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佔廬江 文 / 我就是胖

    我這裡五路大軍出擊江東的計劃剛剛出台,不曾想一封飛鷹傳書差點打亂了我的計劃,曹操開始動手了。這次曹操沒有再與我爭鋒於荊北之地,反而在西北的雍州動起手了,作為江東孫權的盟友這次可是下了血本,曹操這次盡起雍涼二州十萬大軍,以夏侯淵為帥,程昱為軍師,進犯長安,長安的張繡給我發來了告急的文書。其實也不能算是告急文書,有賈詡在雍州,夏侯淵和程昱佔不到什麼便宜,發這封文書的目的只是為了告訴我一聲曹操有動作了。

    郭嘉看過張繡的文書笑道:「大王,上次曹操在荊北吃了我們的大虧,這回是想要在雍州給找回來了。只是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在文和那裡討到便宜。」我看了郭嘉一眼,笑道:「奉孝說的對,文和這個人平時藏的可是很深的,他最初效力於董卓,卻不為董卓出一策,設一計,後被迫委身迫於李郭二賊,也只是在破呂布的時候獻了一計,投到孤的帳下以後也一直從不主動獻計,恐怕曹操現在也只是知道有文和這個人,卻不知道文和的本事到底怎麼樣。記得在河北的時候我和文和長談了一次,現在他應該能夠放開手腳了吧,我想這回他應該顯顯他這個西涼第一智者的風範了。」郭嘉道:「讓文和放開手腳,這次夏侯淵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了。」我和郭嘉說笑的功夫,諸葛亮說道:「大王,我們是不是再給曹操也添一把火。」我說道:「孔明可以說說你的建議,看是否可行?」諸葛亮說道:「大王,曹操如今不選擇在荊北進攻而選擇在雍州之地進攻,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拿下整個雍州,好和王上東西分庭抗禮。只從曹操一下就從雍涼這兩個人口稀少的地方一下就抽調十萬大軍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不拿下整個雍州是誓不罷休,此次雍州的戰鬥定然是非常的艱苦。現在我軍既然準備分兵出擊,那也不在乎再多出一路來,曹操抽調雍涼的軍隊參戰,那麼必然要調動其他的地方的軍隊以補充雍涼等地的防禦,漢中距離那裡最近,首先調動的必然是漢中的部分守軍,我們不妨趁著曹操調動軍隊的機會讓襄陽的徐庶直接出兵上庸,進而直擊漢中,曹操可以襲我軍後方,我軍為什麼不能把曹操的地盤攔腰斬斷,掐斷西川和雍涼等地的聯繫。而且少了西川和漢中的糧草支援,雍涼之地的曹操軍糧草必然接濟不上,此正是一舉統一北方的絕好機會。」待諸葛亮說完,郭嘉說道:「大王,孔明的計策應該可行,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我軍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大王到底是要佔領江東,還是要統一北方,目的一定要明確。因為再加上張繡和徐庶的兩隻軍隊,我們就等於是分兵七路,如果再加上三江口我軍的主力將一共是八路大軍,這幾十萬大軍征戰所消耗的糧草輜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軍必須速戰速決,而兩面都想取得勝利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以一面做為主要進攻對象。」我沉吟了一下,說道:「通知賈詡,盡量和夏侯淵纏戰,拖住曹操這十萬大軍,為我軍進攻江東爭取時間。再通知襄陽的徐庶,讓他進攻上庸等地,給曹操製造壓力,另外再調馬超和馬岱兄弟前往雍州賈詡處聽候調用。這兩路大軍主要就是拖住曹操,我軍還是以全取江東為主要的目標。」郭嘉聽我說完以後就去給賈詡和徐庶傳書去了。而我和諸葛亮就留在大帳裡面商量各方軍隊的調動問題。

