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大道小說網 9、王仙芝盟誓滅李唐 黃巨天割袍抗聖旨 文 / 朱長孝

    第九回:王仙芝盟誓滅李唐黃巨天割袍抗聖旨

    老和尚賢智心胸險惡,起了圖財害命之心,領著寺內幾十個僧人溜進李克讓所睡禪房。李克讓的隨從渾通睡至半夜起床上廁所,剛進茅房就聞院中傳來嘈雜的腳步聲,渾通向外望去,只見幾十個僧人或拿刀斧,或持棍棒,踹開李克讓等人的房門,一擁而入。只聽裡面一陣撕心裂肺的喊聲,眾惡僧大開了殺戒。

    可憐李克讓等左右隨從防備不及被僧人盡皆害死。渾通只是個文吏,不通武藝,只得趁眾僧人殺戮之時,順後門逃走。渾通自己迷了路,稀里糊塗跑到了濮陽。此時,濮陽已被王仙芝、黃巢的義軍攻佔,起義軍正在此地招募兵馬。四方苦於苛征暴斂的百姓,藏於林谷之中的匪寇,爭先投奔義軍。渾通心想自己盤纏用盡,沙陀族人又遭朝廷追繳,如今已是走頭無路,便在此投奔了起義軍。

    此時,黃巢與王仙芝兩位起義軍首領在濮陽會合。眾起義軍首領歡聚一堂,黃巢道:「如今眾浩劫會師濮陽,我欲與兄長合兵討伐京師。」

    王仙芝道:「朝廷**,官軍無能,長安早晚必破。只是李唐滅亡,擁立誰主天下?」

    黃巢道:「仙芝哥哥首舉義旗,率先起兵,若得天下,自然是兄長為君。」

    王仙芝大喜,言道:「自古皇帝家天下,我若能當一朝之主,定將四海平均分封眾好漢,絕不食言。」

    「好個平均分封。」黃巢道:「既然哥哥如此仗義,不如盡早立個旗號,以愚弟之見,就叫『天補平均大將軍』如何?」眾人連聲贊成。至此,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號令四方起義軍。黃巢與王仙芝率領手下眾將,設香案聚義盟誓共滅李唐。

    大唐朝廷屢調官軍,卻屢戰屢敗。王仙芝又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使得京師震驚。大唐尚書右僕射王鐸,字昭范,他向皇上獻計奏道:「陛下可派使節招安王仙芝,若王仙芝肯降乃僅封其一人,反賊眾多卻均不得封,定有離心之人,不戰而漸疏其左右。」僖宗聞言以為此計可行,中書令王鐸著遣派特使裴渥持皇帝詔書赴義軍大營。

    三日之後,裴渥持皇帝詔書來至義軍大營。王仙芝滿懷欣喜正欲接旨。黃巢勸道:「諸位兄弟在三賢寨結義之時,曾立誓共舉大業。如今多少將士屍陳沙場,才換得今日之勢。倘若兄長受朝廷招安,戰死將士安能瞑目?」

    王仙芝言道:「我率眾家兄弟轉戰南北,而朝廷四處圍剿,將士們多被牽連三族,使得家眷受罪,累及滿門,仙芝心中不忍。此番招安為官,我等眾人皆可得朝廷名分,光耀門楣,免得再背這反賊之名。我意已決,聽封便是。」眾人只得隨王仙芝將唐使裴渥迎入帳內,裴渥帳中宣詔,眾義軍首領等跪受詔書。聖旨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悉聞山東民變,禍及諸州。朕體察萬民疾苦,深知王仙芝舉義皆事出有因,甚是憐憫。今爾等有拳拳報效之心,遂不忍降罪討伐,並一概赦免。特旨撫慰招安,授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賜賞黃金兩百鎰,白銀一千兩,紅絹一百匹,佳釀五百壇。詔書所至,勿負朕心。欽此。」

    王仙芝接旨謝恩,裴渥抱拳賀道:「恭喜仙芝,賀喜仙芝,今後你我同朝為官,還望多多照應。」

    王仙芝道:「同喜,同喜。」

    兩個人相互稱賀道喜,卻再沒有詔書封賞其他起義兄弟,在一旁的黃巢勃然怒道:「我等與仙芝共立大義,情若天地,今君獨取官而去,試問五萬窮苦兄弟,何處安身?」言罷揮拳要打王仙芝,眾人皆上前勸阻。

    孟絕海道:「我等盟誓造反,若王大哥奉旨招安自可為官,我等另立他處。」言罷葛從周、朱溫等人皆隨聲和之,即而眾人群起喧嘩。

    只見黃巢拔刀割下二尺戰袍,置於案上怒言:「仙芝自去當朝廷的押牙,巢以斷袍為誓,自領兵馬再立大旗。」軍師尚讓見黃巢斷袍絕義,趕忙勸道:「巨天何因一道詔令,絕兄弟之情?」

