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永樂歸天1 文 / 李郎憔悴
第六章永樂歸天
遷都běijing既定,王老財後悔不迭,急忙又前來找李瑟活動,想要再要回李瑟先前答應他的土地,不過不敢直接找李瑟去說,先找王寶兒商議。
王寶兒氣得嚷道:「爹爹,你可真是丟人,你為什麼就那麼性急地不要土地呢?現在害我丟臉,你出爾反爾,你讓我怎麼去說啊?」
王老財陪笑道:「我不是以為那些土地不值錢了嗎?賠錢的買賣誰做啊?」
王寶兒怒道:「那薛瑤光的老爹怎麼沒有退掉土地?」王老財沒有借口,只好認錯,好說歹說求她幫忙,最後王寶兒沒有辦法,只好找李瑟說情。
李瑟見王寶兒臉紅害羞,前來說事,心裡暗笑,便假裝皺眉道:「寶兒,這事情不是我不幫你,你也知道,岳父大人他落井下石,氣得瑤光她們直罵呢!現在土地歸她們管理,我怎麼好再出口呢?」
王寶兒求道:「好郎君,你若是不幫我去說,那還能有誰幫忙呢?」低聲下氣,撒嬌求肯。
李瑟沉吟道:「既然這樣,我也可以幫你,不過除非……」
王寶兒急道:「除非什麼?」
李瑟在寶兒耳邊道:「除非你晚上……」聽到一半,王寶兒臉紅嗔道:「你好壞。」
李瑟「哈哈」大笑道:「那你答應不答應?」
王寶兒垂頭微微點頭。
王老財到底把土地弄到手,從此更加小心從事,魔教和六大門派互相爭鬥,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只好見機行事,保全自家才最重要。
遷都běijing之後,光陰易過,倏忽春夏,又是幾載寒暑。在這段時間裡,朱棣一面整頓朝政,一面商議北征之事。兵部尚書方賓上書道:「糧食短缺,不能興兵出師。」朱棣很是不滿。便召戶部尚書夏原吉,問北線上糧食多寡。
夏原吉奏稱所有邊疆上的儲備,只能夠守衛的士兵吃,不足給補大軍。又上言說屢次出師,戎馬資儲,都用的差不多了,民間又鬧災患,內外俱疲,應順時休養。
朱棣本想出兵討伐,但見臣下反對,心中不樂,又詢問李瑟的意見,李瑟道:「聖上為社稷鞠躬盡瘁,應該調養,何必再親自出兵呢!」
朱棣歎道:「我知道你的心意,可是北方未定,我雖然老了,但我一生爭戰,怎麼也比兒孫們強,不為他們打下穩定的江山,恐怕他們沒有他們老子的本事。」
朱棣一面讓夏原吉徵調糧儲。一面詢問刑部尚書吳中,他的回話大體和方賓一樣,朱棣正在氣頭上,不由怒道:「你也學方賓說話?等我殺了方賓,省得你學他。」
兵部尚書方賓聞言非常害怕,竟自殺身死。朱棣惱怒之餘,也將吳中系獄,並下旨不許大臣們再反對出兵。他命侍郎張本等人,分別去山東、山西、河南諸府,督造糧車,運往前線。
籌措完畢,永樂二十年二月,朱棣率軍起程。朱棣下令調用驢三十四萬匹,車近二十萬輛,挽車伕二十三萬多人,共運載糧食三十七萬石,隨大軍出征。
李瑟雖然和一干大臣一樣反對出兵,但是皇帝決心已定,也只有支持,李瑟見百姓困苦,便為這次出兵貢獻了許多的錢財。
古香君幾女開始雖然不願意,但是李瑟帶她們去看民間的疾苦,她們也就不反對了。
李瑟道:「雖然出兵是為了邊疆的安寧,也是為了百姓。可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憐天下百姓啊!我們只有盡全力緩解他們的困苦了。」
王寶兒卻道:「是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我才不要當那些老百姓呢!」
薛瑤光道:「寶兒妹妹說的好像一點也不體諒百姓,可是你和花妹妹每天去採集藥物,菩薩心腸啊!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好多官員都說要體恤百姓,可是正是他們禍害百姓啊!」眾女點頭稱是。
再說朱棣率領大軍至宣府東南的雞鳴山時,阿魯台聞悉朱棣親證,乘夜從興和逃跑,避而不戰。諸將請求追擊,朱棣命暫緩追擊,恐怕有埋伏,於是徐徐進行,一路過去,不見有什麼敵騎,如入無人之境。
到了五月中旬,朱棣了西涼亭。西涼亭是元朝皇帝往來巡幸之地,如今已經野se蕭條,渺無人煙。朱棣感慨道:「元朝創築此亭,是想給子孫萬代,永遠留著的,哪裡想到會有今日呢?古人說天命無常,也不盡然。有德的皇帝,方才保守得住的。否則萬里江山,也會化作過眼煙雲,何況區區一亭呢?」隨行的將士也都感歎。
大兵來到阿嚕台的巢**沙胡原,攻了進去,拿住阿嚕台的部屬一一審問,才知道阿嚕台聽說大軍到來,惶恐已極,阿嚕台窮途末路,已盡棄家屬,及駝馬牛羊輜重,向北遠逃跑了。
朱棣道:「獸窮必走,也是常情,但恐他有詐謀,不可不防。」因此不再追擊,命令都督朱榮、吳成等,盡收阿嚕台所棄牛羊駝馬,焚燬輜重,凱旋而歸。
回到京師之後,群臣祝賀,可是卻傳來兵部尚書金忠病逝的消息。朱棣悲痛不已,李瑟從宮中出來,回到家中,也是悶悶不樂。
王寶兒和金忠關係最為深厚,也是傷心不已。眾女見二人不開心,都來安慰。眾女散後,楚流光也前來探視。
李瑟歎道:「金大人能看透別人一生命運,能斷人生死,法術如此高強,可是仍逃不過命運之手,人的一生真是難以把握。」
楚流光道:「他說他洩漏天機,活這麼大的歲數已經很難得了。而且皇上對他那麼器重,讓他能夠實現理想和願望,他一切都很知足了。人生到了這樣,還有什麼可以埋怨和感傷的呢?所以你不用為他感傷。」
李瑟道:「是啊!經歷了許多的生死離別,我發覺想法總在變化,對生活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和成熟。我不是但為他傷心,而是我想起了某人,所以感傷罷了!」
楚流光知道他在想誰,也不說破,微笑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