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四章 全面反擊 文 / 孤鴻夜飛

    著大勝的歡愉。

    由於夜幕降臨後才結束戰鬥,此時還未統計出戰果,但從眾將臉上的光彩,也可看出戰果頗豐了。

    張揚看著神采飛揚的眾將,笑道:「你們認為我朝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關勝、宣贊等梁山舊將素知張揚雄才偉略,經常是自己想好了計劃,直接吩咐眾人。眾人依計行事便可,聞言便裝作思考的樣子,等待張揚吩咐。

    山士奇卻被張揚今日的表現折服了,又想表現一下,便起身道:「末將聽聞西夏崇宗還沒有子嗣,現在他一死,皇室成員必然會爭奪皇位。西夏西路領軍大將察哥乃西夏崇宗弟弟,又執掌兵權,必然會領兵回國奪位。秦鳳路只剩吐蕃和回鶻兵馬,便也無力繼續東侵了。中路領軍大將濮王嵬名仁忠與察哥素來不合,必然也不會坐視察哥繼位。且西夏向來由嵬名、仁多和梁氏三大家族掌握軍政,崇宗繼位後,便削奪了其他兩個家族的兵權。兩個家族必然也不甘蟄伏,西夏內部必然有一場龍爭虎鬥。其餘邊患不過之疾,只要我朝騰出手來,便可平定各國。只有西夏為患上百年,中原屢次征伐都無功而返,如今機會難得,正可出兵攻滅西夏,再以大勝之師西進南下,當可恢復漢唐疆域。」

    隨著疆域的擴大,張揚也意識到自己不能把每一條戰線的戰術安排妥當,若要強行安排。便和宋朝皇帝給出征將領安排戰陣路線如出一轍了。軍隊沒了隨機應變,便也先輸了三分。宋朝所擔心地是武將作亂,但張揚卻沒這個擔心。也想查看一下眾將地戰略眼光。聞言點頭道:「山將軍之言很有見地,關將軍如何看呢?」

    關勝正思考張揚會怎麼安排自己手下兵馬時,聽得張揚點到自己,忙肅容道:「山將軍所言甚是,聖上已經平定遼國,西北精兵也已回防。只剩王慶部可威脅我軍糧道,不過王慶部下多是些烏合之眾,有五萬兵馬便可剿滅他了。西夏皇帝一死,短期內勢必無法再繼續侵犯我國。我朝應趁機收回河東、西北失地,若西夏發生內亂,便起兵攻滅西夏。只是應先剿滅王慶,以防他威脅糧道。」

    宣贊也道:「以往西夏出兵,都大肆劫掠百姓錢糧。此次若退兵,必然也會大肆劫掠。今日一戰,倒是繳獲不少錢糧,但我朝若想從西北出兵夾擊西夏。便得從東京大量運糧往西北。王慶雖然還未與我朝有衝突,但西夏一平。我朝要南下、西進,他也就首當其衝了。恐怕他會攻擊西京,騷擾我朝糧道,甚至直攻東京。」

    思文見其他人都發言,便也道:「水軍已分頭往前線運了些錢糧,雖然不足支撐攻滅西夏,但也可支撐一段時間。西京、東京又城堅糧足,又各有兩萬兵馬守衛,王慶也無法迅速攻下,目下當以收復失地為要,待騰出手來在攻滅王慶。」

    張揚聞言點頭道:「眾人所言有理,便先讓王慶蹦躂幾天。盧俊義已率兩萬兵馬到的威勝與韓存保、黨世雄會合,明日朕會去威勝,指揮兵馬收復河東。各部休整一日後,關勝與山士奇部攻打州,之後增援延安府,伺機奪回綏德軍。文仲容、崔聎(抱犢山兩個頭領)留守晉州,孫安、唐斌率部攻打汾州。汾州西夏兵馬應該已得知皇帝死訊,若他們死守,你二部可防守待援,若西夏兵已撤退,你們便繼續北攻石州、晉寧軍。朕會派韓存保和黨世雄軍與你們會合。」

