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穿越楊蓮亭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二章 辭嚴義正 文 / 君莫問03

    此次秦國第一個皇子滿月,有許多外國使者前來送禮道賀,而且許多是提前就到來了。

    畢竟,秦國這個新興的帝國,表現出的實力和征服力駭人至極。到目前為止,被秦國盯上的國家,不是臣服,就是被滅族了。

    如今這世上,除了一些與世隔絕的蠻荒部落,無國不知秦國的存在和可怕。

    是以,各國都不遠萬里,派人前來華夏大地,時刻關注著秦國和秦國天帝的一切消息。尤其是那些與秦國疆域接壤臨近的國家。早在得知秦國天後有孕之後,各國就早早準備了賀禮。

    一切都因為秦國的強大和征服欲實在是太令各國擔憂了,尤其秦國打出了『天下一統』的旗號萬里東征,將當世最強的大明王朝給滅,而且兵鋒之強,速度之快,無不令人震驚。就連北京城都沒能抵擋住秦軍一日的強攻,世上還有哪座城能抗住秦國的征服?

    故而,各國使者趁著秦國第一個皇子的滿月的時機,放低了姿態,以道賀為名,抱著幾乎相同的想法,來打探消息。在這個喜慶時候,秦國必會以禮相待,最起碼的人身安全是絕無問題的。

    不成想,本喜氣洋洋的整座城市,竟在夜裡忽然就充滿了動亂和殺戮。

    當城外出現遇襲信號,令狐沖和儀琳被擄走,楊蓮亭孤身追敵之後,城中也進入了最高級警戒,全城搜捕一切可疑人物。

    而那些外來的使節團,自然也是重點盤查和監視的對象,全部被控制了起來。

    作為一國使臣,遭到如此粗暴的對待,自然會有不少人憤憤不平。

    不過。天帝的隨身近衛被殺,小姨子和大師兄失蹤,天帝本人孤身追敵的情況之下,秦軍哪還會跟這些人客氣?更別說『若有反抗,格殺勿論』的命令出自東方不敗之口。

    於是,在某個外國使團與秦軍產生摩擦。隨從護衛不忿而拔刀,因此被就地槍決,直接滅團之後,就沒人敢吭聲了。

    ………………

    令狐沖和儀琳雖救回來了,但事情可沒有因此就立馬平靜下來,是以楊蓮亭和東方不敗幾人一夜未眠,親自處理,將此次事件帶來的後果將至最小。

    當前最要緊的當然便是將楊蓮亭安然無事,大發神威將令狐沖二人救回。逆黨盡皆伏誅的事情昭告於世。畢竟楊蓮亭的身份地位擺在那,隨隨便便一個秦國天帝遇襲,重傷難癒,中毒無解的謠言,都可能讓整個天下都大亂。

    楊蓮亭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沒有一個帝王之心,好人是當不了好皇帝的。一個帝王過於善良慈悲,不忍殺人。有時並不是什麼好事。

    換了是東方不敗遇到這種情況,絕對會在控制住局面的情況之下。故意放出謠言,挖好坑,等著一些人蹦躂起來,不僅是外部的敵人,還有己方內部的一些懷有異心者,無論牽連再廣。也要統統埋了!

    事實上,她也是如此建議的。

    只不過楊蓮亭不願如此做罷了!

    他殺的人太多了,直接、間接因他而死的人更多,而在天下一統之前,還有比這更多更多的人等著他下令去殺。他實在是不願再設下陰謀圈套。挖坑誘殺『自己人』。

    ………………

    不過,但這次事件卻也惡了楊蓮亭,給他一個警醒。

    這麼多年來,無論私怨,還是國仇,他結下的仇人太多了。很多人想要他的命,但都無處下手,故而,將目標瞄準了他的親人朋友。會這般打算且付諸行動的,絕不只任我行寥寥數人。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

    楊蓮亭雖有慈悲之心,但他可不是菩薩。做人行事也從來不奉行以德報怨這一套,而是以直報怨,有仇報仇。

    畢竟,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何況是楊蓮亭這條巨龍!

