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羽翼豐滿第一節 長肉了! 文 / 寒潭水一色
冬天到來前,十一分區有個傳得很廣的小道消息,說楊司令員長胖了!長了五斤肉!此話不假,因為分區衛生部給全分區的幹部戰士搞了一次體檢,楊棒子的體重是比上半年才成立衛生部的時體檢多了五斤。
其實大多數的幹部戰士今年仗打的少,搞大生產瓜菜五穀吃的還不錯,都長肉了。老鄉們入冬前也都普遍臉上的有了比往年好得多的血色。
人都長胖了,對於一個分區來說,也到了應該豐滿一些的時候了,十一分區組建時,正趕上晉察冀軍區要求各下屬分區實行精兵簡政,所以楊棒子呢只是在最緊要的部位設置了機關,配備了幹部,不少還都是身兼數職的。
現在相對的到了平穩期,部隊從初編時的一千兩百多人,擴編到了齊裝滿員的兩千五百人,這和其他分區的主力團的規模是終於一致了,武器裝備上也一點不輸於其他主力團。分區還直轄三個游擊大隊,每個大隊都是人槍三百多,還有若干的游擊小組和戰鬥隊,全分區也不下千人。
部隊擴大了,相應的分區機關也得恢復到正規化和應有的編制上,所以在擺平了高政委這件事後,楊棒子著手的就是機關問題。
說實話,當年能夠進十一分區機關工作的每一個參謀幹事,都是楊楊棒子親自選拔和批准的。其中有不少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乾脆就是楊棒子發現並提議調進機關工作的,比如教導隊裡的幾個學生兵。被調到司令部就是在那一個多月的參觀學習時被楊棒子看中的。
楊棒子親自審查,是出於謹慎,他不希望在十一分區機關的內部出現特務。楊棒子自己就說過:他不希望一個馬虎,背後不知什麼時候出現個打黑槍的。所以十一分區的機關幹部在以後的烽火歲月裡。儘管有跑的、叛變的、回家的,都屬於好人蛻變,卻從沒有混進過一個特務和打黑槍的。
十一分區機關幹部,這裡主要說的是司令部和政治部兩個機構,供給部、衛生部、行署機關當時由各自的領導負責,不在楊棒子的直接管轄之內。所以不包括在「十一分區機關幹部」這個特定名詞的內涵之內。
這兩個部,司令部和政治部,原本上都是各自三個大科的設置:司令部三大科是機要科(包括電台在內)、作戰科、偵察情報科;政治部三大科是宣傳科(人最多)、組織科和保衛科(1939年3月以後改名「鋤奸科」)。
司令部,精兵簡政的時候楊棒子把隊訓股放在作戰科裡,由作戰科管。1942年冬季以後跟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四個科的設置,十一分區司令部也增加一個科,即隊務科從作戰科分出來,對外叫「四科」,主要職責管部隊編制、軍械裝備調配、部隊訓練等等。
政治部,單設青年股(或「青年幹事股」。這個股裡的幹事只要活下來的,解放後都前途無量),股長是長征過來的紅軍幹部;另設有一文印股,股長是從教導隊調來的大學生。
綜上所述,42年冬季擴編後十一分區司令部機關,這算是成立十一分區以來的最鼎盛時期了。四個科一個電台大約有機關幹部三四十人。另有享有特殊權力的偵察情報科的偵察員十來人。科長、電台台長包括在內,但參謀長以上的首長不包括在內。司令部專設的警衛班也不包括在內。
政治部機關幹部,總計約七八十人。人數最多的是宣傳科和青年股,各有十幾人。組織科、鋤奸科人少,各有七八個人。鋤奸科有一個執行特殊任務的小隊,擔任逮捕、關押、審訊、押送、死刑等任務,約二十餘人,都是戰士,所以不計算在內。政治部主任是高政委兼任的,在他之下。另有一套幹部機構,比如秘書(當年也叫「技術書記」)、機關總支書記在內,這些幹部,也有近十餘人。
楊棒子還從教導隊裡抽調出十多人組建了一個劇社,歸政治部宣傳科管。但卻是單獨的伙食單位,雖然編製與政治部機關在一起,但單獨開伙。1943年以後,由於人數精簡,從此合在一起吃飯。
為了照顧這些機關幹部們,司令部、政治部作為兩個各自**的伙食單位,各設一個專門負責機關幹部吃穿及雜事的機關管理科。司令部專門有管理科長,政治部也有管理科長。管理科不是職能部門,在具體工作上體現不出它的重要性。管理科下面有司務長,專門負責吃飯問題。
司令部、政治部管理科下面還各有一個管理排,管理五大員(炊事員、理發員、通信員、警衛員、勤務員)什麼的。司令部的管理排,大都由紅軍老兵或特長技術兵組成,比如常跟著樊大膽下部隊的那位「山裡飛毛腿」,就是從順平過來的老游擊隊員。
政治部管理排的情況特殊一些,裡面有一些未成年的小八路。這些小八路後來大都一個個很有造就,當時主要是一些失去親人的孤兒和部隊幹部子弟組成,別小瞧這些半大孩子的通信兵,楊棒子當年就是從通信兵幹起來的!他兒子,狗蛋子現在還是通信班的班長呢!
