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全甲板出擊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坑爹的真相 文 / 人形兵器張菊座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跟地球不一樣,這個世界的防空系統,使用的是基於魔法「領域」的綜合魔導系統。

    奧薩和尤克托這兩個財大氣粗的超級大國,全都給自己的海軍裝備了具有強大防空能力的,新一代綜合魔導系統——比如奧薩防空巡洋艦專用的「瓦爾基裡」。相對於由艾莉卡設計的,更加側重於提高全艦的自動化水平的「秘銀」系統,兩超的魔導系統更傾向於提供基於魔導能量的硬殺傷能力——因為uisaf無法大批量生產出功率足夠的魔導核心(類似於核反應堆),但是兩超都可以。

    以「瓦爾基裡」為例,該系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用於探測的領域系統,其二是用於攻擊的mk-12型127mm高平兩用雙工作模式速射艦炮。用於探測的「領域」,是典型的古代魔法與現代魔導科技相結合的產物。

    相對於雷達,經過現代魔導系統強化的「領域」有一個明顯的優點——那就是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非常強。

    眾所周知,雷達的基本探測原理,就是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而魔法「領域」的探測原理,則是利用魔導能量,在探測核心周圍,生成一個特殊的魔導能量場。所有進入這個能量場的物體,都會對能量場本身產生干涉——這種干涉會被能量場的製造者感知到,基於這樣的原理就可以對進入領域內的物體運動情況進行探測。

    相對於雷達,「領域」有一個重要的優勢——理論上講,能量場本身是可以以任意形態分佈的(當然實際上一般以相對規則的形狀分佈),因此「領域」可以無視地球曲率,對於進入「領域」內的任何高度的飛行物體都有良好的探測效果。即使是先進的「宙斯盾」戰艦,雷達對於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也只有幾十公里——但是「領域」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卻高達180公里,與高空探測距離幾乎完全一樣。

    至於mk-12艦炮,則是一種可以同時以127mm實體炮彈或者魔導能量波束為殺傷介質的速射副炮。在魔導攻擊模式下,它可以發射魔導能量波束,雖然實際並不是激光炮,但是基本性質與激光炮類似。

    現代激光武器在地球上使用的主要難點,就是因為大氣層的存在,而導致的能量衰減和折射等問題。而在領域內,這些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魔導能量波束在領域內的能量衰減程度遠遠小於激光在大氣層內的衰減,所以即使是對180km以外的目標,仍然具有殺傷力。

    除此之外,綜合魔導系統還可以對領域進行一定的控制——它可以控制領域內的魔導能量場,改變其對能量波束的折射率,進而構築一條光路折射通道,使光束準確地命中目標。換句話說,決定魔導炮能擊中飛機的,並不是負責開火的炮手,而是戰艦作戰中心內的魔導操作員——所以,這個世界的戰艦雖然仍然是二戰級別的bb,但是卻已經有了類似於現代cic的綜合作戰中心。

    對於任何高度的亞音速目標,魔導防空系統的命中率都可以達到90%以上——相當於s-300對中高空三代機的命中率,而這個世界的魔導飛行器普遍只有二戰時期螺旋槳飛機的水平···

    看到這裡,蔣玉成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這個世界的cv沒有取代bb,成為主流——並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的海軍技戰術發展水平低,而是因為雖然cv的作戰模式已經成熟,但是在這個世界獨特的科技樹下,防空系統的發展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航空兵器的發展,所以cv雖然打擊範圍更大,但是卻因為無法突防而難以撼動bb的地位。

    當然,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這個系統本身也並不是無敵的。首先,這種系統研發難度大,造價昂貴,所以只有兩個超級大國有。而且它體積龐大,機動部署的話只能部署在主力艦和剛剛開發出來的專用艦上——陸基部署也可以,但是只能固定部署。而且,陸基部署的話,對複雜地形的探測效果遠沒有海基那麼好——當然仍然要強於陸基雷達。

    因此,航空兵雖然不能參與艦隊決戰,但是仍然有廣闊的用武之地——艦載機對付不了主力艦,欺負欺負運輸船之類的總還是可以的。而奧薩聯邦海軍的一等人們,正是因為對這些蒼蠅深惡痛絕,才專門耗費巨資,開發出了專用於護航的「克利夫蘭」級——畢竟,主力艦可不是用來干護航這種雜活的。

