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大道小說網 35、越州城錢鏐明功過 新登鎮羅隱論成敗 文 / 朱長孝

    第三十五回:越州城錢鏐明功過新登鎮羅隱論成敗

    杭州城破,李邈梟首,城內所屬部吏無不歸順,惟有一人立而不降,此人正是吳程。錢鏐問吳程道:「汝乃何人?因何不跪?」

    吳程言道:「吾乃山陰吳程吳正臣,錢將軍豈不聞大丈夫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李邈若聽我之言,焉能有你錢鏐今日?吾雖一介寒士,恥於我主兵敗之辱,寧殺身取義,不願獻媚敵首。」

    吳程此言一出,左右將士均欲拔劍將其斬殺,惟有錢鏐笑道:「吳先生膽識令錢某佩服之至,左右快為吳先生賜坐。」

    錢鏐起身走至吳程面前,兩手抱拳言道:「吳先生請受錢鏐一拜!」說著錢鏐行大禮而拜,吳程大驚趕忙還禮言道:「吳程何德何能安敢受此大禮。」

    錢鏐言道:「吾早聞先生博文通達,有經邦濟世之才。錢鏐欲匡扶李唐基業,求賢若渴。先生華年俊才,不知可願與錢鏐共立大業否?」

    吳程聞聽此言,趕忙跪倒曰:「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今欲錢將軍,乃感將軍知遇之恩,吳程願隨將軍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錢鏐大喜,錢鏐令吳程代任刺史之職,並赦免歸降的所有大小官員,一概官復原職,杭州城內轉悲為喜。正是:

    自古英雄惜英雄,王者霸氣量能容。明爭暗鬥識忠奸,出生入死分賢庸。

    管仲計殺齊桓公,魏征謀誅唐太宗。禮賢下士抹舊恨,錢鏐無愧海中龍。

    錢鏐攻佔杭州,名聲大振,朝中皇帝聖旨來到,加封錢鏐為浙東、浙西諸軍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全力討伐董昌。錢鏐在杭州招榜安民,得兵馬三萬餘眾,令大將軍顧全武為先鋒,大軍直逼越州。

    書說簡短,錢鏐大軍一路之上與百姓秋毫無犯,且出師有名,竟無越兵敢來阻擋。三日後兵臨越州城西。錢鏐發兵突然,董昌倉促率兵於城西迎恩門列陣,越州兵馬陣中高挑一面大旗上書五字曰「大越羅平國」,董昌頭戴九龍盤珠冠,身著杏黃緞子莽龍袍,跨下一匹千里銀河白龍駒,如同帝王模樣。錢鏐拱手言道:「千歲在上,恕錢鏐甲冑在身,不能下馬叩拜。」

    董昌問道:「錢鏐將軍,當初你我共創大業,情同手足,如今因何心懷異志,發兵討我?」

    錢鏐答道:「千歲位居將相,爵至郡王,享有江浙富庶之地,竟敢自立稱帝,禍亂天下。錢鏐率兵此行,乃望千歲伏罪改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望千歲珍重。」

    董昌心理明白,錢鏐大軍士氣正旺,兵馬雄厚,倘若一戰,越軍必敗。想到這裡董昌言道:「錢將軍,本王也曾想悔過,望將軍容我思慮一夜,明日定有答覆。」

    錢鏐言道:「千歲請便,錢鏐在此恭候。」董昌下令收兵回城。

    董昌回至行宮,急召謀士李瑜商議道:「今錢鏐率兵三萬,一路所向披靡,各道兵馬觀望不敢出戰,如之奈何?」

    李瑜問道:「當日勸千歲自立稱帝的吏官是誰?」

    董昌答道:「乃是大學士吳瑤。」

    李瑜言道:「大王可知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漁陽三鎮叛亂,駕幸西蜀,馬嵬驛六軍嘩變,玄宗便借楊國忠、楊玉環兄妹人頭,以定軍心。如今援兵難解燃眉之急,大王可效仿前人,誅殺勸位稱帝的吳瑤,以謝罪當今萬歲,可保錢鏐退兵。」

