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七章鴨綠江之戰上 文 / 戎祀
大鳥圭介和小村壽太郎最終沒能和五色旗達成協議。
趙承業本來已經決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這千萬日元的好處費弄到手再說。至於將來,翻臉不認賬便是!可小日本也狡猾狡猾的,聲言必須要形成文字,並堅持與趙承業之間的協定,需要在日本與清朝達成和約並履行後,才會執行。
這如意算盤敲得趙承業鬼火三丈高,協定只不過是張紙,對他來說,半分約束都沒有,至於什麼國際公信力,那玩意兒就是個屁!只不過,日本人估計也沒安什麼好心,那履約時間的設置便是一道坑,真等到那時,趙承業估計也就遺臭萬年,被架上歷史的斷頭台了,還奢談什麼好處費?
趙元首可是立志要做民族的指路明燈,如何能幹這天怒人怨的事情?當下便禮送大鳥與小鳥,呃,小村,不在和二人討價還價,這個交易,超出了趙元首的底線。
二人趁興而來,敗興而歸。望著漸行漸遠的旅順口,甲板上佇立的小村歎道:「今後,山縣君在朝鮮日子可能會很難受!這東亞的氣運真的如此難以攪動?這傾國之賭,難道會無疾而終?」
「小村君怎麼可以如此悲觀?」大鳥圭介職階上比小村高,略帶指責的道:「趙氏的強硬,伊籐君早有預料。他的陸軍仍蝟集於金旅,防衛根本,並全力應對支那的圍剿,根本沒有精力對付山縣君!而帝國只需踏過鴨綠江,威逼奉天,支那一定會乞和。因為,支那擔心帝國會與趙氏合作,而我們此行的目的便在於此!」
小村壽太郎當然知道帝國高層打著一石二鳥的主意,要是交涉成功,不花一分一毫,既得海上轉運之安全,若不成功,也足以讓支那警惕。何況,開戰伊始,帝國陸軍便是以戰養戰,並不完全依靠本土補給。
他總覺得這般謀劃實在有太多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趙承業!經過初步的瞭解,這位前宋官家基本就是個二桿子,不知外交禮節,沒有東亞謙遜委婉的美德,實在不像一個傳統的中國人!
「此行沒有看到五色旗的艦隊,想來是出海了,希望大山君的第二軍盡早出發,以免意外。」小村拋掉煩惱,轉而議論起看到的情況。
「帝國體制如此,大山君的第二軍恐怕還需要時間,暫時依靠不上的。鴨綠江恐怕只能依仗山縣君運籌決勝才是!」大鳥圭介
日本陸軍都是鄉土兵團,要組建成新的戰時編製,就必須要動員,徵調預備役軍人。清日開戰之後,日本一直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推進著戰爭計劃,根據態勢陸續動員,財政問題也是不完全動員的重要考量。征清第二軍,在原本進程中,是進攻威海衛的主力,此刻因為趙承業,提早了幾乎半年出現,當然不能一蹴而就。
侵入清國本土,是日本的既定方針。因此,將清軍逐出朝鮮,只是征清第一步。其最終目的,是使日軍深入清國境內,決戰直隸,攻佔北京,以戰促和,逼迫清國簽訂城下之盟。即便是出現了趙承業這個意外因素,但日本的菁英們,並沒有因此改變策略!強烈的憂患意識促使他們,必須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屹立於強國之林,清國便是強國之基石!
朝鮮的征清第一軍,一直緊鑼密鼓的執行著進攻計劃。山縣有朋於九月二十五日抵達平壤,隨後,第一軍第三師團桂太郎陸軍中將也率部進入平壤。至此,第一軍已全部到達平壤,總兵力為三萬。
而早在九月二十四日,第一軍就以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為先鋒,向義州開進。隨著五色旗的介入,北上步伐更是加快,大迫尚敏少將的第五旅團與山縣有朋的第一軍司令部、野津道貫中將、桂太郎中將、參謀長小川又次少將相繼出發,大島義昌率第九旅團為全軍後衛。
平壤距義州約二百公里,先前清軍進入朝鮮時,因需運送大炮及輔重等,曾修築道路,削平險坡,開拓小路,遇水搭橋,完成了驚人的土木工程。隨著葉志超的潰奔,卻方便了日軍!
