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章萬事具備,揚帆出海 文 / 暴風起

    夫妻倆回到國公府後,張玄慶拉著夫人,逕直往岳父那邊去了。

    果然朱儀聽說女兒要隨同張玄慶出海,當即大發雷霆,聲稱若是朱雲貞真的要隨船隊出海的話,就當沒生過這個女兒。

    朱雲貞沒想到老父會發這麼大的脾氣,只得可憐兮兮的望向張玄慶。

    張玄慶也很是頭痛,說實話他也不想自家夫人出海,畢竟船隊遠航危險處處,而且自己初任船隊副統領,目前尚無威信可言。

    如果帶著女眷上船,很可能會引起船隊下屬的不滿。不過朱雲貞如今也是道門修行中人,雖然是剛剛入門不久,但也不同於往日的凡俗身份。

    自己出海的目的就是搜尋靈材,以求突破境界,若能結成金丹,必將延壽百載。倘若自家夫人的修為境界無法跟上自己,百年之後夫妻兩人就是天人永隔了。

    思量至此,張玄慶決定還是要說服岳父,同意朱雲貞的出海請求。

    張玄慶待朱儀的怒氣稍稍平息後,出言道:「小婿出海是為了搜尋有助修行之物,以求結成金丹。我道門中人,一旦結丹,必可延壽百載,武當三豐真人就是前例。」

    「岳父當知雲貞已是修行中人,她留在大明是沒有結丹之望的,若是小婿在海外僥倖結丹,不忍百年之後,與雲貞天人永隔。因此懇請岳父能讓我夫妻二人一同出海。」

    朱儀聽了張玄慶一番話,思慮良久,最後一聲歎息:「自從老夫得知雲貞修習法術之事,就知道這個女兒已經非俗世之人。依佳婿所言,你們夫妻二人若是在海外修行有成,當有二百載之壽。我成國公一脈後人,日後還需你們多加看顧了。」

    朱雲貞在一旁已經聽呆了,她萬萬沒想到,自家夫君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雖然父親已經同意了自己出海之事,但「延壽百載」這個詞還是讓她分外吃驚。

    畢竟她目前還是及笄之年,從來就沒想過百年之後這個遙遠的問題。突然自己夫君冒出個結丹可延壽百載的說法,讓她一時間不知所措。

    試想一個初入修行之門的少女,有人突然告訴她,只要好好修煉,結丹了就有兩百年的壽命,恐怕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茫然。

    不管怎樣,朱儀這邊總算沒有阻礙了,接下來就是船隊那邊了。張玄慶覺得以海外修行的名義,將朱雲貞帶上船,這個理由應該能夠說服船隊中人,畢竟自己還有個正一道掌教真人的名頭。

    張玄慶的兩位同道,沈靜圓和李玄宗這些日子也沒閒著,眼看著船隊出海的日期慢慢接近,都各自回山召集門下弟子。畢竟出海之事風險難測,他們也只能全憑門人自願,不好強迫。

    張玄慶也傳信到龍虎山,吩咐範文泰安排出海的人選,特別強調一切全憑自願,不得強迫門人。

    道門三宗的出海人員,很快就彙集到了南京,幸好南京城外還有幾所道觀可安排歇息。

    此時的汪直,也從京城回到了南京。天子對汪直向其奏報的幾件事情,也下了旨意:指使他人買通衛所,謀害商人游復生的工部郎中劉玄德,被貶為平民,永不錄用,發配奴爾干司。

    直接買通衛所的商人田烈武,斬立決;殺害游復生的地方衛所百戶,斬立決。

    這道旨意在朝堂之上也沒有引發什麼波瀾,大家都清楚此案證據確鑿,劉郎中是死有餘辜,如今僅僅是貶職發配,已經是天子對士大夫的優容了。

    至於田烈武和那名衛所百戶,朝中諸公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當然也不會在意他們的死活。

    同時,天子對汪直奏報的,關於船隊建造進度的情況,很是滿意,這關係到天子對延年益壽的渴望。

    當汪直趕回南京時,除了在宮內挑選的一部分隨同出海的內監外,還帶上了京城密宗以及佛門顯宗的一干人等,畢竟天子的旨意中除了道門之外,同樣准許佛門中人加入船隊,而且特別指明了密宗法王札巴堅參作為佛門代表。

    札巴堅參帶著二十名密宗白教喇嘛,佛門顯宗是以淨土宗慧覺、圓環兩位大師為首,隨行的有數名禪宗少林僧人,另有天台、華嚴、法相諸宗代表。

    此時的南京城中,佛道雲集,都在等待船隊的那一刻。

    游漢立從瓊州運回的大量輕木,為木鳥製作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當楚澤一人無力製造如此眾多的木鳥時,張玄慶適時拿出了「魯班書」中記載的昔日秦國的軍器分解製造制度。

