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最後一個狐狸精

正文 章二百七十 棄兒 文 / 碧露星河

    在我的命令之下。司伏見同樣下令。於是宋道明立刻被三名刑警駕著抬進了一輛警車之內。一般來說。警車內配備有急救箱等急救用品。其餘的幾名被宋道明放倒的刑警。也陸陸續續被司伏見指揮抬進了警車之內安息調養。宋道明並沒有痛下殺手。雖然他下的手著實不輕。但是大多數刑警都不過是被他放倒擊暈。失去行動能力而已。事實上既沒有留下什麼大到致命的傷口……只要適當休息就能醒來。原本還緊張喧鬧的街道。隨著宋道明的敗北。也漸漸地恢復了平靜。

    而狐仙則是孤獨地站立在空曠的街道上。與我四目相對。恬淡的臉上是說不出的寂寞之色。

    她站在那裡。黑色的街道被乳白色的流瀉月光所填滿。狐仙一襲白裙就那樣在清風中緩緩飄動。腰際白色絲綢飄帶微微飄動。充滿了出塵脫俗的氣息。

    一時間。偌大的街道之上。便只剩下了我與狐仙二人。

    「狐仙。」我靜靜地看著站在我前方。與我四目相對的狐仙。心中卻是說不出的複雜。

    狐仙微微仰頭。雙手背負在後。靜靜凝望著月光。一張落寞的臉被月色浸染。顯得更加蒼涼。

    「我撿到道明。是乙酉年三月二十八。那是一個晴爽的日子。那rri。道明被他雙親因嫌棄癡障而遺棄在茅山鎮玉晨村東北郊的爛石崗上。那時。道明才五歲半。體質孱弱。嬌弱多病。除了會在砂壤土地上用指尖刻寫自己的姓名。他既不會說話。也不識得幾個字。只有一雙分外清澈的眼珠子。我念道明可憐。便暫且收養了他。還替他算了一卦。卻無意知他是舉世罕見的七兩一錢命。乃是有大氣運之人。」

    狐仙彷彿是回憶往事一般。靜靜地回憶著。語氣虛忽飄渺。但是每一個字卻又極具穿透力。在我的耳邊清晰如鈴地響動著。

    「給道明取名陽明二字後。道明除了身上的魔障。一覺醒來。恍惚便便開了口。不但小嘴伶俐。而且機靈絕頂。過目不忘。真要論才智。王一生。道明絲毫不下於你。甚至猶有過之。」

    說到此處。狐仙有意無意朝我投來了一個帶著酸澀笑意的眼神。我微微一怔。雙手的手指微微觸動。最後不安分地握了握雙拳。

    「我本想帶道明回家。只是這孩子卻引其雙親棄他而怨其雙親。不願回去。便跟隨我身邊。隨我走東闖西。四處遊蕩。也不知去到何處。」

    「我與道明在蘇州小山腳下一處山洞裡隱居了一段時日。與世隔絕。靠草藥換取食物。道明雖然聰穎**。但是心性單純。直到七歲方才知道殺人為惡。救人為善。就如佛教中的明心見xing一般。心境淳樸。仿若白紙。

    「是我教會了道明識字。書畫。禮節。說話。教導他辨認是非善惡。辨識草藥。直到八歲那年。道明上山採藥。遇上了一位為白眉蝮咬傷的劉姓方士。用山上所踩的山藥為其解毒。方士雖然解了身上的毒性。卻因體內殘餘的蛇毒。雙目失明。為感道明的恩情。又大概是覺得道明有些慧根吧。那位方士便在打聽了道明身世後收了道明為徒。那位方士有一間私塾。同時也是一間醫館。藏書頗豐。是以道明便在方士院中打雜。當了個學童。研學醫術。濟人利物。道明聰慧過人。不出一年。便將老方士的藏書鑽研了個透徹。而方士也覺道明**過人。他又認識龍虎山正一道六十三代張天師。便欲將道明引薦龍虎山。因為蛇毒過深。那位方士在道明八歲那年便逝世而去。之後道明與我遊歷四方。第一時間更新無處可去。便去了龍虎山。渾渾噩噩找到了後來的六十三代張天師張恩溥。拜師於他。只是不足一年。張恩溥隨他一家逃至台北。道明便留在了龍虎山。後來道明又與我流浪四方。曾先後拜師於浙江的天台宗國清寺與禪宗林隱寺的三位法師和尚。學了八年佛法。參悟心性。且把多家佛門宗派的佛經鑽研透徹。走南闖北後。第一時間更新道明因我為寺廟老僧撞見。驚動四方。不得已還俗。與我逃回到江蘇。那時道明已是成年。之後他與我隱居了兩年。出山後又拜全真龍門派道士朱易經為師。朱易經乃是如今茅山道教協會會長。當年乃是茅山乾元觀觀主惠心白道長弟子。

    「我聽說過。只是後來。惠心白被殺了。對吧。」我看著狐仙道。「我聽聞道長惠心白是一位戒行jing嚴、道德高尚的當家人。他與性格豪爽、精明的陳毅司令結識。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縱論大敵當前。天下局勢。」

    「不錯。知道的倒也不少。」

    狐仙看了我一眼。眼中閃過賞識之色。隨即又幽幽歎惋。道:

    「惠心白其人擅長琴棋書畫。又精通棋術。戊寅年陳毅率領新四軍抵達茅山。設司令部、政治部於乾元觀。因為惠心白與其趣相投。兩人常在一起切磋技藝。極興時常常開懷大笑。陳毅對惠心白也是極其敬慕。後因ri寇入茅山。疑乾元觀與新四軍勾結。便圍剿乾元觀。血刃住持惠心白等十二名道眾。一把火將乾元觀化為焦土。茅山毀盡。」

    「乾元觀被毀盡。朱易經便成了遊方道士。四處漂泊。直至建國後。茅山三宮五觀合併組建茅山道院。朱易經與茅山道院其他道眾重建道院。那時道明便拜了朱易經為師。在道觀內修習了三年。後又覺全真教教規森嚴。便轉拜為茅山宗小派之一的靈光派七代掌門藍仕明的弟子。靈光派教規清閒。於是宋道明此後便當了個遊方道士。在茅山腳下設了間茅屋。一心研究醫學道藏與佛法典籍。以從醫算卦降魔衛道與人消災謀生。雖然不是道長觀主。也非住持長老。但是道明道法高深。心性純良。無論是風水秘術亦或是佛**夫。卻都遠遠勝過那些掌門宗主。此後的十數年。道明一直廣交好友。在佛、道、易學界名聲大噪。乃至道宗佛宗皆認為他將是來ri華夏佛法道學接班人……直至……壬戌年……」

    說到這裡。狐仙戛然而止。似乎說不下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