輦命申傑隨進西岐。一路上歡聲擁道樂奏笙簧戶戶焚香家家結綵。

    文王端坐鑾輿兩邊的執事成行寶幢蔽日只見眾民大叫曰:「七年遠隔未睹天顏今大王歸國萬民瞻仰欲親睹天顏愚民欣慰。」

    文王聽見眾民如此騎上逍遙馬和萬民同樂。萬民愈高興大聲大道:「今日西岐有主矣。」人人歡悅各各傾心。

    文王方出小山口見兩旁邊文武九十八子相隨獨不見長子邑考和么子雷震子因想起不久前他二人拜別自己心中不禁有感又傷心起來一時悲慟差點暈倒跌下馬去。

    眾臣忙將文王扶下馬來乘鑾輿往西岐城而去進端午門至大殿。公子姬扶文王入後宮調理湯藥養傷去了。

    卻說過了些日子文王病癒。一日昇殿上朝文武百官上殿朝賀畢文王宣上大夫散宜生。宜生拜伏於地。

    文王道:「孤朝天子算得有七年之厄不料長子邑考為孤請命險遭屠戮幸得仙人救去修道日後大興我西歧也。

    此乃天數如今承濛濛聖恩特赦我歸國加位文王又命誇官三日深感鎮國武成王大德送銅符五道放孤出關。不期殷、雷二將奉旨追我使孤勢窮力盡無計可施束手待擒之時又幸虧昔年孤因朝商書途至燕山收了一嬰兒。路逢終南山煉氣士雲中子帶去起名雷震。不覺七載誰想追兵緊急得雷震子救我出了五關。」

    散宜生聽了不解道:「五關豈無將官把守公子如何送大王出關的?」

    文王笑道:「若說起雷震子的形貌當時也到嚇著孤家了。七年光景不料他生得面如藍靛似硃砂脅生雙翼飛騰半空勢如風雷之狀用一棍金棍勢似熊羆。

    他將金棍一揮便把山尖打下一塊來故此殷、雷二將不敢相爭諾諾而退。

    雷震子回來背著孤家飛出五關不須半個時辰即是金雞嶺地面他方告歸終南山去了。孤不忍捨他他道:『師命不敢違孩兒不久下山再見父王。』故此他便回去。

    孤獨自行了半日邑考他老師玄天道的圓日道君來與我辭行邑考我兒說他要修道三年三年後回來助我治理西歧也和那道君去了。

    如此我又行了半日行至申傑店中感申傑以驢兒送孤一路扶持命官重賞使申傑回家。」

    宜生跪啟道:「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歸周。萬民受其安康百姓無不瞻仰。

    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歸西土真如龍歸大海虎復深山自宜養時待動。

    況天下已反四方諸侯而紂王肆行無道殺妻誅子制炮烙蠆盆陷大臣廢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殺宮嬪聽妲己讒言拒諫誅忠沉湎酒色謂上天不足畏。謂善不足為一意荒淫如此下去臣料朝歌不久屬他人矣。」

    散宜生話聲未落便聽大殿西向一人大呼道:「今日大王已歸放土當為公子報陷害之仇況今西岐雄兵四十萬戰將六十員正宜殺進五關圍住朝歌斬費仲、妲己於市曹廢棄昏君另立明主以洩天下之忿。」

    文王聽得這話面露不悅道:「孤以二卿為忠義之士西土賴之以安今日出不忠之言是先自處於不赦之地而尚敢言報怨滅仇之語?

    天子乃萬國之元縱有過臣且不敢言倘敢正君之過?父有失子亦不敢語況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為人臣子者先以忠孝為而敢以直忤君父哉?

    昌因直諫於君故囚昌於裡城。雖有七年困苦也是我的愆尤又怎敢怨君?歸善於己古語有云:『君子見難而不避惟天命是從。』

    今昌感大王之恩爵賜文王榮歸西土孤正當早晚祈祝當今大王但願八方寧息兵戈萬民安阜樂業方是為人臣之道。從今二卿切不可逆理悖倫遺譏萬世豈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南宮將軍聽罷道:「公子進寶代父贖罪非有謀逆如何竟險遭殺害?如此不論情法故當無道以正天下此亦萬民之心也。」

    文王道:「卿只執一時之見此是我子自取其死孤臨行曾對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數算有七年之災切不可以一卒前來問安。等七年災滿自然榮歸。

    邑考不遵父訓自恃驕拗執忠孝之大節不知從權又失打聽不知時務進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執不順天時以致險遭殺身之禍。

    孤今奉公守法不妄為不悖德以盡臣節。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諸侯自有公論。何必二卿為亂階自恃強梁先取滅亡哉?

