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黑椒炒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315章 回家的路 文 / 黑椒炒三國

    從今天起,他知道母親並沒有騙他,他不是野孩子,他有爸爸,他有一個讓他引以為豪的爸爸!

    童老大當然很幸福,他知道就算黃月英的研究取得成功,距離拿那種能引爆的石塊當做炮彈的時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為中間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去克服,比如說石塊的引爆時間。

    若是石塊落入對方頭頂的時候爆炸,應該是最理想的了。

    這中間的研究,並不比製造出炸藥要省事。

    儘管路還長,但是石彈成功的第一場引爆足以讓童軍欣喜,這就好比是邁出了第一步。

    還有一個讓童軍高興的消息。馬均搞出了一種彈力更大的彈簧,黃月英將彈簧裝在投石機的下面,同樣是二十斤重的石彈,無論是射速還是射程,都比飛龍軍現在使用的投石機要發射的遠很多。

    而且體型比現在的投石機要小了一半還多。

    現在使用的投石機,雖然底座也裝了彈簧,但是主要還是靠一種拉力來投射,不光體型大,操作人員也多。

    那種新型的投石機,不需要拉桿了,所以體型馬上小了下去,四個士兵就足以操作。

    體重也和一輛馬車差不了多少,運輸起來,只要兩匹健馬就能拉走。

    飛龍軍,離他們飛起來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

    西域的事情暫時平定之後,童軍決定回高昌看看,他有很多事情要做,看看黃月英的成果,和呂布說一下自己這一趟的情況,看看獵犬軍團準備好了沒有,和呂布商量一下關於大漢的事情。

    高昌城的發展速度遠遠出乎童老大的預料。以前預留的城門顯得有些窄小了,那些商隊都在排著隊伍進出。

    大漢的茶葉,瓷器,從這裡源源不斷的運往西域。這些東西在大漢很常見,賣到安息等地,則是一本萬利。

    而從羅馬買來的那些橄欖油,各種果醬,在這裡也是非常暢銷。還有一種車隊是飛速前進的。這些車隊拉的是香蕉。這種作物在漢北是沒有的,有人嘗試過種植,但是失敗了。

    香蕉是甘寧的海軍在大漢沿海發現的一種作物,海豹軍團的士兵嘗試帶了兩次,一開始都沒有引起轟動,因為等他們回來的時候,這香蕉大多已經爛了。

    後來不知道是誰,帶了幾根沒有半熟的香蕉回來,一路走到家,香蕉居然熟了!

    成熟的香蕉馬上成為搶手的產品,現在的價錢是一根香蕉五十個漢北銅錢,不是一般人家吃的起的。

    大漢的南部,這些東西往往熟了之後爛在樹上,但是如果速度夠快,能賣到漢北,或者更遠一點的西域,安息,甚至羅馬,那就是金子!

    據說有一支商隊,拉了半車香蕉去安息,半車香蕉換來一車珠寶,還供不應求。所以現在有更多商隊在和東吳的孫權拉關係,把那種東吳爛在樹上的香蕉,當做寶貝一樣買來。

    中間他們選擇了甘寧的海豹軍團運輸,直接從東吳把香蕉送到大連,然後快馬加鞭一路向西。即便再快,如果讓一個車隊來運輸,最少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所以運輸香蕉的商人們,大多是僱傭好幾支車隊,一路上換馬換人不換車,晚上也照跑不誤,大有一副「一騎絕塵妃子笑」的架勢在裡面。

    從東吳哪裡買來是很便宜的,經過長途運輸和保管的成本,等香蕉到了安息,就值金子的價錢,比瓷器和茶葉還要貴。

    甘寧還找到一樣東西,在大漢沿海的一些島嶼上面,海豹軍團發現了橡膠。一開始他們還不知道橡膠的用法,直到被裝在馬車的車輪上面,馬車移動的速度明顯要快出不少,而且坐在上面的人也是非常舒服,這種東西一樣成為了那些有錢人的專利,你家馬車有沒有裝輪胎,是看你富有程度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

    各位貨物東來西往,在高昌城一般都會做短暫的停留,所以高昌城儘管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依然顯得十分的擁擠。

    高昌城的擴建已經很多次被提了出來,只是由於商人和農場主的爭執,呂布才沒有動工。

    現在童老大回來了,呂布第一件事情就是讓童軍馬上解決這個問題。慕容九成已經痊癒,雖然斷去一條胳膊,但是精神確是很好。

    他揮舞著僅有的一條胳膊,強烈要求高昌繼續向西擴建。

    童軍看著他那寸步不讓的摸樣,微微笑了:「好吧,向西,我去說服那些商人。」

    慕容九成一愣,然後說道:「你別認為我替你擋了一箭,你就讓著我,這樣我很不習慣。」

    童老大哈哈笑道:「這也是一個原因,主要的是,商人拖不起。」

    商人拖不起,這才是童軍讓步的主要原因,他和那些商人商議的時候,沒有人再說什麼。

    如果高昌城不擴建,他們的貨物大多要擺放在城外,貯存起來相當的麻煩。

    遇到狂風暴雨的天氣,他們根本找不到地方哭去。

    所以,在這次雙方的爭鬥之中,商人最終選擇了讓步。他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趕緊擴建高昌城。這是他們第幾次向農場主讓步,他們也不知道了,反正,只要兩幫人一起爭執,這些商人好像從來沒有贏過。