    董昌思慮片刻言道:「實出無奈,也只有如此。」當晚派三百甲兵將大學士吳瑤緝拿,吳瑤被押至越王府,哭泣問道董昌:「為臣何罪,陛下要拿我是問?」

    董昌言道:「本王知道你輔佐我開國有功,奈何錢鏐率軍問罪,所向披靡,只得借汝項上人頭,緩解越州危急了。」吳瑤一聲慨歎,悔之不已。正是:

    昔日輔佐勸稱王,今朝問罪替主當。

    大業沉浮隨江海,點點露水化寒霜。

    次日天明,越州城門大開,只見董昌改著郡王袍,左右只有親兵千餘人。前邊繩索捆綁,押著吳瑤一家滿門四十口。錢鏐率兵列陣,見董昌出城,錢鏐問道:「千歲一夜熟慮如何?」只見董昌翻身下馬,跪地言道:「昌德郡王董昌特來請罪。」

    錢鏐見此景,下馬走近董昌跟前,扶起董昌言道:「郡王千歲,能浪子回頭,乃江浙之幸、社稷之幸,錢鏐願為千歲稟奏當今聖上,以息聖上之怒。」

    董昌不覺淚下,對錢鏐哭訴道:「董昌犯下謀逆大罪,慚愧不已。今已緝拿勸我稱帝的佞臣吳瑤滿門,獻於將軍麾下,請朝廷治罪。另有錢財兩百萬兩,綾綃八百匹贈與將軍犒賞三軍。」

    錢鏐拱手稱謝,並緝拿吳瑤滿門押赴京師問罪,三萬大軍回兵班師。昭宗皇帝李曄念董昌當初進貢納賦頗有功勞,頒詔赦免董昌罪過。朝廷將謀臣吳瑤以謀逆大罪滿門抄斬。

    董昌聞錢鏐退兵之後,駐紮淮南。董昌對麾下文武官員言道:「錢鏐率軍駐紮淮南,相距甚遠,百姓之中傳言江浙有神鳥天降,本王當立,此乃天意。我欲再立大越羅平國,諸位以為如何?」

    謀士李瑜言道:「錢鏐剛剛退兵,千歲既已改過,二度稱帝恐失信於天下。」

    董昌言道:「先生多慮,錢鏐本欲滅我,乃何本王命繫於天,天不滅我,區區一個錢鏐又能奈我何?此番本王當先下手為強,以免再讓錢鏐乘機而入。」董昌遂令再立大越羅平國旗號,改年號為順天元年,令謀士李瑜為宰相,李暢之為大將軍。於浙北設立烏敦大營、光福大營,以備錢鏐南下。

    一日,錢鏐在府中與皮光業、吳程二人論畫。忽有下人稟報,嘉興傳來十萬火急軍情。錢鏐速令報探來見,報探稟道:「董昌再度稱帝,改年號順天,設烏敦、光福大營,恐有興兵北上之意。」

    錢鏐聞聽拍岸怒道:「董昌賊子,反覆無常,吾當再度南下,誅殺亂賊。」

    吳程言道:「下官以為,主公可分兵兩路,一路救援嘉興,防越兵北上;另一路駐守杭州,確保重鎮不失。」皮光業亦贊成此策。錢鏐遂令大將顧全武率兵一萬馳援嘉興,錢鏐自帶兩萬兵馬進駐杭州,皮光業即可起草奏章,飛報京師。

    話分兩頭,先表海龍王錢鏐率兵兩萬再入杭州,城內城外各設一營,遙相呼應。當日傍晚,錢鏐親自巡營,察看營盤兵馬。巡至城外大營,忽見西南方在殘陽映射之下,有青白二氣扶搖而生,錢鏐歎道:「此間生有祥瑞,必是天賜賢才於我。」遂令左右精壯護衛二十餘人,奔往西南方向。

    錢鏐飛馬奔馳,見離青白煙霧越來越近,且有人家炊煙裊裊。忽聞得有人唱道:

