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三節 文 / 項飛

    高幹聽說曹操親率主力來討伐自己,知道力不能敵,當時就想棄城而走,可他還不願意丟下手裡的壺關口,於是高幹作出了一個奇怪的決定:他留下部將夏昭、鄧升守城,自己則親自去找另一個少數民族匈奴的首領求救。其實雖然是求救,但也不一定非得高幹親自去,這很可能是他扔下部隊獨自跑路的一個借口。在敵人兵臨城下的緊要關口,作為主帥的他無論如何也不應該離開前線,無論高幹的理由是什麼,他的離開都是對部隊士氣的極大打擊,事實上高幹一月份前腳剛走,三月份壺關口就失守了。

    高幹見到匈奴單于說明來意,匈奴單于一點都不傻,他可沒上高幹的當,曹操現在多大勢力啊,誰願意招惹他?所以單于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了高幹,這一下高幹可是走投無路了,匈奴不肯發兵讓他前進不得,壺口關失守等於是斷了他的退路。萬般無奈之下,高幹只好去投奔荊州的劉表,這時他身邊只剩下「數騎」了。這一行人馬還沒到荊州,就在半路上被上洛都尉王琰捕獲,高幹隨即被斬。王琰就憑著高幹的人頭被曹操封為侯爵。斬殺袁譚的那幾位在史書上沒能留下姓名,王琰卻能,這一方面是他的功勞確實很大,另一方面則借助於他妻子的功勞。《典論》記載,王夫人在得知王琰一下子成了侯爵後,不喜反悲,在屋裡大哭,因為她覺得王琰富貴後一定會納妾,自己要被冷落了。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統大軍北征遼西三郡烏桓。出征前陣營內部就有很多人反對這樣做,他們認為袁尚已經被打得這樣慘,他投靠烏桓也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反倒是荊州那裡有些不妥。一旦我們深入北方,劉備必會勸劉表偷襲許都,那可很難辦。只有謀士郭嘉料定即使劉備提出這樣的建議,「表必不能任備」。曹操認為郭嘉的觀點很對,於是進討烏桓。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原因讓曹操不得不立刻進兵追繳袁熙、袁尚。烏桓的實權人物蹋頓不但與袁紹關係密切,而且還有和親之好,算起來蹋頓與袁尚袁熙還是親戚,因此很痛快地收留了二袁。收留就收留吧,蹋頓還經常由塞外進兵,騷擾塞內。更可怕的是,《後漢書》記載,當時袁紹的舊部,即「幽冀吏人」們紛紛跑到烏桓投奔袁尚,前後共有「十萬餘戶」。大家看仔細了,不是十萬餘人,是十萬餘戶!可見袁紹經營河北多年,實力不可小覷,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袁紹死後,那些忠於袁紹的「吏人」便開始效忠於他的接班人,不遠千里,拉家帶口前來投奔。眼看著袁氏集團又要死灰復燃,這是曹操絕對不能容忍的,於是他決定斬草除根,立刻征討烏桓。

    統一了內部意見後,曹操大軍就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一路上太難走了,儘管事先曾開鑿了兩條河:平虜渠和泉州渠,但後來還是沒有路了。曹軍士卒不得不「塹山堙谷五百餘里」,開山為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來到柳城。柳城是蹋頓的大本營,他和袁熙、袁尚等人當時都在城中。曹軍距柳城還有二百里的時候就被發現了,於是蹋頓等人領兵出戰。

    建安十二年八月,雙方在白狼山相遇。這一戰蹋頓是有備而來,但對曹軍來說則是一場遭遇戰,曹軍事先並不知道蹋頓已經在這裡擺開了戰場,看來偵查工作沒有做好,這可能也與地形不熟有關。曹軍發現敵人後不禁大吃一驚,「左右皆懼」。這是因為當時曹軍的大部隊都在後面,先鋒部隊因為要開道所以攜帶的戰具很少,重裝備就更少了,這樣的隊伍怎麼能和有備而來、嚴陣以待的敵人爭鋒?

    曹操急忙登高察看敵情,他很快就發現敵人雖然人多勢眾,但「陣不整」,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縱兵擊之。《三國誌張遼傳》記載,當時曹操也很猶豫,沒有立刻下決心展開戰鬥,也想等後面大部隊上來再說。這時是項飛最喜愛的曹魏大將張遼張文遠力勸曹操與之一戰,「氣甚奮」,氣勢壯烈。其實打仗打的就是氣勢,先有勝利的決心和慾望才有勝利的戰果,所以打仗講究「先聲奪人」就是這個道理。曹操見別人都有畏懼之意,只有張遼積極請戰,「壯之」,立刻批准,同時還把自己的大纛旗交給張遼,讓他全權指揮。張遼果然不負眾望,奮勇當先,勢不可擋,很快就結束戰鬥,取得全勝。此戰戰果輝煌,「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連蹋頓都被斬於兩軍陣前。只是袁尚、袁熙卻跑掉了,他們繼續向北,逃往遼東。這時候他們身邊還有數千人,而且還有被擊潰的幾部烏桓單于。

    說到張遼就要多囉嗦幾句,不然以後就沒機會了。其實在曹操決定出兵北征之前,張遼還是此行的反對者。他認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不應該是袁熙、袁尚,而是劉表、劉備。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要小心經營,「夫許,天下之會也」,不能掉以輕心,而且漢天子也在這裡,如果全力北伐,只怕劉表、劉備就要鑽空子。但在曹操決定北伐之後,張遼沒再說什麼,還一心一意地盡力輔佐,並立下赫赫戰功。

    在北伐勝利完成後,曹操還重賞了包括張遼在內的之前曾勸阻他北伐的人,曹操說我這次出兵是行險,雖然僥倖得勝,那都是「天所佐也」,是老天幫忙,這樣的行險不可以常用,更不可以為後世之師。大家的建議才是「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希望各位以後不要有顧慮,照常提建議。曹操此舉其實也是對張遼等人另一種形式的肯定,張遼的這個建議是對是錯很難下定論。拋開這一點不說,單是他能提出這樣的意見就足以說明他不是一員普通戰將,絕對是一名有頭腦、有見識的帥才,而且他又武力過人,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張遼是曹魏五虎將之首。

    就是這樣一個帥才在呂布手下卻只被當作一員普通戰將來使用,還好後來張遼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計較他降將的出身,給與了他充分的信任,讓他擔當重任,百分之百地發揮出他的才幹。也正是因為遇到了曹操,張遼才能名垂青史,才能書寫輝煌燦爛的人生,可見一個人有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人賞識,千里馬如果遇不到伯樂也只能在街頭拉車。所以各位看官如果覺得在單位不受重用,又覺得自己確實有才,那就趕快跳槽,跳晚了都是對不起自己!

    敢問小小樂樂,『作者大大可以跑到17去的『什麼意思?在哪裡?謝謝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