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二章 金遼使者 文 / 孤鴻夜飛

    大早,李處溫便令人去監視金國使者下榻的地方,若先召見金國使者,那他便得多付出一些代價,一定要讓天朝保持現在和遼國的關係,這也是他出使的主要任務,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遼國南疆的穩定。對付一個金國,遼國已是十分吃力,如果天朝再揮師北上,那麼遼國便朝不保夕了。

    誰也沒想到一向柔弱的中原,居然出會了一個氣吞山河的皇帝,半年間南征北討,打得周邊各國全無還手之力。原本已經成為遼國屬國的占城三國在天朝威懾下也又投靠了天朝,對此,遼國上下並無甚不滿,反而有些羨慕三國,可惜去年遼國上表稱臣的要求被天朝否決了。

    燕雲十八州是以前遼國先祖從漢人手裡奪得,漢人也一直有收復燕雲之志,宋太宗剛一統一中原,便迫不及待的興兵北伐,可惜大敗而歸。之後又有西夏崛起,宋朝再無力北伐。

    而現在天朝中原一統,又陣前擊殺了西夏皇帝,使其陷入內亂,之後掃滅本yu趁火打劫的大理和越李國,戰力已然遠朝宋朝。

    若說天朝沒有收復燕雲的心思,恐怕遼國也無人敢信,但若讓他們去與天朝對抗,他們也無那個膽量。歸還燕雲,無異是親手敲響自己國家的喪鐘。沒了燕雲十六州,遼國便再支撐不住與金國的對峙,僅剩的中京也不像燕京那般有許多險阻可守。

    遼國君臣最大的幻想便是能夠成為天朝屬國,保持兩國邊界不變。再不濟。也要把天朝注意力轉移到西夏,不至馬上讓遼國兩線開戰。同時,遼國也再與金國談判,希望能用一些金銀解了中京之圍。

    李處溫剛剛派出隨從,便聽得天朝皇帝宣召,趕忙隨之進宮。

    李處溫進地御房時,張揚正看著奏折,看到他進來。只是淡淡的說了聲:「你先等一下。朕批閱完這些奏折。我們再談。」

    李處溫看了看御案上那一尺多高的奏折,不由暗自皺眉,這些奏折便是看也得半日。

    不過旋即,李處溫便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天朝皇帝批閱奏折很快,每一本不會超過一百息。

    看著天朝皇帝飛快的換著奏折,李處溫更覺天朝皇帝高深莫測了。

    張揚並不知道李處溫的想法。只是翻看著六部批過的奏折。這些都是各地官員遞上來的奏折,六部已各按其職處理了。按新朝程序,已經可以發往各地了,不過為了瞭解各地詳情,張揚才要來看看,速度自然是飛快。遇到六部處理不當地也只是放到一旁,並不直接批改。

    不過盞茶時間,張揚已然把一尺高地奏折換了一個地方。

    張揚抬起頭來。彷彿這時才發現李處溫站著。指了指旁邊圓凳,笑道:「怎麼還站著啊,你我都是漢人。不用客氣,坐那裡。」

    李處溫見天朝皇帝不提自己代表地遼國,反而敘起同族,不由有些摸不著頭腦,連忙道:「小人站著便是。」

    張揚笑道:「那你隨意,朕記得上次便是你送的贖金?」

    李處溫聽得氣吞山河的天朝皇帝居然還記得自己,居然莫名的生出些激動來,恭敬的道:「小人有幸在安肅軍拜見過皇帝。」

    張揚點頭道:「看來你很得你國皇帝的信任啊,可惜遼國日落西山,你的地位也是朝不保夕了。現在你國和金國打得怎麼樣啊?」

    李處溫沒想到張揚會問他這個問題,只好硬著頭皮道:「有天朝兵器援助,我國已然擋住金國攻勢,相信不久,便能打退金國,收復失地。」

    張揚聞言,失望地搖頭道:「我現在是與一個身在異邦的同胞說話,你也不用拿那些外交辭令來應付我。遼國的情況,我早已瞭如指掌。你們現在是擋住金國攻勢了,可中京的糧草能支撐多久呢?你們國內又能平靜多久呢?」

    李處溫聽得天朝皇帝意有所指,驚道:「皇帝所言何意?」

    張揚搖了搖頭,道:「你也不用掩飾,遼國情形我早已知道。那耶律延禧昏暈無道,貪生怕死,早已失去人心。而秦晉國王耶律淳卻頗有武勇,又掌著兵權,即使耶律淳念著親情,不造反。遼國眾臣願意讓耶律延禧帶著他們滅國嗎?只要有人給耶律淳黃袍加身,他不反也得反了。只不知道這一天還有多遠呢?」

