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十章初會佛門 文 / 暴風起

    張玄慶自三峰山歸來後,已經確信女鬼湯芳並沒有撒謊,一時之間也不好安頓這女鬼,若是輕易放她出去,恐她害人。又不願將她隨意滅殺,畢竟她為自己提供了樵夫之死的線索。欲超度於她,可超度這事是佛門擅長的,龍虎山對鬼魅的常用手段是直接滅掉。

    如今大明,佛門八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律宗、密宗、淨土宗、法性宗,其中法性宗久已不傳,密宗多在藏地傳教,禪宗、律宗以及天台、華嚴、法相諸宗其影響都不如淨土宗。淨土宗以「往生極樂淨土」為修行目的,修行以口誦佛號為主,簡明易行,深得民眾之心。元末亂世,白蓮教就是借淨土宗教義號召民眾,雖大明建立之初,就嚴禁白蓮教,但對淨土宗並無太大影響,其信徒最廣。

    張玄慶決定前往廬山東林寺,除了超度女鬼之事外,也有於淨土宗祖庭與佛門商議重開海路之事,畢竟想要推動朝廷重開海路,是無法繞過佛門的:當今天子對佛道兩就家並無偏頗,對正一道尊崇有加,對佛門也是恩寵無比。

    此時距年關不足一月,從龍虎山到廬山,以驛馬的速度還來得及。張玄慶安排好宮內事務,數日之後已經到了蘆山東林寺。

    此時的東林寺坐落於廬山香爐峰下,張玄慶到達之時,已經是寺內晚課時間。張玄慶入得寺來,知客僧上前迎住,畢竟一個道士登門是比較少見的,「阿彌陀佛,不知道長登門何事?」

    張玄慶笑道:「貧道乃正一道張玄慶,前來拜望貴寺主持。」

    聽聞張玄慶之名,作為知客,他自然是知道當代正一道掌教的名諱,「原來是龍虎山張真人駕到,貧僧立刻去稟報主持,請張真人入內稍坐。」

    張玄慶邁步入得大殿,只見滿目光頭,一眾僧人正作晚課,頌的是「阿彌陀經」,殿上供奉的是淨土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知客僧招呼張玄慶來到後殿,東林寺主持慧覺正在等候,「張真人駕臨敝寺,不知所為何事?」

    「近日貧道收得一前宋女鬼,此女並無惡跡,然上天於好生之德,欲請大師超度於她。」張玄慶稽首道。

    「真人慈悲,貧僧將親自超度此女,使其能往生極樂。」慧覺道。

    「此女魂魄已被貧道封於此玉珮中。」張玄慶將玉珮交予慧覺。

    「除此之外,貧道還有一事,欲與大師商議。此事非同小可,此處恐非議事之所。」張玄慶看看旁邊的知客。

    「真人請隨貧僧,入禪房在議。」慧覺前面引路,一路往寺後行去。

    禪房內,「真人可明示否?」慧覺道,「大師可知數月前,靈材面世之事?」張玄慶單刀直入,「雖有耳聞,但不知其詳。」慧覺淡淡道。佛家以修心為本,視肉身如皮囊,靈材對佛門來說猶如雞肋。道門修身,視肉身為天地寶,對靈材的重視遠勝佛門。

    「貧道知佛家修心,視外物如土芥。但大師可知此靈材出自海外,昔日鄭和太監從西洋帶回寶物中,也有自天竺帶回的貝葉經文。」張玄慶微笑道,當初他在內庫選取靈材時,就發現其中有部分貝葉經文,根據內庫卷宗記錄,也是當年鄭和帶回來的。有此物作引,不怕佛門不上船。

    「真人此話當真?」慧覺激動道,再也無法保持那般心如止水的狀態,對於貝葉經文,即使是「呵佛罵祖」的禪宗,也不敢輕視。

    「豈敢與妄言欺瞞大師,當年鄭和七下西洋,也曾途經天竺,想必舍利就是在彼處所得。而且自玄奘法師西行歸來之後,只有西僧入中土,不見中土大德往天竺求法。如今正是經海路,重新溝通佛國之時。」張玄慶正色道。