    關勝聞言,道:「現在形勢緊張,各部不若明天便上路。」

    張揚聞言,搖頭道:「將士們連日苦戰,已然疲憊不堪,若途中被西夏兵馬襲擊,恐怕難以抵敵。不若休整一ri再上路,也讓西夏兵馬得知東路軍敗訊,打擊他們的士氣,或許他們會不戰而退也未可知。」

    文仲容二部不過數千人,撞令郎和西夏俘虜卻有上萬人,又得清點繳獲物資,人手實在有些不足,當下便道:「撞令郎和西夏俘虜如何處理?」

    張揚想了一下,道:「撞令郎願意從軍地,便補充各部傷亡,日後攻打西夏時,也好為各軍帶路;不願從軍的便每人發三兩銀子,任其自去。至於西夏俘虜,河東不是有很多石炭礦坑嗎?便讓他們去那裡。這些礦坑歷來事故多發,傳令各處把西夏俘虜送到礦坑,以後要盡量減少漢人下礦,此次死傷的將士也要從優撫恤。」(南宋以前稱煤礦為石炭礦)

    關勝幾人代眾將士謝過恩,又把出兵以來事情粗略講了一番,思及張揚明天還要去威勝,便紛紛告退而去。

    次日,張揚便乘鷹往威勝而來,不過一個時辰,便到的威勝上空。看著下面金碧輝煌的宮殿,張揚也知道腳下便是威勝了,只不知田虎為了建造這偽皇宮,盤剝了多少百姓心血,沒享受多久,卻又便宜了自己。隋煬帝四處建設行宮,背上了千古罵名,現在自己卻輕易得了幾處行宮,東京延福宮雖不及秦朝阿房宮和隋朝西苑廣大,但建設之輝煌奇巧應該不輸於二處。

    盧俊義正與燕青在前宮查看田虎遺留的賬目時,聽得皇宮上方有三隻巨鷹盤旋,忙騎馬趕來迎接。

    三人進地皇宮,張揚道:「莫非韓存保和黨世雄二部已去攻打汾州了?」

    盧俊義點頭道:「昨日我率兵抵達威勝,將軍恐怕晉州支撐不住,為了減輕晉州壓力,二人便帶兵去攻打汾州了。聖上可是從晉州來?」

    張揚點頭道:「嗯,昨日朕已經擊潰西夏大軍,並射殺了西夏皇帝。現在該是我們反攻的時候了。他們若去了汾州的話。應該還能捉獲一些潰兵。你二部也準備一下,明日留一部兵

    威勝,另一部隨我去攻打太原。」

    盧俊義道:「我部已休整一ri。又準備隨時增援汾州,輜重也已準備好。今日天色尚早,不如現在便上路。」

    張揚雖然也想在皇宮賞玩一天,但也知道形式難得,當下道:「你部都是原宋朝東京禁軍改編,自改編後。便不停行軍,還能再行軍嗎?」

    盧俊義道:「我部改編時已去除了老弱,剩餘都是各地精壯,宋朝軍紀不嚴,才無法形成戰鬥力。用我朝軍紀規範後,現在戰力並不亞於其他各部。」

    張揚聞言,點頭道:「如此便好,那你便去點兵。今日我們便上路。」

    且說太原城中守將張雄、項忠、徐岳本是草寇出身,後與田虎一同起兵作亂,因此被封做偽殿帥,鎮守太原。後見關勝攻無不克。也不敢抵擋,忙派人求降。關勝剛剛派人去安撫三人。三人便又聞得西夏皇帝已經帶兵攻克晉寧軍,便又殺了關勝使者,把人頭送到西夏軍中求降。西夏崇宗便也派了軍馬進駐太原,又令張雄、項忠來攻打平定軍。

    張雄到地城外紮下營寨,便讓人送信給平定軍知州。二人所帶賊兵也有三萬之眾,又得了西夏兩千戰馬,更覺聲勢浩大,平定軍不過幾千兵馬,知州一定會出城降順。因此二人便在軍營擺開酒席,並令隨軍歌姬獻樂。

    二人正作樂間,卻見使者嚎哭著進來,臉上儘是鮮血,兩個耳朵也已不翼而飛,手中還捧著一個花裡胡哨地女人衣服。

    張雄被使者攪了興致,不由怒喝道:「怎麼回事?」

    那使者哭著道:「那平定軍知州說將軍是三姓家奴,又投靠西夏,是賣國賊,連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也不如。還要我把女人衣服送給將軍,說是將軍敢攻城,一定要讓將軍血濺城頭。」