日本在陸地戰場上咄咄逼人,蓄勢待發。清朝卻因五色旗的出現,手忙腳亂,無心備戰,拼湊的防線,隨著李鴻章請辭,更是凌亂低落。
作為清軍鴨綠江防線的總指揮,廣東提督唐仁廉還在路上,未曾趕到。作為防守主力的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率著靖邊軍馬步十三營,還在飛馳途中。於是,此刻從義州全線撤回九連城的清軍,各部不相統屬,紛紛亂亂的自找營地,猶如烏合之眾。
清軍自平壤潰敗後,土氣大為低落。雖尚存一萬數千人,但瘡痍未復,整頓非易,各軍驚恐未消,餘悸猶存,避敵唯恐不及,已無抵禦的勇氣。聶世成為此曾特地發電於軍機處,言明告之:「軍心已渙,若不持之以猛峻,斷難冀其協力同仇。」
可光緒的回電,卻令人哭笑不得:「現惟堅守鳳凰城一帶險要,掘地立營,憑山置炮。敵倘未攻,我惟堅伏不動,槍炮不及不發,切勿輕出交鋒;能忍一二次,軍心自定。備足軍費,再圖進取。」
牛頭不對馬嘴!聶世成要行嚴酷軍法,懲處懈怠,以壯軍心。光緒避而不答,卻要求軍隊面對攻擊,要行忍讓,以定軍心,一國皇帝,荒唐至極!
這樣崩壞的局面,就連遠在營口,等著劉坤一來督戰的盛京將軍裕祿都看不下去了,發電給光緒,建議道:「九連城各部或值新挫之餘,眾心未定;或系新招之眾,戰陣初經,須得嚴整厲飭,以備邊事。葉志超免職,唐提督,依克唐阿均未趕及,可暫由功亭幫辦統帶。」
光緒對此,回電道:「聶功亭平壤新敗,安能服眾?且將來提督、幫辦、將軍同駐於此,兵勇參雜,號令不齊,無益整訓,恐又蹈平壤之轍。」
翁同龢處處想著削弱淮系,怎麼可能讓聶世成整軍。在他看來,淮軍越爛越好。
淮系各軍此時見勢不妙,紛紛移營,靠往九連城至安東一線,就等著五色旗軍登陸,好照拂一二,保全實力。
「重病臥床」的李鴻章對此心急如焚,將希望完全寄托在趙承業身上,將鴨綠江的詳情一一告知,並催促道:「探知倭軍已北上,九連城危如累卵,各軍單薄,蝟集於右翼,安東險要,務必嚴防!」
趙承業見過電報,只覺煌煌大清無奇不有,有政府軍等著**武裝解救得嗎?不過涉及國戰,他也不敢大意,第一師在海上,距離安東尚有距離,艦隊已經傾巢而出,海天三艦護衛運輸艦,戰巡與重巡編隊徑直前往朝鮮海鮮,封鎖海路。
鑒於日本征清第一軍約有三萬人,第一師單獨對抗,壓力頗大。參謀部給出的建議是,抽調三師駐防在金州的第六旅,作為預備隊,由陸路向鴨綠江挺進。而北上的第五旅則在攻下復州後,就地轉入防禦,待遏制日本攻勢之後,再行攻擊蓋州,營口的計劃。
這個計劃,將整個金旅的防禦重擔全部壓在第二師身上,海軍又全部抽調。讓沒有軍學常識的趙承業有些擔心,生怕家宅不寧。不過想到制海權操之在手,無論清國還是日本,此刻除了由陸路往攻,幾乎不可能直面旅順大連。在想到清軍的戰鬥力,便大著膽子准了這個計劃。
喧喧嚷嚷的鴨綠江扯動了清朝、日本及趙承業的眼球。各國列強雖然關注,但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因為,代表世界一家親的各國人道主義救援團紛紛組建完畢,登船前往旅順。
列強們終於忍耐不住好奇,開始接觸趙承業這個二十世紀末最神秘的人物。
趙大元首既要面對與日本、清朝的戰爭,又要周旋於列強,後世的宅男,落魄業務員能揮斥方遒,合縱連橫麼?
ps:首先感謝「justim」同學的打賞。
這一章卡得厲害,很不滿意,為了不斷更,還是硬著頭皮放了上來,以後在改。另外,明天開始,努力做到點上下更新,不這麼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