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七章 烈士陵園 文 / 孤鴻夜飛

    揚在繁英院做了一陣子誘人晨練後,便直奔勤政殿上一些政事後,見已無人出奏,便給貼身太監富貴使了個眼色。

    富貴雖然跟隨張揚時間不長,還做不到如指臂使,但用起來也頗順手了。當下會意,尖著嗓子喊道:「百官有事出奏,無事退朝。」

    這是保留自前朝的一個程序,往常富貴這一嗓子便宣告早朝結束了。眾臣有非得皇上親自處理的急事、要事的,在早朝開始之時便會都奏了,到的最後基本都是六部可以自行處理的了,也沒人願意再耽擱眾人。

    張揚正準備起身回宮時,工部尚張叔夜卻出列奏道:「京城西郊的烈士陵園已然修成,皇上是否前往視察?」

    烈士陵園是張揚為籠絡軍心出的一招,分為地方和京師兩級,與軍功掛鉤,只有立一等功者方能入葬京師烈士陵園。烈士家屬也享有一系列朝廷的優惠政策,未成年子女還有補貼。

    這樣一來便解決了戰士的後顧之憂,也不用英雄流血家屬流淚,此舉無疑會使軍中英勇之士大增,張揚在軍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鞏固。

    而且皇帝每年會定期去京師陵園祭拜,在古代皇帝可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能享受到皇帝祭拜的,只有天地宗親。京師烈士陵園也享受了這樣的待遇,無形中便與太廟比肩了,入葬京師烈士陵園也就成了足以光耀門楣地殊榮了。

    張揚初時提出祭拜事宜時。文武百官頓時對立起來。文臣們紛紛大叫著與禮不合,武臣則不住口的稱讚皇帝英明。

    畢竟文臣做出再大貢獻,想受當代皇帝一拜都很難,更不用說受歷代皇帝祭拜了。可如今一些甚至可能大字不識一個的軍漢卻能做到這一點,不能不讓他們心理不平衡,阻撓自然也是必然的。

    尤其文臣基本都是士族出身。平日過慣了高人一等的生活,對「士農工商」的排位自是十分維護。對於這種挑釁社會等級地事情自然是抱著極大的警惕,尤其讓他們無法容忍的是讓只知舞刀弄槍的軍漢排在他們之上。

    武臣對這些提高軍士地位的舉措自然是極力贊成,尤其作為一軍之將更是比普通軍士更容易獲得一等功,想想死後還能被每代皇帝祭拜便都恨不得都去戰場取些功勞了。

    張揚也想到會有阻撓,可沒想到文臣會竭力反對,引經據典,之乎者也弄出一大堆理由。

    本來朝中大佬都是梁山的老臣。又都帶過兵,每人都有一等功在身,他們對此事也是樂觀其成的。按理張揚此議應該是可以順利通過,可七部尚見自己手下的酸儒老臣都聲嘶力竭地反對,也不得不謹言慎行起來。而在朝武將魯智深又不善機辯,一時反而是反對之聲佔了上風。

    最後還是張揚實在受不了一些老儒的拽文,ducai了一次,把這事拍案決定下來。

    當然對於威望如日中天的張揚,也沒人敢說他獨斷專行,只能說是獨斷朝綱。

    張揚在現代便是特種軍人。對軍隊自然有著十二分的親切。到了古代,對那些熱血悍勇的士卒也是十分喜歡,聽得陵園建成,頓時來了興致,問道:「哦?有多少烈士紀念塔了

    修建陵園是工部之事,可入葬之事便是兵部主管了。兵部尚吳用聞言。出列道:「京師烈士陵園茲事體大,臣已派人往各軍核實烈士情況,近日便會有結果。河東、河北兩地烈士年底前該可入葬,其他地方由於地遠,恐怕得在明年春季才能入葬。」

    張揚聞言,點頭道:「此事是得慎重,今日天色尚早,各部尚便隨朕一同去看看烈士陵園。」

    群臣應命。百官自去各部衙門理事。

    張揚與吳用七人換了便裝,令武松一眾侍衛先行,他們則從側門悄然出宮。

    出的御街,頓時熱鬧了起來。空氣中充斥著各種叫賣聲,南腔北調,種種新奇的吆喝聲逗人一笑之餘,也引人往攤前觀看。雁北的馬匹,蜀地的織錦,江南的絲綢,北方地土產,只要你能想到的,在這汴京市上都可找到,偶爾還可以看見一些奇裝異服,金髮碧眼的異族。

