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一章武當掌教引發的事件 文 / 暴風起

    自從李玄宗那日將奏折交與司禮監掌印太監後,他一直在等待天子的召見。就在張玄慶與沈靜圓前往大隆善護國寺的當日,李玄宗終於接到了宮中傳來的旨意,傳旨的小黃門正是那日隨侍在懷恩身邊的小悟子。

    李玄宗還是首次進入皇城,幸好小悟子一路上指點覲見禮儀,這才漸漸放開緊張的心緒。

    當今天子朱見深於玉皇殿中召見了武當掌教。成祖當年大修武當山,數次詔訪張三豐不得,但還是在武當山上為三豐真人建了「遇真宮」。

    天子對武當祖師聞名已久:能得到成祖如此禮遇,想必真是有道之士。而且相傳三豐真人乃宋時生人,一直到大明永樂年間,在世數百年,民間傳聞是活神仙。天子還想向這位武當掌教請教延年益壽之道。

    「朕久聞武當祖師三豐真人乃當世活神仙,不知李真人可有延年益壽之道?」天子問道。

    「我武當道自三豐祖師以來,後輩弟子實在有失祖師威名,竟無人能再現祖師成就。陛下如問延年益壽之道,武當確有祖師傳下太極丹法,但後輩弟子無人能將其修行至大成境界,實因我道門所需的修行靈材,在中華之地已絕。祖師當年能結成金丹,延壽百載,也是偶得靈材之助。」李玄宗全不隱瞞,讓靈材之事合盤托出。

    「靈材之事,朕也聽正一道張真人提及過,他說需海外蠻荒之地搜求。今日聽聞李真人所言,果然不假。」天子點頭道。

    此時,侍奉在旁邊的汪直突然道:「臣汪直冒死進言,前日萬歲命人傳旨於兵部,查閱昔日鄭和下西洋的舊檔,兵部竟拖延至今,仍未將文卷送上。」

    汪真趁此機會,說出兵部拖延之事,其實是在繼續在天子面前,給兵部尚書項忠上眼藥。眼下項忠因為被阿附汪直的言官彈劾,已經避居家中,但天子遲遲未下決心處置。

    天子聽到汪直所言,心中雖怒,但面上卻看不出來。對於海外之事,朱見深心中自有打算:若是真如兩位道門真人所言,海外有靈材可以延年益壽,自己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而且當年成祖派遣鄭和數次下西洋,所獲得的海外珍寶無數,後來雖然因為鄭和去世,再加上因為遠航耗費巨大,引起的朝中大臣反對,出海活動終於停止。

    但當年一船船的海外珍寶,還有海外番邦的朝貢,令大明揚威於域外,這一切都令朱見深對開海之事的興趣大增。

    「汪直,朕命你督促兵部,盡快整理出文卷,不可拖延。」天子並未如汪直所料,處分項忠。

    汪直只得悻悻道:「臣領旨。」

    天子又向李玄宗道:「真人所言,三豐真人當年結成金丹,延壽百載。若是朕潛心修道,再自海外取得靈藥,是否也能延壽百載?」

    武當掌教心中暗道:「自三皇五帝以後,從未有天子修道有成的。但若是這位天子真能做到清心寡慾、潛心修道,再輔之與靈藥,延年益壽的可能還是有的。」

    於是李玄宗當即答道:「長生之事貧道不敢妄言,但我道門修行確有延年益壽之效。」

    汪直插言道:「萬歲問的是能否延壽百載,真人所言延年益壽,到底能延壽幾載?」汪直心知天子最在意的就是此事,他見這道人答的含糊,就替天子把話問了出來。

    李玄宗心中苦笑,道門修行,結丹就能延壽百載,此事有典籍記載,也有自己祖師親身所驗。天子身為大明主宰,事務繁多,怎麼可能如道門中人一般,全心投入修行之中。即使是天子頂著昏君之名,不理朝政,一心修行,也能否結丹,誰也不敢妄言。畢竟數百年來結丹者只有一人,道門也無經驗可談。

    這般說法當然不能告知天子,不然勢必會影響天子對出海之事的支持,李玄宗思來想去,只得勉強答道:「天子若能潛心修行,輔與靈藥,結成金丹,必可延壽百載。」

    汪直見狀也不再追問,難道自己要質疑天子修行,沒有結丹的可能嗎?這豈不是自找麻煩。

    朱見深對自身倒是頗有信心,從來沒考慮過自己的修行資質問題:即使有靈藥相助,也未必能結成金丹。

    李玄宗此時已是額頭見汗,幸好天子沒有繼續追問此事。接下來天子又問了一些修道方面的問題,李玄宗一一解答,隨後照例賜宴。

    當武當掌教離開皇宮時,汪直從後趕上,招呼道:「真人今日能得陛下青眼,武當道重興之日不遠。」

    李玄慶也不想得罪這位當紅的西廠提督,稽首道:「蒙汪公公謬讚,貧道愧不敢當。」

    「雜家正要前往兵部,查閱昔日三保公公下西洋的存卷,此事也事關道門,真人可願同往。」汪直此言,只不過是想拉上道門,分散兵部那幫文官的火力,特別是那個兵部郎中劉大夏,對宦官從來就沒有好臉色。

    李玄宗考慮到,日後若是造船出海,還要與文官們打交道,先混個臉熟也不錯,也就答應了汪直。

    他萬萬沒想到,汪直只是拉他過去的目的,就這樣被拉下了火坑。

    到了兵部,因為汪直是為了傳旨而來,直接就進了大堂,李玄宗一副道家裝扮跟在後面,倒也沒受阻攔。

    因為兵部尚書目前被彈劾,避居家中,兵部內暫時主事的是兵部侍郎馬文升,汪直領的是口諭,直接道:「陛下命雜家督促兵部,盡快整理出昔日鄭和出海的文卷,不可拖延。」

    馬文升道:「上次項公接到陛下旨意後,已命司務查找舊卷,但一直查無下落。」

    汪直冷笑道:「雜家既然奉命督促此事,兵部若是遺失檔案,該當何罪?」

    旁邊的兵部郎中劉大夏厲聲道:「汪直小人,你構陷項公在前,妄言欺君在後,哄騙陛下行那開海之事,我當上書天子,彈劾你等閹豎。」

    冷眼旁觀的武當掌教,沒想到會在兵部見到如此火爆的場面,而且這火馬上就要燒到自己身上了。

    劉大夏接著道:「你奉命傳旨,竟攜道人直入兵部大堂,此人身居何職?竟擅自進入朝廷公衙。」

    新人求收藏,求推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