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兩個少年 文 / 暴風起

    如果拋開兩人的身份,這只不過是兩個青春少年,生活的坎坷讓他們變得世故,張玄慶是父親早亡,母親避居大真人府,正一道掌教的重擔過早的壓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這使得他從一個懵懂頑童在短短數年內變成了世故少年。

    在外人看來張玄慶是生有宿慧,就如看著他長大的範文泰,當發現張玄慶閉關結束,雷法有成的情況後,老懷大慰,感歎昔日頑童終於開竅了。

    與張玄慶打過交道的勳貴世家和文官老臣,都認為張玄慶在推動開海過程中的種種行為,只能用「天授」來解釋。

    當今天子也從來沒有因為張玄慶的年齡而輕視於他,完全是對待一教之尊的態度,只是偶爾感歎其年少有為。

    而相比之下,汪直的命運顯得更加悲慘:汪直的出身是作亂瑤民遺孤,被大明官軍俘虜後,這些遺孤作為奴隸被分贈王侯,汪直則被送入宮中。

    淨身入宮對汪直來說,既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運。淨身之事對於一個剛剛經歷了家破人亡的孩童而言,當然是他的大不幸。汪直入宮之初就在萬貴妃身邊侍候,天子獨寵萬貴妃,這讓汪直踏上了獲得權勢的快車道,很快就超過很多內監老人,成為了御馬監掌印太監。

    「妖狐夜出「之事導致西廠出世,一時間汪直權傾朝野,但在文官們的聯手打壓下,西廠在短時間內落幕,雖然很快有阿附汪公公的文官出現,西廠重開,但此時的汪直一方面認識到了文官集團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西廠初開時的激情。他開始追求個人功業,力求能留名後世。

    而此時張玄慶的出現,讓汪直在接觸到當代正一道掌教真人這個同齡人的同時,也為他的個人功業指明了方向,宦官先輩鄭和的榜樣,讓汪直對統領船隊之事分外熱衷。

    在爭取到船隊統領之職後,原本傳旨之事不用勞動掌印太監的大駕,但汪直為了在天子面前力爭表現,同時也是為了與自己的副手達成共識,保證船隊不會出現內部分裂。

    凡是阻礙汪公公實現個人功業的因素,他都要將其扼殺在初期。張玄慶對他所說的:船隻還未建造完成,就談論船上的人員配置問題,實在是畫餅充飢。

    汪直能夠虛心接受這番言語,實在是令張玄慶感到意外。在世人眼中,汪直就是陰險小人的典型,當然張玄慶也不能免俗。

    張玄慶這般交淺言深的行為,原以為對方會老羞成怒,但沒想到汪直的功業之心是如此強烈,已經發展到只要有助於開海之事,就可以忽略別人在言語上對他冒犯。

    「沒想到汪公公能夠這般容易就接受了貧道規勸,可見世人對公公的誤解頗深。」張玄慶笑道。

    「真人此言確實提醒了雜家,那幫企圖混進船隊撈好處的傢伙,確實不應該輕易給他們承諾什麼,有好處他們就貼上來,沒好處轉眼就翻臉,這樣簡直是把雜家在當猴耍。」汪直憤憤然道。

    接著汪直又感歎道:「在世人眼中,雜家是個無惡不作的奸佞。那些阿附雜家的人,也只是把雜家當做夜壺,借雜家的權勢幫他們陞官發財,但私下還不是鄙視雜家這個閹人。若是雜家哪天失勢,第一個落井下石的必定是這幫人。」

    張玄慶聽到汪直難得的肺腑之言,心中對這個權宦也深表同情,世人只見到了他權勢顯赫的一面,誰又能真正瞭解背後的真像。

    說起來自己與這位汪公公也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憐,外人只看到自己獨掌一教的威風,誰又知道自己為了維護宗門,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

    「公公所言正是人之常情,世上向來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就如同此次重開海路之事,在朝廷還未正式通過之前,有多少人出言反對,如今事情確定下來了,又都爭相插手。」張玄慶安慰汪直道。

    「如今造船之事,雜家全部交由真人掌管,如有什麼要求,只要雜家能辦到的,真人儘管開口。」汪直保證道。

    至此,兩人在出海的準備工作上,已經初步達成共識。在南京造船一事上,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當年建造寶船的工匠們的技藝,有多少流傳下來了,僅憑兵部的寶船存卷圖紙,能否重新建造出當年那樣規模的船隻,還是一個未知數。

    張玄慶將這一擔心告知了汪直,汪直雖然不懂造船之事,但他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大明從來不缺匠戶,其中技藝精湛之人絕不會少,那麼動員朝廷的力量,將大明疆域內的高超工匠集中到南京來,集思廣益,當年能從無到有的造出寶船,現在也能辦到。

    集中全國的力量辦大事,這種手段眼下也只有汪直才有魄力實現,雖然天子有旨意要求朝廷上下全力配合開海之事,但陽奉陰違的手段是大明官僚們的拿手好戲,他們不人為設置障礙,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在整個大明搜集工匠,如果不是汪直出頭推行,勢必會有言官跳出來指責此舉擾民。但西廠的赫赫威名還未消失,在沒有朝中大佬出頭的情況下,那幫賣直求名的給事中,自然不會輕易將自己的性命放入廠衛手中。

    因此,張玄慶雖然懷疑此舉到底有多少效果,但在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先死馬當做活馬醫,多一些工匠就算是不能在建造寶船的技術上有所裨益,但船廠多些熟練工匠總是好事。

    兩人商議確定後,汪直負責戶部方面,根據匠戶名冊在全國範圍內搜集能工巧匠,張玄慶正式進入船廠,行使船隊副手的權力。

    張玄慶的初步打算是在船廠的現有工匠中,將與當年建造寶船的工匠有血緣關係的人,先找出來。因為在匠戶群體中,不少工匠對自己的獨門技藝都是傳子不傳女,一旦沒了後代就會造成某些技藝的失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