    「秋江待晚潮,客思旆旌遙。細雨翻蘆葉,高風卻柳條。

    兵戈村落破,饑儉虎狼驕。吾士兼連此,離魂望裡銷。「

    錢鏐望去,見一老樵夫,坐在青石之上,盡興吟唱。錢鏐近前詢問樵夫道:「敢問老者,此間何處?」

    樵夫答曰:「此乃新登鎮雙江村。」

    錢鏐問道:「我見村中有青白二煙,扶搖升起,是為何故?」

    樵夫答曰:「此青白二氣出自鼉江之上,人言『獨異二公生不凡,青白二氣吐波間』。這白煙乃指杜建徽,與其父杜陵追隨海龍王錢鏐,已經出仕。青煙乃指村中一隱士名曰羅恆,自名羅隱,人稱江東生。方纔我所唱之歌,便是羅先生所做。」

    錢鏐聞聽此言,心中才明白,杜陵之子杜建徽早就知曉,只是這羅隱,久聞大名卻未曾相識,若得羅隱起不是又得以賢良,想罷錢鏐謝過樵夫,便往村中去了。

    說道羅隱此人頗有名望,早年是個屢試不中的秀才,因戰亂頻起,朝廷動盪,便隱居老家不再尋仕途,自號江東生。錢鏐打聽羅隱住處,見有竹園一座,錢鏐輕叩竹門,見一小童開門。錢鏐問道:「此宅可是羅隱羅昭諫之宅?」

    小童打量錢鏐一番言道:「正是,敢問官爺可是興兵南征的臨安錢鏐將軍」

    錢鏐一驚言道:「在下是正臨安錢鏐,不知仙童事如何知道本官姓名?」

    小童言道:「我家師傅昨夜觀星象,言今日必有貴人來訪,江浙首貴乃臨安錢鏐也。」

    錢鏐笑道:「家師果然神算,有勞仙童待我前往拜訪家師。」

    小童言道:「錢將軍可隨我來。」錢鏐令左右門外守候,自與小童前往內宅,小童引錢鏐進入內堂,見一書生模樣之人正秉燭而讀。小童躬身言道:「師傅,錢鏐將軍已經迎道。」

    羅隱放下書本,轉身相迎,只見這羅隱身長七尺,面白如玉,短髯頷胸,風骨奇偉,髮髻之上紮著一頂清風五行冠,身著青色長衫。錢鏐拱手行禮言道:「臨安錢鏐,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南征之餘,特來拜訪。」

    羅隱還禮言道:「新登小儒羅隱,未曾遠迎,還望錢將軍多多海涵。」言罷,二人分賓主而坐,羅音令小童奉茶。錢鏐品茶環顧,見東牆之上有羅隱自題詩一首,上書:

    六載辛勤九陌中,卻尋歸路五湖東。名慚桂苑一枝綠,鱠憶松江兩筋紅。

    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惟慚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

    飲茶片刻,錢鏐問道:「久聞新登鎮有名士江東生,今日得見乃是三生有幸,但不知先生何何胸懷大志,卻隱居於此,何不報效朝廷,成就一番功業?」

    羅隱笑道:「羅隱懶散於村間野外之人,將軍怎言我胸懷大志?」

    錢鏐言道:「牆上自題詩中『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之句,可見先生早年志向高遠,卻懷才不遇。『他日蒲帆百尺風』足見先生隱於村野,卻尚存志士豪情。」

    羅隱搖頭歎道:「我早年也曾有舉士之心,豈不聞『出身論門第,做官靠援引』,奈何朝庭昏庸,民變四起,到不如隱於村間,藏身山林,到也安寧快活。」

    錢鏐言道:「先生有定國安邦之志,且才高八斗,能博聞強記。鏐欲請先生出山,共舉大事。不知意下如何?」

    羅隱言道:「世人言皆稱海龍王乃江浙當世貴人,在下願聞將軍之志?」

    錢鏐言道:「當今天下,李唐衰微,群雄四起。梁王朱全忠一介潑痞卻能獨霸中原,擁兵百萬;晉王李克用漠北胡虜而虎踞三晉,猛將如雲;荊楚趙匡凝、江淮楊行密,兩川王建,西歧李茂貞各存雄兵,虎視皇綱。錢鏐有心平定諸侯而服四海,匡正李唐以定天下,奈何兵不及梁,將不如晉。方今日到此,拜訪先生,以求成大事之計。」

