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仙道煉心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 龍歸大海 文 / 李郎憔悴

    李瑟癡癡地道:花妹妹,你來做什麼?請你不要打擾我和楚妹妹好嗎?你放心好了,等我葬了她,心情好了,自會找你們的。

    李瑟人刀合一,武功大進,不用抬頭,聽見聲音就知道來人是花想容。

    花想容道:郎君你別難過,我有個法子可以救楚姐姐。不過我怕那樣的話,我就會變老了,你會嫌棄我。

    李瑟聽了,興奮地道:什麼?你有辦法可以救流光?是了,你也會法術,我以為你沒楚妹妹厲害,就沒辦法救她,忘記問你了,真是笨的可以!你有什麼辦法,快點說來聽聽。

    花想容道:我用我的內丹可以救回她的命,可是我失去了內丹,就和普通人一樣了,再也不能容顏永駐,永遠年輕了。過得幾年,那時又老又難看,你就不喜歡我了。

    李瑟聽了哈哈大笑道:好妹妹,幸好你心地善良,把這番話告訴我了,否則日後我知道了這件事情,我會恨你一輩子的。你這樣做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花想容道:那你說來聽聽。

    李瑟把楚流光輕輕放在路邊,然後摟著花想容道:你想啊!你救了你的楚姐姐,我感激在心,自然更加愛你。再說你如果不救她,你容貌是可以永遠這麼美了,可是香君她們豈不會很嫉妒?到時她們聯合起來對付你,你處境就糟糕了。我那時雖然有心維護你,可能也力不從心啊!

    花想容拍手道:不錯!我怎麼沒想到這一層?不過我老了,你不愛我怎麼辦?你要發個誓來。

    李瑟當即跪下發誓,心想:她們都是美麗善良的姑娘,只有她們瞧不上我的份兒,哪有我嫌棄的份兒呢?既然她們真心愛我,我李瑟豈可辜負她們呢?

    花想容見李瑟說的誓言很誠懇,歡喜之下,便吐出玄珠,放在楚流光的嘴裡,那珠慢慢進了楚流光的腹中。

    花想容見李瑟目不轉睛,道:郎君,你緊張什麼?楚姐姐一定會好的,不過她以後身體虛弱不堪,遠弱於常人,再也不能使用法力了。

    李瑟道:只要她好好活下來就行,什麼法術不法術的。我以後就是拚死也會保護你們的。當下李瑟把楚流光抱起,和花想容返回王家給楚流光治傷。

    皇宮卻是另一番景象,金忠和袁珙把朱棣喚醒,朱棣當即下令整治皇宮內務,命兵部尚書金忠把全城封閉,內宮護衛一併歸金忠和袁珙統領。

    朱棣召集一些心腹重臣,在宮內密議。朱棣先問尚書蹇義,蹇義支吾不敢回答,朱棣歎了口氣,對楊士奇道:朕今番遭人暗害,賊人膽大妄為至此,卿但所知聞,請直告朕。

    楊士奇思索片刻,道:臣訪得漢王高煦私造兵器,蓄養亡命之徒,及以漆皮為船,演習水戰等事。請陛下詳查。

    金忠道:漢王高煦擅募軍士三千餘人,他們不隸屬兵部,只是終日逐鷹縱犬,騷擾京都。先前臣布下兵馬指揮徐野驢,捕得其中一二縱兇殺人的,按罪懲治,漢王竟到署親自索要,與野驢談了一二語,不稱己意,竟從袖中取出鐵爪,撾殺野驢。此事臣先前不敢上報,如今陛下遭此大難,臣捫心自問,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敢再欺瞞陛下了。

    朱棣面如土色,歎道:這些事朕都知曉,卿等有何想法,但請明言,朕不會怪你們的。嗯,這裡再無外人,你們但可放心。

    解縉道:漢王曾對人言道:如我英武,難道不配做秦王李世民麼?又嘗自作詩云: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凍。這兩句詩,明明是挾恨陛下,流露奪嫡的意思。請陛下三思。

    朱棣怒道:那麼你們看,該如何處置?

