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仙帝當官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對比之下方有差距 文 / 獨步千軍

    read2;

    第一百八十五章對比之下方有差距

    在王文山到來之後,整個臨水市對於臨南縣的這種發展模式已經沒有了理論上的質疑,王文山雖然不是站在最高層的那一群人,但是以他的級別,足可以代表高層對於這種事的態度了,不然的話他也不敢公開這樣發言。

    但是這仍然解決不了很多人的擔心,他們擔心從中會沒有足夠的利益,同時就算是發展起來,別人也會將功勞記在周陽或臨南縣的頭上。

    還有人則擔心,在臨南縣一家種出來的烏風草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生物燃料發電廠需要的情況下,再種烏風草還會不會有利潤。

    但是也有人動心的,比如說跟臨南縣緊緊相鄰,比臨南縣中只是略好一點的望雲縣,縣委書記方向雲親自來到臨南縣,找到了周陽,談這個合作的事情。

    其實做為跟方超越同一個方家的方向雲,他是真不想要過來向周陽低頭,可是沒辦法,眼看著人家臨南縣的人過的越來越好,而自已這邊明明有機會卻只能受苦受窮,望雲縣不僅民間的呼聲,就連人大政協那些老同志也是不停地呼籲,要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早點發展才是硬道理。

    方向雲過來找周陽談,就是他很清楚,這個國際領先科技投資公司跟周陽的關係肯定非淺,不然的話也不會投資到這裡來的,所以他認為找周陽溝通可能比較好,因為雙方的思維畢竟一樣,他卻不知道周陽根本就不是什麼官員,只是藉著官場來積攢功德的。

    他來商量的主要目的就是跟國際領先科技投資公司達成的協議中,要確保縣委縣政府這邊的利益,當然了,他不敢讓國際領先科技投資公司這邊多出錢,也不敢讓民眾少得錢,他的意思是由縣委縣政府這邊指揮鄉鎮配合徵收,而反還的資金到時候由他們來分配。

    當然了,他的理由是不管是領先科技這邊還是臨南縣這邊,都不合適出面對徵收不力的鄉鎮進行處罰,所以他們把錢控制在自已手裡,也就有了管理的責任和權力。

    這個周陽可以理解,因為如果繞開他們的話,他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且臨南縣也確實不適合對人家的鄉鎮指手劃腳,而且跟幾十個鄉鎮打交道,也確實麻煩,交給望雲縣一併解決也行。

    此外方向雲還希望望雲縣的民眾和臨南縣一樣,享受同樣的價格,同等的待遇,同時他也提出了擔心,那些生物燃料發電項目究竟需要多少的烏風草,兩個縣種植能不能夠滿足對方的要求,會不會出現多了之後壓價或者乾脆的情況。

    周陽告訴他,這一切都可以確定在協議上,並不需要擔心太多,另外烏風草的種植也不需要擔心,據他所知,那個生物燃料發電項目第三期已經開始準備動工了,兩個縣還遠遠滿足不了需要。

    其實烏風草的作用不止如此,就算是一時半會用不了,也可以回來再用,同時也可以用來製造九幽陰雷。

    同時,雲中鶴在經過了仔細認真的檢查之後,發現既然是種植了四次烏風草環境仍然達不到要求,所以還需要種植兩到三次,不過現在已經可以種植一些比較普通的藥材了,像人參、當歸、靈芝、何首烏等已經可以種植了。

    種植這些就不能像這種遍灑式的種植了,需要開僻專門的種植園,然後分塊種植或套種,這就需要徵收土地,同時聘請專人看守。

    所以現在就已經開始進入籌備了,等進入了這個階段後,臨南縣的烏風草產量就會大為降低,但是發電那邊卻不能停,自然是需要其它縣的種植。

    所以方向雲的擔心根本就沒有必要,這種坑民的事周陽根本就不會去做。

    雙方談好了合作的框架之後,周陽負責跟國際領先科技聯繫,而方向雲那邊則是去走各種流程,同時他們縣境內還有兩個小廠,還需要遷出去。

    最終的時候,方向雲想了一會,不好意思地對著周陽說道:「周縣長,你看你大人有大量,我大兄呢,是犯了點錯誤,但是也沒有造成什麼後果不是,能不能把他放了。」

    方向雲說的是方超越,那件事之後,方超越就被拘留了,其它人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之後,該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該批評教育的批評教育,唯獨方超越,既沒有處理,也沒有把他放了。