    須知,朱佑樘和張皇后名義上還是楊蓮亭的義父母,但他們對楊蓮亭死咬不放,楊蓮亭最後也沒對他們手軟。朱佑樘暴斃,張皇后發瘋,朱厚照國破**,張家族滅絕戶,朱宸濠被千刀萬剮,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不管是誰,一旦觸犯了楊蓮亭逆鱗,他必會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任我行這一次惡了楊蓮亭,讓他吃足了教訓。

    『死道友不死貧道』他做不出,但卻做得到『死仇人不死家人』。

    任我行等人已身死,且任我行被困了十餘年,黨羽勢力都被東方不敗給清除的一乾二淨,眼下只剩任盈盈一個女兒。楊蓮亭不會對她下手,但任無疆、王振一系的建餘黨,他卻是要連根拔起。

    王振是成年後自宮的,王家數十年前就已被抄家滅門,但以他的奸猾,說不定還留有活人。而任無疆這一幫念念不忘復辟的建帝后人,百年來經營發展的勢力想來也不小。

    對於威脅到他家人的敵人,楊蓮亭必會收起了自己不該有的仁慈。

    而其他的那一些人,只要不作死就不會死!

    楊蓮亭雖沒接受東方不敗的『陰謀』,引誘這些人作死,但還有他最擅長也最喜歡用的『陽謀』。

    堂堂正正的陽謀,將選擇權讓出去,讓他們自己在生存還是毀滅之中二選一!

    這樣的情況之下,還有人作死,那就真該死了!

    ………………

    自己兒子的滿月酒楊蓮亭只是舉行家宴,並沒接見各國使臣,這會兒,他連夜便讓人釋放

    了各國使節團,並安排三日之後接見他們。

    畢竟『天下一統』他不是說說而已,所指的更不是單單指華夏大地,秦國征伐的腳步不會止步於此。

    東方不敗翻閱登記著各國人員和禮物的冊子,撇了撇嘴,道:「不但有送寶物的,還有送美女的。嘖嘖……朝鮮國連他們的公主都送來了。蓮弟,艷福不淺噢!」

    聞言,楊蓮亭微微一笑,道:「不奇怪!朝鮮素來奉行『事大主義』,元時,朝鮮前身高麗國靠女人延續國祚。抱了蒙古人的大腿,為了討好蒙古人,全國上下的處女都要登記在冊。元朝滅亡後,李成桂抱了朱元璋的大腿,才有了這李氏朝鮮。而他們討好明室,拿得出手的也一樣只有女人。」說著一頓,繼續道:「朝鮮王李懌現在也才二十出頭,不久前推翻前任朝鮮王燕山君才得以上位,如今還並無子嗣。上次抗擊韃子。女真人和朝鮮人都看到了大秦的艦隊的,大概那時就被嚇壞了,如今又見明廷已亡,沒有與之共存亡的覺悟,才會決定送個公主來抱我的大腿,既是獻媚討好,估計他也不敢在輩分上佔我便宜,送來的公主不是他親妹妹。就是生得極其出眾的宗室女。」

    東方不敗看了名單一眼,便嘴角一掀。道:「不出你所料,這慎淑公主確實是朝鮮王的同胞妹妹。那蓮弟是否要收下呢?」

    楊蓮亭搖頭笑道:「我覺得這幫朝鮮人一定沒有仔細的打聽過,否則他們送什麼都不敢送女人。」

    東方不敗不解道:「為什麼?」

    楊蓮亭道:「因為他們不知道堂堂大秦天後其實是個醋罈子。」

    東方不敗秀眉一挑,拿出繡花針,冷笑道:「蓮弟,我倒是忽然想在你身上刺上一個醋罈子。」

    楊蓮亭無奈的一攤手。道:「我上半身已經體無完膚了。」

    東方不敗道:「那刺在下半身也是極好的!怎麼?要我幫你脫嗎?」

    楊蓮亭嘴角一搐,而後又笑了笑,道:「安兒醒了,這個點該餵他了。再不過去抱,他就要嚎啕大哭了。」

    東方不敗轉過頭看了看孩子一眼。果然,正是快要哭鬧的節奏。隨即便回首對楊蓮亭一瞪,道:「再有下次,定叫你屁股生花。」

    ………………

    三日後,楊蓮亭接見了各國使臣。

    除了部分秦國官員,岳不群、莫大、定靜師太、甚至還有千秋宮宮主蕭水仙等人亦是被邀請在座。

    除了岳不群這個帝師覺得理所當然之外,其餘人都有些莫名,畢竟她們並非秦國之臣。不過,對於一個帝王的邀請,換了達摩、張三豐這等人物亦是不敢輕易推辭。

    以秦國的強大和楊蓮亭如此尊貴的身份,眼下這個臨時的『大殿』實是寒酸至極,畢竟楊蓮亭沒有在此建都的意思,自是不願浪費財力物力在此建造奢華宮殿。就連東方不敗自己都覺得有些丟分,這大殿除了『大』之外,比她的在黑木崖的『承德殿』還不如呢!