    黃巢問道:「王仙芝受朝廷加官進爵之時,可曾想到起義的眾兄弟?」遂與葛從周等人離去,王仙芝自覺慚愧,只得不受詔書,打發走了使節裴渥。

    黃巢與王仙芝割袍斷義,兩人各率一支兵馬離去。黃巢領兵繼續在中原與官軍交戰,而王仙芝只得攆走裴渥,率起義軍向荊州進兵。

    偏巧這一年黃河氾濫,上千里莊家被淹。朝廷苦於徵繳起義軍,搞得國庫虧空,無錢賑災。數十萬飢餓窮苦百姓紛紛加入的起義軍,使得朝廷平亂越平越大;官軍剿賊,越剿越多。黃巢在中原聲勢與日俱增。

    過了半月,黃巢起義軍已有二十萬之眾,乃命朱溫為鄆州留守,其餘人等隨黃巢率義軍二十萬人南下。起義軍行至芒碭山,路遇一山寨攔住去路,名曰「張飛寨」。

    這張飛寨中有兄弟三人,大爺名叫張歸霸,字正臣;二爺名叫張歸厚,字德坤;三爺名曰張歸弁,字從冕,兄弟三人皆是清河人氏,自稱與張飛同宗,佔據此寨為王。

    黃巢一見此寨頗有氣勢,設五丈高箭樓一十二座,山寨木牆高築,嘍囉兵在上巡遊放哨。黃巢對葛從周言道:「我觀此寨氣勢不凡,必有能人在此山中。」

    葛從周問道:「兄長之意,莫非是要收復此寨,以壯兵馬?」

    黃巢言道:「我等廣納四方豪傑,共舉大事,今日就當先取此寨。」話音未落,只見山寨木門打開,兩隊嘍囉兵分列左右。中間一員武將拍馬而出,此人濃眉虎目,方臉大嘴,身長九尺,頭戴黃金豹子盔,身著亮金鎧,坐騎寶馬金睛墨角獸,手持一對短柄蛇矛,名曰蛇矛雙尾芯,歲數十**歲,此人便是三賢寨的三寨主張歸弁,人送外號「小典韋」。

    張歸弁立馬寨前,高聲叫道:「爾等何方兵馬,來犯我張飛寨,豈不知本寨主矛下不認人!」

    黃巢言道:「小娃娃說話好無理,速叫你家長輩出寨答話。」

    張歸弁言道:「除非你等線勝我手中雙矛」言罷,躍馬而出。義軍中有部將孟楷手持朴刀,策馬殺來。二將戰至一處,不過三四回合,孟楷便招架不住,敗退而回。黃巢暗自稱奇,又有孟絕海躍馬而出,張歸弁揮舞雙矛大戰孟絕海那一對花托熟銅窩瓜錘。張歸弁年齡雖小,但力氣驚人,與孟絕海較勁不分高下。正是:

    雙矛勝似猛張飛,力大猶如小典韋。

    牛氣敢鬥孟絕海,三賢寨前煞風雷。

    張歸弁正與孟絕海酣鬥,忽聞身後有人鳴鑼,張歸弁閃過孟絕海大錘,調轉馬頭退回陣中。原來是二寨主張歸厚來至陣前。張歸厚一看義軍隊伍的打扮,便知不是官府兵馬,抱拳問道:「不知來者是何方好漢,可通姓名?」

    黃巢一看著張歸厚到比那少年懂些禮貌,便言道:「我乃山東黃巢是也,今欲借山寨之路通過,卻被那娃娃攔住去路。」

    張歸厚言道:「原來是沖天大將軍黃巢,幸會幸會,既然都是綠林兄弟,欲請眾好漢寨中一敘。方才家弟年幼無理,望好漢海涵。」

    黃巢見張歸厚卻有誠意,便與眾人進了山寨。張歸厚、張歸弁兄弟二人將義軍眾將請至三賢廳前,見有一人身高八尺,目如牛眼,頷下短髯,身著混紅袍,此人便是大寨主張歸霸。

    張歸厚為兄長張歸霸介紹一番黃巢等人,張歸霸施禮相迎,言道:「原來足下就是靠販鹽起兵的沖天大將軍黃巢,久聞大名,今日相見真是三生有幸。請到廳內入座。」

    眾人這才紛紛見禮,賓主就坐,黃巢猛然看見廳上懸有一副畫像,這畫像似曾見過,黃巢心中一驚,暗想這不是別人,乃是當年造反的龐勳。

    黃巢問道:「敢問張寨主因何堂前掛有龐勳畫像?」

    張歸霸言道:「家父張處讓乃魯南武術第一大家,曾是龐勳麾下偏將,後隨龐勳戰死。惟恐朝廷緝拿,我兄弟三人便在此山間打家劫舍。」

    黃巢言道:「大丈夫在世無為,豈不如同枯木修朽枝一般。今朝廷昏庸,百姓遭難,公等皆是好漢之後,寨主何不扯旗舉義?」

    張歸霸言道:「我兄弟三人早有此心,只恨未遇明主。今逢沖天大將軍到此,歸霸願率山中八百弟兄,隨黃公起義。」張歸厚與張歸弁也隨聲附和。

    黃巢大喜,對眾人言道:「我等正欲進兵江南,可一同南下。」張歸霸三兄弟大喜,捨棄山寨,隨黃巢一同南征。

    這一天,有士卒來報,說有王仙芝部眾四千餘人來投,黃巢等人不解,便帶出城去看。但見領軍之人乃是王仙芝的軍師尚讓,身後跟隨著部將李讜、楊能、霍存等人。黃巢認得這些起義將官,便出營迎接。尚讓見黃巢出城與眾將將下馬跪拜,黃巢不知何故,扶起尚讓問道:「諸位首領,今日何故這般光景?」