    主要是因為沒辦法處理,他雖然沒有任何職務在身,但畢竟不是平民百姓,黨員幹部、正處級,這些還在他身上呢,怎麼能無緣無故地把他送到監獄呢。

    但是要說把他放了吧,其它人又不怎麼甘心,所以就僵在這兒了,方向雲出面,也是受了方家長輩的囑托過來的,希望周陽能夠給他一個面子。

    周陽無所謂地擺了擺手,讓他去找方大雷談,方超越這種人,周陽早就不放在心裡了,就算是再能折騰,又能折騰成什麼樣呢。

    解決下來一個縣,距離周陽的目標就又近了一步,周陽並不著急,對於他來說,時間像是很短暫,又像是很漫長。

    很快望雲縣第一批烏風草已經可以采收了,由於他們的種植時間跟臨南縣正好錯開,周陽還發動了很多民眾過去支持和指導他們如何采收。

    錢也向流水一樣的發了下去,望雲縣的民眾第一次嘗到了這樣的甜頭,幹起活來分外努力,單是第一次采收,周陽就支持了一億元的現金。

    如果單靠發電項目的話,是無法維持這麼高的價格的,因為發出來的電量賣到外面,是無法賣出高價的,因為那是你的盈餘電力,不賣給他們的話就要白白流失掉,而發電機又不可能開開停停,所以電力一旦開始動作,就得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穩定狀態。

    但是臨水市自已用電的話,價格還是比較不錯的,在這方面,臨水市電業部門算是跟自已的電廠站到了一起,隨著臨南縣以及整個臨水市經濟逐漸好轉,最能反映這一點的就是用電量每個月都有百分之十不等的提升。

    因為民眾有了錢之後,固然有人會放在銀行,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把錢拿出來一部分購買生活物資的,特別是大型電器。

    與是同時,大型商場,大型娛樂中心,這些都是耗電的大戶,雖然跟工廠沒法比,但是對於一直以來經濟都沒有什麼發展的臨水市來說,已經是很明顯的信號了。

    望雲縣的人喜氣洋洋,旁邊的蒙陽縣的民眾卻有點受不了了,他們的條件比望雲縣還要好一點,但是好也有限,眼看著土包子臨南縣的人抖起來了,然後望雲縣那邊也抖了起來,心裡就下不去了。

    在三個交界之地,蒙陽縣一個叫窪河鄉的人感受最為明顯,他們跟蒙陽縣之間隔著一道山嶺,反而跟臨南縣和望雲縣的兩個鄉之間毫無阻隔,不知道為何那個時候把他們三個分開成三個鄉了。

    原本的時候,雖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因為他們身靠大樹,縣裡面拔下來的救濟款比其它兩個鄉多一些,支援的生活資料也多,讓他們很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但是一年多的時間,就顛倒了過來,讓他們從心理上無法接受。

    三個鄉互相之間的婚姻非常多,誰那邊都有幾門親戚,所以互相之間怎麼樣了,誰也瞞不瞞誰,如果這些親戚富起來了,還不算什麼,在三鄉的交界處,每個月都有一次集會,由於交通和貧困的原因,他們生活所需的物資基本上都是在集上購買,三個鄉誰有錢誰沒錢一目瞭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本來他們是最有購買力的群體,雖然也都是購買一些小而便宜的東西之類的,但是隨著臨南縣種植那種什麼草以後,每次采收過後,臨南縣的人就像是大掃蕩一樣在集會上購買著東西。

    如果說這也就罷了,他們最多在心裡罵一聲暴發戶,但是隨著臨南縣人的購買力越來越強,也有越來越多的商戶把大件東西和好東西帶到了集會上。

    影碟機、空調這些大型電器,以前都是只能從電視中看到,只能在夢裡想想的東西也來到了集會上,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聲像俱佳,讓人心動不已,可是有錢往家搬這些人,都是臨南縣的人。

    更不用說什麼其它的高檔物資了,臨南縣人成了整個集會上最風光的存在,怎麼不叫這兩鄉的人羨慕嫉妒恨呢,而且隨著人員的逐漸交流,這樣的名聲還在不停地傳到其它地方。

    以前都是臨南縣的女孩子們願意往他們這邊嫁,寧肯不要彩禮也要嫁到這邊來,為的還不是以後生活更享受一點,可是短短的時間內,成了他們兩鄉的女孩子們都願意嫁到臨南縣。

    甚至嫁過來的都有後悔的,有的父母體諒的話,讓女兒在忙的時候過去幫幫忙,臨走的時候給點錢,有的地方卻不能這麼做,因為這東西並沒有固定是誰的,誰采的就是誰的,你讓你親戚都來幫忙,我們就要采收很多。

    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土規定,不能讓人幫助,甚至還有村幹部負責監督,這就讓人惱火了。

    然後就是望雲縣這邊,看著望雲縣的人也大包小包地往家買,窪河的人更受不了了,三個鄉一向都是一塊窮的,另外兩個比自已原本還要窮的一下子富了起來,而且還是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他們無法適應。

    先是有人抱怨當初怎麼沒有把窪河鄉分給臨南縣,要不分給望雲縣也行呀,然後就有消息靈通人士說這是縣裡面不肯答應對方的條件什麼的。

    慢慢地這種聲音越來越大,很多人就在抱怨聲中結合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個小團休,漸漸地小團體又混合成了大團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