    楊士奇頓首道:漢王初封雲南,不肯行,復改青州,又仍不行,心跡可知,無待臣言。惟願陛下早善處置,使有定所,保全父子恩親,得以永世樂利。

    朱棣勃然大怒,立刻傳召漢王朱高煦。

    朱棣上朝,在殿上踱步,然後傳召文武百官並太子上殿,又對金忠道:楚姑娘的病情如何了?如果無大礙,請李瑟上朝。金忠領命。

    移時大殿群臣畢至,漢王朱高煦才一上朝,朱棣就盛怒質問,面詰各事,聲震雷霆。

    朱高煦無可抵賴,一味支吾。朱棣足罵了漢王一個時辰,最後冷笑道:你也不用抵賴了,你勾引妖人,yu致朕於死地,不忠不孝,此事我早已查明了。此刻,你的府邸我已讓人圍困了,勾結你的一干妖人,一個也跑不了。來人,把此孽種勒褫冠服,囚縶西華門內,廢為庶人。容後查明罪證,再凌遲處死。

    朱棣盛怒之下,群臣都是戰慄傾聽,此刻見漢王被廢,不過他乃是逆上謀位的大罪,暗地支持漢王的也不敢出聲,太子朱高熾卻越眾而出,泣道:父皇,萬萬不可啊!高煦怎麼說也是您的骨肉,就算一時糊塗,也應該給他悔過的機會。再說弟弟有罪,我這個做哥哥的有失監察之罪,願意為他分擔,請父皇饒恕他吧!

    朱棣厲聲道:我為你計,不得不割去私愛,你yu養虎自貽害嗎?太子泣請不已。

    這時漢王朱高煦卻騰地起身站起,輕蔑地對太子朱高熾道:你不用假惺惺地貓哭老鼠,我也不領你這個人情。

    漢王朱高煦筆直挺立,大聲對朱棣道:父皇要殺兒子,就不要婆婆媽媽的。昔日靖難之變,父皇曾經答應我,打得天下之後,便讓我為太子,可是父皇卻食言而肥。我功勞不小,英明酷似父皇,難道不可以為太子嗎?我一氣之下,是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可是謀害父皇的事情,都是我的屬下希圖擁立之功,才這麼做的,不過孩兒的罪責不能推托。既然父皇偏心把皇位讓給這個廢物,那我沒什麼可說的,請陛下即刻把我凌遲處死吧!我身體髮膚來於父母,如今歸還,也不為過。請陛下成全。說完一臉毅然。

    漢王這番話說出來,眾人都是呆了,殿中一片寂靜。朱棣看著漢王,良久不說話,然後又掃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太子,微微皺了一下眉,突地對在殿尾的李瑟道:李少卿,你上前來。

    一些人不知所指,李瑟見朱棣望著自己,便跪上前去,道:臣在。

    朱棣道:朕多虧有你相助,才脫離這次的危險。你說說,朕該如何處置此事?

    李瑟已非吳下阿蒙,心思快轉,道:此事乃陛下的家事,不過天下公器也,天子家無私事。臣以為,鷹翔長空,龍游大海,陛下只要做心中所想的事情就行了。陛下英明神武,必會處置好此事。

    朱棣連連點頭,殿上眾臣卻聽得雲山霧罩,大部分人想:這些話說了等於沒說,原來這小子善於阿諛,難怪驟升大位。

    朱棣想起道衍曾經對他說道:二王爭位,不必理會,自有十八子相助!如今李瑟的名字暗合該語,又說二王爭位,不必理會,而李瑟說話的意思,乃是自然行事,不要干預,正所謂物競天爭的含義,不禁心裡瞭然,但仍是大怒道:好,來人,把朱高煦押送回府,閉門不出三個月,其餘處罰,等日後看其悔過效果再做處置。

    眾人都是大驚,見皇上發了這麼大的怒,但手掌揚起很大,落下來卻很輕。漢王犯的是忤逆的大罪,居然最後所受處罰如此輕微,都是大出意料。可是沒等他們回過味來,朱棣便宣佈退朝了。

    解縉和楊士奇與李瑟幾人一起出殿,解縉道:李公子果然是人中龍鳳,說的話滴水不漏,兩不得罪,不像我等以後沒好日子過了。

    李瑟羞愧地道:我參與朝廷之事不久,不知道該幫助誰,所以實話實說了。其實皇上自有主見,不是我等說什麼就可以改變的。

    楊士奇道:不錯。太子殿下雖然天生仁義無雙,可是失之於不夠英武,聖上神武非凡,以武力得天下,所以不喜歡太子情有可原。

    金忠道:再加上漢王在殿上當面敢頂撞皇上,敢作敢為,和哭哭啼啼的太子一比,太子自然更加不能入聖上的法眼。聖上為以後的江山社稷著想,怎麼也不會殺他的了。

    解縉道:漢王這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主意真是大妙,看來漢王背後的高人的確厲害啊!這麼驚天的大案,被他這麼輕輕一招就給化解了,高明!

