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五章 反擊開始 文 / 我就是胖

    卻說關羽到了陸遜的大營,但是他的兗州軍馬並沒有顯露蹤跡,反而躲了起來,關羽是扮作壓糧隊來的,隨隊來的糧車之中沒有糧草,卻是一箱箱的鐵製品,是我設計專門對付騎兵用的。看過忍者動畫片的應該知道忍者有一個暗器叫鐵蒺藜,由四根鐵釬子組成,隨便扔到地上都是任意三根釬子朝下,一個釬子朝上的那種專門用來阻擋追兵的東西。這東西放大了用來對付騎兵最合適,尤其是在草原上,掩藏在草叢之中,人眼根本就很難發現,是草原上居家旅行,殺人放火的必備物品。

    當陸遜看到這鐵蒺藜後,雪白的臉色變了再變,任他如何的聰明,也想不到還可以用這種東西來對付騎兵。事實上這東西做出來以後,那些將軍,謀士看到後都和陸遜的臉色一樣,太陰險了。這東西黑忽忽的,要是在夜裡,放到地上根本就看不到,尤其是帶領騎兵的將領,看到後在腦海裡想想著自己帶領的騎兵在這種東西上損失慘重的樣子,那臉色,真是好看急了,用來開個染房絕對夠用,還是無污染的,可再生資源。

    戰事發展到這個地步,陸遜倒有點同情鮮卑人了,但是同情歸同情,仗還是要打的,人還是要殺的,鐵蒺藜還是要放的。但是怎麼放就成了一個關鍵,放早了的話,要是被敵人發現,那一切就都白費了,放晚了就不用說了,人都跑了還放鐵蒺藜幹什麼?沒事扎自己玩嗎?既要掌握好時機,又要不被敵人發現,陸遜和桓范真是想破了腦袋,畢竟他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還有你說什麼?問我怎麼放,不好意思,我就在動畫片裡看過這東西,真要讓我放的話,我也沒有經驗,而且動畫片裡的忍者把這東西就是隨便的扔在地上,其中有很大誇張的成分在,根本就不能在現實裡應用。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找到鮮卑族前進或後退的必經之路上,離著遠點,在他們斥候的偵察範圍之外,扔上一點,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東西的作用沒有陸遜他們想像中那麼大,你想想,以鮮卑族的實力,就是不算四個中型部族,只是軻比能和步度根就有十幾萬的大軍,這東西開始的時候絕對可以yin他們一下子,但是前面的軍隊中了埋伏,後面的軍隊還會往前走嗎?肯定不會,繞個圈就好了,草原那麼大,我不可能把鐵蒺藜灑遍草原所有的角落吧,那是開玩笑。不過他的作用並沒有因為不能用在大軍團的作戰中而減小,相反,它的作用還是十分的巨大的,比如你在夜裡被人追殺,你在前面跑的時候,往後面灑點鐵蒺藜,後面的追兵踩到後將是什麼樣的感受。再比如說,你要帶兵圍困一座城池,但是你的兵力卻不比人家多多少,你要是往他們的城門外面灑上一些鐵蒺藜,然後再圍城,那樣的效果絕對要比你勉強的把城池圍上要好的多。世界上沒有沒用的東西,只是還沒有找到它們的正確用法罷了。就像現在的白色垃圾塑料口袋,沒準以後有個科學家可以發明一個分解器,到時候光分廢棄的解塑料口袋所得到的能量就可以頂得上石油了(純屬瞎想,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現在陸遜的工作就是瞭解從這裡要回到軻比能和步度根的大本營的最近的路在什麼地方,雖然不能肯定他們一定會走那條路,但是總比沒有目的的瞎找要好一點,這個工作當然是交給了烏丸人去做了。呼衍明已經知道他的大王蹋頓要去偷襲軻比能和步度根的大本營。而陸遜讓它尋找軻比能和步度根回去的最近的路線,他多少也能猜到一點陸遜的思路,不外乎就是要埋伏一下他們,所以他還是盡心盡力的派人去尋找了。

    卻說蹋頓按照陸遜交代的計謀從幽州過境,蹋頓雖然是草原上的漢子,但是他還算是有點頭腦,現在的大漢和以前的不一樣了。現在的大漢雖然沒有以前的統一,但是現在的大漢卻比以前的實力要強大百倍,現在的洛陽王也比以前的皇帝要強硬很多。我軍的實力他通過呼衍明已經瞭解了一些,在十萬比十三萬的情況下,擊潰了十幾萬的鮮卑大軍,自身才損失不到五萬人,可以說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以前都是草原上的軍隊可以完全擊敗同樣數量的漢人軍隊。所以蹋頓在進到幽州的內部後,很好的約束了手下的烏丸人馬,他不敢讓他們鬧事,要知道這是在我軍的內部,要是在外面,也許可以拼著損失點人手逃出去,但是在裡面。蹋頓的合作,讓沮授放心不少,既然人家如此的合作,沮授也沒有虐待他們,來者是客,蹋頓的軍隊在幽州行進的時候,沮授還是提供了他們一些南方的大米和蔬菜。要知道這些草原人平時都沒有機會吃到南方的大米的,現在北方種的都是粟米,大米都是世家大族們專用的,蔬菜也比較少。總之就是烏丸人很老實,直到蹋頓他們從上谷郡出境後,沮授提著的心才放下,沮授看到那些烏丸人吃到大米和蔬菜後的表情,心裡怕啊,真像歌詞裡說的,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他有點怕那些烏丸人一時忍不住大米的誘惑,不去打鮮卑人,反而在幽州來一次搶劫,雖然幽州的軍隊完全可以消滅他們,但是他們拚命反擊下的幽州所受到的損失決不是沮授現在想看到的。沮授暗暗決定就這一次,以後再也不讓外族人大批的進入幽州了,這提心吊膽的感覺真是比打仗還要難受。

