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黑椒炒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350章 為真主而戰 文 / 黑椒炒三國

    偏將上前說道:「將軍,讓飛龍軍的投石機發射吧!」

    柴多里夫非常焦急:「我們的投石機?你看看我們的投石機能打垮這些東西麼?」

    薩珊的國外接道:「就是投些石頭,讓他們順利移動也是好的啊!」

    一句話,讓焦急之中的柴多里夫茅塞頓開。他堅決的一揮手:「現在不是時候!讓飛龍軍做好準備,隨時聽我命令!」

    敵人越來越近,國王的臉色越來越焦急,而柴多里夫卻依然沒有任何指令。

    「轟隆!」

    一聲巨響之後,只見城門被沖車衝破,城牆也隨之劇烈的晃動著。

    城門破了,還沒有開打城門就破了,這讓守軍異常沮喪。反之羅馬人卻沒有多少興奮,這個結果在他們看來是理所應當。

    柴多里夫這時候才忽然下令:「飛龍軍!攻擊!」

    飛龍軍的投石機朝城外的敵人射去,城牆上的弓弩手也開始射殺那些靠近的敵人。

    柴多里夫一把拉過身邊的偏將:「你親自帶人下去!帶騎兵,最精銳的騎兵!給我砸爛那些東西!記住,只要砸爛他們的輪子讓他們停在外面就可以了!」

    偏將馬上明白他的意圖,帶著一萬騎兵就衝了出去。

    那些正在向城牆衝擊的敵人被飛龍軍阻攔,而那些攻城利器卻已經到了城牆邊上。羅馬人顯然察覺了柴多里夫的意圖,快速的拉動著繩索,想把這些東西再拉回去。

    但是飛龍軍的石塊讓他們這項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

    輕裝出擊的騎兵很快就趕到那些大傢伙的面前,揮舞兵器將他們的地盤砍斷。沖車還好一些,那些破城塔上的士兵,在底下保護他們的部隊被殺散之後,瘋狂的向下面射箭,妄圖阻止敵人靠近。

    但是漢北軍的騎兵接到的是死命令,就是即便是死,也要完成的命令。

    五座破城塔馬上傾斜,上面的士兵一個個摔下了下來,粉身碎骨。偶爾有些人幸運的拔住可以拔的地方,身體懸在半空沒有落下。

    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慶幸自己的幸運,就看見對面的城頭上,一個個弓弩手已經把眼睛對準了他們。

    羅馬人沒有放棄,城門破了,即便是攻城的利器已經沒有了,但是只要打破了對方的城門,那些東西好像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們的重步兵排成整齊的方隊,快速的向城門移動。

    薩珊的國王甚至沒有等柴多里夫吩咐,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叫過身邊一個壯漢:「帶上你的部隊,把敵人擋在城外!」

    那壯漢一提手中彎刀:「請國王放心!請阿拉放心!」

    這就是希望,只要他們認為自己有希望捍衛國家,捍衛他們的真神,他們就會不惜生命。

    薩珊人對羅馬的重步兵彷彿有著很深的瞭解,他們的重步兵就是效仿羅馬建立的,所以,面對曾經的師傅,徒弟們絲毫不懼,奮勇的迎了上去。

    他們都用狼一樣的眼神看著對手,羅馬那不敗的信念和薩珊人為真主而戰的信仰在泰豐西的城下碰撞出一團團血霧。

    戰爭已經全面拉開,勝利女神將站在哪一邊還是一個未知數。

    勝利不光來自戰場上士兵手中的刀,戰場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對戰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而這些因素對於漢北郡明顯有些不利。

    首先是補給的問題,漢北郡的產糧基地離戰場太遠,一石米運到安息,基本上剩不了多少了。

    而先期就投入近百萬人的大戰,指望那些小國來提供補給更是不現實。

    不光是補給,就是援軍也沒有羅馬人來得快。

    從第二批援軍的主將確定,到出發,再到戰場,雖然高順用了自己能用的最快的速度,已經是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這三個月期間,漢北軍完全是一副守勢,隨著高順大軍開入安息,安息境內才展開反攻,一度把敵人逼退至幼發拉底河流域,打通了漢北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物資支援通道。

    安息境內的日耳曼人堅持不住,開始往後退去,優勢彷彿已經來到漢北這邊了。

    蔡偉看著清澈的幼發拉底河河水,有些興奮,對高順說道:「將軍大人,河對岸就是阿爾達希爾將軍的營地,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高順沒有看他:「你說呢?」

    蔡偉想了一下,如果是以前,他肯定會直接打過去。因為這時候大軍配合阿爾達希爾,奠定美索不達米亞戰場的優勢地位,羅馬人唯一的優勢就是薩珊了。

    可經過幾次和羅馬人的較量,他也知道,對手有五十萬人,如果十萬人阻擊自己,自己不可能順利的通過,對方援軍一到,又是勝負難料的麻煩。

    蔡偉最終說道:「我們必須把補給送過去,讓阿爾達希爾將軍有能力繼續堅持下去。乘著這個機會,我們可以鞏固在安息的優勢,然後派援軍去解泰豐西之圍。」

    高順點點頭,這還像樣。和羅馬人的戰鬥不要指望一戰定勝負,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高順想了一下,對呂琦玲說道:「琦玲,我給十萬軍隊,你去救柴多里夫,如何?」