    幾天以後,我軍大營裡面是鷹起鷹落,一時好不熱鬧。而接到飛鷹傳書的各處部隊都在加緊調動,江陵的荀攸部更是已經大軍開拔,荀攸以太史慈為先鋒,申耽,申儀為合後,起江陵大軍三萬五千直逼李嚴駐守的永安,另外江陵城由河北名將高覽領兵一萬五千鎮守。隨著荀攸大軍的開拔,凌cāo的水軍也分兵三萬,由焦觸,張南率領順江而下,到三江口匯合甘寧的水軍。而此時淮南還有一路大軍也動了起來,領軍之人正是張遼張文遠。我軍多路大軍的移動,周瑜是一目瞭然,憑借他的才智當然能夠理解我軍的意圖。此時他給孫權的信件已經在路上了。但是三江口離秣陵陸路太遠,水路還有我軍水軍的攔截,以致於周瑜的信件到了孫權的手裡的時候,張遼的大軍已經到了廬江郡境內,大軍已經連克數處縣城,直逼廬江城下。廬江守將乃是孫權的堂兄,官至偏將軍的孫賁,孫賁此人乃是孫堅的大哥孫羌的兒子,早年曾在孫策的舅父吳景手下為官,後孫策占江東,吳景和孫賁皆被任命為一地的大員。孫賁此人頗有勇力,很得孫策和孫權的賞識,廬江地處江北,乃是一戰略要地,所以孫權把他的本家堂兄孫賁派到這裡任太守,孫賁知道張遼出兵並連克數處縣城以後,馬上遣使往孫權處求救,同時收縮兵力全力防守廬江城,因為孫權此時正在全力與我軍開戰,大部分兵力都被牽制在三江口和荊南一線,整個廬江郡守軍只有三萬人,張遼又事先攻佔了一些地方,那裡的守軍大多投降,所以現在整個廬江城裡的守軍約有兩萬五千人,做為守城之用卻是足夠了。

    廬江本是我征討偽帝袁術的時候攻下的揚州郡治,當時並沒有正式任命具體的官員來管理,後我與袁紹開戰之時,此時孫策已經佔領了江東自領揚州的州牧,孫策給朝廷上表,表他的堂兄孫賁為廬江太守,孫輔為壽chun太守,為了安撫孫策,當時在洛陽主理朝政黨的荀彧在請示過我以後,同意了孫策的一半表章,孫賁就此接任廬江太守的職務,而孫輔則被改任豫章太守。孫策看目的達到一半也就見好就收,沒有再去糾纏這個問題。所以現在才有張遼進攻廬江的事情。

    不說孫賁在廬江固守待援,單說張遼,他還在通往廬江城的大路上大搖大擺的行進,沒有一點著急的樣子。待大軍開到廬江城下,張遼看到廬江城裡面防守嚴密的樣子,嘴角不屑的撇了撇,命令大軍紮營休息,根本就沒準備攻擊廬江的意思。張遼的舉動在孫賁看來就是穩重,大軍長途跋涉,軍士體力消耗甚大,到了目的地的時候沒有馬上就進攻,反而讓軍士休息,看來領軍之人帶兵有方。孫賁於是取消了夜襲的計劃,安心的防守起來。但是接下來的幾天,張遼依然沒有進攻,孫賁很是疑惑,直到周瑜派人給他送信說還有一隻約五萬人的大軍正往廬江開來,讓他一定要防守住廬江的時候,孫賁才知道原來張遼正在等待援兵,於是一顆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因為孫權給他派的援兵也快到了。此時的周瑜還不知道正是因為他的好心提醒才導致廬江的失陷,不知道周瑜會作何感想。得了周瑜的提醒以後,孫賁本來緊張的心情放鬆了下來,每天只是在城池上巡視一回就回府休息了,卻不知道此時的廬江城裡正暗潮洶湧,孫策趁我和袁紹交戰的時候得到了廬江,卻不想想我的東西就那麼好拿嗎?荀彧早就在廬江城裡面安排了內奸,廬江城內的大戶李家就是荀彧的暗jiān,此人對我軍非常的有好感,因為當初袁術佔領廬江以後橫徵暴斂,作為廬江最大的世家之一更是如此,糧食,金錢,土地,家奴,甚至是李家家主李術最寵愛的小妾都被原來在袁術軍中任廬江太守的劉勳搶走並折磨致死。李術對袁術是恨之入骨,等到我軍佔領廬江,太守劉勳被老將黃忠一箭斃命的時候,李術對我軍是感激不盡,後來我看李術在廬江名聲還不錯,就讓荀彧把原來屬於李術的土地和家奴都還給了他。這些李術一直都記在心上,直到孫策在我這裡要了廬江以後,荀彧找到李術讓他幫忙做暗jiān的時候,李術是馬上就答應了下來,後來孫賁做了廬江太守,李術一直都積極的配合孫賁治理廬江,漸漸的得到了孫賁的信任,後來孫賁奉命在廬江徵兵,李術更是送了五百家奴給孫賁補充兵力,孫賁從那以後就更是對李術信任有佳,甚至任命李術為郡守府的主簿,殊不知李術一直都在算計他。

