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奮鬥在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七十九章 抉擇(二) 文 / 我就是胖

    孫權現在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這個艱難的抉擇讓他滿面頹廢,再也沒有了以前的意氣風發,也真是難為他了。雖然演義裡面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接了孫策的位置,但是卻有七八年的時間給他收拾江東的殘局,穩定江東的內部,現在雖然是二十幾歲的年紀接位,相對的成熟一些,但是我卻沒有給他留下多少的時間,整個江東還有不少實力對他陽奉陰違,最近幾年連續征戰,讓這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下子肩負了過重的壓力,一直就沒有直起過腰來。

    看到軍營裡面再也沒有以往的平靜,到處都是人心惶惶的,建業的失守直接導致了現在軍營裡面士兵士氣不振,戰鬥力直線下降。「降吧。」孫權無奈的想到。於是孫權回到中軍大帳擊鼓升帳,當孫權把自己的想法和手下的眾將說了以後,一時間大帳之內混亂不堪,有的將領的交頭接耳,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嚎叫著誓死不降。但是這一切也只是嘴上說說,他們還沒有那個膽子真的來挑戰我軍的威嚴。待眾將平靜下來以後,孫權起身走出了大帳,闞澤跟在他的身後也出去了,只留下一帳將領在那呆著。孫權出帳以後,回頭對闞澤說道:「收軍吧,我們去三江口和公瑾匯合,然後投降。」

    孫權收軍以後,向三江口行去,關羽並沒有追趕,只是接收了孫權的濡須塢,和陸遜丹陽郡的軍隊連成一片,這樣即使孫權有什麼陰謀,他們也能夠應付得來。孫權的大軍一路開到三江口,周瑜接到孫權以後已經明白了孫權的意思,雖然周瑜覺得投降對不起孫策,但是江東現在的局勢要想翻身機會不超過十分之一,就是暫時解除了危險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因為光憑江東現在剩餘的幾處郡縣已經供養不起二十幾萬大軍了。沒有軍隊,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孫權到了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孫權的降表。緊接著孫權率領著江東眾將手捧著印璽前來投降。能夠盡快的統一江東,我自然是高興,於是親自接見了江東之人,並且好好的安撫了一番。事後,我單獨的召見了孫權和周瑜,按照我的意思,孫家是不能再做官了。而孫權也是這個意思,這一連串的打擊,將本來風華正茂的孫權打擊的心如死灰,再也沒有了鬥志,現在的他想的就是怎麼樣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人,所以我還沒有提出我的要求,孫權就提出要舉家遷移到北州島上去。現在的北州島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袁家的袁熙就居住在上面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所以孫權主動要求搬上去,對於孫權的識相我也沒有說什麼,人家都主動要求了,我怎麼能拒絕呢?但是我不準備讓他搬到北州島上去居住,我想讓他搬到夷州,也就是現在台灣島那裡,夷州只要在建安郡(看地圖建安郡就是現在的福建省)橫渡海峽,就可以到達。對於這樣等於開疆拓土的事情,孫權也有了點興趣,他根本不知道就在自己的身邊還有一個面積不下於建安郡的島嶼,反正都是居住在海外,哪裡都一樣,所以孫權欣然接收。緊接著是周瑜的問題,周瑜和孫策是結義的兄弟,按照他的性格,孫家就算真的亡了,他也不會投降的。不過出乎我的意料,周瑜竟然投降了,雖然我感到十分的疑惑,但是面對如此的人才我總不能拒之門外吧。解決完孫權和周瑜的問題,我讓孫權先回到建業去居住,等到我完全的接收江東以後,再行開發夷州島。而周瑜要留下幫助我和平接收江東剩下的郡縣和交州。

    送走了孫權和周瑜以後,我招來郭嘉,向他們說了周瑜的事情和我的顧慮。說完之後,郭嘉笑道:「大王,這件事其實很簡單,您想想當初的袁熙和田豐等人就能夠明白,當初田豐等人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主公答應留袁熙一命,留袁家一條血脈。周瑜也是如此,他拿不準主公對孫家的態度,雖然現在主公答應不殺孫家之人,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而主公愛才之名天下皆知,周瑜這是拿自己做賭注,保孫家後世平安。」我笑道:「孤現在手下人材濟濟,可以不客氣的說,天下英才盡入孤手,多他周瑜一個不多,少他一個周瑜不少,他就那麼有自信能夠保證孫家的平安?」郭嘉說道:「周瑜這也是無奈之舉,估計也是孫權和他商量的結果,準備犧牲自己保孫家的平安。周瑜之才大王是知道的,我想周瑜有自信在大王手下脫穎而出,一旦他得到了大王賞識,大王就不會輕易的放棄他,因為他不會做背叛大王的事情,如果大王無緣無故的放棄了他,對大王的名聲將造成不好的影響。有了這一層牽制,孫家應該能夠穩如泰山。」我聽了郭嘉的話,大笑起來,說道:「周瑜還是小看了孤王啊,孤本來就沒有傷害孫家人的意思,前時殺死過孫家的家人,但是那是兩軍交戰,上了戰場就要有戰死的覺悟。現在他們已經投降,而且馬上就要發配海外,孤怎麼會再去傷害孫家之人呢?」郭嘉笑道:「所以大王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周瑜了。」

