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一章 轉移戰場 文 / 我就是胖

    周瑜和曹操用連環船算計了我軍水軍一次,讓我軍水軍折損兩千餘人,暫時出了一口氣。回軍以後,曹操馬上命水軍打開鐵鏈,曹操一代兵法大家豈能不知道這連環船的缺點,而且現在已經臨近冬季,吹西北風天氣要比東南風多,不能不防。

    其實我並不如何怨恨曹操算計了我兩千水軍,反而還有點感謝他,因為他用了連環船,讓我想到了一個人,就是「鳳雛」龐統龐士元。我趕忙叫來了諸葛亮,不一會兒孔明到了我的大帳,這裡不是中軍大帳,我躺在榻上,我讓孔明坐到了我的身邊,此時的諸葛亮已經二十七歲了,本來和郭嘉學習的時候養成的一點浪子脾性硬是被水鏡先生給改了回來,一副正正經經的儒生模樣,手中拿著我命人給他做的白羽扇,已經有點演義裡面「臥龍」的樣子了。我對孔明說道:「孔明,你在襄陽水鏡先生那裡讀書,對你的師兄龐統瞭解不瞭解?」

    諸葛亮說道:「龐統師兄,學識淵博,得水鏡先生司馬徽,亮的岳父黃承彥和他的叔叔龐德公三人的真傳,可以說是學富五車,智謀百出。不論是治國之道,還是兵法謀略都是青出於藍,亮以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下,他完全可以創造出奇跡,而且龐師兄對於戰略佈局非常的在行,總是能夠讓人不知不覺深入局中,最後完全落入他的掌握之中,生死完全由他來操控。不過,大王問我的師兄幹什麼?他又不在這裡。」孔明的話一說完,我一下就蒙那了,是啊,我知道龐統設過連環計,但是孔明不知道啊,我總不能說曹操的連環船是龐統教的,就是說了出來,誰信啊?遂說道:「我只是隨便問問,按說水鏡先生的學生都到了我的麾下任職,只有你這個師兄不來,覺得奇怪而已。」孔明聽了,說道:「還真是這樣,元直在青州,其餘各位師兄都在洛陽任職,就是老師也是心向漢室,只是當初的一些事情,導致老師心灰意冷,再加上年紀大了才不願為官。而且當初龐師兄也是對大王推崇不以,常常歎息自己沒有早生十年,為不能和大王一起幹一番大事而遺憾,對王上看人的眼光更是佩服,多少民間英雄都是大王親自找出,時常的感歎大王身邊人才之眾,按說他如此的推崇王上,而且先他出來的幾位師兄都在大王這裡身居高位,他出師以後理應直接來找大王或幾位師兄啊,怎麼至今不見人影?」孔明說完,我豁然開朗,問道:「孔明,如果你當初沒有被你大哥推薦的青州學府,而是到水鏡先生的書院讀書,完全沒有接觸過孤王這些人,和孤王完全的行同路人,就算受到水鏡先生的影響,比較的看好孤王,你學成之後會不會到我這裡來任職?」孔明細細思量了一番,說道:「如果沒有接觸過大王的話,不知道大王的性格,臣也許不會來。因為大王這裡人才濟濟,就算我對自己的才能信心十足,但是要想出頭,受到重用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問道:「為什麼說也許不會?」孔明答道:「第一是因為大王剛才說,受到水鏡先生的影響,比較看好大王。第二是因為臣的兄長在大王這裡任職,因為親情的關係,如果當時沒有我看的上眼的人,我會到大王這裡任職。不過這裡說的是我,如果是龐師兄的話,他還真的不會到大王這裡任職,我以前不敢直接在他面前推薦大王,因為有故意拉攏的嫌疑,他對大王的性格完全的不瞭解。恐怕還以為要到大王這裡任職要受到不少的考驗,或者從低層做起,這對於學識淵博,性格又比較孤傲的龐師兄來說是最不喜歡的。」說道這裡,孔明說道:「大王,你的意思是說,龐師兄已經投靠孫權或者曹操了?」我說道:「還不確定,不過我還真有點懷疑,因為孫權和曹操的聯合太突然了,如果我是孫權的話,我會靜觀其變,不論是我和曹操那邊獲勝,他都可以渾水摸魚,完全不必自己也參與進來。這孫權和曹操的聯合會不會是你龐師兄搞的鬼?」孔明想了一會兒,笑道:「大王多慮了,孫權和曹操單論實力來說都不如大王,他們聯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笑了笑,沒有說話,孔明還是不瞭解孫權的性格,演義裡孫權就一直對是否和曹操為敵猶豫不決,如果我只是和曹操開戰,完全不管孫權的話他會選擇明哲保身,畢竟曹操的實力不是演義裡我的實力可比的,等我收拾完曹操恐怕已經沒有餘力再收拾孫權了,而孫權完全可以在我收拾曹操的時候順勢攻擊曹操,如果他順江而上佔據了西川,那麼頭,腰,尾三合一體,等我消化了曹操的勢力以後,他孫權的勢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了,實力大漲的他完全可以和我分庭抗禮。我吩咐孔明讓他加緊尋找龐士元,然後就讓他下去了。如今的蝴蝶效應已經完全出現了,我現在除了根據人物出身尋找一些人才外,已經完全的掌握不住以後的走向,就像沒有了孔明的赤壁之戰,它的發展我再也不能根據演義做參考了。