    將木鳥的各個部件,交由不同的工匠製作,最後才由楚澤組裝,這樣既不用擔心會洩露木鳥的製造工藝,又能加快成品的製造速度。

    張玄慶擔心出海後,木鳥損毀補充不易,特地徵詢了楚澤的意願,是否願意隨船隊出海。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楚澤面對這位對自己一向信任有加的張真人,痛快的答應了隨船出海之事。

    游漢立回到南京後,聽聞天子旨意,謀害父親的幾位案犯都已按律處置,對汪直和張玄慶是感激涕零。

    張玄慶向汪直說明了自己帶夫人出海之事,汪直對此並不在意,聲稱張玄慶作為船隊副統領,此等小事自行決定即可。

    在等待船隊全部完工的這段時間裡,張玄慶將自三峰山得到的《蓮花寶典》,轉交給了汪直,並聲稱這是前元宮廷流傳下來,是專為宦官創製的的功法,自己查看過其中內容,功法大成之後,修習者行動間勢如閃電。

    海外蠻荒之地危險處處,汪公公修習此功,若是護衛有不及保護之時,也有自保之力。汪直對張玄慶所言很是贊同,同時對這份專供閹人修習的功法也很是好奇。

    汪直向來有建功立業之心,若不是張玄慶推動的重開海路之事,恐怕汪公公如今正在遼東邊關征伐建州女真。

    汪直雖然不至於手無縛雞之力,但他也深知船隊遠航,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若是這套功法真的如張玄慶所言,也許在危急時刻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

    寶船廠的造船進度,在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下,陸續有二十艘寶船,三十艘馬船,二十艘糧船,三十艘水船,二十餘艘坐船,七十餘艘戰船下水。

    寶船船體最大,用於裝載各類貨物;馬船又名馬快船,用於裝載馬匹和水上作戰;糧船與水船顧名思義,是運載船隊人員的食水給養;坐船又名戰座船,用於將領乘坐指揮作戰;戰船是水戰主力船隻。

    所有船隻都用上了新式的防火塗料,而且配備的絞盤也換成了鐵製,對整個船隊頗有裨益。

    當船隻建造接近尾聲之時,船隊人員的組成結構也開始明晰起來。船隊在武力方面由舟師、陸戰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

    舟師主要由寶船、馬船、坐船、戰船組成水戰編隊,按大明軍制分為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陸戰部隊負責海外之地的登陸行動;儀仗隊負責船隊統領的護衛和海外藩邦交往時的禮儀工作。

    船隊的具體軍力方面,共有都指揮三名,指揮七十餘名,各級官校、旗軍共計兩萬餘人。

    船隊軍士大多是從沿海衛所調集而來,這些人或多或少懂得水性,不至於因為暈船,而影響船隊的作戰能力。

    另有負責操縱修理船隻的火長、舵工、班碇手、水手、各類工匠,以及負責藩語溝通的通譯,負責後勤支持的書手、醫官醫士等共計數千人,

    朝廷官員方面有:誥敕房舍人云夢師、陰陽官殷德珂,教諭孔乙己,戶部吏員從連鵲,另外還有勳貴世家子弟數人。

    內監方面有:船隊統領、欽差正使總兵太監汪直,另有監丞數人,少監十人,內官內使數十人。

    道佛兩家有:正一道掌教真人張玄慶,武當道掌教李玄宗,全真道龍門派傳人沈靜圓,密宗白教法王札巴堅參,淨土宗慧覺、圓環兩位大師,以及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等各宗門人弟子百餘人。

    成化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南京龍江港民眾雲集,事隔四十餘年,大明朝廷的船隊終於要再次揚帆出海了。

    圍觀的百姓中一些老者還依稀記得,數十年前朝廷船隊從這裡出發的盛況,向親朋好友喃喃述說著當年的情景。

    船隊選定這個時間出發,是為了充分利用東海的東北季風之力,雖然當初呼風符的試驗獲得了成功,但如此龐大的船隊出航,僅憑武當道製作的呼風符之力,那也只是杯水車薪。張玄慶的打算是將呼風符用於海上無風之時。

    在朝廷的默許下,隨同朝廷取寶船隊出海的,還有為數眾多的私家船隊,雖然不及朝廷船隊的規模,但個個都是滿載大明的瓷器絲綢,期待著能從這次遠航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正當港口四周人聲鼎沸,船隊上下群情激奮之時,陰陽官殷德珂上前提醒汪直,「公公,吉時已到,可以出發了。」

    汪直傳令各船,起帆出海,一時間龍江港百舸爭流、千帆遮日,

    大明船隊浩浩蕩蕩朝著出海口而去。

    張玄慶此時正站在一艘寶船的船樓上,身邊是夫人朱雲貞。

    「夫君耗費了如此多的心血,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此地就是夫君修行的新。」

    「這也是我大明的新。」張玄慶微笑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