    想通了周瑜的事情,自然是心情大爽。一道道的命令發下,令荊南的呂蒙拿著孫權和周瑜的手令前去接收交州,陸遜仍然鎮守建業,魯肅到三江口匯合周瑜,接收江東的士兵,然後接收江東剩餘的郡縣,這下魯肅這個鎮南將軍的名號算是坐實了。待魯肅接管了江東以後,陸遜再撤回江北,和關羽一起帶兵各回各處,休養生息。諸葛亮接收荊北的防務,和徐庶慢慢的交接荊北的指揮權,徐庶則帶領青州兵馬返回青州休整。呂蒙接收了交州以後就地於交州駐防,他帶去的軍隊都返回原籍,交州的防務由原來交州的士兵繼續防守。

    由於這場戰役進行的太過激烈,戰場從江陵拉到了吳郡,由新野拉到了桂陽,縱橫了半個中國,我軍各州的士兵已經完全的打亂了,所以要想撥亂反正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相對來說,青州的兵馬還需要在荊北呆上很長的一段時間,等到諸葛亮完全接手了荊北以後,青州的兵馬才能返回原籍。而且各州的將領都需要重新的安排,現在孫權投降,我軍和曹操已經東西分治了,像東面一些州郡的將領就不需要留下太多了,可以調到中央司州,準備將來和曹操開戰的時候聽候調用。而且還要新開發夷州,不過這不是什麼難事,我軍的水軍加上新收降的江東水軍足夠了,到時候在遷移一些百姓過去,把夷州做為我軍海外的一塊淨土。事情繁雜,不是一時可以辦完的,只能慢慢來了。

    卻說曹操知道孫權投降以後是大驚失色。原先三分天下,我強而孫曹兩弱,只有聯合才能和我抗衡,但是現在孫權覆滅,曹操必將獨木難支,所以曹操現在的心情很煩亂。前些時候雖然曹操想要支援孫權,奈何受到地理的限制,兩川之地易守難攻,反過來易守就是難以進攻,大軍出川不便,唯一的水路被荀攸率軍直逼永安,永安守將李嚴盡全力防守才沒有被荀攸攻破西川的門戶。對於穎川荀氏的人曹操還是清楚的,荀彧荀攸都是王佐之材,智計過人之輩,就是自己面對荀攸都要小心萬分,更何況是李嚴,所以曹操現在對李嚴是非常的滿意。而自己的大軍出了上庸,又被徐庶的大軍堵在新城郡邊上,不能攻破徐庶的防守,談何支援孫權。而夏侯淵進攻雍州的大軍又被賈詡打敗,還是司馬懿到了才勉強支持著沒有被賈詡佔到便宜,不過現在也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既然孫權以降,曹操也就沒有什麼咒可念了,只能吩咐各處軍馬穩守各地,不要出現亂子。曹操也知道我軍剛剛統一南北,急需休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軍現在再怎麼軍力疲憊,曹操也不敢先動手,事情到了這個程度只能全力防守了,誰讓他現在的地盤不是道路艱險就是像涼州那樣土地貧瘠,雍州雖然是好地方,但是先是經過董卓之亂,又經過李郭之亂,然後又被我遷移了人口,有地無人,這三州之地真是讓曹操苦惱萬分,有心退出雍涼,全力防守兩川,又捨不得涼州的戰馬和雍州的王霸之地,佔了雍州後,只要再佔領了潼關和青泥隘口,雍州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然後全力開發雍州幾年之內就可以民豐糧足,然後和我分庭抗禮,但是現在就是沒有了門戶,曹操才這麼煩惱。苦思之下無果,只好繼續留夏侯淵防守雍涼二州,司馬懿輔助夏侯淵,現在到了這個時候,曹操還是相信自己本家之人,所以又派了夏侯淵代替了司馬懿的職位。

    曹操的一系列調動並沒有引起我的主意,反正我現在也沒打算去攻打他,只要他安份就好,等我騰出手來再和他一決雌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