    楊士奇道:從此以後漢王恨我們入骨,我們以後可要小心了。李公子,你別以為我們有私心才幫助太子,好希圖擁戴之功。天下需要寬厚的仁君,我等是經過許多年才確定的,你只要不誤解就好。幾人談話之間,出了皇宮,然後各自回府。

    李瑟回到王家,剛到門口,就見王老財和王容在門口迎接,李瑟受寵若驚,笑道:伯伯和王兄太客氣了,叨擾多日,已是不安,如何敢勞二位大駕親迎呢?

    王老財滿臉堆笑,道:李公子客氣了。公子現在可是聖上眼前的大紅人,日後飛黃騰達,指日可待。還請公子看在小女面上,對以前的怠慢多多擔待。

    李瑟道:伯伯真是太客氣了。我和寶兒義同兄妹,伯伯就是我的親人,再要客套,那可真是見外了。

    王老財樂開了花,道:對,對。既然李公子這麼說,那麼我也就不客氣了。

    王老財還要宴請李瑟,李瑟忙道:我還有要事,不如改日再打擾好了。

    王容道:既然如此,那我和爹爹就不勉強了。李兄請自便。

    李瑟急忙去楚流光住所,前去探看楚流光。楚流光被花想容救活,但身體虛弱的很,需要調理。她雖然吃了寶丹,但她和花想容的體質不同,因此要慢慢化解寶丹才行。

    楚流光躺在床上,見李瑟雖然滿面堆笑,但眉宇間隱然有怒氣,便勉強做起詢問。李瑟只好把才纔的事情說了一遍。

    楚流光道:大哥,你和我一樣,都需要調養。事情過去了,千萬不要動氣了。你人刀合一,需要心境平和,才能和解你所得到的真氣。

    李瑟不聽還好,一聽之下,就覺得渾身極不舒服。

    楚流光道:你以前忘記了這件事情,光想著救我,現在知道厲害了吧!快回去休養吧!

    王寶兒道:是呀!楚姐姐這裡有我照顧,大哥不用擔心。

    花想容因為失去內丹,身體也是不適,自去練功,好讓身體受的損害減少到最小。

    李瑟見楚流光沒有大礙,便放心回房去了。李瑟在半路上,便遇到了冷如雪和古香君。

    古香君道:妹妹,你看,我說郎君一會兒就會回來,你偏不信。

    冷如雪早投入李瑟懷裡,道:郎君,都幾日不見你了,宮裡我又進不去,什麼忙都沒幫到。你回來兩次,也不見我,是不是厭煩我了呀!

    李瑟笑道:好啦!辦的是緊急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還埋怨什麼?再說我這不是回來了嗎?先回去再說吧!

    冷如雪道:我聽說了你們的事,楚流光真的那麼厲害嗎?你以前不早說,害我見識不到了。現在香君姐姐說她失去法術了,是不是真的?她好可憐啊!我若失去了武功,不定多傷心呢!她現在這樣,要我看是生不如死呢!

    李瑟在二女的陪伴下回房。

    第二日,永樂皇帝派人探望楚流光,又送來許多的禮物。賞賜了李瑟一座府邸,並下旨言道務必要治好楚流光,需要什麼儘管吩咐人去辦理。如是過了幾日,楚流光身體漸漸康復了,李瑟便和古香君帶著幾女搬到李瑟的府邸去了。

    一切停當,李瑟便帶楚流光入宮拜謝皇上。

    朱棣見楚流光安然無恙,大是歡喜,笑道:楚姑娘,我知道你不是凡俗之人,該賞賜你什麼朕也不知曉。你立了偌大功勞,想要什麼,儘管開口就是,只要朕能辦到的,務必讓你滿意就是。

