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全甲板出擊

大道小說網 給小白的說明文關於所謂「逆向金手指」 文 / 人形兵器張菊座

    因為本書之前在某基建團中槍了,再加上某幾個既不仔細看書,又不學無術,只會腦補和跟風的無腦小白噴本書逆向金手指,再加上關於我設計的綜合魔導系統的原理確實需要很多文字來描述,放在正文裡也不合適,所以專門開一個單章,打一打某些小白的臉。

    本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艦隊魔導防空系統與現代反艦導彈,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兩個世界的戰術殲擊機對抗的相關知識。

    首先來談談第一部分:

    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個魔幻背景的世界,奧薩和尤克托這兩個財大氣粗的超級大國,全都給自己的海軍裝備了綜合魔導系統,比如奧薩防空巡洋艦專用的「瓦爾基裡」。相對於由艾莉卡設計的,更加側重於提高全艦的自動化水平的「秘銀」系統,兩超的魔導系統更傾向於提供基於魔導能量的硬殺傷能力——因為uisaf無法大批量生產出功率足夠的魔導核心(類似於核反應堆),但是兩超都可以。

    以「瓦爾基裡」為例,該系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用於探測的領域系統,其二是用於攻擊的mk-12型127mm高平兩用雙工作模式速射艦炮。用於探測的「領域」,是典型的古代魔法與現代魔導科技相結合的產物。

    眾所周知,雷達的基本探測原理,就是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而魔法「領域」的探測原理,則是利用魔導能量,在探測核心周圍,生成一個特殊的魔導能量場。所有進入這個能量場的物體,都會對能量場本身產生干涉——這種干涉會被能量場的製造者感知到,基於這樣的原理就可以對進入領域內的物體運動情況進行探測。

    相對於雷達,「領域」有一個重要的優勢——能量場本身是可以以任意形態分佈的,因此「領域」可以無視地球曲率,對於進入「領域」內的任何高度的飛行物體都有良好的探測效果。即使是先進的「宙斯盾」戰艦,雷達對於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也只有幾十公里——但是「領域」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卻高達180公里,與高空探測距離幾乎完全一樣。

    至於mk-12艦炮,則是一種可以同時以127mm實體炮彈或者魔導能量波束為殺傷介質的速射副炮。在魔導攻擊模式下,它可以發射魔導能量波束,雖然實際並不是激光炮,但是基本性質與激光炮類似,所以可以類比為激光炮。

    大家都知道,現代激光武器在地球上使用的主要難點,就是因為大氣層的存在,而導致的能量衰減和折射等問題。而在領域內,這些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魔導能量波束在領域內的能量衰減程度遠遠小於激光在大氣層內的衰減,所以即使是對180km以外的目標,仍然具有殺傷力——當然,衰減還是存在的,所以只能殺傷飛機之類的軟目標。

    除此之外,綜合魔導系統還可以對領域進行一定的控制——它可以控制領域內的魔導能量場,改變其對能量波束的折射率,進而構築一條光路折射通道,使光束準確地命中目標。換句話說,決定魔導炮能擊中飛機的,並不是負責開火的炮手,而是戰艦作戰中心內的魔導操作員——所以,這個世界的戰艦雖然仍然是二戰級別的bb,但是卻已經有了類似於現代cic的綜合作戰中心。

    對於任何高度的亞音速目標,魔導防空系統的命中率都可以達到90%以上——相當於s-300對中高空三代機的命中率。而這個世界的魔導飛行器普遍只有二戰時期螺旋槳飛機的水平,所以,這個世界的cv才沒有取代bb,成為主流——因為防空系統的發展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航空兵器的發展。

    不過,魔導波束偏轉的角度也有限——魔導波束的「光路」必須為圓弧,這樣能量損耗最小,同時圓弧對應的圓心角不能超過60度——再加上垂直方向魔導炮本身射界的限制,魔導炮的最低攻擊高度是15米——作為對比,魚叉導彈的巡航高度是60米。這也就意味著,魔導炮只能打空中目標,不能打海上目標。如果需要用127炮打擊海上目標的話,需要先切換成實彈模式。

    當然,這個系統並不是無敵的——前面說過,魔導系統需要確定敵方目標的位置,然後構築光路通道,但是目標本身是運動的,所以需要系統不斷地刷新目標的位置——而系統本身的運算能力,最多只能保證有效追蹤亞音速目標。當目標的飛行速度突破音速之後,魔導防空系統的命中率就開始下降,到m1.5時命中率就只有45%了。

    如果目標速度沒有突破m2的話,那麼魔導系統仍然可以模糊地確定目標的大致位置,通過方位預判和彈幕覆蓋,仍然可以保證一定的命中率——當然這只是針對只能直線超音速飛行的二代和三代機。

    如果目標速度突破m2(比如各種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話,系統將會完全無法對其進行追蹤(與距離無關)——相當於雷達對f-22以上級別的隱形戰機,在200km以上距離的探測效果。同時,對於典型的重型第四代戰鬥機,比如f-22、natf、殲-2和cfa-44,由於其具有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能力——例如f-22可以在m1.8下飛5g機動,所以方位預判+彈幕覆蓋的方式同樣也不適用。

