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多事之秋 文 / 我就是胖

    這一天,我正在和典韋切磋武藝,雖然我現在不用上陣殺敵,但功夫也不能放下,誰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用到。突然外面下人來報:「主人,荀大人來了。」

    「請他進來。」不一會兒,荀彧從外面急步走了進來。

    我問道:「文若,什麼事把你急成這樣。」

    荀彧道:「主公,孫堅的兒子孫策向袁術借兵去攻打江東了。」

    我笑道:「就這事?看把你急的。」

    荀彧道:「主公,那孫策您應該見過,勇猛不下乃父。袁術很是喜歡他,曾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可見孫策必不是尋常之人,如果他取了江東,必是如虎添翼,不可收拾了。」

    我接道:「這點我豈能不知,但是目前我軍就是想阻止他也是有心無力啊。南面有袁術和陶謙做他的屏障,想扯後腿都辦不到。就是辦到了,我軍成功的阻止了孫策,佔據了江東,但那也是需要時間的吧,有這個時間袁紹都早就統一北方了,還不是一樣,我覺得我們主要的敵人應該是袁紹,他的名聲比孫策要大得多,他統一北方後,實力必將大漲,到時候就更難對付了。而孫策不同,江東的世家大族防守有餘,進取不足,還南有山越內亂,北有劉表這有殺父之仇的大敵,都不是好解決的。以文若的智慧不會看不到這點,恐怕是一時糊塗了才沒想到,不過可以原諒,難得糊塗嘛。」

    荀彧笑道:「是彧一時有失計較,聽主公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

    不說我這邊,單說孫策,他帶領用玉璽從袁術那裡換來的三千老弱殘兵,行至歷陽,見到前面行來一隻軍馬。當先一人,資質風liu,儀容秀麗,見了孫策,下馬便拜。策視其人,乃是他的結拜兄弟,廬江舒縣人,周瑜周公瑾。周瑜此來是到丹陽看望他做太守的叔父,不想於孫策在歷陽相見。孫策見了兄弟,大喜過望,把自己要去收取江東的事告知周瑜。周瑜聽了道:「瑜願施犬馬之勞,共圖大事。」孫策喜道:「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周瑜謂孫策:「兄yu成大事,知江東有二張乎?」孫策道:「何為二張?」周瑜道:「一是彭城張昭張之布,一是廣陵張紘張子綱。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為躲避黃巾之亂,避禍江東,吾兄何不聘之?」孫策聞之大喜,馬上備好禮物派人前去征辟,二人不受,張昭連夜找到張紘道:「子綱兄,我二人避禍江東,如今黃巾之亂以平,中原諸州已有三州落入劉玄德之手。聽聞劉備治下的百姓生活富足,生活安居樂業,可見其是愛民之人,況劉備素有大志,我看北方早晚會落入其人之手,徐州也不例外,如今他正在修養生息,以圖北方,將來必然急需大量的人才,我二人前去投他,必受重用。」

    張紘道:「我的想法與兄相同。」

    張昭道:「可如今孫策卻派人前來招募我二人,我等沒去,他必然不高興,怕是要壞我二人性命。我二人不如早點收拾東西,前去青州。」

    張紘道:「如此最好。」

    次日二人收拾妥當,前往青州。半路上,忽然前面行來一隊軍馬,當先一員白袍小將軍,生得容貌俊美,背後一面大旗,上書懷義校尉孫。張昭一看,壞了,孫策的軍隊來了,馬上謂張紘道:「子綱兄,我們怕是走不了了。前邊是孫策的軍隊。」張紘道:「無妨,走不了就走不了吧,你上前面去見他,就說我二人商議好了,正是收拾家當要去他的軍中投他,不想在這和他相見,他必然不會見疑。」

    張昭騎馬走上去前去,問道:「前面可是孫策將軍的人馬?」

    前面馬上的白袍小將道:「吾正是孫策,正要前往請江東二張前來助我,先生是什麼人,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張昭道:「我乃張昭張子布,子綱兄在後面車中,我二人接到將軍的詔書,一時沒敢答應,後來我二人一商議,看將軍待我等甚誠,故連夜收拾家當前去投奔將軍,不想正與將軍於此處相遇,正好可和將軍一起回營。」

    孫策大喜:「原來是子布先生和子綱先生,二位先生能來投我,真是太好了,快,韓當將軍,你帶領一隊軍士幫先生的家人拿東西,我和二位先生先回軍營。」

    到了軍營,孫策拜張昭謂長史兼撫軍中朗將;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周瑜雖然猜到他們二人恐怕不是來投奔孫策,但也沒猜到他們二人是要去投奔我,既然他們見到孫策自己識相前來參軍,周瑜也就沒拆穿他們,畢竟以後還要同心協力治理江東,不好把關係弄僵,至於怎麼收這二張的人心,就看孫策自己的魅力了。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乃原兗州刺史劉岱之弟,原來是揚州刺史,屯兵壽chun,後來被袁術趕走,現在屯兵曲阿。知道孫策前來攻打他,馬上派手下大將張英屯兵牛渚拒敵。孫策領軍來,張英前去交戰,孫策遣黃蓋出戰,兩人戰不數合忽然張英後軍大亂,孫策大旗一揮,全軍出戰,張英不敵,棄了牛渚,往深山逃去。原來張英後寨大亂是兩人所為,他們就是我屢次尋找都沒找到的周泰,蔣欽,原來他們在孫策征討九江的時候就投效了孫策,孫策怕被袁術知道,把這兩個人要去,所以讓這兩個人隱藏在江東,就是要這個時候用的。現在孫策來征討江東,周瑜秘使二人埋伏在張英軍隊之後,伺機偷襲,終於大敗張英的大軍,在江東站住了腳。並收得降兵六七千,孫策終於有了過萬的軍馬。

