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玄天神騙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九章 大破黃祖 文 / 常孤雪

    卻說江東那邊,孫權自其哥孫策死後,據住了江東,曹操上表封其為討虜將軍,自承父兄之基業,廣納賢良之士,重用謀臣,開設賓館於吳會,讓顧雍、張紘兩人接待諸賓。連年以來,你我相互推薦,遂得數十有名之人:一人乃為彭城人也,姓嚴,名峻,字曼才。一人乃吳郡吳人也,姓朱,名恆,字休穆。一人乃吳郡人也,姓陸,名績,字公紀。一人乃烏傷人也,姓駱,名統,字公緒。一人乃襄陽人也,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此數人皆在江東稍有名氣,孫權禮敬甚厚。後又得大將數人,他們分別是:汝陽富陂人也,姓呂,名蒙,字子明。吳郡吳人也,姓陸,名遜,字伯言。琅琊焒人也,姓徐,名盛,字文向。東郡發乾人也,姓潘,名璋,字文眭。廬江安豐人也,姓丁,名奉,字承淵。

    自此,文武數人共相輔佐孫權,由此江東人物,天下稱之。

    時建安六年,孫權引兵來伐黃祖,兩軍相戰於大江之中。經過一番激烈地爭鬥後,以祖軍大敗為結局。

    孫權手下的驍騎將軍凌cāo,輕舟先行,帶軍殺入了夏口,被黃祖手下的大將甘寧一箭射死。凌cāo之子凌統,只有十幾歲,奮力在千軍萬馬中救回了自己父親的屍首。

    孫權見風se不利,遂收軍返回了東吳。

    經過數年的平叛,東吳各處山賊,盡皆平復。大江之中,戰船七千餘隻,拜周瑜為大都督,鎮江東水陸軍馬。

    建安八年,黃祖手下的大將甘寧因為不受黃祖重用而投效了孫權,見到甘寧後,孫權大喜道:「吾得興霸來助,要破黃祖指日可待矣!不知將軍有何破敵良策也?」

    甘寧答道:「今漢室ri危,曹操掌權,天下諸侯盡相發展自己的勢力。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以為劉表開拓不足,自保有餘,考慮事情也不長遠,兒子又劣,非是承業傳基之人。只有一個女婿李普世稱『變節軍師』,好像有點本事,但畢竟不是劉表的親生兒子,也不可能繼承荊州。主公應當早日圖之,不可後於曹操,若再遲緩,則曹操必定圖之矣。寧之拙見,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矣,昏邁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早已心中怨恨,再則舟船戰具皆頓廢不修,又怠於耕農,軍無法伍,主公今往,其勢必破。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漸圖巴、蜀矣。」

    孫權聞之道:「此乃金玉之論也!」

    遂命周瑜領兵,安排戰船,準備進攻黃祖。接著實施了數個任命,先是命大都督周瑜總領水陸軍兵,呂蒙為前部先鋒,董襲、甘寧為副將,孫權自領兵後援,起兵十萬,來破黃祖。

    孫權的動向,早有細作探知,報來江夏,黃祖得到消息後慌忙聚眾商議著對策。先令大將蘇飛為主將,陳就、鄧龍為先鋒,盡起江夏之兵以迎之。

    陳就、鄧龍各引一隊艨船截住了江口,其餘小船盡屯灣港內,艨船上各設強弓硬弩千餘張,並大索縛系定水面上。東吳兵至,數百小舟鳴鼓前進,艨船上鼓響,弓弩齊發,敵兵不敢靠近。約退數里水面,甘寧對董襲說道:「事已至此,不容不進!」

    董襲看看江面上紛飛的箭雨,無奈的點點頭,選取了小船百餘隻,每船軍士五十人,二十人撐船,三十人各披全副衣甲,手執鋼刀在前,不避矢石,直至艨船傍邊,砍斷大索,艨船遂橫。甘寧飛上艨船,砍死了鄧龍,陳就見勢不對,棄船而走。呂蒙看見,馬上跳下小船,直接衝入了敵方的船隊。甘寧、董襲二人乘機放火燒船。黃祖的船隊頓時大亂,四散而走。陳就急忙上岸,呂蒙捨命趕到跟前,一刀當胸砍翻。蘇飛在岸上引兵來迎。東吳諸將都搶著爭奪軍功,一齊上岸,其勢不可抵擋。祖軍馬上大敗,蘇飛也落荒而逃,但上天似乎不願意保他,正面遇到了東吳大將,姓潘,名璋,字文眭,匹馬到來。手腕初交,挾蘇飛於馬上,回到船中,來見孫權。