    羅隱聞聽大笑言道:「人言江浙有神鳥伏爪,今見將軍,神鳥就在眼前。」

    錢鏐不解,問道:「先生因何大笑,神鳥與錢鏐何干?」

    羅隱言道:「我聞將軍之言,句句出自肺腑,梁王朱全忠、晉王李克用鼎力中原,卻離將軍於千里之外,不足懼也。西歧李茂貞、荊楚趙匡凝不過一鎮兵馬,難成大事。我夜觀乾象,將軍此番南征,必可成就大業於江浙。將軍當年渡江夜襲劉漢宏,將帥之才,江浙無人不知,今又兩番討逆董昌,忠心銘於朝廷,信義誠服社稷,佔據江浙,海龍王何愁大業不成。」

    錢鏐歎道:「聞先生之言,乃孔明在世,魏征重生,一席教誨使錢鏐如撥雲見日,令我茅塞頓開。今欲請先生出山,不知尊意若可?」

    羅隱言道:「將軍言重了,在下只是胡言一番,安敢為將軍定興邦大業。」

    錢鏐言道:「錢鏐求賢若渴,江浙此番大戰,有傷黎民百姓。還望先生應蒼生之願,上扶朝廷,下安黎民,實乃江浙百姓之幸。」

    羅隱沉思片刻,起身跪倒於地,對錢鏐言道:「羅隱生不逢時,卻得將軍信賴。男兒當背萬民之苦,身兼社稷之憂。今遇明主,安能不從。」錢鏐大喜,趕忙扶起羅隱,欲邀往大營,羅隱言道:「家事尚未交待,明日天明定當投報。」錢鏐應允,辭別羅隱回至大營。

    次日天明,羅隱安置家人妥當,一路前往錢鏐營中。錢鏐在杭州大營,列隊相迎,引羅隱與眾人相見,諸將官也曾聞羅隱有才,各有稱道正是:

    梟雄欲立訪賢良,良弼共輔可興邦。

    濟世安民成夙願,江浙成就海龍王。

    董昌為拒錢鏐兵馬,在嘉興城外設有烏敦、光福兩座大營,各有兵馬一萬人。烏敦大營主將名叫徐淑,湖州人氏;光福大營主將名叫魏約,淮南人氏。二將圍困嘉興,顧全武率一萬兵馬據守嘉興。顧全武率兵出城,兵臨烏敦寨前,吳敦寨大將徐淑出寨迎戰。顧全武出馬叫陣,有越州小將白正出陣迎戰。二將交鋒,僅戰四五回合,白正便被顧全武槍挑馬下。徐淑大怒,親自上陣,顧全武挺槍相迎,大展十個回合,徐淑竟不能勝,虛晃一槍敗回陣中。顧全武對部下高聲呵道:「破敵奪寨,就在今日。擊鼓!」只聞得鼓點急促,擂聲大震。杭州將士直撲越州兵大營。徐淑慌忙下令退回寨中。顧全武殺至寨前,只見寨中土堡之上碎石紛飛,亂砸而下;箭樓之中,弓弩交替不息,射殺甚急。此寨五丈設一箭樓,十丈築土堡,柵欄連環,上綁尖刃,埋伏弓手甚是厲害。顧全武未曾想此寨箭樓、土堡相互呼應,中間夾有弓手,竟難以攻破,又見左右折去兵馬甚多,只得退兵。

    三日之後,顧全武率兵欲從光福大寨,破襲越兵。光福大寨主將魏約更是固守不出,逢杭州兵馬來戰,只以飛石亂箭驅之,顧全武只得收兵。正是:

    飛石雨箭顯神威,壯士奈何萬骨堆。

    屍橫沙場化風塵,血流陣前映餘暉。

    此二寨堅固異常,兩番交鋒,無功而返,顧全武恐耽擱十日長久,貽誤軍機,如何破敵為好,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