    第二,相對於激光,魔導炮的能量衰減雖然削弱了不少,但是也是客觀存在的——在遠距離的攻擊中,127mm的mk-12炮,單發殺傷力僅僅相當於20mm的「密集陣」,只能打擊軟目標。另外,折射本身也會加劇能量衰減的過程。

    而且魔導炮的壽命有限,打個幾百發就必須進行維護了——所以,奧薩聯邦的工程師們主動放棄了魔導炮攻擊水面目標的能力。如果指揮官需要使用mk-12艦炮打擊水面目標的話,可以切換成實彈攻擊。

    除此之外,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魔導系統需要確定敵方目標的位置,然後構築光路通道,但是目標本身是運動的,所以需要系統不斷地刷新目標的位置——而系統本身的運算能力,最多只能保證有效追蹤亞音速目標。當目標的飛行速度突破音速之後,魔導防空系統的命中率就開始下降,到m1.5時命中率就只有45%了。

    如果目標速度沒有突破m2的話,那麼魔導系統仍然可以模糊地確定目標的大致位置,通過方位預判和彈幕覆蓋,仍然可以保證一定的命中率——當然這只是針對只能直線超音速飛行的二代和三代機。

    如果目標速度突破m2(比如各種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話,系統將會完全無法對其進行追蹤。同時,對於典型的重型第四代戰鬥機,比如f-22、natf、殲-20和cfa-44,由於其具有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能力——例如f-22可以在m1.8下飛5g機動,所以方位預判+彈幕覆蓋的方式同樣也不適用。

    除此之外,對抗雷達的電子干擾和低可探測性技術,同樣也對領域有效——只是作用效果差了很多。要想保證有效壓制領域的話,必須要使用ec-135這一級別的大型電子對抗飛機,艦載的ea-18g功率太小,只能勉強保護自身安全,並不能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而如果想要隱形突防的話,必須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飛翼佈局、達到極低可探測性標準、高亞音速。目前,美國海空軍序列內滿足該條件的只有b-2轟炸機,半吊子隱形的f-35c和速度比二戰飛機都慢的x-47b都不滿足該條件。

    資料看到這裡,蔣玉成終於明白,為什麼那個「戰神」要好心地給剛開局的他,一個「最強兵力配置」了——21世紀的美國海軍武器裝備,在這套系統面前,根本就不是什麼最強——恰恰相反,用「最弱」來形容都不過分!!

    對於21世紀的美國海軍來說,兩種主力艦載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c「閃電ii」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了強化起降性能,而放棄了超音速段的優化。於是乎,兩種戰機的超音速性能都爛得像一坨翔。f-35c的極速只有可憐的m1.4,甚至連設計指標的m1.6都沒有達到。

    「超級大黃蜂」稍微好一點,但也只有可憐的m1.8,而且跨音速加速性能相當差。最關鍵的是,對於三代機來說,極速指的是戰機在無掛載或者僅有兩枚格鬥導彈時的數據——稍微掛載一點東西之後,這個指標就會下降,而對於超級大黃蜂來說,只要掛載任何重型彈藥,它就別想突破音障!

    直接突防不行,那就只能考慮防區外了——可惜,現有的幾種反艦武器,「魚叉」、「戰術戰斧」和「傑索瓦-c」都是典型的亞音速彈藥,同樣沒辦法突破防空圈。也就是說,現在的「鋼爪」,面對敵方戰艦居然沒有一丁點的攻擊能力!

    「可惡···這個坑爹的傢伙···」蔣玉成恨恨地說道——這個時候,他更希望能把「亥伯龍號」換成一艘相對「落後」的戰艦,比如毛熊的「褲子」或者「基輔」。畢竟,雖然這些戰艦的航空作戰能力遠不如福特級,但是上面裝載的蘇系反艦導彈可都是速度數以馬赫計的怪物,突破對方的防空,輕而易舉。

    可惜的是,這一切只能是蔣玉成的妄想——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有收拾眼前的慘淡局面,繼續生存下去,並尋找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戰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