    當然,若是換了尋常**,各國使臣見了這場面,表裡心裡或都會有鄙視。

    但是,現在他們覲見的是大秦天帝,一念之間就可決定他們及其身後整個國家命運的存在。入門之後眾人便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哪敢還有一絲鄙視?

    不符合楊蓮亭身份的豈止這個大殿,令各國使臣覺得更不可思議的是除了端茶遞水的侍女,和挺拔直立的持槍侍衛之外,大殿之中竟然每個人都有一個座位,且還都坐著。

    臣子與帝王平起平坐?

    站在最前頭的某國使臣看到這一幕頓時一呆!

    當贊禮官宣讀該國國名及其官職名字之時,他都差點沒能回過神來。隨後,當他踏進大殿之時,出現了差點嚇得他暈倒的事情。

    唰的一聲!

    只見正座與正中最上位置的楊蓮亭率先站立起身,而後秦國官員齊唰唰起立,岳不群等不明情況者也齊齊隨大眾站起身來。

    而後,楊蓮亭竟是對著這位外國使者作揖行禮,猶如平時接待朋友一般!大殿眾臣也如楊蓮亭一樣,齊刷刷對著使者作揖行禮。

    而那使者,及其大殿外的各國使臣全都給這一幕嚇傻了,瞬間失去了思考能力。

    「噗通!!」

    「參參參……參加……天帝……」

    當那使臣回過魂來時,已是面無血色,立時跪倒在地,砰的一聲磕了下頭,舌頭都打結了。

    「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不論是站在大殿外等候宣名覲見的各國使臣。還是岳不群幾人,一時間都驚疑不已。

    楊蓮亭笑了笑,道:「使者為何這般?朕已廢除朝臣跪拜之禮,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跪先人。而不跪活人。便是尋常百姓見了朕,也無跪拜。」

    那使者愣了愣,但也沒敢立時起身,而組織了下語言,回道:「天帝聖明仁德,使臣受寵若驚,今使臣三生有幸,得見天帝陛下神姿,敬畏崇拜之心頓生。難以自控,失了禮儀,還請天帝贖罪。」

    楊蓮亭微微一笑,道:「不知者不罪!使者請起!」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楊蓮亭要的是革故鼎新,是基於現實而進行變革,絕非是隨心所欲的亂插手。

    就如朝臣跪拜之禮。楊蓮亭則是以復古為名,推行秦漢之制。

    &n

    bsp;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

    宋朝之前,君臣皆有席座。在桌椅進入朝堂之前,跪拜禮並非後世那般卑微屈辱,君臣皆有一席之地,臣跪君,君也跪臣。那時的跪便是坐。先秦之時,周朝天子及諸侯覲見大臣,是君王先向大臣行禮,而且還是向每個大臣逐一行禮,表示君主禮敬大臣。直到宋太祖搬掉了百官座位,才變成君坐臣立。蒙古人來了之後,就便成跪了。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並未復古禮,而是沿襲了下來,並制定了相應的制度,但也只有奏事者跪,其他人站立。滿清之後基本就跪得一個不落了。

    楊蓮亭以復古為名廢除跪禮,但華夏自古便是禮儀之邦,禮亦不可少。當然,他也不會開歷史倒車有椅不坐反跪坐,便同時以古禮繁雜為由,盡皆簡化。

    臣拜(非跪拜)君,君也拜臣,民拜官、官也拜民,盡皆以禮相待,平等相處。見上級者要拜,見年長者要拜,而受禮者也必須回禮,否則便是失禮。

    當然,失禮不能違反刑法,為此,楊蓮亭又在學校和官員考核項目之中加入一項道德考核,失禮者則德行不足。以切身相關的利益來提示自身積極性,潛移默化所有國民,提升道德素質。

    畢竟,每個國民最起碼的道德素質是一個國家明與否最明顯的一面。若是享譽禮儀之邦的同時,卻處處失禮、無禮,那真是給先賢祖宗蒙羞。

    這也是他令秦國官員又愛又恨的地方,臣子千方百計來神化他這個天帝,抬高他的身份地方,而他卻反過來做這些拖後腿,實叫人感動又無奈。

    ………………

    接下來,在贊禮官宣讀之下,各國使臣先後進入大殿,雖然楊蓮亭有言在先,但接下來的各個使者卻是沒有一個敢堂而皇之的受楊蓮亭及秦國百官之禮,不論是本身就通曉華夏禮儀的,還是提前就學習過有備而來的,皆是誠惶誠恐的向楊蓮亭行了跪拜之禮。

