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九章 初會武松 文 / 孤鴻夜飛

    張揚一行出城後,便望北而走。這日來到一個去處,四圍都是高山,中間一條驛路。石勇卻自認得,對張揚說道:「兄長,此間地名喚做飲馬川,山裡常常有大伙在內,近日不知如何。我們是否繞路而走。」

    張揚藝高膽大,又正想收納豪傑,聞言笑道:「無妨,山寨正招兵買馬,我也想會會天下豪傑。」

    石勇聞言,便也騎馬護在車旁。

    車馬剛剛來到山邊過,只聽得一聲鑼響,走出一二百小嘍囉,攔住去路,當先擁著兩籌好漢,各挺一條朴刀,大喝道:「行人住腳。會事的快把買路錢來,饒你兩個性命!」

    石勇也是膽略過人,見狀便道:「我先去會會這倆人。」

    張揚搖頭道:「不用,你護著車子,我去會會這倆人。」說完便跳下車,向那攔路之人走去。

    那上首一個雙眼赤紅的漢子,聽的倆人對話,不由笑道:「好一雙不知好歹的漢子,說不得今天爺爺的刀子又要見紅了。爺爺我便來會會你,添一個嘍囉,算不得好漢。」

    說完見張揚赤手空拳,又道:「那漢子,你慣使什麼兵器,爺爺讓人給你去取,免得別人說我佔你便宜。」

    張揚笑道:「我不慣使什麼兵器,你只管放馬過來,我空手也接的住。」

    那漢聞言,把手中鐵鏈扔給一旁嘍囉,道:「我也不佔你便宜,咱們便在拳腳上見個高低,若你贏了,我們再不難為你。」

    張揚見這人行事磊落,便拱手道:「請。」

    那漢也不客氣,回了個禮,便使出黑虎掏心之勢。雖然招式簡單,但那漢力氣不弱,出拳時居然還帶起些許風聲。

    張揚本來便擅長拳腳格鬥,改造後身體素質大幅提高,也慢慢習慣了依靠速度和力量取勝。見狀伸手便捏住了那漢拳頭,同時五指用力握緊。

    那漢見張揚抓住自己拳頭,剛要掙扎,便覺拳頭如被鐵鉗夾住一般,劇烈的疼痛使的半邊身子都沒了感覺,軟軟的就要倒下去,知道自己和人家差距甚大,但又不好開口求饒,只得咬牙堅持。

    張揚見那漢子已經額頭冒汗,便也鬆手,道:「得罪了。」

    那漢勉強站直身子,一面微微活動著右手,一面道:「兄弟神力,小弟甘拜下風,冒犯處海涵。」說完便又回頭讓後面的嘍囉讓路。

    另一白淨漢子見同伴一招便受挫,拱手道:「敢問兄弟大名?」

    張揚見終於有人問起自己名字,笑道:「我乃梁山張揚。」

    那倆漢子聞言,互相看了一眼,便拜倒在地。那眼睛赤紅的道:「原來是一合生擒呼延灼的張揚兄長,難怪我不堪一擊。近日只聽江湖同道傳頌兄長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

    張揚扶起二人,道:「江湖朋友抬愛罷了,倆位好漢高姓大名?」

    那雙眼赤紅的漢子道:「小弟姓鄧,名飛。為雙睛紅赤,江湖上人都喚做火眼狻猊。旁邊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定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原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嗔怪這提調官催並責罰他,把本官一時殺了,棄家逃走在江湖上綠林中安身,已得年久。因他長大白淨,人都見他一身好**,起他一個綽號,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山上還有哥哥裴宣,他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面孔目。亦會拈槍使棒,舞劍掄刀,智勇足備。為因朝廷除將一員貪濫知府到來,把他尋事刺配沙門島,從這裡經過,被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這裴宣極使得好雙劍,讓他年長,現在山寨中為主。煩請兄長同往小寨,相會片時。」

    張揚正想收納豪傑,聞言便也道:「既然兄弟盛情相邀,我怎敢不去。」說完又讓二喬下車。

    飲馬川眾人見到近乎一人的二女,不由都有些傻眼。張揚也知道二女殺傷力,咳了一下,鄧飛便清醒過來,忙呼喝嘍囉去山上報信。

    眾人上的寨前,裴宣已得信出寨迎接。張揚看裴宣時,生得面目剛毅,也是暗暗決定讓他上山去掌管軍法,以免軍師權利過大,尾大不掉。

    當下裴宣安排二喬到客房歇息,邀請張揚二人到聚義廳上,俱各講禮罷,謙讓張揚正面坐了,次是裴宣、石勇鄧飛、孟康,五籌好漢,賓主相待,坐定筵宴。

    席間張揚說起八百里梁山泊的雄壯,和眾頭領豪傑之事。

    裴宣早感飲馬川人少寨陋,隨時有滅亡危險,聞言拜倒,道:「小弟寨中也有三百來人馬,財賦亦有十餘輛車子,糧食草料不算,倘若仁兄不棄微賤,收納我等,願聽號令效力。未知尊意若何?」

    張揚扶起裴宣道:「兄弟肯上山,我怎會推拒。只是我還要往滄州會一人,不若我修一封,兄弟持上山,他們見我信自會安排你們。我也很快就會回山的。」

    裴宣道:「也好,我們便先往山寨等候兄長。」

    眾人又吃了不少酒,至晚,才各自回寨內安歇。

    次日,飲馬川之人便向梁山而去。張揚一行人則直奔滄州,不則一ri,來到滄州界分,問人道:「柴大官人莊在何處?」問了地名,依言而行,不多時,早望見那座莊院。四下一週遭一條澗河,此時已經上凍,兩岸邊都是合抱巨木。

