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五章六部尚書二 文 / 暴風起

    張玄慶從王復府邸出來後,想起這老頭與自己閒扯了一番寶船之事,對於以支持開海之事來交換道門的援手,卻不置可否,心中不禁一陣氣悶。

    當張玄慶回到東嶽廟中,卻發現自己的新婚夫人正氣鼓鼓的在房中等著自己,想起這幾天確是冷落了她,只得賠笑道:「夫人見諒,我這幾日忙於瑣事,一時冷落了夫人。」

    朱雲貞也是小女兒心性,見夫君軟言賠禮,也就原諒了這位小真人。說來兩人年齡相差不大,可夫妻二人性情差別甚大,張玄慶性情沉靜,朱雲貞性情活潑。

    自張玄慶接任正一道掌教以來,為了維護宗門局面盡心竭力,對於討好女兒家的手段,可謂一竅不通,但他身為御封真人,又生的丰神俊朗,自有一番風範。

    張玄慶正與夫人在房中弈棋,聞得門外道人稟報,說是有大臣女眷於岱岳殿拜神還願,聽說御賜正一道掌教真人正在廟中,想請真人為其祈福消災。

    張玄慶本來不想理會,但考慮到自己近日正要與朝中大臣們打交道,不好慢待官員家眷。只得來到前殿,只見得兩名女子正跪拜於東嶽大帝神像前默祝,其中一個年紀尚小,另一個是年長婦人,想必是母女二人。

    有道人引得二人見過張玄慶,年長婦人道:「妾身久聞正一真人之名,今日得見,果然是有道之士。」

    「這位夫人謬讚了,不知夫人為何事祈福?」張玄慶問道。

    「我家老爺身在朝堂,近日遭人構陷,正避居在家。妾身希望老爺能夠逢凶化吉,順利度過這次劫難。」婦人道。

    此時,旁邊的年輕女子也道:「奴家希望家父能平平安安。」

    「敢問尊夫名諱,貧道需書於黃表之上,方能達至天官。」張玄慶聞言道。

    「我家老爺姓楊名鼎,現居大明戶部尚書之職。」婦人答道。

    張玄慶暗道,這不正是給自己吃了閉門羹的戶部尚書楊鼎麼?難得其家眷送上門來,看來自己面見這位尚書的機會來了。

    「原來是尚書夫人,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夫人若是為尊夫祈福消災,還需楊尚書親臨此地,貧道才好行那祈福儀式。」張玄慶故作道。

    「即是如此,妾身回去後請我家老爺前來,只求真人能為我家消災解難。」

    兩日後,當朝戶部尚書楊鼎攜家眷來到東嶽廟,張玄慶親候於大殿前,「楊公親臨,貧道有失遠迎。」

    楊鼎知道這位張真人數日前,曾登門造訪,當時自己將其拒之門外。眼下之事,說不定就是藉機引自己前來。

    張玄慶主持過一番儀式後,讓道人安排一干女眷且去大殿上香。自己邀楊鼎入後殿廂房茗茶,楊鼎也想看看這位正一道掌教真人到底有何目的。

    「不知張真人費盡心機,要見老夫一面,所為何事?」楊鼎上來就直接問道,他一向對道門中人沒有好感,何況眼前這位,正是當今最得天子寵信的道門真人。

    「前日貧道欲造訪楊公,確不得其門而入。今日確是貧道有意引得楊公前來,望楊公恕罪。」張玄慶稽首道。

    楊鼎看著這位張真人,小小年紀,但言語之間全無少年意氣,其成熟穩重之處不下與官場同僚,實在是令人驚訝。聞得他月前剛與南京成國公之女成婚,自己當初還私下腹誹天子賜婚之舉,如今看來除了其道門身份之外,成國公倒是得了一名佳婿。

    「貧道敢問楊公,今日我大明可稱國富民強否?」張玄慶問道。

    「自成化以來,天災連連,朝廷為賑濟災民,官倉曾為之一空,老夫上疏許商賈以糧贖罪、以糧折錢,以糧代欠稅,方使得官倉存糧得以恢復。自成化二年始,為賑濟饑民甚至不惜破壞朝廷制度,出賣度牒,買糧濟荒。老夫掌管戶部,深知當今大明實在稱不上國富民強。」戶部尚書黯然道。

    「貧道讀歷代食貨志,發覺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無不與民休息,其後人口日繁,天下田地之數有限,又有兼併之事,以致民不聊生,改朝換代。強如漢唐,也逃不過此數。天災之事,不過是雪上加霜而已。楊公何以教我?」張玄慶道。

    楊鼎聞言,對這位小真人更是刮目相看,他一向以為親近天子的道門中人不過是以燒汞煉丹為職,迷惑君王為業,從來不曾見過讀食貨志,而且深得其中三味的道士。

    「真人所言,乃歷朝治亂循環之源,多少先賢前人都未能解開,老夫淺薄,更是不敢輕言。」

    「貧道曾觀《宋史》,對宋室南渡後,能以半壁江山,力抗金、元百餘年。貧道以為南宋拓荒於嶺南得其糧,貿易於海外得其財。若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宋室未必不能恢復中原,豈會有後來崖山之憾。我大明如今之財賦收入,恐還不及當年南宋。」張玄慶慷慨直言道。

    「依真人所言,要解此治亂之源,唯有拓地於蠻荒,貿易於海外,此事永樂年間朝廷也曾做過。鄭和七下西洋,雖攜回珍寶無數,但於國於民無益,徒耗財力而已。」楊鼎搖頭道。

    「三保太監昔日所行之事,實是船隊未能以貿易為重,以致收支失衡。中華所產瓷器絲綢,自古以來就是外國商賈所愛,西域絲路阻塞已久,如今可再開海上之路,朝廷從中取利,必可解我大明財力之困。」張玄慶道。

    楊鼎見張玄慶言及開海之事,想來這位少年真人引自己前來,就是為了此事。只是不知開海之事,對道門有何好處,使得他如此費心竭力行事。

    「真人為國為民之心,老夫深感欽佩。只是不知開海之事,是道門所願,還是真人為國獻策?」楊鼎正色道。

    「實不相瞞,我道門修行所需之物,須向海外蠻荒之地搜求。此策雖是貧道為國獻策,其中也有道門私心。若是楊公能支持朝廷重開海路,眼下公遭小人誣蔑之事,我道門必在天子面前為楊公辯白,保楊公安然立於朝堂之上。」張玄慶笑道。

    言已至此,就是匕現圖窮之時,楊鼎作色道:「老夫何惜個人權位,只為真人方纔所言,對我大明江山穩固,有擎天之力。重開海路之事,老夫必全力支持。」

    張玄慶大喜,心道自己拜訪了四位尚書,唯有這位戶部尚書明言支持開海,總算在朝廷文官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如何繼續擴大這個缺口,就要再下工夫了。

    兩人商議已定,戶部尚書帶著家眷打道回府,張真人心情暢快的回房安慰新婚夫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