    呂琦玲在馬上抱拳:「是!」

    高順看她一眼:「你打算怎麼做?」

    呂琦玲想了一下:「我帶十萬人趕去之後,我軍將在兵力上遠遠超過敵人。如果是混戰,羅馬人的重步兵很難應付,我想,是不是可以掐斷敵人的後路,迫使他們回兵來救?」

    高順點頭:「好,具體情況你自己做主,記住,根據戰場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計劃。」

    他也就是肯和呂琦玲多說幾個字,這算是各位照顧了。對蔡偉,他惜字如金:「你,送補給。」

    蔡偉把補給送到阿爾達希爾手中的時候,小笠原次郎已經如同一個猿人,半截皮帶正在嘴裡面嚼著,看見蔡偉送來的糧食,即便堅強如小笠原這般的倭人,也是趴在糧車上面,眼淚都流出來了。

    手拿一捧大米,島庫揆一激動萬分:「兩個月了!兩個月沒吃到米了!」

    阿爾達希爾這時候到還注意一些風度,屢了一下自己凌亂的頭髮,站在蔡偉面前:「小將軍,安息的形勢如何?」

    蔡偉點頭:「前一段時間很被動,不過現在好多了,我們擊退了敵人對安息進攻,這才打通給你們送補給的通道。」

    阿爾達希爾說道:「你們快些回去,把能留的東西全部留下給我,羅馬人的力量還沒有完全使出來,最殘酷的戰鬥還沒有開始。我還要在這裡再堅持一段時間。」

    本來,預計他們堅持三個月的,他們已經完成了超額任務,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條件下出色的超額完成了。

    高順也想讓他們繼續堅持,因為那對牽制羅馬人的兵力非常重要。試想,如果這些倭兵撤退,幾十萬羅馬軍隊騰出手來,安息和薩珊都抵擋不住。

    蔡偉替高順問了一個問題:「將軍,倭兵們願意堅持麼?」

    即便是狗,你要不能把他不當一回事,不然他們會另找主人的。

    阿爾達希爾深深吸了一口氣:「我答應他們,只要打贏這一仗,帶他們去羅馬的行省亞細亞。」

    亞細亞,是羅馬最富有的一個行省。蔡偉沒有再說什麼,他自然知道這個承諾是阿爾達希爾換取倭兵們支持的最有效的辦法,也知道這個承諾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亞細亞將會被這些倭兵們夷為平地,也同樣意味著阿爾達希爾確實是一位很出色的將軍,他在這麼短的一段時間內,就找到了調動這批部隊積極性的最好辦法。

    阿爾達希爾也沒有解釋,很低沉的說了一句:「願上帝保佑亞細亞,願真主原諒我。」

    蔡偉留下了足夠倭兵們使用兩個月的物資,然後退入安息,準備迎接羅馬人接下來的攻擊。果然,沒退多遠,羅馬帝國的援軍就趕來這裡,漢北軍盟國的部隊也基本上全部集結完畢,雙方在安息又集中的五十多萬部隊,形成了第二個雙方人數超過五十萬人的大戰場。

    這對馬日召是很大的考驗,蔡偉他們在前線想著辦法和羅馬人作戰,而馬日召要做的是讓前線的士兵有衣服穿,有飯吃,有足夠的弓弩可以向對手源源不斷的射擊,當武器斷了的時候,可以拿到新的武器,這個工作並不比蔡偉他們輕鬆多少。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不光是要從漢北徵集到全部可以徵集的物資,還要從能購買的地方購買。

    馬日召想了一個很絕的點子,就是通過一切手段,從各種渠道高價收購羅馬人的羊毛,羊肉。

    這個策略是非常符合童老大長期作戰的要求的。

    風語在這其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他們的人偽裝成普通的商人,通過第三方或者直接進入羅馬進行交易,買到的羊毛不一定能拉回來,因為羅馬人對邊界封鎖的非常嚴密,風語採取的辦法是,能拉回來就拉回來,拉不會來,就地處理。

    由於漢北對羊毛和羊肉價格的哄抬,導致了一隻羊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價錢猛的上漲了三倍!而且依然在漲。

    在羅馬,無論是那些貴族還是平民,對這個現象都非常的滿意,漢北大量的金銀飛速的流向羅馬人的腰包。羅馬人渾然沒有感覺出這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

    羅馬人看著那些金銀咧著嘴笑的時候,馬日召也在笑。風語傳來的消息證實,有很多羅馬的農民,現在根本不去種地,而是在養羊!如果漢北軍正面戰場能夠支撐一年,等到明年收穫的時候,羅馬的糧食產量最少會減少三成!

    同時,馬日召也從大漢收購所有能收購的物資。

    和大漢的交易進行的非常順利,包括劉漢的諸葛亮,都沒有對這次交易設置障礙。因為諸葛亮知道,漢北軍的目標已經不是自己,沒有必要去招惹那些不存在的敵人。

    於是,漢北的商隊很快進入洛陽。和他們一起來的,有司吾。

    司吾又一次來到洛陽,他知道自己年紀大了,他知道自己的那個希望已經很渺茫了,但是他還想再試一次。

    或許,這一次能見到竇郎中,這一次能有自己孩子的消息。哪怕是知道他埋在哪裡也好。

    「爹,慢點。」

    一個非常精神的小伙子把司吾從馬車上扶了下來。「您看,是這家鋪子麼?」

    鋪子已經很老,招牌也很舊了。這就像是大漢一樣,常年的內戰民不聊生,經濟停頓不前。現在的洛陽,比起高昌差遠了。

    就是和烏魯木齊那種新興的城市也沒有辦法比。

    雖然舊,卻還是竇家藥鋪。

    司吾扶著年輕人的胳膊:「走,陪我進去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