    時間不會因為事情脫離了我的掌握而停止,戰鬥仍然要繼續下去,但是我的對手卻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曹操佔據通往襄陽的要道之上,只守不攻,阻止了徐庶的腳步,周瑜又牽制了我軍的大部分兵力。我想了又想,最後決定轉移戰場,他周瑜不是要牽制我軍嗎?難道我就不能反其道行之?我馬上召集眾將,三通鼓敲過,眾將聚齊,我說道:「目前兩面的戰事都進展不大,周瑜完全是為了牽制我軍,不讓我軍能夠全力的進攻荊北,以前孤也是想要先消滅江東水軍,為以後進攻江東打好基礎,不過現在看來孤的想法過於的理想化,周瑜不是一時可以擊敗的,孤現在想要轉移戰場,反過來留下部分軍隊在這裡牽制周瑜,我軍大部轉移到荊北,和徐庶的大軍匯合,集中優勢兵力先擊敗曹操在荊北的勢力,諸位以為如何?」

    郭嘉出班說道:「大王所言甚是,轉移戰場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由誰留下來牽制周瑜還要大王親自決定。」

    我說道:「水軍的幾位將領自然是要留下,其餘的於禁和焦觸,張南三位將軍由於要學習水軍戰法也要留下,還要留下一位指揮人選,我看就子敬吧,還有伯言,你本是江東人,也留下來,有子敬和伯言在,應該夠牽制周瑜了。至於留下多少軍隊,水軍全部留下,但是只有五萬多點好像不夠,在調宛城五萬的荊州兵馬來三江口,荊州的士兵多數是生長在長江邊上,只要訓練一番就是合格的水軍,讓他們到這裡邊戰鬥邊訓練以補充我軍水軍的數量,另外合肥張遼將軍那裡有孫權的八萬大軍,調宛城的蒯越到合肥參贊軍事,宛城由蒯越的兄長蒯良把守,命驃騎將軍關羽派軍馬進駐宛城,關羽繼續留在汝南境內,負責支援三江口,宛城,合肥三地。其餘部隊隨孤一起前往樊城。」說完散帳,命眾將回去準備。其實我也就是說的好聽,我五處大軍加一起才四十五萬,加上宛城投靠過來的荊州並也才五十萬,現在三江口留十萬大軍,合肥等地五萬人馬,汝南的關羽兗州部隊八萬人,樊城十七萬人馬,徐州的青州兵馬十萬,可以說調動完了以後我就是帶著一眾將領孤身前往樊城,這可不行,要是那樣的話和不調動基本沒有多大的區別,就是我這個主帥換了個位置罷了。我又調動了駐守徐州的十萬青州軍馬的一半,一番調動之後,我帶著五萬大軍前往樊城,此時已經是又一年了。公元二百九年,當我帶著五萬青州兵馬到了樊城以後,加上原來徐庶的軍馬以及俘虜的荊州兵馬,兵力勉強到了二十五萬人,相對於曹操的十萬人,我這裡還是人多勢眾的。我不禁得意起來,要知道演義裡曹操赤壁之戰以後的任何一次戰鬥可都是人多勢眾,如今我卻能在人數上壓了曹操一頭,心裡得意一下也不為過。

    我到了樊城以後,先是獎勵了張郃一番,他連番攻下兩座城池功勞不小,然後又勉勵了一番眾將,最後問起了曹操的近況。徐庶說道:「大王,自從去年大王派蔣干去了南蠻以後,曹操就安穩了不少,基本不出營挑戰,就是我軍挑戰也是高掛免戰牌,我試著想從別的地方繞過曹操大軍進攻荊北腹地,但是沒有成功,江夏那面太守李嚴防守嚴密,我軍的很多探子,斥候都被李嚴抓獲,江陵更是難過,因為江陵接近長江,順江而上就是曹操西川的永安郡,就是我軍到了江陵也會受到幾面夾擊,守將更是曹操的兒子,曹操能不上心嗎?」我點了點頭,表示瞭解了現狀,不過防守嚴密又怎麼樣,總會有弱點的,當初我軍不就是硬從田豐,沮授的嚴密防守中奪下了袁紹的地盤嗎?他曹操就是厲害也就是和田豐,沮授一個等級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