    我在青州知道孫策得了周瑜,二張,蔣欽周泰,心裡有點堵的慌。周瑜不說了,他是孫策的結拜兄弟,二張和蔣週二人我也曾多次派人去尋找,可怎麼也找不到。難道他們天生就是跟隨孫策的嗎?鬱悶。

    孫策這邊沒平,長安又起事端。長安的太尉楊彪給獻帝出主意,離間了李郭二人,攪得李郭二人大打出手,可最後楊彪和獻帝兩人也沒得好。李郭兩人合兵數萬,就在長安城下混戰,最後李傕劫持了皇帝和皇后撤回自己的營裡;郭汜看李傕搶了皇帝,一狠心竟然搶劫了公卿大臣,這下獻帝和楊彪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兩面都是麻煩,我現在都快煩死了,那蔡邕天天在我耳朵邊上囉唆,要我發兵去救皇帝,最後還找到他女兒蔡琰,要她給我吹枕邊風,如此日夜不得安寧,最後一狠心,我乾脆搬到衙門裡去住了。蔡邕父女沒法子,只好又去煩郭嘉,郭嘉是我的第一謀士,他要說話我一定會聽,結果不是蔡邕去拜訪,就是主母召見,郭嘉兩人都得罪不起,也一狠心,搬到學府裡專心的教導諸葛亮。

    這父女沒辦法了,最後還給我下通牒,說我要是不管皇帝,他們就自己去救皇帝,蔡琰更是讓人捎信說要管我要一封休書,奶奶的,老子還就是不怕威脅,寵你不是怕你,這邊休書就要寫了,嚇得荀彧等人趕緊的攔阻,本來主公的家事是不好管的,可現在不管不行了。最後荀彧找來了一個人,乃是鄭玄鄭康成先生,此人和蔡邕一樣都是當代的大儒,說話極有份量,袁紹都是他的學生。

    鄭玄先生一來,就先把蔡邕罵了一頓:「蔡邕,你也曾在朝為官,怎麼如此的不通曉世故,你那女婿劉玄德也是漢室宗親,如今皇帝受難,他心裡比誰都急,雖然皇帝落入賊手,但那兩人也是皇帝親封的朝廷命官,代表的還是朝廷,你讓他怎麼去救,也和丁原一樣去帶兵圍了長安嗎?那和造反有什麼區別,到時候只要李郭二賊逼迫皇帝的下一道聖旨,玄德就是犯了謀逆之罪,全天下都是玄德的敵人,到時候玄德就和王允一個下場。你們煩他也就罷了,他是你女婿,怎麼也不能把你們如何,但你們還一個勁的聯絡他的手下,你們想造玄德的反嗎?三州百姓好不容易才過上點安樂的日子,你們這麼一攪和,全亂套了。」

    蔡邕嘟囔道:「老百姓怎麼比得上皇帝陛下。亂了就亂了,等把皇帝陛下接來,再重新治理就是了。」

    鄭玄厲聲道:「蔡邕,你也是讀聖賢之書的人,難道沒讀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我真是羞於你這等人為伍,好,我不管了,玄德你去起兵吧,那李郭二賊肯定不是你的對手,看到時候那兩個亡命徒是任你宰割,還是魚死網破。告訴你蔡邕,一旦李郭二賊被逼急了,萬一狗急跳牆傷害了皇帝陛下的話,陛下還沒有子嗣,到時候大漢就亡在你的手裡,你就是全天下的罪人。」

    蔡邕聽了全身冷汗直冒,要是皇帝陛下真的出點什麼事,那自己就真是天下的罪人了,看到我正在點兵派將,連忙的上前阻止,我也就借坡下驢。鄭玄先生也走了,我苦留不住,先生走的時候說:「玄德,你的作為我都看在眼裡,你是真心愛民的人,我知道你有大志,只要對百姓好,你就去做,不要怕什麼輿論,有我支持你。說實話,現在我老了,沒那爭強好勝的心了,要是年輕二十年,我一定出來幫你。」聽了他的話,我很感動,心裡也充滿了幹勁。這件事雖然就這樣的不了了之,但我和蔡琰之間還是被蔡邕攪的有了裂痕。蔡邕也覺得對不起我和蔡琰,以後就一直在書院裡不出來了。我忽然覺得《商業三國》中的劉備真是太高明了,他是不是早就料到了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要不他怎麼選擇了黃琬的女兒,我就不信,我一個高中學生都能記得幾首唐詩什麼的,他一個做老師的會記不得,他一定是故意的沒吸引蔡琰的注意力,讓蔡琰瞧不起自己,他太有才了,同是劉備,這做人的差距咋這麼大捏?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