    蹋頓過了上谷郡後,一路上他的手下族人還在談論大米做出來的米飯是那樣的晶瑩潔白,那香味兒絕不是粟米可以比的。甚至有的將領還提議不去打鮮卑,回幽州去先搶一票,結果被蹋頓一頓臭罵,罵的狗血淋頭。罵完還的解釋一下,要不然這些草原漢子搞不好還要記你的仇,草原上的人講究的就是有仇必報,有恩必還這一套。蹋頓解釋後,那些手下才理解蹋頓的苦心,他們不是不知好歹,為了部族的強盛,他們還是可以克制自己的慾望的。不過蹋頓也不忍心讓自己的手下失望,反正要偷襲鮮卑的大營,到時候繳獲的東西可以和漢人換一些漢人那裡的好東西,至於能換多少,還是要看情況了。不能不說蹋頓是一個合格的頭領,懂得為族人考慮,有時候一些小恩小慧完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出了上谷郡,離軻比能的大本營就不遠了,對於熟悉草原的烏丸人來說,如何的躲避敵人斥候的偵察,他們都是行家。還有一些他們畢竟之路上的小部落,在蹋頓的武力要挾之下,要不就投降一起上路,要不就全族誅殺,一個活口都不留,殺完還要等上一段時間,萬一有出去牧馬打獵的人沒在家,他們一走,人家回來後發現全族被屠殺,他們的目標就暴露了。雖然這樣並不是完全的保險,但是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出了上谷郡後,蹋頓他們就這樣走了十多天,藍天綠草,這樣的景色是很美麗,但是對於烏丸人這樣的天天在草原上討生活的人來說,已經是視覺疲勞了。現在的他們迫切的需要發洩,當然軻比能的大本營就是他們的目標。

    軻比能的大本營,在現在來看就是一個城市,不對是鎮子,和大漢的城市一樣只是沒有城牆,一圈籬笆牆也就能防禦一下草原上的野狼之類的動物。對蹋頓他們來說,只要一提馬韁就完全可以跳過去。事實上鮮卑人就是這樣,住在牆邊的人家他們基本都不走門,直接跳進家裡。軻比能不愧是現在最大的鮮卑部族,他的大本營裡人潮滾滾,雖然真正的戰士沒有多少,但是蹋頓也不敢小看他們,那些老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勇士,在草原上能夠活到老了的程度,說明他們都是百戰餘生的精英戰士。小孩也是自小就在馬上長大,會爬的時候就被父母綁在馬上養活,婦女和男人一樣,只是力量上有點欠缺罷了,但是架不住人家人多啊,草原上由於常年的征戰和現在的大漢一樣,女人多,男人少。雖然軻比能大本營有近三十萬的族人,都快趕上大漢的一個中型城市了,但是在蹋頓看來他們還是可以擊潰的,畢竟蹋頓帶來的都是族中的精銳軍馬,對付這些老幼婦孺還是很輕鬆的。隨著夜幕的將領,草原上不落的太陽也暫時回家休息了。直到月上中天,趁著大營裡的人熟睡的時候,蹋頓和他的烏丸勇士發動了衝鋒,雖然大營裡守夜的軍士發現了遠處的動靜,但是他們沒有機會發出警報,因為提前潛入到近處的烏丸勇士已經用弓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但是還是有人發現了不尋常,大營裡的老人們中的很多人還保持著以前在軍隊中的習慣,睡覺的時候枕的是馬鞍,馬蹄踩到地面上的震動的聲音通過馬鞍準確的傳入到這些老人的耳朵裡。足有幾萬的數量讓這些老人急忙的敲響了警鐘,他們利索的穿上皮甲,拿出雖然不用但還是經常擦拭的彎刀,出了帳篷其騎上戰馬,此時的他們已經不是垂暮的老人,仍然是草原上縱橫不敗的勇士,很快的集合起來的老人們衝出了大營,他們必須那麼做,大營裡的孩子和婦女是他們部族的希望,他們必須為他們爭取時間。要壯大自己的部族,一直是支持他們戰鬥的支柱,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拚搏,如今才有軻比能部族的強大,現在他們依然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先是老人,然後是留守的族人,再然後婦女和孩子也披上了戰甲,拿上了鋼刀,不能不說就是這樣的戰鬥,才讓草原上的人民一直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和發展力,戰爭確實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