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黑椒炒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漢的中興(求誤入!) 文 / 黑椒炒三國

    新上任的驃騎大將軍也是捷報頻傳,先是滅了袁紹的殘餘勢力袁熙,接著還打了一次烏丸人,斬首三千多人,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外族馬上意識到,大漢,還是有力量的。

    各個割據一方的諸侯們也都向朝廷獻上投效書,表明自己對大漢的忠心,包括遠在西涼的馬騰韓遂,都向長安請降了。他們願意歸順朝廷,為大漢戍守西疆。

    北邊的匈奴人也是不敢妄動,二十萬西涼雄兵就在河東,雖然糧草缺乏,但是震懾匈奴綽綽有餘。這讓所有的人都認為,戰火,即將遠離大漢,中興的局面馬上就要來了。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開心,長安的皇宮之內,被董卓扶起來的小皇帝劉協就很是難過。

    蔡邕讓他和劉辨日後再爭皇位,他不怕。即便爭取不上他也不怕,只是他明白,那個姓何的女人,絕對不會讓他活到和劉辨爭奪皇位的那天。

    「呂將軍,朕,真的不能再做皇上了麼?」劉協抬頭問呂布。

    如果說董卓有什麼功績的話,那劉協要算一項。這個孩子對於士人雖然很倚重,可是對武將同樣的尊敬。

    呂布抱拳說道:「皇上,現在只是您和弘農王都暫時下來,等到日後再行定奪,皇上還是有機會的。」

    劉協癱倒在座椅上:「朕沒有機會了,那個女人不會讓朕活到和他兒子爭皇位的那一天的。」

    呂布沒有說話,有些事情,他無法解決,也不想往裡摻和。

    呂布現在最擔心的,是并州鐵騎的未來,自己的未來。呂布不怕死,他這樣的人注定不怕死。他就怕別人當他不存在一樣,視他為無物。

    新的朝廷組建之後,裡面還能容的下他麼?呂布不知道。大漢還能允許并州鐵騎作為一支獨立的軍隊存在麼?他也不知道。

    他現在非常後悔,為什麼自己大腦一發熱就聽了王允的話呢!其實董卓對自己不錯,除了那個女人沒給自己,什麼都給自己了。

    董卓沒有兒子,自己是他唯一的義子,就算劉明郡主懷的是男孩,但是董卓已經六十多了,那孩子還沒出生,自己有很多機會!為什麼自己會那樣的衝動!呂布非常後悔,讓他產生後悔這個念頭的,是王允什麼事情都不問他,事成之後,王允就把呂布當做空氣的態度。

    有些錯,是沒辦法回頭的。

    呂布知道自己現在已經無路可去,更不能背叛。一旦自己再次背叛,不用別人,那些死盯著自己的二十萬西涼軍,牛輔和李催等人肯定會追殺自己到天涯海角。

    所以,儘管不滿,呂布也只能認了。

    劉協也只能認了,哭過之後,揮手讓默不作聲的呂布退下。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王允回來,王允回來的時候,一切都將塵埃落定了。

    那個時候,王允可以專心做他的太尉,而那個女人,會專心想辦法殺掉自己。隨他去吧!

    小小年紀,劉協感覺到自己根本無力抗爭。

    談判是順利的,也是艱難的。特別是到了最後,涉及到很多方的利益,每一步,都要小心的踏出,斟酌再斟酌。

    好在雙方都非常有誠意,大的框架也沒有分歧,所以,儘管時間長了點,在公元一九三年春季,談判結束了。

    蔡邕的意願達到了,盧植的意願也達到了。兩個人在功成之後,一起告老還鄉。王允做了當朝太尉,他的意願也達到了。

    對於王允來說,一切都太如意了,明年,劉表就會把整個荊州交給自己。後年,張魯和劉焉就會去鄴城養老。然後,曹操會把青徐交給自己。剩下袁術和孫堅兩人,只需要一紙詔書。

    王允覺得,自己就是重振大漢的最大功臣,就是因為自己設計殺了董卓,所以一切才能峰迴路轉,看似已經要滅亡的大漢才能奇跡般的起死回生。這重振社稷之臣,除了自己,還有誰能擔當?

    當然,關於新組建的朝廷之中,權利的劃分是最大的問題。這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是王允首要考慮的。每一個官職的任命,都要考慮到各個方面。誰需要鼓勵,誰需要安撫,大意不得。

    就在王允為這個問題傷透腦筋的時候,有一個叫禰衡的上了一篇奏章。禰衡說,大漢已經到了必須變法的時候,此時的王允,應該傚法商鞅。以變圖強。

    禰衡也知道王允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組建新的朝廷。關於這一點,禰衡舉例說明:洛陽的文職官員不足兩百人,算上那些臨時湊數的也就是了三百多個。可是洛陽在童軍的治理下,無論是救助難民還是重建城市,一切卻是井井有條。

    原因是什麼?禰衡認為,童軍重建洛陽的時候,那些士族並沒有伸出援手,所以洛陽用人都不是傳統的「舉薦」制度,而是誰有能力誰就可以幹。

    如果在其他的地方,三百多人幾乎連一次小規模的救災都做不好,所以,禰衡建議朝廷修改用人制度。禰衡還說,閔侯最大的功績,就是沒有加賦,但卻府庫殷實。

    別說是重建一個洛陽了,現在的大漢其他地方,就算是修一座橋,都會往老百姓的頭上加賦稅,可是洛陽卻沒有。洛陽的百姓每年交夠皇糧地租之後,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負擔。所以那些湧向洛陽的流民,並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慢慢的演變成黃巾。

