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後宮權欲沉淪路:九重鳳闕

正文 第五章 假戲真情(3) 文 / 燈火闌珊

    雖然也有「察舉」和「徵辟」等方式選拔人才。由地方長官定期向朝廷薦舉或者由皇帝和大臣徵聘有特殊名望和才能的人做官,但是徵選的範圍還是難以破除豪門貴閥的範疇。

    先帝在世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大力推行科舉取士,欲招攬天下人才,不分士庶之別。可是科舉開始之後,科考選擇而出的多半還都是那些士族子弟,畢竟,原本負責層層篩選把關都是豪門貴族出身的官員,有所偏袒自然在所難免,偶爾有幾個寒門出身的,就算是得到了官爵,也難以融入大齊的上流圈子,深受排擠,處處遭到為難,致使政績不突出,難以提拔。長期以來這科舉門面上是說選拔天下英才,可是實際上都被世家大族把持,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結果選拔的「英才」有限得很。

    齊瀧繼位之後的這幾年來,也一直大力提拔寒門出身的官員,竭力打擊以王家為首的豪門士族。尤其是兩年前,藉著王奢統帥大軍連續慘敗的機會,大力削弱王家的勢力和兵權,提拔在朝堂上毫無根基的梁國降臣倪源,與王家對抗。

    任何一個國家在建立的初期,都需要大家族來扶持輔佐,可是一旦江山穩定了,這些家族就會逐漸成為一種負擔,尤其是它們交接聯姻形成的關係網,以及位高權重的外戚,對於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都是一種限制,甚至是一種隱隱的威脅。

    「皇上不必憂心,何不請吏部將各家舉子的考卷呈上,由皇上親自定奪,選取人才呢?」蘇謐笑著問道。

    「以前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將科舉的儀式交由吏部承辦,皇帝只需要接見選中的人員即可。如今規矩豈可輕廢?」齊瀧不以為然。

    「先帝一生忙於戎馬征戰,自然無暇理會這些朝政事務,如今皇上文武雙全,是曠古爍今的明君,難道不應該親自選擇合意的人才嗎?」蘇謐笑道。

    齊瀧微微意動。蘇謐話裡的意思其實很明顯,先帝當年雖然意識到齊國朝廷裡存在的弊端,專門開設了科舉取士來扭轉這一局面,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發揮什麼效果,這個與先帝本人對此的不重視也有直接的關係,先帝在世的時候,一心想著一統天下,成就不世霸業,對於朝政的關心遠遠不及在戰場上的征戰殺伐,尤其是他本人就不善文采,不通詩文,所以科舉只是交代吏部人員仔細辦理,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如今齊瀧繼承了皇位,屢次交代旨意,指使吏部人員如何選取應對,但是還是難以扭轉豪門貴閥佔據大多數名額的現狀。

    「如果皇上親自點選科舉的學子,那將是莫大的榮耀,以後,無論他們是出身寒門還是豪門,都是天子門生,哪裡會有人敢輕視壓迫呢?而且,武舉不是也正好可以遵循此例,皇上親臨考場,視察這些人的武功兵略,天下應考的學子,無論文武,豈不都要感佩皇上的知遇之恩,必定會為皇上效死力,忠誠竭力。到時候,何愁天下英雄不盡入皇上彀中矣。」蘇謐輕聲笑道。

    齊瀧點了點頭,想到眾臣爭相感佩效力的情形,心底忍不住大為嚮往,原本武舉他就想要親臨考場查看一番,當然倒不是為了國家視察棟樑之材,純粹是想到這是第一次的武舉,是前人所未有的功績,當然要親臨現場看到自己的功勞。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為了一個年輕人的好玩湊熱鬧心理而已。如今聽來,倒是還有這樣深遠的意義,到時候,文舉也可以遵循此例,一方面自己擔任考官,親選人才,同時又可以讓選取的官員更加對自己感恩戴德。豈不是兩全其美?

    「謐兒真是出的好主意。」想到這些舉動所帶來的妙處,齊瀧神采飛揚地道。

    「哪裡是謐兒的主意,不是皇上要親自前去武舉考場查看巡視的意思嗎,臣妾不過是把皇上的主意整理出來而已。」蘇謐盈盈笑道。

    「嗯。」齊瀧點了點頭,喜不自勝地道,「謐兒真是朕的賢內助啊。」

    「啊,皇上這一句可是失言了,臣妾萬萬不敢當啊,皇上的賢內助不是只有皇后娘娘才對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