    「我道門同仁,已經決定共同推動朝廷重開海路,不知佛門能否共襄盛舉,兩家各取所需。」張玄慶坦然而言。

    「正如真人所言,此事關係重大,貧僧需召集佛門同道,共同商議。」慧覺思量後,覺得此事確有可行之處,但自己一人無法做主,需得與各宗商議後,方能定策。

    張玄慶見慧覺沒有回絕,知道此事已經有七分把握,要知道淨土宗如今在佛門內的勢力居首,甚至有不少別宗弟子對淨土宗的的教義也頗為認同。只要淨土宗同意參與此事,其他宗派的阻力就不足為道了。

    當晚,張玄慶就暫歇在東林寺中。

    次日,知客前來通知張玄慶,觀看慧覺主持的超度儀式。東林寺大殿前,已經設好法壇,那塊附有湯芳魂魄的玉珮正供於香案之上。

    慧覺大師淨手後,於黃紙上書寫湯芳名諱,將紙張貼與案上佛像下方,合掌頌道:

    一心奉請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一心奉請西方極樂世界大悲觀世音菩薩

    一心奉請西方極樂世界大力大勢至菩薩

    召請亡魂湯芳赴壇聞法,求往生極樂。

    如此三遍後,只見一縷青氣自玉珮中升起,法壇上空隱現出女子身影,其打扮正是張玄慶昔所見。此時慧覺大師身周隱隱浮現白蓮五瓣,正是淨土宗秘傳淨土白蓮法,已修行至五蓮境界的表現。

    湯芳魂魄遙遙向張玄慶和慧覺拜謝,轉眼間就消失於空中。

    張玄慶不知她是真的往生極樂了,還是就此消散於天地之間,突然對道書所言的天界地獄產生了懷疑,難道真的存在麼?道門的那些飛昇記錄,先輩們都是飛昇去了何處?凡人死後的去處又在何處?

    既然超度之事已經結束,張玄慶也告辭,離開了廬山。

    而此時,龍虎山上清宮中,有一件大事,「我家真人前日有事去了廬山,貧道立刻派人通知真人。」範文泰賠笑道。

    「既然張真人不在,雜家就暫住貴溪縣,待真人返山後再行傳旨。」中使梁芳笑道。梁芳深知天子對張玄慶的恩寵之重,何況此次旨意又是賜婚,自然不想得罪龍虎山。

    當張玄慶風塵僕僕的回到上清宮時,接到的頭一個消息,就是天子有旨意傳下,傳旨中使已候多日。梁芳聞得張玄慶已經返山,不敢耽擱,當日就趕到上清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正一嗣教大真人張玄慶神明遙胄,福地高門,警敏可嘉,靜虛是尚,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茲聞成國公朱儀之女朱雲貞嫻熟大方、溫良敦厚、品貌出眾,朕躬聞之甚悅。值朱雲貞待字閨中,與張真人堪稱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特命汝聘朱雲貞為配。著明年二月,親赴南京畢姻。欽哉。」

    張玄慶領旨謝恩,梁芳笑著道:「恭喜真人,陛下賜婚,此真乃天作之和。」

    張玄慶一時間還沒回過神來,怎麼突然天子會給自己賜婚,前些時日自己還在考慮道侶之事,現在不用考慮了。眼下已經接下天子的旨意,那只好年後乖乖去南京完婚。

    張玄慶雖貴為正一道掌教,但畢竟還是個少年。自從父親坐化後,母親除了在接受天子封誥時,曾露面接旨外,其他時候都呆在大真人府從不外出。

    突逢婚娶大事,作為兒子,還是必須稟報母親做主,道門也從無不孝的神仙。張玄慶定下神來,「請天使代為回稟陛下,貧道年後必親自前往南京。」又示意旁邊的範文泰去取了黃金百兩、玉璧一對送予梁芳。

    大天師府中,張玄慶之母吳氏聽完兒子的話,溫言道:「吾兒已繼真人之位,那後嗣之事確要早做打算,既然天子賜婚,又是勳貴之家,此事就這麼定了。」

    張玄慶尊母命,年後就往南京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