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八章馬關,馬關下 文 / 戎祀
清朝代表團一行在回到接引寺的途中,人群擁擠,大批日本民眾爭看大名鼎鼎的清朝王爺,全權大臣奕訢,更有不少浪人武士情緒激動,高聲喝罵,幾欲衝擊恭親王的車駕,現場一片凌亂。
日本國民對這次和談普遍持反對意見,認為在陸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與清朝和談是賣國,是恥辱。當時,拜日本政府對征清第一軍現狀的封鎖,國內的主戰氣焰依然高漲,聲稱天皇陛下應有瓜分支那四百餘州的決心。
而大本營內伊籐博文及兒玉源太郎等人卻清楚的認識到,日本將來的大敵是五色旗趙承業。認為與清國的和談,若媾和條件失之過苛,並非上策,容易激起清國內部矛盾,使佔絕大多數的漢族人對滿族政權失望,轉而支持趙承業,主張與清國在戰後應該保持一種「共敵」的關係。
不過,日本終究是個缺乏戰略眼光的民族,狹隘局限的民族性決定了伊籐等人的主張得不到大多數文武重臣的支持,就連明治亦認為當前最關鍵的便是在清國身上獲得最大的好處,為日本贏得繼續發展壯大的契機,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覺得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付趙承業與其指望與腐朽的清國合作,還不如依靠自己。
恭親王將今日發生的一切電傳回國,便沒在理會。精明的鬼子六把握不住日本索要安東岫巖的脈絡,權衡半天,覺得即使答應,與大局並無阻礙。只不過,他仍然堅持拿捏姿態,減少和談損失,堅持認為此時的日本的確沒有大開獅子口的本錢。
光緒接到電報,立即至寧壽宮謁見慈禧,議定後答覆恭親王:「日軍駐地一事,勿須堅持。既允議和,無不推誠相與,可允必允,無須質當。務將朝廷誠心議和之意,切實講論,婉與磋磨。奕劻等與各公使面商,均以先索和改條款為要,王叔尚需費心此節。」
奕訢見電報,心頭大定,認為明日的和談,必可借此為憑,爭取以捨朝鮮,賠銀錢結束此次和談。可是,隨後不久,又收到一封光緒的急電:「營口昨日已失,大軍折損甚重,幾無可戰之兵,奉天有警,祖廟震動。若日方無苛刻之款,當速成和談,締結和約。」
這個消息同樣被伊籐博文得到,當即大呼:「天祐!天祐!」。
伊籐認為,趙承業的行動無疑會促成清國加快談判速,帝國得此良機,當爭取更大利益。隨即與在馬關的眾位大本營同僚商議,即刻推遲和談,動員海軍及征清第二軍,並成立「征清大總督府」,由參謀總長小松彰仁親王為大總督,海軍軍令部部長樺山資紀、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野戰衛生長官石黑忠惠,野戰監督長官野田豁通等人組成,做出進駐漢城,繼續戰爭的假象。這一系列手段只為對恭親王進一步施加壓力。
在這接二連三,眼花繚亂的消息中,恭親王審時勢,準確的判斷到日本的意圖,但卻無力應對,國內的情形不允許中斷和談,趙逆與日本人絕對不能合流。
李經方只好作為代表,不停的向日本提出和談請求,十足十的誠懇迫切。伊籐博文惺惺作態一番後,表示可於二十日重開交涉。
十一月二十日,春帆樓。
「貴國停戰之款,本王一律照準。惟願和局事宜從速開議。」雙方少了寒暄問候,一進入會場,便直面主題,恭親王打定主意要在今日結束談判。
「本大臣盡心議和之始願,從未稍減,以期兩國和局早定。」伊籐博文臉上波瀾不驚,心裡早樂開鮮花無數。
兩方頭頭定了基調,日方的要求隻字未改。約定從即日起,一個月內為停戰期,雙方不得於停戰期內互為前進。
停戰協定迅速達成共識,恭親王再接再厲:「貴國和款可有詳細?」
伊籐博文明白清國急於知道全部條款,便答道:「條款繁瑣,不如逐條議商。」
李經方駁斥道:「和約締結,茲事體大。非閱讀全部條款,不足窺其全貌,從而難有分別逐條討論之便。誠如歐幾里德所云:凡事物均由部分組成,若不就其整體而思,亦無從決定其部分。和款各條相互牽連,今不閱讀全部條款,如何能逐條表明意見?」
伊籐一時語塞,陸奧立即接口道:「全款示之,自無不可。但需在兩日內或將約內各條全行承允,或將某條商酌更改。」
恭親王玩味一笑,表示接受要求。陸奧隨即示意陸井上勝之助和中田歌義將和約底稿呈上。
日本提出的和約底稿,其主要內容為:一、清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自主;二、清國將盛京省永遠讓與日本國;三、清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三萬萬兩;四、清國已開通商口岸之外,更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通商口岸,日本國臣民運進中國各口貨物減稅,免除釐金,並可在清國製造一切貨物。
根據這個約稿,日本將向中國割取大量疆土,勒索巨額賠款,並獲得遠遠超過西方列強在清國的特殊權益,足見其**之貪,野心之大!