    孫權見到蘇飛後,怒目視之道:「汝等害吾父兄,萬剮猶輕!」命左右先將蘇飛囚禁,等活捉到黃祖後再一併處斬。

    解決完俘虜的問題後,孫權果斷的催促三軍不分晝夜,攻打夏口,勢必要活捉黃祖。諸將得令,盡力向前。

    卻說黃祖人在江中,見到船隻盡陷,諸將皆休,自知守把不住,遂棄了江夏,望荊州而走。又怕目標太大,不敢多帶人馬,只帶了十數騎從東門而出,且戰且走。

    大將甘寧十分瞭解黃祖的性情,早已料到黃祖會私走荊州,當諸將皆在西門攔截時,獨有甘寧在東門十數里的地方等待。

    黃祖剛從東門逃脫,以為安全了,正走之間,忽然一聲喊起,甘寧攔住了他們。黃祖見狀馬上哭泣道:「吾不曾輕視過汝,汝為何要反吾?」

    甘寧叱之道:「吾從汝數年,多負勤勞,累立功績,汝卻以常人相待,吾豈容汝哉!」

    黃祖自知難免其禍,拔馬便走。甘寧豈肯放過,衝開士卒,從後追趕著黃祖。這時孫權的另一員大將程普也聞聲趕來了。甘寧恐程普奪了自己的功勞,慌忙對著黃祖的背後射了一箭,黃祖中箭後從馬上翻身落在了地上。甘寧趕到,取了他的首級,與程普合兵一處,回江口來見孫權,並獻上了黃祖的首級。

    孫權氣憤黃祖殺了自己的父親,將對方的首級擲地數次以解其恨。接著帶回了江東祭祖。甘寧此次戰役多立戰功,孫權升其為都尉,令他鎮守江夏。

    「且慢!」說話之人乃是孫權手下的謀士——張昭,只見他上前一步說道:「孤城亦不可守也,且回江東。劉表必與黃祖報仇,坐而待之,必敗劉表,等劉表一敗,主公可乘勢攻打荊州,將荊、襄兩處並到東吳之內。」

    孫權聽完後,大聲叫好,遂棄了江夏,率領眾軍一路乘船而回。

    回到江東後,孫權大擺宴席慶賀打敗了黃祖,替父親報了仇。席間,孫權奉呂蒙為橫野中朗將,其餘諸將都升了官職。突然一人拔劍在手,於宴上大哭,直取甘寧。

    甘寧不愧是久經戰場的老將,遇到突發狀況一點也不慌亂,只是身體一偏,躲過對方的劍鋒,接著將面前的酒桌踢翻,朝著敵人而去。

    孫權連忙起身將『刺客』抱住,此人年十八歲,身長八尺,力雄膽大,曾在江中遇到巡江將領張碩,其不避刀箭,跳過船頭江張碩殺死於江中,其餘手下皆砍翻於水內,並奪其巡船而還,孫權十分欣賞他,乃是吳郡餘杭人也,姓凌,名統,字公績。因甘寧一箭射死了他的父親,今日相見,如何不痛苦雪恨。

    孫權勸慰道:「興霸射死你父親,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盡力。今既在一處,便是弟兄,何必記仇?萬事皆看在吾的份上算了!」

    凌統哪肯罷休,叩頭道:「統自幼隨父親在主公身邊做事,恨不得肝膽塗地以報之。今遇殺父之仇,安得不赴命乎!請主公見諒。」

    孫權與眾官員都竭力勸阻凌統,但凌統只願與甘寧一決勝負。孫權無奈,封凌統為承烈都尉,當日便調拔五千兵馬,戰船一百隻,讓甘寧領兵去鎮守夏口,以避凌統。

    甘寧拜謝而去。東吳自此廣造軍需艨船,分兵聯絡把守江岸各處:先令孫權之叔孫靜引五千軍鎮守吳會,並將宗族分投鎮守各處隘口;孫權親自領兵鎮守柴桑郡,即今江州之處;周瑜向鄱陽湖教習水軍,以防江北之勢。

    話說兩頭,細作回報新野,告知劉備:東吳破了黃祖,將黃祖的首級祭墳。今屯兵柴桑,其餘宗親分屯於江岸各處隘口,未有渡江之意。

    正當劉備與孔明談話間,忽劉表使人來請劉備議事。

    劉備看向孔明,問道:「此行若何?」

    孔明想了一下回答道:「劉表此時召見議事肯定與江東破了黃祖有關,是想請主公帶兵前往江東替黃祖報仇。」

    劉備擔憂地說道:「我軍只有數千兵馬,怎麼能跟孫權相抗衡呢?」

    諸葛亮點點頭,道:「不錯,劉表就是想削弱主公的兵力,此次前去荊州議事切不可答應出兵之事,只能說去新野收拾軍馬。」

    「嗯。」劉備答應一聲,帶著諸葛亮和兩兄弟來到荊州,在驛館先住了下來。

    第一個到驛館來找劉備的不是別人而是李普這個荊州現任最紅的人物。

    「玄天啊,是劉大人讓你來找備的嗎?」劉備非常熱情地跟李普打著招呼。

    「不是的,我是聽說你們在這裡落腳,順便來看看你們的。」其實是李普太閒了,無事可做的他才跑來『看望』偶像——諸葛亮的,順帶看一下劉備和關羽、張飛。

    不過劉備可不知道李普的真正原因,當他聽完李普的話,竟然真的相信了,還非常感動的說道:「備從出生到現在,玄天你是對備最好的一個人了。備危難時出手相救,備事業受阻時積極為我奔波,玄天的這份情誼備不知該如何報答了!」說著說著,愛哭的劉備還真的哭了起來。要不是李普知道他有這個習慣恐怕真的會被感動,畢竟對方哭得太傷心了,不愧是有奪得『影帝』稱號潛力的演戲高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