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庶門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兜完圈子賣關子 文 / 一語不語

    罷相,歷朝歷代都不鮮見,就以順朝為例,平定天下六十年間,三代皇帝已經前後歷經了三十多名右相。

    袁博朗當右相不是最短的,當然也不會是最長的。

    可這畢竟是朝廷的大事,袁博朗身為先皇欽定的顧命大臣,在皇位更迭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他也算是兢兢業業,能力不高但也盡了他本份,一直在為皇權的穩固在奔波勞心。他的突然被罷相讓所有人都摸不著現如今朝局的形勢,皇帝這是要做什麼?

    在本朝,兩相的權力已經被極端弱化,外不能掌軍,內要受制於六台衙門和六部、尚書院,名義上掛著文官之首的頭銜,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朝廷智囊一樣的人物。就算是袁博朗被罷相,他也興不起波瀾,誰都知道他沒有資本。而順朝外派一方的藩王和武將,想要罷黜他們的官職,朝廷就要謹慎許多。

    袁博朗本人知道自己被罷相也是當天的事,提前他一點風聲都沒收到。只是這兩日將秋糧入庫的事情統籌完,皇帝好像有意晾著他,連六台衙門的議事都停了兩天,說是要籌備新政的實施。誰知道新政還沒影子,皇帝先舀他開了刀,把他踢回家抱孫子去了。

    這讓原本準備跟袁博朗聯合來對付劉愈的四公主蘇碧亂了方寸。

    劉文嚴已經從潼關開始出發,如果單靠她蘇碧一方勢力,就算是失了勢的劉文嚴她也鬥不過。新皇從心裡沒打算跟他的恩師為難,肯定不會站在她這邊。如果這時再失去袁博朗這個盟友的幫助。她只能目睹劉文嚴回到長安城再次形成自己的勢力。

    蘇碧驚訝的想到。莫非皇帝是想讓袁博朗給即將回長安城的劉文嚴讓位?

    冬月初一本非朝議之日,在得到罷相的消息之後,還是有不少的大臣前去雅前殿向皇帝「問安」,實際也是想知道皇帝罷相的用意,除了罷相還要升降哪些官員,以及誰來當下一任的右相的問題。雖然雪停了,但天氣還是極冷,官員們等在外面不被獲准進入。等了一個多時辰,皇帝才派小太監出來傳旨,讓大臣們回去休息,順帶召見左相藍和與戶部尚書李延年。

    所有官員都打量著藍和與李延年這兩個當朝的「實權派」,其實眾人早就想到,論處理國政的能力,藍和遠在袁博朗之上,更重要的是藍和這個人知道變通,跟下面的一些官員都保持著一種很微妙的關係,說白了就是他不拒絕請托和送禮賄賂。為人圓滑。但袁博朗就是個死腦筋,就連袁博朗的那些嫡系也從他身上撈不到便宜。頑固的老學究一個。如果真是藍和再登一步到右相的位置,官員們還是喜聞樂見的,以後朝廷就可以「和和睦睦」,家家「皆大歡喜」。

    至於李延年,官員們跟他基本沒什麼交情,只是覺得這人太做作,為人太假。但也不得不說,他畢竟是官宦出身,當年左相李佑純的長子,在能力上也要比禮部尚書出身的袁博朗高上一頭。眾人想,這時候召見這倆,會不會是準備讓藍和升為右相,讓李延年升為左相?

    官員們被皇帝下了「逐客令」,也就不能繼續再賴在皇宮裡等消息,不過他們還是想盡辦法,有很多也沒離去,直接守在宮門口等候消息。如果他們的猜想被證實,先人一步站好隊是很關鍵的,找不著隊伍的結果就是沒隊可站。

    一直等到下午日落西山,宮裡那邊還是沒消息。藍和與李延年一直在宮裡,沒出宮門。

    此時正在被官員們猜測在做什麼的藍和與李延年,正在接受新皇的長篇訓話,訓話的內容很複雜,從新皇登基,到平定天下的三大戰役,關中平亂、平定淮地再到平定突厥,又說到新政的問題上來,說著說著皇帝好像上了癮,還說了很多為人所不知的「秘辛」。

    說了半天,藍和跟李延年對望了一眼,心中犯嘀咕,皇帝說這些不就是為了說明「當個皇帝任勞任怨很累」?皇帝這是在倒苦水。

    兩人恭敬聽著也不敢插話,聽了半晌皇帝停了,他們以為就結束了。誰知皇帝喝了口水,緩了緩神,又開始他的敘家常。這可苦了立在那大氣都不敢喘的藍和與李延年。大白天的來皇宮,就是為了聽這些無關痛癢的話?

    其實他們更想知道下一任的右相是誰來擔當,又或者是皇帝留他們在這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嘮家常顯然是皇帝隨興所致,這並非正事。皇帝嘮起來嘴就像個停不下的話匣子,長篇大論說了一個半時辰,皇上才終於歎口氣總結了一下:「朕這個皇帝不好當啊!」

    藍和與李延年心說這應該結束了吧?