    如此禮待的情況卻是讓各國使臣安心了不少。

    最起碼就目前這情況,秦國天帝和官員看起來還是滿喜歡與人為善的。

    不過,有這想法的,基本都是還沒被秦國欺負過的。

    那些來自西方的、和秦國天竺大本營疆域接壤的,或是曾在海上被秦國艦隊炮轟過的國家使臣對秦國的強勢可還是記憶猶新。

    秦國有如此大的改變,那是主政之人換了秦國天帝親政,在這之前,秦國當家做主的可是個女魔王。傳言,某一個已經消失的國家,只因國名念起來繞口被她所不喜,結果後來就成為了秦國的一個行省。

    現在,這個女魔王從公主變成了天妃,正坐在秦國天帝右手邊第二個位子之上,饒有興趣的打量著他們。

    那些畏懼陸青青的使者如坐針氈,但都竭力保持著低眉順眼的樣子,連看都不敢去看上她一眼,生怕惹來殺身滅國的無妄之災。

    楊蓮亭今日接見這幫人,自然不是閒著無事找樂子的,也不是借此來滿足自己虛弱心的。待得最後一個使者入座。楊蓮亭開門見山道:「皇子滿月,諸位遠道而來祝賀,朕還未謝過。只因只舉行家宴,故而當日未曾宴請諸位,卻是我大秦怠慢了諸位。」

    聞言,眾使臣齊齊連道不敢。對楊蓮亭這位天帝的好感又再度上升。

    只不過,楊蓮亭接下來的話直接粉碎了他們的念想。

    「朕知道,爾等之中,有真心前來祝賀的,亦有接著祝賀為名,前來打探我大秦虛實動靜的。」

    靜!!

    楊蓮亭此言一出,整個大殿都寂靜了下來。

    除了瞭解楊蓮亭的東方不敗和陸青青保持著微笑,以及面癱落塵,萬年冰山雪千尋不為所動之外。其餘眾人盡皆愕然。

    各國使臣更是差點嚇癱了。

    這臉翻得太快了!!

    楊蓮亭面無表情道:「朕知道爾等所為何來!明人不做暗事!朕也不怕告訴爾等,好叫爾等知曉……」

    說著,楊蓮亭霍然起身,聲如洪鐘,道:「大秦一統天下的步伐,不會止步神州,大秦一統之志亦絕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有所動搖!!爾等各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臣服。要麼滅族!!」

    楊蓮亭的霸道和強勢,直接令眾人呆若木雞!

    「噗通……噗通……」

    隨即。眾使臣立時嚇得從座位上起身跪了下來。

    這時,白古國(緬甸)使者,其實也是該國儲君,顫聲道:「白古國願臣服大秦。」自秦國東征,臨近天竺的白古王國就被秦軍強勢借道而過,現如今國民紛紛逃往秦國。成為秦國國民,而全國上下實際都被秦軍所掌控,早已名存實亡。

    與白古國國情差不多的幾個接壤秦國的國家使臣亦是紛紛表示臣服。

    朝鮮國使臣亦是不甘人後,道:「朝鮮國願奉大秦為宗主國。」臣服大秦,實際上是朝鮮國內已經決定好的了。否則也不會送個真公主來抱大腿了。

    聞言,楊蓮亭卻是笑道:「朝鮮國使者似乎誤會了,或是朕沒說清楚。朕要的,是徹徹底底的臣服,而非前代諸朝那般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國。」

    此言一出,眾使者頓時色變。

    倭國使臣吞了吞口水,硬著頭皮,問道:「敢問天帝陛下,如何算是徹徹底底的臣服,莫不是要……」

    楊蓮亭一字一句道:「去除

    王號,併入秦國,實秦法,行秦禮,做秦人!」

    倭國使者激動道:「這……這與亡國滅族何異?」

    楊蓮亭冷冷掃了他一眼,道:「你是倭國使臣?據朕所知,現如今你倭國已陷入混戰多年,軍閥割據,你們所謂的天皇早已成為了傀儡,上任天皇過世四十三天後都未舉行葬禮,現任天皇的登基儀式都無力舉行,遣你而來實際上是足利義澄。朕所說的,可有錯漏?」