    確定了高昌城的發展方向這個算不上問題的問題,呂布親自設宴,為西征歸來的童軍等人洗塵。

    席間,童老大對蔡偉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平定車師的戰鬥中,蔡偉的表現非常突出,這一點童軍已經對呂布說過。

    在和大宛決戰的時候,蔡偉的及時出現,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他把握戰機的能力,讓童軍非常欣賞。童老大對呂布說道:「奉先兄,你這個徒弟,日後的功績定然在你我之上。」

    呂布非常高興,拍著坐在自己身邊的蔡偉:「這孩子還小,以後還需要各位多多指點才是。」

    眾人忙說應該的,呂布說道:「當然了,如果哪點做的不到,各位只管替我教訓就是了,小孩子還是要打的,不然將來不成氣候。」

    話雖然這樣說,那種得意的表情卻是溢於言表。

    眾人正待客氣兩句,卻聽見外面一人大喊:「那個殺了車師國國王的孩子在哪裡?」

    呂布錯愕,馬上站起身來。進來的是劉協,呂布急忙說道:「北王,我以為你今天不在家,所以沒有通知你,萬萬不要見怪才是。」

    劉協呵呵一笑:「哪裡,我本來就不在家,後來聽說殺死車師國國王的那個孩子回來了,特地跑回來看看的。」

    劉協不來就不喜歡這種一半議論政事,一半喝酒的宴會,所以一般這樣的宴會,他是絕對不會來的。

    呂布頗為高興,喊了一聲:「小偉,來見過北王。」

    蔡偉早已經在席間站了起來,聽呂布這樣說,馬上向前走了兩步:「末將蔡偉,參見北王。」

    劉協看蔡偉顯得精神,臉上還帶著一絲稚嫩,當即微微一笑:「我來看看,你是哪家的孩子?」

    呂布微微笑道:「這是劣徒,北王見笑了。」

    劉協哈哈大笑:「原來是奉先的徒弟,這就難怪了。」

    說話間,劉協從自己身後拉過一個人來:「大將軍,這是我皇叔劉和,在劉備那裡混的不開心,到我這裡看看。你們認識一下,看看以後有什麼能幫的上大將軍的。」

    呂布心情這時候非常好,對劉和的態度也是非常好:「原來是皇叔,失禮了,請北王和皇叔上座。」

    劉協一擺手:「得了,我最討厭你們這樣的飯局了,廚房有吃的沒有?我自己去吃點,還有點急事要辦。」

    眾人也都知道劉協的脾氣,紛紛打過招呼之後,對劉協也不強留。他們知道,劉協所謂的急事,八成是哪家姑娘在等著他。

    劉和這幾天也適應了劉協的生活方式,聽劉協這樣說,忙的上前一步:「王上,那我該如何?」

    呂布急忙說道:「皇叔第一次來,哪裡能走?這裡坐著的都不是外人,皇叔也來喝上一杯,與我們熟識一下。」

    劉協點頭:「對,你去忙的,不用管我。」

    劉和入席之後,和童軍對視了一眼。說實話,童老大這個時候有一種衝動,想去問問劉和是不是知道蔡文姬的下落。

    但是就算問了,又能如何?

    童軍心中有些失落,臉上掛起一絲笑容:「來,我們敬皇叔一杯。」

    劉和端起酒杯喝了,禰衡馬上問道:「皇叔,為什麼不在劉備那裡了?」

    劉和顯得有些氣憤,擺手說道:「他們都是叛逆,明裡說復興大漢,其實都在為自己考慮,讓人好生氣惱!」

    禰衡一陣奸笑:「嘿嘿,當初我在鄴城的時候,對他們說傚法洛陽變法,居然說我是禍亂國政,差點把我宰了,現在知道是誰禍亂國政了吧?」

    劉和臉上一紅,當初要抓禰衡,他就是支持者之一。

    禰衡得理不饒人,繼續說道:「現在如何?曹操在屯田吧?劉備也在屯田吧?這不是子安當初在洛陽的所為麼?曹操的招賢令,劉備的聚賢令,哪一個不是當初子安的翻版?曹操的屯田兵,劉備的民兵,哪一個不是出自子安的手筆?」

    童軍知道禰衡那張嘴,那可是罵過三國國罵的嘴巴,再由他說下去,他真敢指著劉和開罵。

    忙的打住道:「好了好了,過去的就不說了,皇叔,我們這裡和大漢有些不太一樣,看不順眼的,還請皇叔見諒。當然,皇叔要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東西,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商量一下。」

    劉和點頭,輕聲說道:「是啊,這些年你們這裡風調雨順,連連戰勝,大漢卻是連年戰亂,而且天公不做美,天災也是不斷。現在的大漢,比不上以前了。」

    呂布的嘴角泛起一絲笑容:「皇叔,我問個問題,」

    呂布兩隻眼睛看著劉和:「我若現在南下,劉備等人能否擋住我的鐵騎?」

    劉和搖頭:「擋不住。」

    但是他接著說道:「但是,漢北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呂布知道,劉和說的是實話。當下在不做聲,喃喃說道:「看樣子,我們要再努力一些才可以。」

    童軍也說道:「嗯,我們需要時間,如果我們的兵役制度完全推行十年,一統江山易如反掌,只是現在,還有些困難。」

    慕容九成有些不屑:「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你們如果想回家,打回去就是了。」

    呂布沒有說話,童軍也沒有。

    他們想回家,他們也願意用自己的武力打回去,但是他們不想讓自己回家的路,變成一條血路。

    因為,那是他們的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