    數十步寬的街上也是行人熙熙攘攘,比往日更多了幾分節日的喜慶。眼瞅著年關將近,四鄉八村的人都進京置辦年貨,大包小包背在身上,臉上也多洋溢著笑容。

    市上雖然不像現代商場那樣商品琳琅滿目,但也有許多新奇物件,加上各種別緻地吆喝聲,頗有些廟會的感覺,張揚的興致也是頗高。

    沿路注意著兩邊的小攤,看到中意的便駐足購買。不多時,懷裡便抱了許多小玩意。

    七部尚平日公務繁忙,加上如今身份高貴了

    僕役成群,也用不著他們再親自買東西,都有很久沒了。一時間,也是逛得頗有興致,只是今日有皇上在側,還得緊隨皇上腳步,都覺有些不過癮,想著哪天再來獨自逛逛。

    正逛間,張揚卻發現一個熟悉的小攤,攤上擺著的赫然是一對對大紅唇聯和一些長方形桃木板。看到這些熟悉的春聯,張揚腳步不由一停,駐足觀看起來。

    攤主卻是一個秀才模樣之人,見張揚雖然衣著不顯,但自有一番威儀。身後幾人也是各有威儀,知道這群人不是尋常人。雖然奇怪他們會停在自己攤前,但也不敢怠慢,趕忙起身問道:「客官,要買chun貼紙嗎?」

    感情現在還不叫春聯呢,張揚見那些春聯紙質低劣,也知道主要賣地是一些不識字的普通人家了。顯貴人家即使求不得大家之作,想來家中也不會缺少能善寫之人,斷不會來買這些劣質品。

    張揚搖搖頭,與一眾人繼續向前擠去。

    這春聯還是自己寫,才有氣氛嘛。

    好半天,張揚才與七人從鬧市中擠出城來。

    城外也是格外繁忙,人來車往,塵土飛揚。在這條通往西京的路上,大多是商賈販夫,有乘車輛的,有騎騾馬地,也有推著獨輪車趕路的。臉上都洋溢著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喜氣,腳下也都輕快十分,都想著在西北重建中撈一碗羹。世道太平與否,在這些商賈臉上也最能體現出來。

    城門一側,武松一眾侍衛早已牽馬等待,數十匹高頭大馬極是引人注目。武松等人雖然也換了便服,但各個體形剽悍,攜刀帶槍,一看便是達官貴人的護衛。

    新朝法度嚴謹,達官顯貴們也不再敢明目張膽的欺壓百姓。

    百姓對張揚這伙明顯非富即貴的人,也不再像以前一般如避蛇蠍,雖然不敢上前圍觀,但腳下都慢了幾拍,想看看這些新朝顯貴到底是何等模樣。

    進城出城的人本來便多,城門口的人腳步一慢,交通頓時擁堵起來。

    城門口的守衛雖然有心疏通,但剛剛驗過武松等人腰牌,知道是宮中之人,也不敢在他們面前放肆,只能耐心的催促著城門口的人快些。不過,這般溫柔的手段顯然沒多大效果。

    張揚見狀,趕忙飛身上馬,向烈士陵園而來。

    張揚回的宮中也有多日未騎馬了,享受了一陣飛馳的感覺,見吳用等人還未追來,才意猶未盡的緩了緩馬速。

    照夜玉獅子似乎也沒跑過癮,打著響鼻抗議著。

    張揚拍了拍馬鬢,道:「等回程時,再讓你跑個夠。」

    照夜玉獅子彷彿聽懂一般,居然安靜下來,平穩的慢跑著。

    身後緊追不捨的吳用等人見狀,也放慢馬速趕來。

    張揚還惦記著先前在春聯攤上看到的桃木,等眾人趕上,便道:「適才在chun貼紙攤上的桃木有何緣來嗎?」

    七部尚中吳用等人俱是文武全才,只有禮部尚趙明誠是文筆傳家,缺乏鍛煉,跑了這一段已是氣喘吁吁。聽得皇上問話,張嘴欲言,卻又有些中氣不足。

    「聖上……說的……是桃符。」

    張揚見他氣喘吁吁,笑道:「趙愛卿歇一歇再說,朕也不急。」

    趙明誠告罪謝恩,歇了一陣,才道:「那桃符起源於周代,據《後漢&:#8226:禮儀.|.「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ri,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可見桃符是辟邪驅凶之物。

    五代時,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在桃木板題字,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有記載的第一副春聯。

    原本桃符只是宮廷習慣,到的前朝,才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材地也有桃符轉變為紙質,只是還有一些人習慣用桃符。」

    眾人談笑間,西郊烈士陵園已然在望,雄偉的園門前矗立著兩排威武的戰士石雕。

    逼真的戰士石雕給人威壓的同時,也讓人們知道這裡棲息的是怎樣的猛士。

    張揚滿意的點點頭,與一眾人下馬進園視察。

    園前下馬也成了陵園的規矩,此後不論是權傾朝野的大臣,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到的烈士陵園,也都不敢違反這個規矩。

    園內也並沒太多修飾,只是突出莊重肅穆,加上又是寒冬,光禿禿的山丘倍添了幾分肅殺。

    到的山頂,園內便一覽無餘,張揚與一眾人在山頂略作盤桓,對工部做了一些獎賞,便又與眾人打馬回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