    尚讓答曰:「朝廷又傳聖旨誆騙義軍,王仙芝中了官軍詭計,已在黃梅戰死。」眾人聞聽不由悲極而泣。

    黃巢把眾將士接入營寨,並立王仙芝立了靈位,命三軍將士皆戴孝,做了一番悼念。眾將靈前圍坐,黃巢曰:「前些日子,聞聽王仙芝在陳州、蔡州大捷,因如此慘敗呀?」

    尚讓答曰:「皇上命太監楊復光遣人招安王仙芝,王將軍遣家兄尚君長等往京師納降,官軍都招討宋威派兵半道劫殺,家兄被生擒獻入京師,冒領軍功說是臨陣生擒。終將君長等押至狗脊嶺盡皆梟首。」話至此處尚讓淚流不止。

    葛從周言:「既是中計,何以如此慘敗?」

    尚讓稍拭淚水言道:「申州之戰為曾元裕所敗,折去兩萬人馬。官軍追至黃梅,大軍四面被圍,王將軍別無出路一擲決戰,死於亂刀之下。我遂招集殘部四千於人,幾經轉折前來投奔。」

    孟絕海言道:「狗日朝廷屢次招安,卻又自食其言,以失信於天下,我看大哥當早立旗號,滅他娘的唐朝皇帝!」

    尚讓言道:「孟將軍所言極是,望巨天早立旗號,以成大業。」眾人皆勸黃巢立號。

    黃巢在眾人推舉擁簇之下,自封「沖天大將軍」,拜尚讓為軍師,命孟楷為先鋒,路上百姓響應,人心所向,將至杭州。杭州刺史董昌,字開亭,臨安人氏,招榜募兵,團練鄉勇以抗義軍。榜文一出,便有二人來投,一個名叫錢鏐,字具美,另一個叫顧全武,小字三郎,皆是臨安人,兩人本是好友,又通武藝,故而投軍立功。

    董昌一見錢、顧二人心中甚喜,錢鏐眉分八彩,目若朗星,相貌雄偉;顧全武身形彪悍,高大魁梧,在鄉勇之中武藝最好,便命錢鏐、顧全武二人位副將。

    兩日後,探子報道:「黃巢麾下先鋒官孟楷率三萬人殺來!」董昌命錢鏐為兵馬使,前往鑒山迎戰,問道:「將軍用兵多少?」

    錢鏐答道:「兵貴精不貴多,我與顧全武同去,五百騎兵足矣。」董昌即命錢鏐於杭州軍中自行挑選五百精騎兵前往迎敵。

    錢鏐與顧全武商議道:「敵眾我寡,當以少勝多智取也。」錢鏐選兵二百,多備弓箭旌旗,伏山谷險要之處。顧全武率精兵,伏於賊兵來路,等賊兵過險,放信炮為號,弓兵射箭,揚旗吶喊,以助兵勢。知

    分撥已定,遙見先鋒官孟楷率兵入谷。忽聽得一聲信炮,兩側箭弩齊發,旌旗漫野。義軍大驚,不知滿腹多少人馬。三聲信炮,顧全武率三百精兵,山坡衝下,孟楷大驚,慌忙撤兵,義軍大亂,自相蹂踏。顧全武斬首八百餘級,義軍大敗退出山谷。

    錢鏐出令鳴金收兵,顧全武得勝而歸,問道:「賊人大敗,何不乘勝殺個痛快?」

    錢鏐答言:「賊人幾十萬大軍在後,不可輕敵。南面有一村,名八百里,山勢更險,我軍當以逸待勞。」乃率兵往八百里屯兵。

    孟楷頭陣失利,黃巢大怒,即令孟絕海鎮前軍,葛從周領左軍,鄧天王督右軍,朱存押後隊,二十萬大軍彌山蔽野,浩蕩進兵。

    軍至鑒山,未見官軍,派人四下搜尋鄉民打聽。幾個軍卒尋來一個柴夫,葛從周問道:「杭州兵逃往何處?」

    柴夫答:「南面有村八百里,那裡便是。」

    孟決海是個粗人,不知「八百里」是地名,不問明細,便報黃巢:「杭州府兵在南面山中,屯兵八百里。」

    黃巢大驚,乃歎道:「前番五百卒,尚使孟楷大敗,況八百里屯兵乎?杭州不可得也!」

    孟楷先吃敗仗,正想將功補過,遂獻一策,奏道:「大哥休慮,用兵之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何不塹山伐林,自尋一條大路。」有分教:

    八百里屯五百兵,錢鏐奇險勝威名。

    孟楷無計當有計,苦教三軍開山陵。

    不知孟楷開山鑿路之計可行與否,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