    聞言,倭國使者頓時一怔,沒想到楊蓮亭竟然會對倭國政事如此瞭如指掌,立時一股不祥之感自心底湧起。

    這時,陸青青撇了撇嘴,不屑道:「天皇?這天,只有一個!區區倭主,亦敢冠之?姐夫,滅了它!」

    秦國的老臣子見慣了,早已見怪不怪,東方不敗也只是努了努嘴,倒是岳不群皺眉看了看陸青青,對她插手政事,覺得不喜。

    楊蓮亭看了她一眼,搖頭苦笑,便看向倭國使者,冷冷道:「倭國可是不臣服?」

    倭國使者一窒,便回道:「此等大事,使臣無法做主。」

    楊蓮亭冷笑道:「那好,朕便給你三月時間,三月後見不到你倭國降書,秦國大旗便會插在東瀛的土地之上。」

    倭國使者頓時驚道:「伐無罪之國,豈是君子所為?天帝就不怕此舉觸怒明神?」

    楊蓮亭冷冷道:「戰爭從無正義可言!若真需要所謂正義的借口,不必朕費神,自有他人準備好光冕堂皇的討伐檄和出師之名。但朕不需要,大秦也不需要!一統天下,避免不了戰爭,但今日之戰爭,便是為了今後世上永無戰爭,這便是最正義,也是唯一的理由。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叛逆謀反,殺舅弒母,弒君奪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都背了,還有何罪名能讓朕畏懼?」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更別說倭國使者對上的不是普通的兵,而是曾連中三元,才華橫溢,如今手握百萬雄兵的秦國天帝。讓人無語的還是楊蓮亭偏偏能扯出極多大道理,卻愣是不屑跟你講道理。

    楊蓮亭環視眾人,道:「其餘諸國,朕給你們半年時間,要麼臣服,要麼滅族,別無選擇!主動臣服者,大秦會優待其國主和後裔子孫。甚至保留原有國號,但原國王必須退位,日後的國王不會再有世襲,也不是終身制,而是你們本國國民選出人選,再由我大秦裁定最終國王,在座的諸位,或是你們的子孫,只要有治國之才,皆有機會為王。」

    為了相對的和平進行一統大業,楊蓮亭不介意稍作退步,畢竟這世界太大,真要統一非短時間內所能達成,單單龐大的人口帶來的糧食問題,秦國就無法真的應付自如。

    眼下雖畫出了大餅,實際他是想偷換概念,猶如廣東省改名廣東國,省長改稱王一般,實際上便是改了稱呼,其他的都一樣。一個沒有獨立主權的國,實際上與一個行省沒有不同。而明朝的朱姓親王,空有封地國號,實際上卻是被朝廷圈養起來。楊蓮亭是想兵不血刃的騙得諸國先行乖乖交出一切權力。

    果不其然,楊蓮亭此言一出,眾人頓時眼前一亮。畢竟沒有誰願意當亡國奴。

    當然,也不是誰都願意就此臣服。

    但楊蓮亭的機會已經給了,最終選擇權並不在他手,有人若要作死,他不介意送他去死。

    這是他的第一個陽謀。

    對此,秦國百官倒是不怎麼驚異,雖是意料之外,但仍是情理之中。畢竟楊蓮亭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哪怕是當惡人,也會惡得光明正大。

    相比對待外國使臣的強勢和霸道,接下來他所決定實施的『土地國有,平均地權』,才是一顆重磅炸彈。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是非常聖明的一個政策。

    得到最底層,且也是基數最大的平民百姓擁戴支持是顯而易見的,估計一旦昭告天下,窮苦百姓必將蹦走相告,鄰國各國平民恐怕會出現一次恐怖的大遷徙紛紛湧入秦國。

    但是,目前這個決策對秦國而言,絕對是弊大於利!甚至可說定會動搖到秦國。

    這觸動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簡直是要逼著那些本就不願歸順秦國,擁有大量土地的統治階級與秦國勢不兩立。而天下各地那些未臣服的國王、貴族、領主和大地主,甚至秦國國內的一些人,都有可能因為站在楊蓮亭的對立面。

    但,這就是楊蓮亭想要的。

    楊蓮亭沒接受東方不敗所建議的來考驗臣子下屬忠心,但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若是僅僅因為『土地』,便不能陪他一道走向最後,而要走到他的對立面,那這些人統統屬於作死之流。這樣的人,還是早死的好!

    當然,楊蓮亭沒有那麼瘋狂,在另一方面,他在政策上優待一幫老臣子和軍功勳貴,以保國家安定。目前,把持軍權的幾乎都是他當年一手培養的心腹,兵工廠和火槍兵皆是包括在內,只要這些在手,出再大的亂子,秦國一樣能一一平定。更別說真惹得他發狠,他一個人就能一座城一座城的滅過去。(未完待續……)

    ps:要大結局了,但最近身體不好,精神萎靡,毫無頭緒。

    有什麼人或事我忘了,請書友提醒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