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東備戰 文 / 我就是胖

    時間過得飛快,兩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於禁的水軍訓練的很是不錯,甘寧偶爾還派徐盛去指導於禁,於禁也確實是個練兵的天才,不管是陸軍還是水軍,到了他的手裡他都能玩的轉,這兩年於禁和焦觸,張南已經配合的很好了,於禁負責指揮,焦觸,張南負責帶領士兵戰鬥,他們三個人已經可以勉強和徐盛戰鬥個平手。但是兩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十萬水軍沒有一點的實戰經驗,也沒有時間去讓他們積累實戰經驗了,他們必須到戰場上去學習,因為我準備和江東開戰了。甘寧和凌cāo也沒有閒著,他們那裡的水軍加一起也有十萬了,老兵帶新兵,成果要比於禁好很多。

    時間已經到了二百一十二年,我必須要快點開戰了,我幾十年聚集的精英將領年紀都已經不小了,我不想讓他們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到內戰上,那是對他們的侮辱。兩年的時間,青兗等州的士兵也都補齊了,編製還是和以前一樣,三十五萬合格的士兵,也就是我中原地大物博,才能聚集這麼多的軍隊。我從四州抽調了十萬精兵南下,加上原來的士兵和於禁的十萬水軍,兵力上已經達到了六十萬。這個數目應該是江東承受不起的。

    江東的孫權知道我發兵六十萬南下的時候,焦急萬分。他不是傻子,上次的四十五萬大軍只不過是為了奪取荊北罷了。他馬上召集群臣商議,就連周瑜也被緊急招回了建業商議破敵之計。此時的江東群臣已經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江東的文臣和部分世家大族為首的主降派,以張昭和張紘為首,另一派是以武將為首的主戰派,老將程普,黃蓋為首,雙方爭論不休。孫權也是左右為難,他到底是沒有孫策的決斷。周瑜看著孫權猶豫的樣子,心裡感歎:「要是伯符還在就好了。」作為孫策的托孤之臣,周瑜不忍江東基業毀於一旦,他站了出來說道:「都給我閉嘴,看看你們像什麼樣子?你們菜市場上的小商小販嗎?」黃蓋站出來說道:「大都督,我孫氏在江東已立三世,這大片的江山都是前後兩位主公一刀一槍打下來的,豈能拱手讓於他人?」張昭說道:「老將軍說的是實話,但是江東之地地廣人稀,人口,兵力都不如中原多矣,那劉備上次征討江東就動用了四十五萬的軍隊,他這次又帶來二十萬大軍,總兵力達到了六十萬,我江東滿打滿算也就三十萬軍隊,且地域廣大,長江沿線那麼長,哪裡防守的過來?與其以卵擊石,讓百姓多遭兵禍之苦,不如投降。而且劉備仁義之名天下皆知,就連和他交惡的袁紹和呂布都沒有趕盡殺絕,更何況劉備和主公家的交情非淺,必然不會薄待主公,這樣既保全主公家人,又保我江東百姓平安,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張昭一席話說得孫權心動不以。周瑜哪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說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你們先下去吧,讓我和主公好好商量一下。」待眾人散去,孫權說道:「公瑾,你說孤該怎麼辦?要戰,江東之力確實不是劉備中原之地的對手,人手也沒有劉備那裡多;要降,江東三世基業要毀於孤的手上,心實不甘。」周瑜苦笑了一下說道:「主公所言周瑜豈能不知。說實話瑜心裡是想要和他戰上一場,我江東要兵有兵,要將有將,豈能不戰而降?但是江東的實力瑜心裡清楚萬分,確實不是劉備對手,就是戰鬥也不過是拖延時間,苟延殘喘,延緩天下的統一,只會導致我中原大地實力衰減,於我漢家百姓實是非常的不利;但若是投降,放棄我與伯符兄的理想,心實不甘啊。只可恨那劉備太會識人,他手下的呂蒙,陸遜,魯肅都是出身江淮附近,卻都被他早早的抓在手裡,瑜雖然不懼他們,但是他們之中兩人聯手就可以完全的牽制住瑜,剩餘之人江東竟然沒有可以和他們抗衡的對手,更何況還有徐庶,諸葛亮,郭嘉等人,那個不是一時人傑,江東前景堪憂。」孫權說道:「那公瑾的意思就是要孤投降。」周瑜搖頭說道:「劉備於老主公孫堅,還有伯符都是在戰場上相遇的。主公要是不戰而降可能會被他看不起的。而且主公就是投降,最好也不過就是車一輛,馬一匹,僕從數人,做個有名無權的大臣罷了。豈能像現在這樣手握幾十萬大軍,掌控江東之地?」孫權聽了周瑜的話,心裡很是矛盾,但是周瑜的心裡又豈能平靜?

