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三章 童貫敗走 文 / 孤鴻夜飛

    童貫無奈的看著營外罵陣的梁山士卒,鬱悶道:「戰戰不得,退又怕他們銜尾猛追,這卻如何是好。」

    董耘道:「為今之計,也只有讓後軍纏住梁山賊人,我們先退回濟州,再從長計議了,不然恐怕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馬擴道:「後軍戰力不齊,若留他們斷後,恐怕會全軍覆沒。中軍乃百戰之師,不若以中軍掩護後軍先退,那樣也可以多保留一些人馬,以便收拾人馬再戰。」

    董耘跟隨童貫多年了,知道他不會捨得損傷中軍,便也討好道:「後軍戰力不齊,如何保護的樞相大人安全。」

    童貫雖然不相信梁山賊人能捉了自己,但也不想損傷自己嫡系部隊,想了一下,道:「傳正副合後來商議軍情。」

    陳州都監吳秉彝和許州都監李明來到中營,見過童貫。

    童貫道:「梁山賊寇搦戰,你二人看該戰否?」

    吳秉彝道:「不瞞樞相,後軍士氣已無,昨晚又沒歇息好,已經不堪再戰。」

    童貫道:「秉彝言之有理,今日確實不宜再戰。只是營地簡陋,賊人若強攻的話,我們也會傷亡慘重。賊寇雖然戰力不強,但經過昨晚一戰,我軍兵力大損,短期內恐怕無法擊破賊兵。而我軍營中糧草又不多,若要從濟州運糧,運糧隊恐怕很難安全穿越二十里平原。為今之計,只有撤兵回濟州,收攏其他三營潰兵,再來與賊寇廝殺了。只是若賊人銜尾猛追,恐怕會形成潰退。」

    吳秉彝聽到這裡,已經猜到童貫找自己來是幹什麼了。與李明對視了一眼,無奈道:「末將二人願領後軍斷後,請樞相先往濟州,我等稍後再去聽令。」

    童貫見吳秉彝如此識機,道:「二位將軍真乃忠勇之人,他日回的朝廷,本官必在天子面前保奏二位。」

    吳秉彝二人謝過童貫,自去引兵。

    張揚見官兵後軍擺開陣勢,便也令張清上前搦戰。

    吳秉彝也正想拖延時間,便派了一員副將迎戰。

    戰不數合,張清撥馬便走,那副將也聽得剛才張清用石子連打數將,並不追趕。張清取了石子,見那將並不追趕,便又撥馬迎來。那將以為張清又來交戰,不妨張清手起處,石子正中那將眉心。那將也不敢再戰,伏鞍便回本陣。

    吳秉彝正要再派將,童貫卻傳來全軍衝鋒的命令。吳秉彝知道童貫是想讓後軍纏住梁山軍馬,中軍好落跑。但也不得不帶軍開始衝殺,瞬間戰場便殺聲震天。

    張揚也覺血氣上湧,便也揮軍開始衝殺。

    中間五千馬軍剛剛衝鋒起來,地面便開始巨震,馬蹄聲也瞬間便掩蓋了喊殺聲。

    後軍士卒剛才雖然見到梁山有五千馬軍,感覺和步軍差不多,同樣是黑壓壓的一片。但看到馬軍衝鋒起來的聲勢後,便都泛起馬軍不可戰勝的念頭。

    張揚剛剛衝到官兵三百步外,便取下神臂弓開始點射。

    吳秉彝首當其衝,只覺胸前一痛,不甘的看了一眼被洞穿的瘊子甲(這種甲柔薄堅韌,甲片呈青黑色,光亮得可以照見毛髮。這種鐵甲,是用冷鍛法加工出來的。當甲片冷鍛到原來厚度的三分之一以後,在它們的末端留下像筷子頭大小的一塊不鍛,隱隱約約像皮膚上的瘊子,所以叫「瘊子甲」。),便栽下馬去。接著便是衣甲鮮亮的各級將領,眾人這時才發現平素愛若性命的盔甲,此時並不能保護自己。

    張揚she空一個箭壺,才拿起霸王槍衝入官軍陣中。在張揚和親兵帶領下,五千馬軍便如鐵錐一般插入了官軍陣中。

    童貫見張揚馬軍勢如破竹的向自己中軍衝來,便要整軍逃跑。

    馬擴道:「梁山馬軍眼看便要衝破後軍,若我們全軍撤退,恐怕會被賊人衝散。不若留步軍攔住賊人,先帶騎兵撤退。」

    童貫聞言,也顧不得保存自己實力了,讓飛虎大將畢勝領中軍步軍斷後,也不帶帥旗,只帶了騎兵便向濟州逃去。

    數千馬軍奔馳的聲音在戰場也無法掩蓋,後軍士卒本來便不敵梁山人馬,見中軍開始逃跑,更是馬上潰散。

    畢勝見梁山馬軍已經破陣而出,便令弓箭手開始攻擊。

    梁山馬軍也開始出現大量傷亡,但由於後陣本來便是在中軍營前列陣的,官兵中軍剛放了一輪箭,梁山馬軍便衝入了營中。

    張揚衝入陣後,雖然一樣是點到即死,掃到便亡,但也明顯感覺到了阻力,不少悍勇士兵被槍刺中後,便抱住槍身,往下拖。好在張揚力量驚人,槍上多了一個人,也是揮舞如飛。其後親兵也可以保持尖錐陣形,但左右兩翼騎兵卻開始遲滯。只能是以各隊千夫長為首,便如m形一般,多頭並進。

    張揚見童貫中軍如此悍勇,也生出愛惜之意,取下弓箭,望准帥旗便she,弓弦響處,帥旗便應聲而倒。張揚又連珠數箭,便把旗下數人都射下馬。

    張揚便叫道:「童貫已逃,降者不殺。」

    這些親兵也知道主帥已走,但到底是童貫帶了數年精兵,又糾纏了良久,梁山步軍也加入戰團,才開始陸續投降。

    童貫一行逃了十來里,馬擴便道:「樞相,昨晚一戰,三營士卒大半都分散逃走,這一路而來,卻並沒見什麼潰兵,恐怕前面有埋伏。」

    董耘道:「我軍兵力盡損,到了濟州,恐怕也無力進攻梁山了,不如回京再起大軍,來征剿梁山。」

    童貫來時本來也是雄心勃勃,看著身後僅剩的數千騎兵,不由歎道:「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啊。好在天子不理政事久矣,我們便先回京。「

    說完便又領軍向東京而來。

    逃了二十幾里,又被林沖部攔下大半。童貫也不敢回救,領了數百騎便落荒而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