    張雄聞言,不由大怒,喝道:「匹夫無禮,給我傳令,大軍連夜攻城。」

    項忠也知張雄脾氣,知道此時勸他也是白搭,也未把平定軍幾千兵馬放在眼裡,便也去指揮兵馬攻城。

    平定軍知州看著城外滿山遍野的火把,不由暗自冷笑。

    旁邊偏將卻有些心慌,見知州面帶冷笑,便道:「賊軍勢大,現在天下又已大亂,我軍孤立無援,恐怕難以久守,大人如何還笑得出來?」

    知州道:「誰說我們沒有援兵,等到明日早晨自有奇兵來到。我們堅守一晚應該沒什麼問題?」

    偏將道:「田虎造反後,大人便讓我等時刻提防,現在城中守城器械充足,不要說一夜了,便是三天三夜也可守地。只是承天軍寨團練使地兵馬也不過一千,恐怕威脅賊人。」

    知州搖頭道:「不只是那一千兵馬。團練使剛剛送來消息,天朝已經打退遼兵,天朝皇帝的親兵也已穿過井徑,到的承天軍寨之下。正巧我的告急信到達,團練使便降了天朝,如今他們正連夜向此而來。明日早晨必可到地城下,到時裡應外合,必可大破賊兵。」

    偏將聞言,奇道:「天朝怎麼如此快便破了遼兵了?」

    知州道:「團練使信中也未多說,明日見了面,自然便知曉了,你快去安排守衛。」

    偏將聽得有了大援,心中畏懼盡去,聞言便也去部署守衛。

    不多時,戰鼓聲、喊殺聲便充斥了夜空,經久不息。由於平定軍準備充分,天色漸曙之時,張雄兵馬還未登上城頭一人,城下屍體卻已累積了數千。張雄麾下士卒連日行軍,又苦戰一宿,都已勞累不堪,看到城外累積屍體如山,也沒了銳氣,都開始拖延腳步,有些人甚至開始逃跑。

    項忠見狀,便對張雄道:「將士們已經疲累不堪了,不若讓他們吃過早飯,稍事休息再攻城,免得傷亡過大,到時被西夏人輕視。」

    張雄降順西夏,不過也是見他勢力大。來攻此地,只是想擴大地盤,也不想損傷太多實力,聞言,便也鳴金收兵。

    疲累不堪地將士們一聞金聲,便也都湧回大營,不少人更是倒地便睡。

    張雄卻沒什麼練兵地本事,只是依著他山寨的一套。平日縱容將士劫掠,使將士保持戾氣。雖然太原城中百姓,受暴虐不過,逃亡了大半,但張雄麾下上陣時卻也是悍不畏死,當然退兵時也是一窩蜂而逃了。

    張雄對士兵的混亂也未多理,當下便與項忠回大帳商量如何攻城,還未坐穩,卻聽營內已經殺聲大起。張雄二人忙出來探看,卻見營前一隻黃色勁裝騎兵離營已經不足百步。

    原來武松等人連夜趕到城外,見張雄兵馬並無防備,便急襲而來。張雄草草紮下的營寨,當然無法阻擋武松等人的衝鋒。

    眨眼間,武松便領親兵衝進營中,金槍將徐寧和石勇便各領了一千兵馬分頭砍殺丟盔棄甲的賊兵。武松則領二千人直奔中營。

    張雄卻也悍勇,雖不知武松等人是何來路,但見他們砍殺自己士卒,便也帶了幾百親兵迎來。

    武松見狀,大喝道:「天兵到此,安敢抗拒?」

    張雄聽得是天朝將士,不由一愣,略一愣神間,武松已到的跟前,暴喝一聲,已把張雄砍下馬。

    項忠也被郁保四一棍連人帶馬打作肉泥,賊兵見主將俱死,頓時作鳥獸散。

    平定軍知州見援兵已衝進賊人軍營,便也帶人包抄潰兵。

    張雄麾下戰了一夜,早已疲累不堪,無法逃脫地,便也紛紛降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