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全球殖道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四章朝野大震 文 / 暴風起

    廷議的結果被朝堂眾臣知曉後,眾人嘩然,對參與廷議的幾位大臣口誅筆伐,言官們的奏章如雪片般飛入司禮監,海商們的後台上串下跳,企圖把朝廷重開海路的意圖扼殺在搖籃裡。

    天子自從翻閱過昔日鄭和下西洋的存卷後,對文官們所說的開海耗費巨大、勞民傷財這些借口,都嗤之以鼻。

    據文卷所載,成祖營建北京,南討交趾,北征沙漠,巨大的財政支出都沒有造成國庫空虛,其主要原因就是鄭和數次下西洋,獲得了大量的黃金、珍珠、寶石等財物,極大的增加了大明國庫收入。反而是禁海之後,朝廷沒有太大的支出,每年的財政收入卻只能剛好夠用,一旦遇到天災之年,朝廷連賑濟災民的錢都拿不出來,要靠出售度牒來換錢買米。

    朱見深這才看清了這幫文官的真面目,難怪劉大夏要私藏這些卷宗,原來他們是怕自己知道真相後,再無借口阻止開海之事。

    此時天子還不清楚,朝中官員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後支持海商,海貿的暴利都落到了他們口袋裡,怎麼能容忍朝廷從自己口袋裡搶錢。

    言官的折子,朱見深都留中不發,但要開海的準備工作,卻還是要依靠這幫文官,才能正常進行,否則他們暗中使點手段,就會使得準備工作拖延下去。

    要重開海路,首要的是造船,此事由工部負責,幸好工部尚書王復屬於支持開海的陣營,但工部內部官員對此事,卻都抱著不合作的態度。

    天子下詔,命工部整理出一份建造海船的初步計劃,在工部官員的拖延下,十幾日過後還沒結果。天子大怒,命汪直將直接負責此事的官員,於午門外廷杖,對這幫賣直求名之輩,朱見深已經是深惡痛絕了。

    張玄慶此時也沒閒著,當他得知廷議通過開海之事後,馬上聯絡了佛門和京城勳貴世家,於是京城暗地裡,開始出現一股風潮。

    到京城各大佛寺進香還願的官員家眷們,耳邊就開始聽到廟裡的高僧們對天竺佛國的推崇,按照這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所言:自從唐代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真經以後,中土佛法已經衰落了數百年,如今必須從天竺佛國再次求得真法,才能保得佛門信眾離世後,能往生極樂。並且自佛國取回的真經,能為信眾消災解難。

    而且以往前通往佛國的西域絲路,路途遙遠,所耗時日長久,如今有海路可直通天竺,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求得真經。

    京城裡的勳貴世家,一些年輕子弟也開始紛紛私下傳言,聲稱海外有珍寶無數,昔日三保太監取回的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如今重開海路,若自家能遣人隨同船隊出行,必能滿載而歸。

    此等言語傳入文官們的府邸後,再加上女眷們大多受了佛門大德的教誨。不少堅持反對開海之事的官員,後院的葡萄架子倒了不少。

    京官俸祿本來微薄,那些與海商勾結的官員,在京官群體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大,之所以大多數官員會對開海之事做出抵制之舉,主要還是這些人多年修習儒家文章,所帶來的思想上的不認同。如今內宅不安,逼得這般人等無法繼續強硬反對此事。

    在皇宮之中,喇嘛們也開始行動,在一次宮內番經廠舉行的密宗法事中,密宗法王札巴堅參為天子與萬貴妃,正式上明王與明妃(空行母)的尊號。

    當天子問到天竺佛國之事時,法王聲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士自天竺入藏傳教後,歷代密宗傳人,都希望能回到祖師家鄉求法。

    札巴堅參說自己聽聞朝廷有重開海路之意,數十年前鄭和已經證實,從海路前往天竺也是可行的,希望天子能夠允許自己,隨同朝廷船隊前往天竺佛國求法。

    在佛門、勳貴以及宮內喇嘛們的聯手之下,朝野上下的輿論風向開始轉變,明言反對開海的官員越來越少,只剩下幾個死硬派的文官還在堅持。

    西廠提督汪直為替天子分憂,暗中命阿附於自己的言官,上奏彈劾這幾名官員,很快朝中再無異聲。

    張玄慶見自己事先的準備已經全部實現,開海之事已經是板上釘釘,開始考慮船隊建造之事。雖然天子已經下詔工部,命其整理造船計劃,但按照當日工部尚書王復所言,昔日為鄭和船隊建造海船的寶船廠,現在是南京兵部所轄,看來自己接下來,要往南京一趟了。

    算來自己入京已有不少時日,張玄慶打算攜夫人先回龍虎山一趟。自從父親坐化後,母親獨自幽居於大真人府,難得見她幾次笑容。上次從南京完婚後,回到龍虎山,母親與新兒媳還沒相處幾天,自己就匆匆帶著夫人,入京謝恩,這次回去無論如何,要讓自家夫人好好陪陪母親。

    張玄慶下了決定後,與沈靜圓、李玄宗議定:他們兩人暫且留在京城,觀察朝堂動向,以防生變,自己前往南京,考察造船之事。

    接連幾日,張玄慶陸續到各家府邸辭行,並再次覲見天子,聲言自己不便久留在京城,需回山處理正一道事務。天子照例賜下車馬,夫婦二人就此離開了京城。

    南京城內,成國公朱儀正在看最新的邸報,關於朝廷決定重開海路之事,已經在城裡傳的沸沸揚揚。

    朱儀也沒料到,自己的那個女婿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促成此事,看來自己當初還是小看他了。

    當初張玄慶在南京與勳貴世家子弟商議之時,自己雖然沒有正式出面,但其中內情是很清楚的。勳貴世家歷來與商人都有聯繫,為了維持家族的體面,僅靠朝廷那點俸祿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勳貴們又無法向普通官員,那樣依靠職權撈錢,所以只能私下派人從商。而在大明,除了鹽商之外,利潤最厚的就是海商,南京又正處在長江出海口,因此私下從事海上貿易的家族為數不少。

    如今朝廷有意重開海路,那麼勳貴家族以後就不必掩人耳目,可以公開與海外交易了。勳貴家族與文官不同,並不擔心朝廷參與海貿,會搶他們的飯碗。文官們大都沒有直接插手海商的貿易行動,只是在背後提供支持,坐收紅利。

    而勳貴世家幾乎都是自家擁有船隻商隊,但由於船隊規模不大,只能在近海貿易,最多航行到朝鮮、倭國。

    朝廷船隊一旦出海,必是要恢復昔日鄭和船隊的聲勢,遠行西洋。當年鄭和船隊運回的一船船海外寶物,西洋之行獲利之豐厚,至今南京城中還有傳聞。

    如今勳貴世家的私人船隊正好借此機會,隨同前往交易,所獲之利也遠遠超過目前的利潤。

    朱儀相信自己的女婿很快就會趕來南京,因為大明的主要造船廠,都集中在此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