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祥龍演義

大道小說網 第120回:寒食大王爭國寶 文 / 十八公

    且說三郎當了一品熊貓大俠,引著五百精兵護送熊貓往執夷國而來。說不盡饑餐渴飲,夜宿曉行,不覺走了兩個來月,又值隆冬時節。那熊貓被一輛大車馱在一個木籠子裡面。三郎命張魁走在最前面持刀開路,佛兒倩倩兩邊把守,三郎押後照看。隨行士兵與十個家丁一路行來。

    單說那熊貓喜吃滑竹,且非常能吃。當時正值隆冬時節,卻好巧遇箭竹開花,竹子盡皆枯萎死亡。三郎見此急道:「若是沒了竹子,這熊貓吃得什麼?不會餓死。」倩倩笑道:「此處竹子開花,難不成別處也是這般?我們快快趕路,定然能見到一山好竹。」三郎道:「說的有理。」

    命士兵們晝夜快趕,尋覓熊貓食物。不覺趕了一天一夜,士兵們再也跑不動了。都坐倒在地叫道:「大人只管熊貓溫飽,全不顧我們。可知趕了這一天一夜,水都不曾喝上一口,那得力氣再行?這熊貓不曾餓死,我們倒要累死了!那時節,你師徒四人護送去罷。」三郎見此道:「都停下來休息片刻,吃些東西吧。」命張魁佛兒:「你們四處看看,這裡可有竹子,快摘些來與熊貓受用。莫教餓壞了這個活祖宗!」

    張魁佛兒領命去了,佛兒謂張魁道:「師父叫我們來尋竹子,不如你我分開去找。機會也大一點。」張魁道:「我走左邊。」佛兒道:「我就走右邊。」當時兩個分開來尋竹子,張魁走上幾里路,都是些荒山野嶺,參天大樹,未曾見到一棵青竹。再說佛兒走了一會,忽然看見一個去處,漫山遍野都是青竹。生得十分茂盛。佛兒見此大喜道:「老天保佑熊貓!」

    急忙掉頭來叫道:「師父,師父。前面好一坡青竹耶!怕不有百里之遙,就是熊貓祖宗八代都來也吃不完。」三郎罵道:「混賬,既然有竹,怎麼不摘了來,到來告訴我?」佛兒道:「我這就去。」卻被倩倩叫道:「且慢。」三郎道:「還等什麼,這熊貓兩天沒吃東西了,餓了她不是當耍的。」倩倩道:「我聽說這熊貓喜歡活達,到處走動。我看她在籠子裡坐太久了,只恐坐出毛病來。沒有竹子可以找,生了病,你去找誰?不如將她放出來,由我們幾個看著她讓她自己去林子裡面散散心也是好的。」

    三郎道:「這荒山野嶺的,一不留神弄丟了。到時怎得了?」倩倩道:「有我們幾個看著,還怕她丟了?就是老虎嘴裡也搶得回來,放心!」三郎道:「就依你之言,出了事情唯你是問。」即命士兵解下熊貓。吩咐道:「你們既然勞累,在此好生等我們,不要提起腳來亂走。」眾人答應了,此時張魁正好回來,三郎命他依舊持刀在前提防野獸,四個一時將熊貓圍在核心向竹林走去。

    走不多時,果然見到一山好竹,生得漫山遍野,十分惹人喜愛。三郎見此喜道:「等她吃完,去叫士兵們多來採摘些去。」看看進來竹林。原來那熊貓果然關的太久,今番將她開放,又見到這一片好竹子,心裡想的就是跳出牢籠,擺脫縛束。要圖個自在逍遙。張魁在前觀察野獸,不提防那熊貓就是一下,將張魁猛地推dao在地,飛也似地跑進竹林去了。

    熊貓來這一下,連三郎也沒想到,他見熊貓跑了,急得大聲叫道:「熊貓跑了也!熊貓跑了也!」佛兒倩倩也驚慌了,幾個拽開大步就來趕那熊貓。張魁聽見三郎喊,方知熊貓逃跑,也是托地跳起來,舉著刀大聲叫道:「你往那裡跑?」捨命來追熊貓。叵奈那片林子十分茂密,又是匝天遠地,夾道茵亂。幾個方才追進竹林來。早已不見熊貓去向,莫知所蹤。

    三郎見此指著罵倩倩道:「都是你,都是你。那熊貓就是餓死也還留得屍體在,如今她跑了,要是找不回來,連個屁都沒有!卻不苦哉!」倩倩道:「你別怪我,誰會想到她兩天沒吃東西了,還跑的比誰都快。更何況她又身子笨拙,料應是行動不便,誰會曉得啊?」張魁暗暗笑道:「你想要是一個囚犯逃了出來,他會不會跑得快?」三郎道:「你們在此搜尋,等我去叫人來。」