    半晌以後,孫權說道:「公瑾,孤要是主戰,你有幾分的把握?」周瑜苦笑說道:「瑜是一分也沒有,不過要是主公能請到那個人的話也許能有個兩分的把握。」孫權說道:「可是鳳雛龐統先生?」周瑜點頭。因為此時周瑜沒死,孫權對見過一面的龐統很是佩服,演義裡面孫權討厭龐統的原因只是龐統在周瑜剛死的時候來任官,孫權問龐統是否和周瑜有一樣的才能,結果龐統說他和周瑜所學的完全不同,最後孫權在傷心周瑜之時沒有理解龐統話裡的意思,將龐統趕走。一場誤會讓孫權失去了擁有一個可以和蜀漢,曹魏平起平坐的的主要謀士的機會,也讓龐統最後投效了劉備,最後在諸葛亮無意之間的壓力下,身死落鳳坡。這可以說是孫權和龐統的悲哀,要是孫權當時留下了龐統,以後的結果就會變成

    最後孫權選擇了戰鬥,他馬上啟程親自去尋訪龐統,最後孫權西山庵中找到了龐統。孫權和龐統談了很久,最後他笑著離開了。回到建業以後,孫權一直在回想他和龐統在一起時的談話。「統和洛陽王帳下的幾員主要官員共同於水鏡先生門下學習,他們都已經投效洛陽王,而統卻沒有,實是因為洛陽王手下人才濟濟,統去投效恐不受重用爾。將軍yu與洛陽王爭鋒,實是以卵擊石,相信公瑾也給將軍說過,將軍心裡也明白,將軍一是還放不下手中的權利才選擇了這條道路,二是將軍怕投降洛陽王而不得任用,不得已選擇戰鬥,這點都是和統相似。但是將軍心中實是沒底,故而才來找我。其實將軍完全可以放下這些包袱,無論這場戰鬥是勝是敗,對將軍都影響不大,勝了將軍可以繼續做這個江東之主的位置,但是必將面臨幾年以後更加強大的打擊,現在是六十萬大軍,下次恐怕就是一百萬,將軍被困在一隅之地,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敗了也沒有事情,不管洛陽王是真的仁義還是假的仁義,這個虛名都拖累了他,讓他不能做那些斬盡殺絕的事情,袁熙就是例子。將軍只要把這一仗打好,用這一仗讓洛陽王知道你的本事,用這一仗贏得洛陽王的尊重和欣賞,即使敗了,他也不會對孫家怎麼樣,到那時將軍要是投降說不定還可以做個一方的刺史,郡守,依然可以身居高位,呼奴喚婢;最不濟也能像袁熙一樣遷居海外,以保家族平安。」頓了一下,龐統接著說道:「而且統也會和將軍戰在同一戰線上,不為別的,就是讓洛陽王知道一下統的本事,和老師學了這麼多的東西不能讓他爛在肚子裡。」孫權想到這裡,表情黯然了一下,但是馬上又恢復正常。龐統說的他理解了,江東的實力就那麼大了,南方地廣人稀,資源有限,他孫權有多少力量自己還是知道的。他江東不可能像中原一樣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大軍。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失敗並不可恥,不敢面對失敗才是真正的無能。孫權已經完全的放下了心中的包袱,這一仗是必須好好打的,勝了自己還是江東之主,敗了大不了就投降唄,總比不戰而降讓人恥笑的好。想通了一切,孫權召集群臣商議破敵之策。他根本就沒有管張昭他們的想法,他現在心裡只有一個盡全力戰鬥的心思,張昭等人的話被他直接的無視了。

    江東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在急速的運轉,一道道命令發了下來,江夏的,柴桑的,濡須口的,各地的糧草輜重,兵器鎧甲,都紛紛的向建業運來。建業將要成為江東的後勤中心。孫權忙了一溜十三著,最後還是忘了一樣。周瑜提醒道:「主公,你還沒有給曹操送信,讓他配合我軍戰鬥呢。有這個盟友幹什麼不用。」孫權拍了拍腦袋,說道:「還好公瑾提醒及時,險些忘了這麼重要的事情,江東要發生大戰,他曹操也不能閒著看戲。」說完一封加急的信件朝著西川而去。周瑜看著孫權的樣子,心裡也很高興,因為孫權的這些舉動終於有點孫策的影子了。要是孫策還在,哪那麼多的廢話,你要戰,我便戰。看誰笑到最後。孫權的表現讓周瑜也充滿了信心。都說江東是周瑜幫孫策打下來的,周瑜是江東第一人,是江東的支柱,但是有誰知道周瑜的信心來自哪裡?孫策就是周瑜的信心,周瑜的支柱,孫策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給了周瑜無限的膽量和智謀,讓周瑜能夠放心的發揮自己的才能。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孫策就是周瑜的風雲,現在孫權也將要成為周瑜的風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