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節 文 / 項飛

    袁術一生富貴,臨終前卻落魄不堪,想喝點「蜜水」都沒有,這大概是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所以才會發出類似「天問」的一聲歎息。其實袁術的實力並不很弱,他如此快的滅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對轄區百姓竭澤而漁的掠奪式統治,失了「人和」,沒能做到「應人」;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顧世人的反對,悍然稱帝,逆了「天時」,沒做到「順天」。要知道,當時雖然漢室衰微,但歷經四百多年的統治,漢政權的正統地位依舊深入人心,仍然無法動搖,曹操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打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張王牌。可袁術卻看不到這一點,一意孤行,悍然稱帝,結果卻加速了他的敗亡。

    應該說袁術之敗,是不能「順天應人」,失了「天時」、「人和」的結果。陳壽在《三國誌》裡評價袁術時認為,袁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驕奢過度,「奢yin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對於陳壽的評價裴松之不以為然,他在註解《三國誌》時認為,袁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在這裡,而在於他「妄自尊立」,也就是不應該稱帝。即使袁術能做到「恭儉節用」,也難逃滅亡的命運。同時裴松之還認為,陳壽只指出袁術的「奢yin」並不準確,「未足見其大惡」。

    史書上沒有記載袁術的生卒年份,但根據相關記載推測他死的時候年紀並不大,可能在四十歲左右。袁術死後,家眷投靠了他的舊部廬江太守劉勳。後來劉勳又被孫策打敗(詳見本書《孫權》一章),劉勳兵敗只帶了幾百人逃走,投奔曹操去了,袁術的家眷又落入了孫策手裡。孫策曾在袁術手下打過工,總的來說袁術對他還算不錯,也很賞識。孫策又是個講義氣的人,不忘舊情,對袁術家小也安置得很好。袁術的兒子,也就是差點娶了呂布女兒的那個袁燿(《後漢書》作「袁曜」),被拜為郎中,後來袁燿的女兒又嫁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

    被安置的最好的要數袁術的女兒了。孫策把她嫁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這就是後來孫權的袁夫人。袁夫人知書達理,「有節行」,可惜沒有生過兒子。孫權稱帝后先後立了幾個皇后,還曾經打算立袁夫人為後,但她以自己沒有兒子為由「固辭不受」。看來袁夫人果然是知書達理,不貪戀權勢,這一點與其父真是天壤之別。

    這段時間袁紹也忙得很,他與公孫瓚打得不可開交。袁術寫信把帝號「讓」給他的時候,袁紹與公孫瓚的決戰也進入最緊要的關頭,根本抽不開身,所以他才只派袁譚去迎接袁術,他自己是須臾不敢離開指揮部。

    公孫瓚一直是袁紹的心腹大患,兩個人打打和和也好幾年了。公孫瓚這時已經擊敗了前幽州牧劉虞,並被升職為前將軍、封為易候,後來他又以劉虞與袁紹等人聯合謀反為名處決了劉虞。雖然此時公孫瓚的實力有所增強,但與袁紹比起來還差得遠,所以他採取了守勢。公孫瓚在自己的封地——易修建了一座城,就是《三國演義》裡的易京。「京」的本意是指高丘、高地,公孫瓚在城裡建了很多高樓,其實也就是防守工事。兵法上說「百樓不攻」,意思就是很多高樓連成一片易於防守,所以公孫瓚才會這樣做。他和眾將就居住在這些樓裡,每座樓高五、六丈,四周都是壕溝,他自己則住在最高的一座樓裡,眾將分散在其他的高樓裡,拱衛著他。

    他說本以為天下事可以「指麾而定」,現在看沒這麼簡單,不如「休兵力耕」。我這裡存了三百萬斛糧食,憑這些足以堅守到天下有變了。各位讀者要注意,這樣的話不能隨便說。當初董卓修建眉郿塢,存糧無數,他也說了類似的話,說什麼「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結果沒多久就被殺了。現在公孫瓚也說了這樣的話,很快他也兵敗身亡。看來這樣的話不能亂說,誰說誰就要失敗。

    沒多久袁紹大兵殺來,他聯合劉虞的兒子劉和及其舊部,猛攻公孫瓚。公孫瓚一面抵抗,一面求救於黑山黃巾軍張燕等人,張燕倒是很夠朋友,立刻領大軍十萬分三路前來救援。這時候是袁紹最危急的時刻,如果不能在張燕到來前解決公孫瓚,他就要陷入被動了,甚至可能被徹底擊潰,所以他下令猛攻,不計代價,一定要盡快拿下易京。

    公孫瓚終於沒能堅守到援軍到來,他中了袁紹的計,傾巢而出,結果被一舉擊潰。建安四年三月袁紹軍對公孫瓚本人據守的最後一座高樓發起總攻,絕望中的公孫瓚「縊其姊妹妻子」,然後「引火**」,袁紹軍「趣登台斬之」。關於這一戰會在細數公孫瓚的時候詳細介紹。

    至此袁紹徹底打敗了公孫瓚,佔領了幽州。此戰令他聲名大震,也因此實力大增。這確實是一次值得驕傲的勝利,得意之下的袁紹不禁有些翹尾巴,從此對漢朝廷更不放在眼裡。本來袁紹就反對立漢獻帝,而且立漢獻帝的又是他的大仇人董卓,所以雖然袁紹與獻帝劉協沒打過交道,但他對劉協及其代表的朝廷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牴觸情緒。現在曹操又把漢獻帝牢牢地抓在手裡,以他的名義發號施令,這也讓袁紹非常不爽,就算他想靠近朝廷,與皇帝改善關係,曹操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此時袁紹新勝,有了這樣大的地盤,這樣強的實力,他不禁有了更宏偉的打算。

    袁紹也是個胸懷大志的英雄人物,成為雄據一方的霸主絕不是他夢想的終點。不久前袁術來信,要把帝號讓給他,並指出漢實衰微,已經不可能復興了,這讓袁紹很動心,「yin然之」。從此他對漢政府的不敬不再遮遮掩掩,只隱藏在心裡了,而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大概也是一種試探吧,既試探朝廷的反應,也試探手下文武和世人的反應。於是袁紹對朝廷日漸怠慢,正常的進貢越來越少了,事先請示、事後匯報這些本來就是表面文章的程序也能省就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