    除此之外,對抗雷達的電子干擾和低可探測性技術,同樣也對領域有效——只是作用效果差了很多。要想保證有效壓制領域的話,必須要使用ec-135這一級別的大型電子對抗飛機,艦載的ea-18g功率太小,只能勉強保護自身安全,並不能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而如果想要隱形突防的話,必須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飛翼佈局、達到極低可探測性標準、高亞音速。目前,美國海空軍序列內滿足該條件的只有b-2轟炸機,半吊子隱形的f-35c和速度比二戰飛機都慢的x-47b都不滿足該條件。

    那麼,為什麼要設定這樣一個系統呢?這就要從現代反艦導彈的兩條發展路線說起了。

    反艦導彈,按照發展路線,可以分為美系和蘇系兩種路線。美系路線的特點是高亞音速掠海突防,典型代表是因為射程和威力不足而飽受詬病的「魚叉」導彈,反艦型「傑索瓦(jsow)」-c防區外制導武器,以及反艦型「戰術戰斧」巡航導彈。

    因為美軍預算的不斷削減已經成為趨勢了,很多被國內美分們吹上天的「科幻」武器最後都被砍了,其中又以海軍為最大受害者(natf胎死腹中、「快鷹」導彈被槍斃,朱姆沃爾特級只能造三艘,下一代驅逐艦居然還是用了幾十年的伯克···),再加上下一代反艦導彈lra**這個計劃本身又有著諸多不靠譜之處,所以在我的設定裡,lra**最後也被砍掉了,一等人能用的只有經過n次改進的魚叉···當然,即使是lra**最後服役,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因為沖壓超音速的lra**-b方案現在已經被槍斃了,最後入選的還是隱形高亞音速的lra**-a。

    而蘇系的特點,則是「傻大黑粗」,不能超音速,彈頭不重的導彈都不是好導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一大票ss-n-系列的,專門為美國海軍航空母艦量身定做的,可以用「鬼畜」來形容的各種動輒飛幾倍音速,彈頭重量巨大(很多還帶了核戰鬥部)的變態玩意。

    兩條路線,各有千秋——而由於蘇聯已經解體,在效費比上佔了很大優勢的掠海亞音速路線逐漸成為了主流,俄羅斯甚至也發展了kh-35這樣的「魚叉斯基」。而同時師承美蘇兩家的本朝,則屬於典型的腳踩兩隻船——基於渦噴和渦扇發動機的鷹擊-82、鷹擊-62都是亞音速掠海導彈,鷹擊-83和珠海航展上露面的c-705/鷹擊-18是亞超結合,鷹擊-91和最近剛剛曝光的鷹擊-12則是典型的沖壓超音速彈。

    顯然,結合上文,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在冷戰時期蘇聯紅海軍的超音速導彈飽和打擊面前,奧薩聯邦的配備了魔導系統的戰艦,就像真正的二戰戰艦一樣不堪一擊。但是現在,蔣玉成的鋼爪,明顯使用的是21世紀美國海軍的裝備,缺乏超音速攻擊手段,所以暫時陷入困境也是正常的。隨著科技樹的鋪開,鋼爪重新取得海上優勢只是個時間問題。

    第二部分、兩個世界的艦載機的戰鬥

    這個世界的魔導飛行器,性能大致介於二戰末期螺旋槳飛機和第一代噴氣式戰機之間。在中距戰中,「鋼爪」的三代以上戰機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而在格鬥戰中,現代戰機卻並不一定佔優勢——

    以下是《勝利之星》中關於能量機動的闡述,對此無法理解的小白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勝利之星》中交戰的雙方是f-14a和雙翼機「劍魚」:

    在與劍魚的空戰中,大貓的優勢在於發動機重推比更高,因此大貓在消耗了能量之後,可以憑借大推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很快加速爬升,重新獲得能量。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體積輕,翼面積大的劍魚戰機在翼載荷上佔據很大的優勢——在實戰中,這也就意味著這種老式雙翼機能夠進行十分劇烈的機動卻僅僅損失很少的能量。於是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在視距內空戰中,雙方各有千秋。

    「在雙方接觸的一瞬間,我憑借高速度和優越的操縱性能,是佔據優勢的。」教官格魯曼如是講述道,「但是如果雙方開始繞圈,因為速度高,翼載荷小,我的迴旋半徑比劍魚要高得多,這樣就很難指向劍魚發射機炮。」

    雖然大蟲子配置了aim-9x導彈,並且敏捷機動能力也更強,但是毫無懸念,對手的飛行性能同樣遠遠強於雙翼機——更何況,對手在纏鬥中還佔據了局部數量優勢,在格鬥戰中這是非常重要的。aim-9x畢竟不是全向導彈塔,大離軸發射意味著非常嚴重的能量損失,所以在近距離纏鬥中命中率不高也是正常的。事實上,比繞圈的話,大黃蜂沒有可能戰勝對面的魔導飛行器——真正的對抗方式,應該是盡量避免格鬥,在中距戰中消滅對手,如果被纏住的話,就要像斯諾上校那樣盡可能利用大黃蜂在動力性能方面的優勢,採取一擊脫離的戰術一輪一輪地擊殺敵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雖然我的文筆不給力,但是單獨論現代武器方面的軍事素養,我想全點娘也沒有多少比我強的作者和讀者。合理黨們噴我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肚子裡到底有沒有乾貨再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