    待孫賁放鬆以後,李術就得到了機會。一天下午,在孫賁巡視完廬江的城防以後,到了晚飯的時候,李術帶著酒菜找到了孫賁,和孫賁一起是一頓胡吃海塞,最後在李術有心,孫賁無意之間,李術把孫賁灌醉。李術看到孫賁醉酒,沒有幾個時辰是不會醒過來以後,走出房門,對守衛的士兵說道:「孫太守這幾天太過勞累,喝了幾杯酒就醉到了,現在已經睡下了,你們不要打擾他。」說完李術就要走,卻不妨被一名衛兵拉住,說道:「主簿大人,將軍每天夜裡還有上城巡視,現在將軍醉到,你看」李術說道:「這樣吧,今天我代太守大人去城樓巡視,就讓太守大人好好休息一晚吧。」說完就走了出去。李術先是回府準備了一番,讓一名親信從早就挖好的秘道出城去給張遼報信,然後帶著幾個護衛就上了城樓,此時正好是換防的時候,李術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五百家奴,也是巧,這五百人由於是一起參軍,所以都被分配在一起,此時整個廬江的北門都在這五百人的控制之下,李術先是巡視了一番各個城牆的防禦,然後又轉回北門,看到時間差不多了就命人點起一隻火把,繞著圈揮動。而張遼早就知道城裡會有人接應,今天又有人來營裡聯繫,經過一番核對以後,終於確定不是有人前來詐降,於是就安心做好攻城的準備。高順的陷陣營則早就被派到離城門不遠的地方潛伏起來,直到李術的暗號亮起,高順帶著陷陣營在李術家奴的幫助下佔領了北門,然後一隻火箭升起,張遼的大軍隨後就展開了攻城。五萬大軍一起行動,自然瞞不住城上其他守軍的眼睛,他們馬上就敲響了警鐘,城裡頓時一片慌亂,孫賁也被親兵叫醒,但是此時張遼的大軍已經控制了北門,張遼更是一馬當先的衝進了城裡,高順七百陷陣營開路,直接殺奔太守府。孫賁剛剛披掛整齊準備迎戰,就被張遼和高順堵在了太守府裡面,孫賁看到敵人已經攻打到了太守府,當時就大怒,一挺手中的鐵槍,帶著他的親兵就和張遼高順戰在了一起,孫賁是相當的憤怒,沒想到自己一時疏忽就被敵人殺進城裡(他不知道李術通敵),自己怎麼有臉面對江東父老。憤怒雖然能夠增加人的力量,卻也使人失去理智,孫賁本來就是一員勇將,這個時候更是如此,初時的憤怒讓孫賁可以雙戰張遼和高順而不落下風,但是隨著魏續剿滅了城裡的所有反抗勢力以後,整個廬江城就只剩太守府這裡還在戰鬥了。孫賁此時也發現了事情的不妙,但是為時已晚,他的親兵早就被高順的陷陣營屠殺一空,現在整個廬江城裡只有孫賁一人還在抵抗。孫賁長歎一聲,奮起餘勇一槍逼退張遼和高順,停了下來,張遼和高順也沒有繼續緊逼。孫賁看了看諾大的廬江城,又看了看身邊戰死的親兵,什麼話也沒有說,本來張遼還想要勸降孫賁,但是孫本的眼神讓他勸降的話沒有說出口,因為孫賁的眼裡已經沒有了一絲的生氣,只有死的堅決,最後孫賁撇下手裡的鐵槍,拔出腰中的寶劍橫劍自刎。此時李術藏在人群之中,看到孫賁自刎也是心裡一疼,孫賁是個豪爽的漢子,性格直爽,待人真誠,李術也十分想和孫賁做朋友,但是為了報恩,也只能對不起孫賁了。

    廬江戰事結束,李術向張遼討要了孫賁的屍體,把他安葬在廬江城外的土山之上,墓碑對著廬江城,「城在人在,城失人忘。」這是李術唯一能為孫賁做的事情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