    楚流光含笑道:既然陛下這麼慷慨,小女子也就不客氣了。說來我要的東西,對於陛下也是沒有用處的,不如就請賞賜給小女子吧!我要的就是茅山的鎮山玉印。

    朱棣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原來皇帝用的玉璽,據說是用和氏璧製成的。元代被推翻時,這顆傳國玉璽被元順帝帶著跑到漠南去了,所以開國皇帝朱元璋做了三十一年皇帝,也沒有用到這顆玉璽。

    朱棣即位之後,傳下一道聖旨,派出一名能幹的官員,到茅山要這顆玉印進宮。

    欽差大臣到茅山的前一天晚上,茅山道觀就有了預兆。這一天的半夜子時,茅山元符宮和崇禧宮的值夜道士,發現大茅峰九霄宮紅光燦燦,忙鳴鑼報警。兩宮道士起身一看九霄宮的紅光,便都爭先恐後地搶上山來,但山上什麼事都沒發生。等大家回至各宮後再看大茅峰,依然是紅光似火,道士們又往九霄宮趕,卻仍舊看不見有何災情。就這樣翻來覆去,搞得道士們憂心忡忡,不知將要發生什麼事情。等到天剛破曉,欽差就捧著金牌、聖旨到了茅山。

    原來朝廷在茅山設有靈官,是正七品、正六品的官。因為茅山派曾經幫助元朝抗擊過明朝,所以茅山都在朝廷的監管之轄。一見金牌和聖旨,道士忙備香案,跪拜接旨。一聽說是宣調茅山的鎮山玉印,雖是一萬個不情願,也只好捧出玉印交給欽差。欽差接過玉印,心滿意足地回朝覆命去了。

    玉印到京,正值永樂皇帝早朝,欽差進宮覆旨,值班太監接過玉印奉上。永樂皇帝龍目一觀,果然是隱隱瑞氣、霞光閃閃的一顆四寸見方、無理美玉精製成的玉印;再看印面,卻鐫著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體陽文。心想:只要將這原來六字磨洗去掉,再刻上奉天承運之寶六個篆字,不就是我大明皇家的御用之璽了嗎?於是傳下旨意:著文華殿掌中書事中書舍人篆寫印面;著尚寶司卿負責侍護管好玉印;著工部尚書揀選天下良工鐫刻印面篆字;著欽天監揀吉日良辰,刻ri興工。

    聖旨下了之後,中書舍人齋戒沐浴,熏手起草印面篆字。欽天監天官運周易,推八卦,精度日月,詳掐黃道、黑道。工部尚書即時發出許多文書牌票,揀選鐫玉匠人。

    工部揀選工匠,並嚴格考校,jing中選jing,強中選強,結果揀選出三十五名個個身懷絕技的良工巧匠。工部將這批玉匠逐一填表登記,以便有功獎賞,有過罪罰。

    天下至寶都有靈性。因這顆玉印是和氏璧鐫制,因此工部不敢輕易動手改鐫。但聖諭催逼,不敢動手也得動手,因此要欽天監擇取了一個吉日良辰,工部尚書朝冠朝服,先焚香拜告天地,並在工部大堂之上陳設了兩張公案,恭恭敬敬地到尚寶司,向玉印大禮參拜後,才捧到工部大堂的茵褥上。各玉匠亦依次拜天、拜地、拜玉印,然後拈香焚紙,默默禱告。只見玉印霞光萬道,瑞氣千條。這時雲板一響,欽天監差官喝道:辰時已到!工部尚書即令興工。

    三十五名玉匠被分為上、中、下三班,每班九人;尚餘八名,則兩名添砂,兩名換水,兩名補空,兩名提點。三班輪流,週而復始。每日不到時辰不興工,一切都循序而行。其活動大致是:寅時玉匠進衙,卯時準備,辰、巳興工,午、未磨洗,申時停息。為什麼有這麼多講究呢?因為寅、卯之時紅ri初升,太陽尚斜;辰、巳、午、未四個時辰太陽居頂;而至申時,太陽西墜。所以每日之間有可用工之時辰,也有不敢用工之時辰。