管理排不僅人才輩出,武器也盡選精良。下面每打一仗,繳獲並上交的好槍,比如德國原造的大鏡面駁殼槍,一線部隊不實用的「王八盒子」、「狗牌擼子」「槍牌擼子」、「馬牌擼子」上交到司令部,都被專門分管槍械的幹部李青川下令暫時存放在管理排,以後再根據楊棒子的命令分派給行署機關的某個縣委書記、縣長什麼人。
分區首長們就不用說了,只要感興趣,優先挑選。所以管理排長曾自豪地說:「別看我們是過路財神,但從來用的都是好槍。」當然最受益的還是警衛連和偵察連。
警衛連和偵察連都是一百五十人,一個連十二挺機槍,您哪找去?
機關基本組建完了,這些幹部的待遇是什麼呢?我黨從來都是講這個得,級別和待遇,那是一種身份!一種象徵!
楊棒子宣佈了,在各團的參謀幹事都是連級,軍分區機關的參謀幹幹事都是營級!可能大家不知道這個營級是個啥概念,如果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營級幹部,到解放戰爭時怎麼得也能熬到團級以上,那麼到55授銜至少就是中校以上!這還是混的最不好的,實際上抗戰時期的營級幹部,一般到了55年都成了師級以上的幹部了。
其實啊楊棒子是為了吃飯的方便和開會的緣故,才宣佈十一分區司政機關所有被正式任命的參謀幹事都享受營級幹部的待遇。幹部吃飯不分級別、不再分灶,宣佈開營級幹部會時能讓所有的機關幹部都參加,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知道了這個道理,能進機關的幹部就要「感恩」說楊棒子的好話了,事實證明,把機關幹部配置齊全了,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從分區到戰士,從地方到部隊,從吃穿日雜到宣傳鋤奸,楊棒子不再是臨時抓人去做了,現在是領導著一個骨肉齊全的機關團體了!
狹義上的「十一分區機關幹部」,只包括第十一軍分區的司令部、政治部兩個機關,範圍很窄。而廣義上的「十一分區機關幹部」,包括十一分區行署機關的縣區主要幹部在內,但不包括從來是單獨行動的分區供給部和衛生部。
這也是日常工作狀態中的一分區機關幹部,加起來總計兩百多人。此外,分區司令部直屬的部隊(警衛連、偵察連、炮連、工兵連、教導大隊,以及1944年以後給了晉察冀軍區的騎兵連)幹部、戰士不包括在內。
洪梅領導的靈滿行署屬於地方黨政機關,上級單位是**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邊區政府。作為地方的黨政領導機構,下面各縣委、縣政府設有各縣游擊支隊,但他們身邊沒有警衛部隊,自身沒有防衛能力,所以一直在十一分區司令部的身邊。
平時的日常工作與十一分區司令部、政治部機關在一起,分駐在川口鎮相鄰的幾個大院子裡,雙方都十分熟悉,熟悉得就像一家人一樣。像這樣十分熟悉得如同一家人一樣的。儘管如此熟悉,因為分屬不同的伙食單位,所以始終不在一個鍋裡吃飯。逢到開飯時,各自往各自的食堂走,這就是當年的規矩。
這是平常的時候在一起工作,如果在反掃蕩期間,就意味著有「資格」同楊棒子一起隨十一分區司令部機關轉移行動的地方黨政機關幹部,至多不超過七八個人。比如行署專員洪梅、民政科金穎科長這些領導幹部,行署的其餘幹部都隨各縣支隊武裝一起行動。
組建機關的事情,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楊棒子初期是沒有怎麼管的,只是一直在物色人選和等待時機,正好在42年下半年,敵人對路西山地根據地只圍困不掃蕩的時候,就一鼓作氣的組建完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