    石勇上前問莊客:「柴大官人在莊上嗎?」

    那莊客看石勇風塵僕僕,似是來投靠的江湖漢子,便道:「官人來的巧,莊主正在莊上,你們隨我進去。」

    張揚扶二喬下車,在莊客驚艷的眼神下,進了客廳。

    不多時,便見一個三十四五年紀的漢子進來,生的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鬚,衣著也極是光鮮。進來看到二喬也是雙眼一亮,但轉瞬便把目光轉移到張揚二人身上。見石勇身材剽悍,張揚更是氣度不凡,也不敢怠慢,抱拳道:「在下柴進,不知倆位高姓大名?」

    張揚見柴進視線在二喬身上只停留了一下,也是心中暗讚他意志,還禮道:「在下乃梁山張揚,聽的柴大官人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才來拜會。」

    柴進也是自小便愛結交江湖人士,聽的是新近聲名鵲起的張揚,翻身便拜,道:「小可久聞兄長大名,不期今日來踏賤地,足稱平生渴仰之願。」

    柴進身份卻與諸人不同,張揚雖然不願,但也不得不按照宋朝禮節,拜在地下答道:「張揚一介草莽,如何當的莊主大禮。」

    柴進見狀,忙扶起張揚來,口裡說道:「昨夜燈花暴,今早喜鵲噪,不想卻是貴兄來。」滿臉堆下笑來。

    張揚見柴進接得意重,心裡甚喜,又喚石勇二喬也來相見了。

    柴進喝叫伴當收拾了眾人行李,在後堂西軒下歇處。柴進攜住張揚的手,入到裡面正廳上,分賓主坐定。

    柴進道:「不敢動問,聞知兄長在梁山做的好大事業,如何得暇來到荒村敝處?」

    張揚來此卻是為了水滸中的好漢武松,聞言卻也不好如實相告,只好答道:「久聞大官人大名,如雷灌耳。山寨又沒什麼事情,隨便來走走。」

    柴進聽罷,笑道:「兄長看的起柴進便只管住下。不是柴進誇口,任他捕盜官軍,不敢正眼兒覷著小莊。」

    山寨勢力錯綜複雜,張揚可也不敢下山太長時間,聞言道:「本想與莊主多盤桓些時候,不想路上耽擱了幾日。山寨又是草創,也不好多留,便在莊上打攪三日。」

    柴進聞言也不好多留,邀張揚去後堂深處,已安排下酒食了,便請張揚正面坐地,柴進對席。石勇側首坐了。

    三人坐定,有十數個近上的莊客並幾個主管,輪替著把盞,伏侍勸飲。柴進再三勸張揚倆個寬懷飲幾杯,張揚酒量本大,也是來者不拒。酒至半酣,三人各訴胸中朝夕相愛之念。

    看看天色晚了,點起燈燭。

    直吃到初更左側,柴進已有幾分醉意,才送張揚回客房。轉到東廊前面,見那廊下正有一個大漢,把一掀火在那裡烤。張揚想起宋江與武松見面情景,知道那大漢多半便是自己找的人,便問道:「那是何人?」

    柴進看了一眼,沒好氣的道:「那人是清河縣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間一年矣。」

    張揚道:「我見他身材雄壯,想來武藝不錯。」

    柴進道:「兄長慧眼,此人確有神力,只是酒xing不好,每每吃醉,便要打人。」

    張揚也知道武松xing氣剛直,柴進又聽了莊客讒言,才對他有所怠慢,聞言也不好多說,自回到房中歇息。

    次日一早,柴進便來請張揚演武,一眾人到的後院空地。張揚也不會什麼兵器,便把學過的擒敵拳打了一遍。軍中拳法,雖然招式簡單,但出手快狠準,張揚更是深得其中精髓。每一拳使來,都有霸王開山之勢,套路間也是迅猛連貫。一套拳法打完,面色都未稍變。

    眾人哪曾見過如此簡潔凶狠的拳法,待張揚走到近處,才轟然叫好。

    柴進道:「兄長果然武藝不凡,難怪能一合生擒那呼延灼。小弟今日卻是大開眼界,我們且往前庭吃些酒,稍後我再領兄長往四處走走。」

    張揚見武松也在人群中,便道:「也好,那武松也算我的鄉里,不妨把他也叫上。大家也熱鬧些。」

    柴進見張揚開口,也不好拒絕,與張揚到的武松跟前,道:「武二,這位是梁山張揚兄長,你還不拜見。」

    武松這些日子受柴進冷落,正想轉投他處,聞言翻身拜倒,道:「久聞兄長大名,不想今日在此得見。」

    張揚對水滸中的武松卻也是十分喜愛,因此才專程來尋他,見狀忙扶起他,道:「我也是昨晚聽柴大官人提起兄弟也是山東鄉里,才想與你一會,萬勿多禮。不知兄弟緣何流落在此。」

    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餘。後來打聽得那廝卻不曾死,救得活了。今yu正要回鄉去尋哥哥,不想染患瘧疾,不能夠動身回去。哪想因禍得福,見到了兄長。」

    張揚也知武松不會輕易與自己落草,只得溫言相慰,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武松的前病也都不發了。

    看看三日已過,張揚便收拾行李,與柴進告別回山。武松見張揚待己甚厚,又不願再看柴進冷眼,便也與張揚一同上路。沿路張揚又收服了金錢豹子湯隆。張揚又力請武松上山盤桓幾日,武松見張揚待己甚厚,也不好推拒。一行人便向梁山而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