    轉眼間已是一個整月時間,工程才告圓滿。工部尚書率先驗看,只見印面上雕鐫著奉天承運之寶六個陽文篆字;尚寶司卿驗看如旨無誤。於是兩衙同樂,眾玉匠也歡呼雀躍,靜等封賞。要圖吉利,於是將玉璽鋪綾蓋緞,插上一對金花,喜氣洋洋地捧著上殿覆旨。

    五更三刻,永樂皇帝登殿臨朝。尚寶司卿捧了玉璽,工部尚書出班奏道:萬歲洪福齊天,開璽工程圓滿完竣,臣等覆旨。

    永樂皇帝龍顏大悅說:捧上來,待朕一觀。

    尚寶司卿即雙手將玉璽捧與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捧與掌朝閣老,掌朝閣老捧與司禮太監,司禮太監上與皇帝。

    永樂皇帝見印面上果然鐫上了奉天承運之寶的陽文篆字,彷彿自己這才真正像那南面君王的皇帝!心中大喜,忙道:司禮太監將璽用到紙上遞與朕看!

    秉筆太監急忙刷上硃砂,司箋太監急忙打開素繭箋,司禮太監一連三印,奉與聖覽。不料看了印文,永樂皇帝的臉竟一下子陰沉了下來,眾臣僚全都莫名其妙,近旁太監伸頭往素箋上一看,臉都嚇白了:不知何故,那素箋上竟還是赫然印著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字。文武大臣也全楞了,一個個呆若泥塑木雕。金鑾殿一下子靜悄悄、陰森森,竟像變成了閻王殿。

    半天才響起永樂皇帝十分不悅的聲調:傳旨工部尚書,再行開洗。

    工部尚書領著這顆玉璽,兩淚雙拋,哭哭啼啼,轉回本衙,心想:十年寒晝,多載勤勉,才撈到這二品之位,今日看來要斷送在這顆玉印上了。好在玉匠並未發放,於是又將其拘到一處。眾匠人聽到這段驚奇的故事,都十分驚訝,可是身不由己,只得照原樣分班協作。每日寅時眾匠人進衙,卯時準備,辰、巳興工,午、未磨洗,申時停息。工部尚書害怕因此獲罪,催促不停,不足一月,又已鐫刻完畢。看看確實一字不差,而且字字清晰,便又捧進宮來交旨。

    小太監說:萬歲爺在謹身殿議事。工部尚書又慌忙投謹身殿而來。到了謹身殿,他也不待三宣兩召,逕自走進。

    永樂皇帝道:卿何事來得這樣急促?

    尚書道:開璽完工,特來覆旨。隨即雙手遞上玉璽。

    永樂皇帝看上面確是奉天承運之寶的篆字,忙命人刷硃砂印在紙上;待掀開看時,卻依舊又是九老仙都君印。永樂想:該印是古靈之器,難道是我對其尚不夠恭敬,故不願為我所用?

    於是永樂帝將玉璽恭恭敬敬地奉於御案之上,三鞠躬,九叩首,然後唸唸有詞地祝道:玉璽,玉璽,朕今有禮,聽旨莫傲,珍貴無比!祝罷仍舊傳旨工部尚書再行鐫造。

    古語說伴君如伴虎。這顆印兩次鐫造不成,工部尚書真所謂惶惶不可終日。他膽顫心驚地仍舊點齊全部制玉匠人,吩咐道:舊字要洗得清,新字才開得明。眾匠人要小心了!

    眾匠人齊聲道:明白了。

    這一次,大家格外認真地開洗。只因這洗得清三字,就將這玉璽洗薄了一半。眾匠人恭恭敬敬地按時而作,細心鐫刻;工部尚書須臾不離,認真檢查每個環節,絲毫不敢馬虎敷衍,終於再次完工了。眾人看到印面上奉天承運之寶六個篆字格外醒目耀眼。

    五更上殿,尚書獻上玉璽。忙刷硃砂,印在紙上。掀開看時,仍是九老仙都君印!

    這下可把永樂皇帝氣得七竅生煙,惱羞成怒,雷霆大發。舉了這玉璽,往九間殿丹墀之上就是一摔,罵道:縱是能者,不過草仙,怎敢戲弄朝廷!接著,便傳出一道聖旨:押入國庫,封鎖不用!

    永樂皇帝想起前事,道:既然楚姑娘開口,朕自然應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