恭親王接閱日方提出的和約底稿,稍顯愕然,隨即憤然。這完全出乎意料,大驚失色,口中連呼:「過份!過苛!」
李經方亦面色血紅,青筋畢現,渾身顫抖中竭力控制著情緒,沉聲道:「貴國索求兵費過奢,萬不能從!奉天為滿洲腹地,萬不能讓!如不將擬索兵費大加刪減,並將擬索奉省刪去,和局必不能成,兩國惟有苦戰到底!」
奕訢此時也回過神來,帶著當年應對英法兩國的氣勢,帶著當初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磅礡,恨聲道:「聞貴國開仗之時,曾告誡『與清國開戰,所爭者朝鮮自主而已,非貪中國之土地也!』如今徒恃—時形勢,任情需索,則我國臣民勢必嘗膽臥薪,力籌報復!此和談不要也罷!」
伊籐博文不為所動,沉著的道:「恭王須知由戰爭結果所要求條款,自不能與在通常情況下談判某事件相提並論。故請明確答覆對全部或每條允諾與否。若條款中有希望修改者,亦逐一說明。」
李經方立即將心中醞釀道出:「奉省自不必說,萬萬不可!貴國所索賠款,既名為兵費,似即指此次用兵之費而言,其迄今所費詳細數目,未睹賬薄詳細,雖非外人所周知,然較所索數目恐不及其小半。且限年賠費,復行計息,更屬過重不公,亦難照辦。至於通商權利,如准洋商在華造土貨,勢必盡奪百姓生計,於華商所設工廠所極有妨礙,國家自不能不出力保護。如果以此等利益准予日本,各國皆援一體均沾之例,則華商工廠立即倒閉矣。」
「此次停戰,由本大臣力持乃允。尊意欲將奉境全行收回,萬作不到,所設各款為我國上下文武熟商,由天皇御允,萬無更改!」伊籐博文稍提聲量,以示堂堂。
「望恭王能深切考慮現在形勢,即日本從未敗,清國從未勝!至於五色旗,大敵是你非我!若不幸談判破裂,我國即刻可與趙氏合盟,如此,貴國國祚安危恐不忍言。如再進一步,談判一旦破裂,恭王離開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門,亦不能保證。此豈吾人尚可悠悠遷延會商時日之期乎?」
陸奧亦是面露凶光,開始採取之前便商議好的應對方式,與其在空洞的理論上和清國人疊疊不休,還不如實行外交訛詐,威脅恐嚇,以清國人求和的意圖事實逼其就範。
恭親王在伊籐等人的氣勢下,不敢直言抗辯,沉默低頭,國力日艱,即使沒有五色旗,清國也是敗無可敗,日方自然有強勢之理由。何況如今維護社稷乃頭等要事,日本人實在太善於把握機會。
李經方雖為李鴻章之子,但北洋與趙承業之間的默契,卻不深悉,無法借勢而為,此刻切身體會到「弱國無外交」的卑怯。
「貴國條款實在苛刻,若無刪減,和談破裂亦是無可奈何。」恭親王思索一陣,決定以退為進,畢竟日本人想要好處,五色旗現在肯定給不了,能給的惟有朝廷。
伊籐博文冷哼一聲,立即起身,一眾隨員心領神會,紛紛效仿,準備退會。清國一方冷眼旁觀,並無表示。伊籐等人也不示弱,逕直離開,陸奧綴於後,回頭道:「本大臣正式宣佈,日清和談正式結……」
「且慢!」恭親王低吼一聲,飽含不甘:「容本王稟於國內,在做定奪!」
已經出門的伊籐聞言,悄悄呼出老大一口長氣,清國人妥協了。
恭親王等退出會議,立即電告國內,光緒接到電報嗔目結舌,急忙召集軍機商議。諸位軍機意見相同,便是奉省不可棄,賠款可行商,總之,對和談仍求速成。慈禧亦發電徵求李鴻章意見,李鴻章早料日本所欲甚重,但還未想到苛酷到如此程,躊躇間表示應交由廷議,建議將和約條款告於英、俄、法三公使,以期干涉。私下裡,又將此事發電旅順。
軍機處徹夜商討,最終決定若日本將賠款降於一萬萬兩,割地可由台灣換奉省,其餘各款細節稍改,便行和約締結,光緒與慈禧亦准此議。
恭親王漏液接到電報,喟然長歎,朝廷對和局簡直不惜代價,如此條款,遠勝當初與英法之間和約,這賣國賊的罵名將伴隨一生,洗脫不去了,最為可怕的是,恐怕朝廷從此將失天下人心民望。
清朝求助於列強,日本當天便得到了情報。伊籐根據各國反應,確定最終意見:堅持要割地,但為避免刺激俄國,可答應台灣加澎湖換奉省;將賠款底線定於一萬萬五千萬兩,緩和某些列強的不滿情緒。
翌日,兩方重聚春帆樓。
這次會談的時間很長,直到下午七點半才結束,整整談了個半小時。恭親王放下顏面,不惜再三懇求,只為刪減條款。但日本掌握了清國的來往密電,絲毫不肯相讓,只在個別細節上做了一些改動。
自到馬關以來,奕訢從未像今日這樣費盡唇舌,他知道朝廷和談之心堅定,日本堅持決議也是強硬。所以,當達成割地共識後,對賠款一事,恭親王竟向伊籐哀求,以少許減額,贈作回國的旅費。此種舉動,從他的地位來說,可謂卑顏屈膝,但出於爭得一分是一分的想法,最終將賠款定為一萬萬兩千萬兩,算得上稍許讓步。
最終,清日兩國定於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簽約。
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在趙承業的強勢干擾下,依靠歷史的慣性與煌煌大清的尿性,最終還是登上了歷史舞台。
吃個飯回來,在離家五百米的距離堵了一個小時,真的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