    倉忙轉身而去。倩倩幾個則在竹林尋找。三郎回來大路,喊一聲:「那熊貓跑了,你等快快隨我上山找尋去來。」士兵們聽說都驚慌了,叫道:「早知不讓她去了。」一窩蜂趕來竹林尋覓熊貓。一夥從清早尋至天晚,卻是沒有消息。士兵們叫苦道:「這竹林恁般浩大,蓬蓬勃勃地密不透風,那裡去尋熊貓蹤跡?一時回報朝廷消息,你師徒四人倒落得乾淨,可憐我五百顆人頭落地,有誰能救?」

    三郎默默無言。須臾說:「總之沒奈何,且休作此壞的打算,趁天未黑,再來找一找。」士兵們道:「找,大人只記得熊貓,卻不看看我們德行,如何去找?」三郎這才抬頭一看,原來幾百個士兵的衣服都被荊棘掛得破爛不堪,面皮都刮出了血。一個個披頭散髮,十分狼狽。三郎道:「也難為你們了,都先去等我消息,我師徒四人偷不得這個空閒,只好留下來。」

    眾士兵早有此意,聽他一說,巴不得一聲:「有勞大人。」都往回走去。三郎見士兵退去,大喝一聲:「土地安在?」一陣風過去,土地現形,拱手唱喏道:「小神見過先生,未知有何法旨?」三郎道:「此處是何地方?可有人家居住?」土地道:「回先生,此處喚作八百里『佛肚山』,人煙絕少。只有一條道路通往執夷國。」倩倩問:「老頭,我們原來也是要去執夷國的,只因在這裡丟了東西。你可有法尋找?」

    土地道:「無法。」張魁笑道:「都不曾問丟了什麼,就說無法!」土地笑道:「陶先生這等神人都找不到的,我們那裡找得來?所以沒法。不知先生丟了什麼東西,大如筐鬥,還是小似花針」三郎道:「什麼筐斗花針,乃是一個動物,喚作熊貓,有腳,會走路。」土地聽說笑道:「還是有腳的,越發找不到。」佛兒道:「怎麼就找不到?」土地道:「此處乃是佛肚山的西嶺,喚作『箭竹坡』,多是箭竹,

    方圓三百里。只因這當中荊棘叢生,薜蘿丫叉牽繞,凡人無法通行,那裡還去找得熊貓?難,卻難。」三郎道:「似她熊貓比我還大,還要笨拙,怎麼就在此中消失。」土地笑道:「熊貓原來這般龐大,我只道是山雞田鼠大小的動物。若是這樣說,尋她不難。」三郎大喜道:「快快說來。」

    土地道:「由此向西三里遠近,有一條三尺寬來道路,通上一個地方。那裡有座洞府,喚作『枯音洞』,當中也有百十小妖,為頭的一個喚作寒食大王。你那熊貓必然也是由此走上去了!」倩倩大驚道:「如此說來,熊貓已為妖精吃矣!」土地道:「這倒不會。只因那寒食大王是不吃煙火食的妖精,即便熊貓到此,也不會坑害。」佛兒道:「所以他才叫做寒食大王。」土地笑道:「正是。」

    佛兒道:「他不吃,難保手下小的不吃,卻又利害!」土地道:「這個便不得而知,還是請先生自去打探罷。小神告退。」說完不見。三郎當時得知此信息,引著倩倩三人匆忙趕往枯音洞而來。

    再說那熊貓當時將張魁推dao,一徑兒往竹林只顧奔跑,不想跑到裡面又無路可通,又不敢前行,更害怕後退。在林子裡到處亂走,恰好走上枯音洞的道路。只恐三郎追來,沿著路一直走上去,走了許久,回頭看不見三郎追來。又來坐下半邊啃竹子吃,才然吃飽。那裡面多有野狗,因不曾見到過熊貓,倒嚇得四處亂竄。熊貓聽見聲響,只認做是人。爬起來就走,看看上來枯音洞。

    原來這裡面也有個老妖精,卻是竹鼠成精,壽逾千年。這妖精不吃煙火食,但吃蔬菜水果,所以自稱寒食大王。這日洞外有幾個小妖伺候,忽然看見一個怪東西跑上來。也嚇得打跌往裡報道:「大王,怪事年年有,卻不似今番!」那大王問道:「老爺我千把歲也都過來了,什麼怪事沒見到過?你嚷什麼!」小妖道:「外面一個毛茸茸,黑乎乎的東西跑上來了,我這裡都是不見,好奇怪的。」

