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二章 檄文 文 / 沉睡的天空
三國隨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
(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本章袁紹和曹操正式翻臉,並由陳琳寫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頭疼治好的討曹檄文,從這個角度看,曹操還得謝陳琳才對。
陳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為文學家的曹操都稱作好,那自然是好的,當然今天我們不是來討論這檄文的好壞,而是來說說這檄文的。
檄文,是什麼呢?他是一種主要用來聲討和徵召的軍事文書,這類文書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辭誇張,帶有極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寫檄文的要求文筆好,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學家結合起來的原因,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戰國時期善於動嘴皮子的張儀先生寫的。(委任下屬和迎接上級曉諭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種功能,但是現在我們大都只知道軍事類的檄文了,這很大就得益於這些文學家的貢獻。)
我以前在大學裡學應用文寫作,要學習各種文書寫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來這檄文也是要學的應用文之一。當然哦,細說起來,我們現代也是有檄文的,不過名字改了,叫宣戰公告,戰前動員諸如此類的東西。
雖然說正式的檄文是戰國才出現的,但是廣義上的檄文在戰爭出現不久就出現了。檄文是和戰爭和文明直接掛鉤了,最遠古的檄文是什麼呢?
最早的檄文不是宣戰公告,早期部落戰爭,雙方連語言都未必相通,就算宣戰了也不知道啊,所以一開始的檄文不是宣戰給外人聽的,那是給自己人聽的?
這個也對,也不對!古代時候迷信,這天,神,鬼,祖先比自己重要,這凡是大事,尤其是打仗了,就要占卜,這時就要準備一段說辭給上頭那虛無縹緲的東西聽,當然啦,想來也不會說自己的壞話說敵人的好話,基本上就是說敵人怎麼怎麼欺負我了,我乞求您的幫助,給我啟示等等,這萬一占卜結果好了,那就軍心大振了。而最初的檄文也就在祭司的口中成型了。最初的檄文最重要的一點是批評敵人,這我說敵人壞話給神聽,讓神詛咒死你最好!
當然,這後來打仗的次數多了,這一來,占卜不一定有好結果,二來嘛,這整天孝敬上頭的,從來不給我們准信,虛假信息太多,還不如說給戰士們聽,也是為了能徵召更多的人參加戰鬥,這樣檄文的徵召和戰前動員功能也有了。
再之後我們文明了啊,不能像以前那麼野蠻,只動拳頭了,也要動動嘴皮子,尤其這交流多了,語言上也不成問題,宣戰公告的功能也有了。
而到了更加文明的時代,我們要講道理,守紀律,這樣就不單要宣戰了,還要盡量的宣傳自己是正義的一方,贏得宣傳戰的勝利,尤其是內戰,這點是很重要的。有時只要腰桿子硬,嘴巴又喊的響,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也能達到,當然我們現在叫做談判桌前解決問題。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看看檄文的幾大要素:
1.批評對方,這點是很重要的,假如對方是正人君子,完美的聖人,我去打他,還指望別人來幫忙,還公開貼出去叫嚷,那不是腦子有病嘛!所以說一定要抓對方的小辮子,說對方的罪過,當然啦,統治階級都有罪,不過你也要看什麼罪,也要看你檄文寫的針對的對象,比如滿洲女真在東北造反的時候,說明朝和自己有七大恨,這裡面說的主要就是明朝欺負我們了,我們要打回來,這針對的是自己族人說的。再比如鐵木真那句「你要戰,便作戰」這是針對自己的士兵說的。這兩個例子都是剛起兵時,那時要團結自己的族人,挑起與敵人的仇恨,此時是顧及不上對對方的宣傳的。但是到了後期,他們都學會了聲稱對方皇帝國王等等昏庸無能,政府**透頂,而自己的討伐是奉天行事,希望民眾投降,來迎王師,此時就不是單純要挑起仇恨了。
2.確立自己的觀點和歷史回顧,建立自己的觀點即點題,比如正義和邪惡之分,再以歷史舉例來證明之,這個在之前的古代檄文中是很重要的,近代則常會說對方違反了某某公約,便舉事例。但是其實正如菲特烈二世所說的,律師總是請的到的,現在這已經不太講究這了,現在講究先辦事,後補票。
3.確立自己的正統優勢,正所謂成王敗寇,這沒成敗之前敵人一律是寇是賊,我們一律是王,是正義之師,這點是要牢牢確立的,正統這個位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講究名正言順,假如名不正言不順就要被人群起而攻之。所以有天子在這邊總是好的,假如沒有的話,或者扶植一個,稱對方是偽的,比如日本足利幕府搞一個北朝出來。第二個就別管那天子了,就抓住下面的人狠批,比如說「清側」,多好的借口啊,自然清完側後怎麼辦那再說。
4.擴張聲勢,這個最虛了,所謂幾萬可以說成幾十萬,十萬可以說成百萬,小小百里可以說成九州天下,正所謂誇大其詞,無中生有,明明就你一個也可以說成群起擁之,檄文最不可信處,就在此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先把你嚇趴下再說。
5.封官許願,這個是對內部說的,所謂三軍為何用命,不外乎富貴耳,你大軍出征,這大軍自然要作到賞罰分明才行,這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公告天下,凡有功者重賞,必然將士樂於效命。否則像宋太宗那樣打完北漢沒賞賜就又去打仗,這將士心裡都不樂意啊。
6.宣傳攻勢,這個就是要抓住對方民眾將士的心理弱點,對症下藥,有時能起到千軍萬馬的效果,所謂傳檄而定,在檄文流傳的時候對敵方的心理進行動搖打擊。最佳的莫過於明太祖北伐的那道檄文,先是喊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奠定北方漢人之心,再宣佈既往不咎,之前元朝官吏即便是異族只要歸附明朝,則一視同仁,一段檄文,起到了分化打擊的效果,之前觀望之徒紛紛投效,實在是經典之作。
自然,檄文並不單是宣戰徵召文那麼簡單,如諸葛亮的《出師表》,類型上是表,但是從內容上他也有部分檄文功能,表明北伐出征的目的和自己的立場信心,再比如《對日寇的最後一戰》這種總攻命令也是一種號召檄文,有時如譴責對方但是不發兵的公告,也可以算作檄文。但是凡是檄文,一般都至少擁有上面的三到四個要素,我們就拿陳琳這篇來看看吧
陳琳一開始講了一番大道理,並回溯了之前的歷史,這是檄文的第二要素確立觀點和歷史回顧。然後便是說曹操的罪狀,如殺邊讓,楊彪,發掘陵墓,包括和袁紹的關係,其中如何對不起袁紹,這一一說來,這是第一要素,批評聲討對方。
再稱曹操把持朝政,這樣一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正統地位便不被袁紹承認,這是第三要素。再說和建忠將軍張繡協同,可張繡其實後來投靠了曹操,這一點很明瞭了,是第四要素,虛張聲勢。
再稱得曹操首級,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這是第五要素封官許願。又勸說曹操陣營中大批袁紹人馬,包括原來的呂布所部,曹操所有的人來歸降,這宣傳攻勢第六要素也有了。
再加上陳琳的好文筆,一篇經典檄文就出現了,不過,這秀才的筆最後還是要靠兵的拳頭來才能起作用,正如那七歲作詩的駱賓王,檄文做的再好,還是兵敗逃亡的份。
正如曹操所說,「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眾位假如有意從事檄文這個有前途的職業,切記此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