    遼國情形也確實如此,契丹大小貴族

    延禧已然失望之極。金國攻上京,他逃往中京,金剛有向中京進軍之勢,他便又逃往南京,可說是望風而逃。他們自然也不敢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這樣一個皇帝身上,只是如今金國和天朝都虎視眈眈,契丹大小貴族才不敢妄動。

    李處溫對國內局勢也有察覺,他的靠山權臣蕭奉先,卻是仗著耶律延禧的袒護,才能隻手遮天。一旦耶律延禧失位,那作惡多端的蕭奉先肯定會被第一個剷除,而被蕭奉先一手提拔地他下場也可知。這些日子,李處溫也是苦思對策,可惜一直無法破局。主動擁立耶律淳,但又摸不清領兵與金國對峙地耶律大石態度,若是他依然效忠耶律延禧,那南京一政變,萬一他像耶律余睹一般投了金國,再引金兵報復,那時遼國便再無抵擋之力了。國破之日,那自己也逃不過一死。

    聽得天朝皇帝再次提起自己目前的死局,李處溫也不由面露怯se。

    張揚記得歷史上便是李處溫和耶律大石等人擁立的耶律淳,見他表情,也知道他們還沒默契,又道:「我與耶律大石有過一面之緣,知他有雄心壯志,對耶律延禧也早已不滿。他掌握著你國一半兵馬,而南京防務卻由耶律淳主管,只要有人擁立耶律淳登基,耶律大石必然擁兵響應,到時你國便要變天了。不說了,即使真有人有這個眼光,也不過是你遼國再一個權臣,還不放在朕眼裡。你國和金國已然陷入苦戰,武器需求必然甚大,只要你們有足夠地錢,朕便可以賣給你們。」

    李處溫見張揚又自稱朕,知道他是以天朝皇帝的身份說話。繼續出售武器,也就意味著天朝短期內還不會北上,自己的任務已然達成,連忙躬身道:「多謝皇帝厚意,外臣回去後便把這個好消息回稟給我國皇帝。外臣對那煙花也十分感興趣,不知道皇帝可否售予我國一些,也作慶典只用。」

    張揚聞言,不由玩味的看了李處溫一眼。這煙花乃火藥做成,若讓他們買去,必然可以破解火藥成分,雖然火藥配製比例甚多,但若讓他們瞎貓裝上死耗子也說不定。

    揮手道:「煙花乃禁物,只有我國宮廷才能燃放。你下去,朕還要召見金國使者呢。」

    李處溫也不過是試驗一下,見占不得便宜,便也行了一禮,告退出來。

    看著前面雄偉的大殿,李處溫不由思緒萬千。天朝皇帝是什麼意思呢,和自己聊那些話。他怎麼就敢斷定耶律大石對耶律延禧不滿呢。

    李處溫正想間,卻聽得身邊一人道:「跟我走出宮。」

    李處溫被打斷思緒,抬頭見是領自己進宮的侍衛,忙道:「辛苦大人了。」

    李處溫思索了一路,終究百思不得其解,出的宮中看著繁華的街市,也做了一個決定。

    以天朝皇帝的英武,他的判斷一定不會有錯。

    人類便是這樣,一旦一個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手對他的決定也會採信幾分。

    金國使者李善慶聽得皇帝召見,便也馬上趕進宮中。

    張揚給他賜座後,便道:「不知你來所為何事?」

    李善慶見天朝皇帝如此直接,便也道:「奉我國皇帝命,希望與貴國結為盟友,夾攻遼國,到時燕雲十六州歸貴國,其餘州縣歸我國。」

    張揚搖頭道:「我國立國不久,國內尚不安穩,攻打遼國之事暫未提上日程。如果你只為此而來,恐怕要白走一趟了。」

    金國上下其實也對此事並不抱有什麼期望,要是天朝有心北上,那也不會向遼國售賣武器了。

    李善慶見果然如此,便也道:「雖然不能與貴國並肩作戰,我國希望可以與貴國互通有無,我國可以出售上好的北珠、人參、貂皮等物,也希望可以買到貴國的武器、布匹、茶葉等物。」

    張揚知道他們目的不過是和遼國一樣買兵器,女真被遼國限制鐵器流入,現在雖然攻佔了許多州府,但製造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女真只能通過海路來交易,即使給他一座兵器庫,他也全搬不走。

    當下笑道:「這個倒是可以,只要你們有錢,便可購買你們想要的。」金國使者見目的輕易達成,也是大喜謝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