    那大王托地跳下來道:「有這等事?黑乎乎的,是個什麼?」小妖道:「那裡曉得?」大王說:「隨我去看看。」剛走出來,與熊貓撞了個滿懷,撲地一跤被撞倒在地。那大王急忙抬頭看時;果然是個熊貓。他也嚇得托地跳起來,往後跑去。那熊貓只怕有人追來,故在此尋覓躲避之處。她左右亂看,卻並無躲避之處,倒把傢伙什物掀做一地。那大王與小妖在躲在後面觀看多時。

    小妖戰兢兢問道:「大王,你自說年長,見得多。且認一認看是個什麼東西?」那大王道:「我也是嚇破膽子的了,那裡認得什麼?你們出去問一問她,要找什麼,將就拿來讓她去罷。」小妖驚慌道:「你也不認得她,怎麼教我們去問?倘或她功夫利害,卻不害了我等?我們不去?」那大王罵道:「該死的,我是老爺,你們不去。終不然要我去?」小妖道:「做大王的還不去,沒天理啊!」

    那大王聽說道:「等我去問問她看。」悄悄走出來,輕輕拍一拍熊貓道:「兄弟,你找什麼?」那熊貓一回頭,嚇得大王又栽倒在地叫道:「我是一番好意啊!」熊貓見了老妖,也不害怕。只把眼睛四處來看,忽然見到後面幾個妖精攀著門在瞧她,急忙往後面趕去。那些小妖見了叫聲苦!又嚇得一窩蜂跑出來叫道:「老爺啊,她往後面去了哩!」那大王爬將起來道:「且莫亂了智獐,但看看她到底找什麼?」

    一夥跟著熊貓來至後面天井,熊貓發現正中央有一口井,只道是個好地方。跳跳舞舞趕至旁邊,使前足攀住井簷,往上托地一蹭就欲跳將下去。那後面眾妖精見了歎道:「早知這等,拿把刀與她便了,何苦這等撮弄我們一番轉來跳井哩?」說不了,熊貓早已跳了下去。原來那井簷高出地面三尺來高,到了頂上取水口就已不足二尺方圓。熊貓身子已是被卡在那裡下去不得。

    只是拚命地左右搖掙,下不去,也上不去。一些妖精見此越發哈哈大笑道:「你們看,你們看。她不是卡在那廂了麼?真個好耍子耶!」那大王叫道:「且莫嚷,等我來問她。」一夥走過來問道:「你是那裡來的,怎麼無故到此尋短?看開些罷。」熊貓那裡回答。大王見她不言語,轉怒喝道:「你莫不是耳聾?問你怎麼不說!」熊貓依舊不說話。小妖們道:「莫不是她不會的說話?你問她沒用。」

    大王道:「你要是不會說話,就點個頭。等我來救你。」熊貓連連點了點頭。大王歡喜道:「她雖不能言語,卻善辨人言。」又問道:「你是那裡來的?」熊貓卻又搖頭,意思不知道了。大王笑道:「問她那裡來的,她怎麼搖頭?」小妖道:「不是大王這般問的,等我來問。」問道:「你是不是很遠的地方來的?」熊貓又點了點頭。小妖又問道:「你到此來究竟何干,是不是要找東西?」

    熊貓又點頭。大王道:「她果然要找東西,你問她找什麼?」小妖問道:「你要找什麼?是不是要找死?」熊貓連忙搖頭。小妖道:「大王,她不是尋死。莫不是有人要捉她,她來尋躲避之處的?」隨即問道:「是不是有人要捉你?」熊貓又點了頭。那大王驚道:「既是有人要捉她,想來片刻就至。」即吩咐道:「你們做速將他救上來!」小妖們就要動手。忽然聽見外面叫道:「寒食大王,速速出門來見。」

    大王聽見大駭道:「來了來了!你們且把這後門關好,都隨我去應付一番。」小妖果然將後門關好,將熊貓關在後面。大王脫下素服,披了道服。取來一支枴杖走出門應聲道:「是那個喚我?」三郎看那大王時,到有幾分正氣,暗暗歡喜道:「此妖面善,熊貓斷然無恙。」即笑道:「是我喚大王。」大王問道:「你是那裡來的,到此喚我何事?」三郎道:「不瞞大王,我們乃是從中華大明遠道而來的,只為一事要來請教。」

    大王說:「你那中華離此甚遠,怕有六七千里遠近。你怎麼來的?又有何事請教我?」三郎道:「大王說的是,是有這等遠,我們是一路行來的。我們遠道而來,原是要護送一件東西去執夷國,不想在大王地盤上不慎走脫。所以尋至大王府上,特來問一聲大王是不是看見?」大王笑道:「丟了東西就來問我,你丟了什麼東西?」倩倩搶先答道:「毛茸茸,黑乎乎喚作熊貓的一隻動物。」

