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皇宋

正文 第187章 勸農【下】 文 / 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第187章勸農

    出了益都縣,王珪上前,忍不住說道:「王爺,要不要讓人動一動那直娘賊知縣?居然連王爺你都敢頂撞!」

    周欽聞言臉色大變,連忙上前勸說道:「王爺!萬萬不可!」

    趙禳點頭道:「自然了!」

    王珪不滿的嘟囔道:「王爺那直娘賊如此不給面子王爺你,有什麼萬萬不可的!要是放在五代十國那會兒,就算殺了又如何?」

    周欽登時臉色繃緊,五代十國渴望是士大夫嚴重最黑暗的時代,你再聰明也拼不過一匹夫。

    趙禳倒是對此不以為然,扭頭看著路邊的景色,道:「這有什麼丟面子的?」

    「為什麼不呢?」王珪奇怪的說道。

    趙禳解釋道:「如果換了其他問題這就是丟面子,但這問題就算官家也不敢輕易插手!本王就算被頂撞了也是正常的事情,再說這算是什麼?一個小小的縣官!」

    為了增加說服力,趙禳頓了頓接著說道:「官場有句諺語:前生作惡,今生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皇城。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前生做了很多壞事,今生當官就是在州治所那裡當縣官,名義上是縣官,卻沒有百里侯的威風,上面除了知州外還有通判、推官、勾當,那個都得罪不了。惡貫滿盈的,那就是到皇城那裡當縣官,你想想開封府下面的縣官,那個不是愁眉苦臉的?」

    王珪怔了怔,樂的笑了。「王爺你這話真的有道理!說來這直娘賊的知縣也挺倒霉的!」

    周欽看著趙禳的側臉,心中不由暗暗敬佩趙禳,三言兩語就化解了手下人的怨氣。並且理智的對待這事情。這知縣不過是小角色,何必為了他而暴露自己的意圖呢?心中更加堅定輔助趙禳的決心。

    在巡閱了益都縣的春耕後,趙禳下一站便是廣陵鹽務草場。現在已經不是草場了,而是十三座村莊。

    三萬名難民正在彌河兩側開挖水渠,燃燒野草,砍伐木材,一切忙碌而有序。

    負責此地的是工部派來的一名大匠張安,頜下留著三縷長鬚,看上去文質彬彬的。第一眼看到張安的人,一點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名工匠。

    「張安,水渠開挖的怎麼樣了?」趙禳穿著短打衣服,逕自走上去,問道。

    附近的百姓都紛紛朝趙禳鞠躬,他們都認得這名少年郎的身份,顯貴的長沙王。

    張安整理了一下衣裳,施然一禮。「下官見過長沙王!」

    頓了頓,張安回答道:「水渠倒是好說,按照計劃挖十二萬步長的水渠雖然完成不了,但目前開挖了有約莫八千步,緊張了些,卻也勉強夠用度。就是儲水池方面太麻煩了!價格也很是昂貴!」

    趙禳皺了皺眉頭,問道:「大概要價多少?」

    張安說道:「因為都是為了自家修建,工錢方面倒是少了很多,但吃的卻不能夠短。再加上必須在外面招募來一些工匠,大概要七千貫!可以修建增土七尺,厚四尺,長三千三百五十有五尺,廣常有六尺之儲水池。」

    趙禳被張安的專業名詞給說懵了,擺著手說道:「行了!你說這個本王聽不了,本王就直接問,能夠灌溉多少畝田地就好了!」

    張安有些無奈的笑了笑,道:「尋常年間大概可以灌溉三萬畝地左右。」

    趙禳登時眉頭大皺,經過勘查後廣陵鹽務草場計劃開墾的土地由原來的三十二萬畝增加到現在的三十五萬畝,也就是說如果要所有田地都可以得到充足的灌溉需要修建十二座儲水池?

    趙禳這個疑問剛剛問出來,張安已經搖頭道:「王爺並非是如此簡單的計算,首先儲水池不是說修建就要修建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地方,實際上不可能有那麼多合適的地方讓你修建儲水池。而且儲水池基本上兩年就需要一次大修,大修價格比之於重新修建便宜一二千貫而已!所以每一座儲水池都需要考慮清楚,否則很可能在沒有錢大修的情況下釀成水患。」

    趙禳越是深入地方政務,越發感覺自己能力上的弱小。他並沒有自作聰明的提出意見,而是放低姿態詢問:「那麼張安你認為應該修建多少座儲水池比較好呢?」

    「一座就夠了,因為沒有錢!」張安說道。

    趙禳怔了怔,旋即苦笑起來。

    接下來趙禳又去巡視田間,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僅僅是勸農,更是需要解決一些田地的糾紛。因為一切都是新的,所以難免會出現大量的漏洞。

    事情在忙碌中慢慢走向正軌,這裡面周欽的功勞最為特出。他一人捉出了十三名貪污的官員,一下子名震士林。為此陳方之也被嚇住了,對於鋒芒畢露的趙禳退避三舍。

    招遠金礦在經過三個月的建設後,利用炸藥開採,產量驚人。一個月產量達到八千兩!換成銅錢相當於十四萬四千貫!這還因為剛剛開採,等礦工熟練後,礦脈更加深入產量將會進一步提升!

    一年下來挖到的黃金換成銅錢少說有一百八十萬貫!此時大宋全國商稅一年才五百萬而已!光是招遠一地就可以頂半邊商稅了!

    海貿進展雖然不算順利,但卻也喜人。和日本的貿易沒有打通,和女真人的貿易也沒有打通,但和高麗的貿易打通了!

    在高麗的藥材很低廉,馬匹也相對宋朝廉價很多,往大宋轉手一賣,利潤數倍以上!特別是高麗參,高麗參在高麗一斤不過要七八貫,但到了大宋,一兩高麗參就要一兩白銀,不還價的那種!利潤足足三倍、四倍!

    同時宋朝的茶在高麗也賣的很瘋狂,一斤粗茶在青州不過是三十文,到了高麗也是三十文。不過單位變了變,一兩三十文!宋朝一斤十六兩,也就是說這是十六倍利潤!

    當然了,真正計算不是這麼計算的,茶的體積比較大,再加上要穿洋過海等等風險。但話說回來,即使是如此,這個利潤也相當的可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