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八節 文 / 項飛

    為什麼會選擇逢紀出這趟苦差,我們不得而知,但似乎不是《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袁尚為了穩住袁譚而把逢紀作為抵押交給袁譚,最大的可能是袁尚派逢紀去解釋、說明不能發救兵的原因。袁譚本來就看著逢紀彆扭,他手下的重臣郭圖、辛評也一直與逢紀不睦,早有相害之意,看來逢紀這趟公出真是凶多吉少。

    大概袁譚對逢紀的解釋並不滿意,於是他繼續向袁尚要求增兵。這時袁尚身邊只剩下審配一個謀臣了,兩人一商量,覺得還是不能給袁譚增兵,因此又一次拒絕了袁譚的請求。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此舉一定會給逢紀帶來不利影響。逢紀曾在袁紹面前進言保下了審配,審配因此對他心存感激,從而還捐棄前嫌,與他結為好友。此時逢紀的處境與當初的審配相似,按說審配應該發一言而救之,我們不知道袁尚與審配商議的過程,無法確定是否有人考慮過逢紀的安全問題,但卻知道最後的決議:袁尚拒不發兵。

    袁譚可不是好欺負的,得知袁尚不發救兵的消息後大怒,毫不猶豫地下令處決了逢紀。平心而論,其實這件事和逢紀關係不大,袁譚這樣做有點「張公吃酒李公醉」、遷怒於人的意思,逢紀是在代人受過。不過話又說回來,誰讓逢紀是袁尚的得力干將呢?譚、尚之間早晚會爆發一場大戰,袁譚當然要及早下手產出袁尚的羽翼。只是可憐了逢紀,這個曾在袁紹面前頗為得寵的謀士,到頭來卻死在袁紹兒子的手裡,他費盡心機剷除異己、為自己營造的大好形勢也就此斷送。其實說到底這事還怪他自己,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捲進帝王家最為凶險的奪嫡之爭。

    這時曹軍已經渡過黃河,準備進攻黎陽了。袁譚又一次向袁尚求助,這一次袁尚終於派出了救兵。這是何苦?當初為了不發救兵把逢紀都搭進去了,現在曹操大兵壓境,袁尚迫於形勢不得不發兵救袁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只是可惜了逢紀。

    袁尚雖然終於發兵了,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擔心袁譚趁機把自己派去的兵據為己有,不放心讓別的將領帶兵,乾脆親自帶兵增援黎陽,留下審配鎮守鄴城。袁尚懷著這樣的心思開赴前線,他能打勝仗嗎?

    譚、尚各懷心腹事,有勁也不往一處使,哪裡是曹軍的對手?很快就敗下來了,他們只好退守黎陽。曹操下令猛攻,沒多久就攻下了黎陽。這一仗從建安七年九月一直打到建安八年三月,寫到這裡發現《三國誌魏書六卷》一處疑似錯誤,原文是:「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於黎陽。自二月至九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這裡的時間可能是筆誤,寫錯了,從其他的史料記載分析,應該是前一年的九月到第二年的二月——怪不得當初看了幾遍都看不懂!

    袁譚、袁尚在被包圍前先逃了出來,一路狂奔逃回鄴城。曹操哪裡肯放過他們,隨後追擊而至。當時鄴城是袁氏集團的政治中心,相當於首都,因此曹操也很想一鼓作氣拿下鄴城。鄴城是袁尚的大本營,他逃回來了,但袁譚可不敢跟他進鄴城,所以袁尚只能獨力與曹操展開鄴城爭奪戰。《後漢書》記載,雙方在城下展開激戰,出乎意料,此戰袁尚大勝,曹軍被擊敗。

    袁譚、袁尚兩人合兵打不過曹操,現在袁尚自己卻擊敗了曹操,真是怪事。這大概是兩人聯合時,袁尚不但要對付曹操,還得對自己的哥哥加著小心,防止他背後捅刀子,現在獨力應戰反倒可以一門心思地對敵了,所以能夠取勝,這就是典型的一加一小於一。當然還有個原因,那就是袁尚在鄴城的勢力要遠大於在黎陽的。

    曹操也愁,這都打到鄴城了,怎麼還打不過袁尚了?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採用謀士建議:回兵。這樣就可以留出空間讓袁譚、袁尚火拚,等他們拼得差不多了,再回來坐收漁翁之利。袁譚、袁尚就好像一把濕沙子,握到手裡,施以外力的時候他們會凝聚成形,但手一鬆開,就立刻散開了。於是建安八年五月,曹操留下一部分人馬守黎陽,自己率大軍兵回許都。

    曹操此舉真是個天才的主意,譚、尚二人的反應他基本上預測對了。不出曹操所料,袁譚、袁尚果然利用有限的時機,抓緊時間開始火拚。說曹操的預測「基本」正確,是指他沒有料到譚、尚二人會如此之快就開始火拚,曹操大軍還沒渡過黃河,這兩人就開打了。

    曹操剛一退兵,袁譚就派人來見袁尚。他的使者一共說了兩件事:一、袁譚之前所以敗給曹操,是因為「鎧甲不jing」,因此要求袁尚補充軍資;二、曹軍撤兵,人心思歸,應該趁機追殺,「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就是「半渡而擊之」的意思。袁譚的要求半公半私,但出發點或者說借口則完全是從大局出發,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可袁尚同志眼裡也不揉沙子,要追擊曹操就得先給袁譚補充軍資,等補充完軍資,曹軍早撤過黃河了,還追誰去呀?誰知道你拿著這些軍資打誰呀?不行,這兩個要求都不能批准!

    袁譚聞訊大怒,還沒等他有所表示他的大臣郭圖、辛評就來起哄。他們對袁譚說,當初你老爸本來應該立你為嗣,可後來卻讓你外任青州刺史,使你沒能繼承大位,現在袁尚得立,你還得聽他的。你知道嗎,當初放你外任都是審配的主意!看來郭圖、辛評對審配的仇恨還挺深,袁譚、袁尚都鬧到這份了,他們還不忘給審配湊材料。

    當年被袁紹放外任是袁譚心裡最大的痛,那是他失寵的開始,也是他丟掉儲位的標誌。平時身邊的人誰也不敢提這件事,袁譚自己也不願想,現在郭圖、辛評一提這件事立刻就把袁譚的火勾起來了。他當即起兵攻打袁尚。

    史書中對此戰的經過沒有記載,只是提了一下戰鬥結果,《三國演義》卻有簡單的介紹,「尚親冒矢石,衝突掩殺」,毛宗崗對袁尚表現的點評是「戰cāo何其怯,追兄何其猛」。老羅真是高人,只用了九個字就把「窩裡鬥」悍將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一戰袁譚打敗,只好引敗兵退回到南皮,也就是今天的滄州。

    怎麼昨天加jing落下一個?得趕緊補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