    那大王聽說歡喜道:「原來是個熊貓。這可是個好東西呀!」佯笑道:「我們並不曾看見什麼熊貓到此,想你差了。你再轉別個地方去問或許見之。」三郎道:「大王說不曾看見,我不信。」大王道:「你怎麼不信?」三郎道:「在來大王府邸的路上,曾有熊貓啃食竹子的痕跡,你卻說不曾看見,還哄我到那裡去問?」寒食大王怒道:「你這廝喚作什麼名字,敢在本老爺眼下猖獗?」

    三郎笑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蕩魔的陶三郎,大王可聽清除了?」寒食大王聽說心驚道:「原來是他,怨不得能走這幾千里路。」即答應道:「你既是陶三郎,我更不會騙你,那個什麼熊貓,我這裡著實不曾看見,三郎請行。」張魁提刀喝道:「你說不曾看見,且容我進去詳查。」冒冒實實的就要進去。

    卻被寒食大王將枴杖阻擋道:「你這莽漢子,豈敢擅闖民宅?」張魁大怒,提起刀往大王頭頂就劈。寒食大王轉身躲過,引著小妖一窩蜂鑽進洞府,將洞門關的緊緊的,將師徒幾人拒之門外。倩倩道:「似這等,熊貓決是被這廝藏起來了。」佛兒道:「好笑,他一干妖精要藏熊貓何用?」倩倩道:「你們不知,這熊貓乃是稀世寶貝,獨我中華有之,所以執夷國才面聖要求。這些化外妖精見了此等國寶送之上門,豈有不要之理?正是送上門的買賣哩!」

    三郎道:「若是有意藏匿,怎得熊貓歸來。不是個費心的事!」佛兒道:「師父不要慌,等我進去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勾當,再作打算。」三郎道:「也好。」佛兒搖身一變,化作一隻蜻蜓兒,輕輕越過高牆,往後面飛來。原來那天井裡有一株合抱不來的大樟樹,佛兒停翅落下來,細心觀看裡面動靜。

    只見寒食大王引著小妖正在井上營救熊貓。用幾根木頭紮起一個架子,架上轆轱,將索子把熊貓攔腰綁住,再命三個小妖轣轣轢轢搖轆轱,輕輕的將熊貓從井上救下來。佛兒看見了熊貓,連忙飛出報知師父。寒食大王既然救下熊貓,謂小妖們道:「這個熊貓原是稀有國寶,除是中華,別個去處都是不見,出錢也沒有買的。如今這熊貓送上我門,乃是天大的緣法,豈可輕易送還?卻不是個呆子?

    你們速速將此架子抬走,把熊貓好生藏匿起來。他陶三郎是必不肯罷休,待他來尋,沒見個端倪,自然要走。那時節,我與你小的們一起分享此等國寶卻不是好?」小妖聽說,一面抬木撤架一面將熊貓藏起來。才然完畢,聽見撲通地一聲響亮,原是張魁將洞門打破,四個舞著兵器直取後廂而來。寒食大王見三郎闖進門來,大喝一聲:「陶三郎,你怎麼這等無禮,打壞我的家門?」

    三郎罵道:「老雜種,只道你是個善良的妖精,不想你原來這等可惡,就敢癡心妄想,奪我熊貓。我勸你趁早送還出來,不然我叫你一概遭誅!」寒食大王情知事情敗漏,而奪熊貓之心猶然未死。大聲叫道:「你這廝不要胡說八道,你那熊貓是她自己走上我門的。只怪你自家不細心,致令如此,那裡是我有心奪取?眼下你將我家門打壞,我倒要與你算算這筆帳!」

    大喝一聲將枴杖來打三郎,卻被張魁大刀接住罵道:「死不要臉的,若說打話,先與我來見個上下。」兩個就那天井裡一場好殺!但見:

    張魁郎君稱伏虎,竹鼠成精號寒食。郎君舞刀寒迸迸,妖精弄棒風嘶嘶

    一個迎風惡狠狠,一個立地那肯慈?一來一往神通有,輪動刀棒共兩支。

    刀剜心窩須迴避,棒打腦門應先知。噴雲噯霧千般俏,播土揚塵展丰姿。

    果然都是英雄將,功夫手段各相持。交鋒那裡來情意,只論手段不問師。

    兩個鬥爭三十回合,未見上下。寒食大王見勝不得張魁,急忙退後,將枴杖在地上打了三打。

    畢竟那大王使出什麼本事?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