    最後,禰衡說,經過這幾年的動亂,大漢終於有了重振的機會,如果一切依舊按照祖制不變,那就等於我們自己放棄了重振大漢。所以,現在必須變法,而且剛剛經歷的大亂,也確實是變法的最好時機。

    這篇文章在朝堂引起了很大恐慌,禰衡是個什麼都敢說的人,認為是對的,他就會說出來。很多人都知道他說的是對的,包括王允在內。

    可是有時候,事情不是對了就可以去做。王允現在是士族的領袖,他必須維護士族的利益。如果真的做官不需要舉薦了,如果大漢的收入真的不是掌握在士族的手中了,那士族的結果將會如何?

    王允不敢想像,不敢想像那種失去光環,沒有特權的日子該如何去渡過。

    好在朝堂之上基本上都是他這樣的人物,大家對禰衡的奏章採取了打壓的態度,以「違背祖制,妄議朝政」的名義,將這個讓人討厭的傢伙逮了起來。

    儘管禰衡也算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但是他的遭遇在兩個朝廷合二為一喜訊的衝擊之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整個大漢的士子們都在歡呼著,他們舉冠相慶,慶祝自己的勝利。王允很開心,路過洛陽的時候,專門停留了幾天,對洛陽的各種情況仔細的又觀察了一遍,對童老大更是讚不絕口。

    蔡邕也回到了洛陽,對於蔡文姬和童軍之間的關係,蔡邕那雙併沒有昏花的老眼也能看出個大概,他的態度很曖昧,既沒反對,也沒有贊成。

    未來老丈人這樣的表態已經讓童軍很滿意了。自己現在雖然是大漢的閔侯,可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賤民。以蔡邕的身份,心中有點不快是定然的。既然什麼都沒說,那就是什麼都有機會。

    這對童軍來說已經足夠了,最少,他不用做出帶著蔡文姬私奔的打算了,也不用準備先搞大肚子再抬進門了。

    王允在洛陽停留了幾天,童軍作為東道主,自然要宴請一番。現在的洛陽已經喘過氣來,幾頓飯還是管的起的。席間,王允說,現在大漢一切動亂看來都要結束了,我們現在把鄴城作為都城,也是臨時的,請閔侯用心重建洛陽,讓天子能盡快還都。

    童軍表示自己義不容辭。說真的,童老大覺得很累。並不是重建洛陽累,而是和王允他們相處起來,非常吃力。

    童軍問王允,還有什麼自己能效勞的。這本來只是一句客氣話,可是王允卻當真說了:「閔侯,聽說你和奉先關係不錯,希望你能勸勸他。」

    童軍的心頭一陣迷茫:「溫侯?他現在怎麼了?」

    從長安傳來的消息,呂布這一陣子很低調。甚至連軍營都很少出來,他能有什麼事情?

    王允歎口氣道:「這次我們能誅殺董卓,奉先當居首功。只是,我和盧公都覺得,如果還是讓各個部隊由各個將領統帥很不妥當。我們希望統兵的大將們能把兵權交給皇上!這對閔侯來說自然不是問題,只是奉先那邊就麻煩了一些。」

    眉頭皺在一起,童軍問王允:「敢問太尉大人,若是溫侯交出兵權,將居於什麼職位?」

    王允尷尬的笑了笑,並沒有做聲。一邊的蔡邕卻冷哼一聲,語氣好像有些怒意:「像溫侯那種人品,豈能高居朝堂之上?」

    麻煩了,依照呂布的性格,這樣的條件他是絕對不願意交出兵權。

    并州鐵騎雖然只剩萬餘,但是戰鬥力卻非常的強悍。這段時間,洛陽已經度過了最難熬的時期,童軍也開始訓練部隊。以前的朔方精兵恢復了編製,並且擴充到四千人之外,還訓練了一萬步兵。而且洛陽大部分男丁,都被童老大劃在所謂民兵的範圍之內,進行了一定的訓練。閒的時候民兵可以維持地方治安,戰時可以負責後勤運輸。

    儘管如此,童軍也沒有十足把握打贏并州鐵騎。就憑朝廷現在掌握的幾支兵馬,誰也不敢說能打贏并州鐵騎。

    除非,朝廷敢動用牛輔的西涼軍。

    牛輔現在在河東非常的老實,不需要人看管,也決不踏出河東一步。但他現在卻並不願意接受朝廷對西涼軍的整編。

    賈詡對童軍說:「軍隊,是我們這些人現在保命的本錢,除非我們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沒有危險了,否則決不會放下兵器。」

    (這個禮拜兄弟更新還可以吧?下個禮拜不能這樣了,不然無法保證質量,一日兩到三更,老黑只求推薦票,希望各位兄弟看在老黑知道這本書要死了,還在堅持的份上,給老黑一些支持!我現在期待的也是奇跡,希望,在我都認為不可能發生奇跡的時候,奇跡會降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