    「陛下所言極是,陛下勞苦功高,日後必為千載留名的聖君。」李延年緊忙恭維道。

    藍和雖然說不出這麼肉麻的話,但還是在旁邊附合了兩聲,這時皇帝歎口氣道:「聖君朕不敢當,以後下了閻王殿,見了列祖列宗他們別打朕就行了。」

    皇帝好像很感慨的樣子,說了這麼半天他的「勞苦功高」的事跡,現在又表現的好像對祖宗的「懺悔」,總之是還沒說到正題上來。藍和終於忍不住,試探問道:「皇上,有件事臣不知當不當問。」

    蘇彥稍微驚訝了一下,誠懇道:「藍相說哪裡話,朕剛才不是說了嗎?咱大順朝的君臣之間,應該像朋友一樣,有話直說無妨。」

    藍和差點被這一句嗆著。皇帝說君臣是朋友,那最多是說句好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順朝開國以來的皇帝雖然個個標榜仁義,但殺起功臣來真是毫不心慈手軟。就以先皇一朝來說,光是一品以上的大臣被無辜牽累至死的就不下十個,一滅還是一族。就他旁邊站著的這位,就是「無辜牽累者」之一。

    「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能一日無相。皇上準備以何人……來接蘀右相之位?」

    藍和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他心中可沒那麼樂觀認為皇帝會提拔他為右相,畢竟袁博朗身無過失在先,而他也無功勞獲得這樣大的提拔,藍和最怕的是皇帝為了拉攏軍中失勢的劉文嚴,將劉文嚴提拔為右相。他這麼說「不能一日無相」就是在提醒新皇,右相不能等到劉文嚴回到長安城再立。

    皇帝聽了這話不出意料,有些不太高興。

    「藍相說的好像不對吧,就算是國不可一日無相,這不還有藍相你在?你不想當左相了?」

    藍和趕緊表明自己不是這個意思。

    「那藍相是哪個意思?」

    藍和徹底無語了,看起來現在的皇帝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好糊弄的皇帝,一語不慎都可能遭來罷官的危險。平日裡袁博朗對皇帝指指點點的,這恐怕才是袁博朗被罷相的主因。誰希望身邊有個老學究成天在那嘮嘮叨叨?

    藍和感覺是自己一時糊塗,竟然提前沒恍悟這層原因,現在犯禁了。

    「皇上,臣的意思是,您所主張的事情臣必當遵從,只是……讓臣等早些知道,也好定定神,早做準備。」藍和自圓道。

    皇帝的臉色明顯好了許多,歎口氣道:「其實朕讓袁相先回家休息,也是為他的身體考慮,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還這麼勞累的話朕真怕他撐不住……」

    「皇上體恤下臣,是下臣之福。」李延年恭維了一句。藍和愣了愣,這李延年還真知道見縫插針拍馬屁,皇上真是因為袁博朗的身體原因才決定罷相?心中不以為然,不過他還識趣,緊忙隨了一聲。

    皇帝歎口氣,道:「袁相雖然不在相位,但朕已經囑咐過吏部那邊,他的俸祿還是照領,以後朝中有什麼大事,也會請他過來商議。事情這麼定下來,朕覺得挺好,你們覺得是嗎?」

    藍和與李延年能說什麼?只好點點頭表示同意。

    「關於右相的人選……」

    藍和與李延年心說終於說到正題上來了,他們迫不及待想知道皇帝心目中的新右相是哪位。其實藍和跟李延年都是有私心的,他們也都希望自己成為兩相之一,李延年奢求的不是右相,而是左相,父親為左相,兒子再成為左相,這對李家的重新崛起將會很有幫助。

    皇帝頓了頓,繼續說道,「朕考慮了很多,就決定,讓商貿司經理衙門少卿,韓升韓老先生,來當這個右相。」

    藍和和李延年聽到「韓升」,都以為自己是聽覺出錯,聽岔了。

    讓他們在朝中數一百個人來擔當新右相他們也不會數到韓升的頭上,這韓升一來沒有在朝為官的經驗,二來更無人脈關係,要說韓升最大的人脈,那就是他是武義侯劉文嚴的姻親,據說是他的兩個孫女嫁給了劉文嚴當小妾。這樣一個人,不顯山不露水,在朝中低調為官,突然就能一躍成為朝堂之首,號令文武百官?

    還有一條很關鍵,這個韓升,歲數也不小了,顯然不符合新皇所說體恤老臣的本意。

    「兩位愛卿,你們有意見?」皇帝瞅著不做聲的藍和跟李延年。

    「沒有,沒有。皇上所選人選,再恰當不過。」藍和說了一句,登時真想抽自己一巴掌,這才一會的工夫就被李延年的諂媚給帶過去了。(……)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