    古語有云:『五倫之中惟有君親恩最重。百行之本當存忠孝義為先。』

    孤既歸國當以教化民行風俗為先民豐物阜為要務如此百姓自受安康孤與卿等共享太平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擾。但願三軍身無披甲冑之苦民不受驚慌之災即此是福即此是樂又何必勞民傷財糜爛其民然後以為功哉!」

    文王此話說的正大光明殿下大臣也聽得極為感動都叩道:「文王仁慈以仁孝治天下。」

    文王見臣子信服便道:「孤王如今自思西北正南當造一台名曰:『靈台。』以觀災難和星圖但恐上木之工非諸侯所宜勞傷百姓於心不忍。」

    散宜生奏道:「大王造此靈台既為觀災祥星圖而設乃為西土之民非為遊觀之樂何為勞民哉?

    況主公仁愛功及昆蟲草木百姓無不感激涕零。若大王下詔萬民自然樂從大王加以工錢不白白耗用民力任民自便不去強他更是為百姓增加收入卻是大功一件何談叨擾萬民?」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隨出示張掛各門。

    西歧百姓聞聽文王要建觀天「靈台」又給工錢無不欣喜文王之德不多時便召齊了民工。

    散宜生上報文王后文王遂選一良辰幾日開始破土興工建造靈台。

    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座間移。又道是行見落花紅滿地雲時黃菊綻東籬。造靈台不滿旬月管工官來報工完。文王大喜隨同文武官員排鑾輿出城郭行至靈台觀看雕樑畫棟台閣巍峨真一大觀也。

    台高二丈勢按三寸;上分八卦合陰陽下屬九宮定龍虎。四角有四柱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後配君臣之義周圍有風雲之氣。

    此台上合天心下合地戶中合人意。上合天心應四時;下合地戶屬五行;中合意風調雨順。文王有德使萬民而增輝;聖人治世感百事而無逆。靈台從此文王基驗照災祥扶帝主正是治國江山茂今日靈台勝鹿台。

    話說文王隨同兩班文武上得靈台四面一觀文王默言不語。時有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靈台工完大王為何不悅?」

    文王道:「非是不悅此台雖好台下欠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配合陰陽之意。孤欲再開池沼又恐勞傷民力故此鬱鬱耳。」

    宜生啟道:「靈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況於台下一沼其功甚易。」

    宜生忙傳王旨:「台下再開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之意。」說言未了只見眾民大呼曰:「小小池沼有何難成?又勞聖慮。」

    眾人隨將帶來鍬鋤一時挑挖內出一付枯骨眾人四下紛紛停下鋤頭觀看。文王在台上見眾人拋棄枯骨道:「眾民拋棄何物?」

    左右啟奏道:「此地掘起一副人骨眾人故加拋擲。」

    文王即傳旨道:「命眾人將枯骨取來放在一處用匣盛之埋於高阜之地。豈有因孤開沼而暴露此骸鼻實孤之罪也。」

    眾人聽見此言大呼道:「聖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等人民豈有不沾雨露之恩。真是廣合人心道施仁義西岐獲有父母矣。」

    眾民歡聲大悅。文王因在靈台看挖池沼不覺天色漸晚回駕不及;文王與眾文武在靈台上設宴君臣共樂。

    席罷之後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台上設繡榻而寢。時至三更正值夢中忽見東南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向帳中撲來文王急叫左右只聽台後一聲響亮火光衝霄文王驚醒嚇了一身香汗聽台下已打三更文王自思此夢主何吉凶待到天明。

    話說次早眾文武上台參謁已畢文王道:「大夫散宜生何在?」

    散宜生出班見禮道:「大王有何宣召?」

    文王道:「孤王昨夜三鼓得一異夢夢見東南有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同帳中撲來孤急呼左右只見台後火光衝霄一聲響亮驚醒乃是一夢。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聽罷躬身賀道:「此夢乃大王之大吉兆大王得棟樑之臣大寶之士真不讓風後伊尹之右。」

    文王道:「卿何以見得如此?」

    宜生道:「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傳說於版之間。今主上夢虎生兩翼者乃飛熊也。去見台後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精寒金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賀。」

    眾官聽罷齊聲稱賀。文王遂傳旨回駕心欲訪賢。卻不知兆應何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