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第一節 初戰威 文 / 問心劍
侯傲雪在西梁只呆了兩天便和贏去蕪一同回信都了,畢竟現在形勢緊張,她是實在放心不下贏去蕪才丟下一堆急需處理的政務跑到西梁去找贏去蕪的,雖然在西梁得到了意外的驚喜,但是她雖然是一個戀愛之中的女人,更多的卻是信都主掌大權的郡主。雖然心中很不願意,但是她還是盡快的和贏去蕪上路趕回了信都城。
由於贏去蕪身體未曾痊癒,所以一路之上基本都在馬車裡休息,而侯傲雪也放棄了乘馬,坐入了贏去蕪乘坐的馬車,反而是一貫不怎麼騎馬的書僮坐到了馬背之上。至於馬車只內的兩人做著什麼,也只有他們兩人知道,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信都與中山兩方都在這一年的最後時刻抓緊時間調兵遣將,訓練兵馬,看樣子,是準備來年一戰了。這也難怪,其時已經是嚴冬臘月了,天寒地凍,不利於行軍打仗,直待大地回春,方可一戰。一時見,兩國的兵馬糧草源源不斷的往兩國接壤的邊境線,也就是即將成為戰場的地方送去。
但是奇怪的是,信都的大批兵力雖然大多調往扶柳、辟陽二城。但是居然也有不少調往西梁城,在西梁周圍頻繁練兵,氣勢逼人。搞得高密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高密不過是個小國,縣不過五,戶不過四萬七千餘,口不過二十萬上下,整個侯國的人口連信都的軍隊的人數都不到,拿什麼和信都對抗。高密國主本以為是中山國使者前來遊說他與中山結為聯盟,共同對付信都的消息已然被侯傲雪得知。因此慌忙不迭的趕走中山的使者,表示出兩不相幫的態度,要不是怕中山國報復,高密國主甚至還想砍下使者的腦袋,送給侯傲雪。希冀能獲得平安。
但是奇怪的事,想盡一切辦法讓這個消息透露出去之後,信都非但沒有撤兵的跡象,調往西梁的軍隊反而越來越多,大有不滅高密勢不罷休的態勢。這時,更讓高密國主及一干做好當牆頭草準備的諸侯王還有中山的嚴德震驚的消息傳來了,信都與離國結盟。
信都與離國結盟,這意味著什麼,didu一戰,贏無傷威名遠播天下,試問當世,誰有膽來捋這頭老虎的呼須,再看侯傲雪,亂世紛爭,皆由她揭竿而起而引至諸侯離心,紛紛叛亂,身為女子,率五萬弱旅與五虎上將之一高定相抗,絲毫不落下風,不聲不響三年時間,竟然將信都的版圖擴大一倍,披甲之兵,竟也在二十萬之上,這等雄才偉略,便是這世上之男子,又能有幾人及得。
如此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聯盟,傻子都知道應當怎麼選擇了,幾乎所有的諸侯國都選擇不與中山結盟,中立以保身,甚至有兩三個小國已經派使者前往信都,要求與信都結盟。大樹底下好乘涼,這一點是誰都懂的,亂世之中,惟有實力才是一切,如果自身沒有實力,就必須選擇一個實力強勁的靠山來保證自己的安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保存自身才是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的要義,至於什麼面子,什麼禮儀,什麼廉恥,什麼道德,那都是有實力的人才有資格說的,至於無實力者,這些都可以算是不存在。因此也不能怪他們牆頭草,風吹兩邊倒。
高密正是這兩三個小國當中的一個,與其他小國不同的是,高密國主派遣使者,實際上是為了保存自己,若是信都答應了結盟,西梁那邊的數萬大軍的威脅便可解除了,到時候就算侯傲雪要他派兵去攻打中山,也無所謂了。保住國家社稷還是保住軍隊實力,這一點高密國主是算得很清楚的。但是,這次他的如意算盤卻沒有打響,使者去了信都有半個月了,卻每日呆在信都城的賓館內無所事事,連幾位朝中重臣的面都沒見著,更別提覲見侯傲雪,提出兩國結盟之事。但是,那使者在信都也不是吃白干飯的,不知從何處竟然打探出一條隱秘非常的消息,是關於信都為何要往西梁增兵,虎視高密的。原來前往didu與贏無傷商議結盟之事的是信都太尉,總軍師贏去蕪,且在回信都路過高密之時被人追殺,侯傲雪的貼身心腹侍衛隊長司馬羨及五十多名武藝高強的親衛兵士全部被害,贏去蕪也只是憑藉著馬快才逃脫得一劫。對此侯傲雪認為是高密有意放縱甚至是高密派人追殺的,因而非但不與高密結盟,反而於西梁囤兵,前來報仇。另外據稱,贏去蕪本是一山賊的軍師,後被侯傲雪招安,並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信都總軍師,深得侯傲雪信賴,甚至可能是侯傲雪未來的夫君。
侯傲雪未來的夫君,看著這個情報,高密國主出了一身的冷汗,十年之前,侯傲雪十三歲生日宴會之上拂袖而去,表示等閒王孫公子是絕對不在她眼中的,中山與信都之鬥不過也是為了侯傲雪拒絕嚴德之求婚,並卸了嚴德一條胳膊所引起的麼。侯傲雪如果對贏去蕪動了情,認定贏去蕪是她的夫君,而高密又有害贏去蕪之心的話,那高密是休想太平了。
到底是誰害贏去蕪,這個想也不用想,自然是嚴德了。好你個嚴德,拉完屎讓我幫你擦屁股,高密國主雖然心中早已將嚴德千刀萬剮,但是也無可奈何,誰叫人家的實力比自己強。現在還是想想怎麼對付侯傲雪是正路,高密國主一邊派出說客攜重寶前去信都遊說,一邊大肆調動軍隊,做好萬一的準備。高密雖然弱小,但是也不能坐等被信都消滅。
不過這次高密國主是猜錯了侯傲雪的心思了,增兵西梁其實是應贏無傷之請,調動高密的兵力,為他奇襲高密做的準備。以侯傲雪之智,當然不會遷怒於高密國身上,但是離國要支援信都,高密是必經之地,未免麻煩,還是及早清除的好,何況也只用自己虛張聲勢,並不用損耗實力,還能做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至於贏無傷追殺贏去蕪之事,在兩國現在結盟的大形勢之下,自己也只能裝做認定是高密與中山所為,更何況贏去蕪本人,還頑固的認定是嚴德派人所為,現在的形勢之下,侯傲雪認為也沒必要與他爭吵,嚴德就嚴德吧。
在匆匆忙忙的調兵遣將準備大戰的氛圍之中,離國武安三年,亦就是丙戌年就這樣過去了,新的一年丁亥年在一片紛紛揚揚的大雪之中來到了這個戰火硝煙不斷的亂世。
高密國主現在總算可以松下半口氣了,一是針對高密的西梁那邊的駐軍已未見增加了,看來說客在信都的遊說頗見成效,而且據回報,說客帶去的那些簡直可以買下半座城池的重寶已經送出大半,不少信都高官也答應替高密說好話,聽得如此消息的高密國主當下欣喜若狂,立刻又派人送了一批財寶前去信都,務求擴大戰果。二是高密大部分的精銳部隊都調到了靠近信都的前線,萬一有什麼事情,至少也可以抵擋一陣,到時候向中山求援也來得及,這也是高密國主為什麼不殺中山國的使者的原因,狡兔尚且三窟,況且在這亂世能保有自己國土的哪一個不修煉了千百年的老狐狸,留後路這種事,是一定要做的。
如果只是對付信都的話,高密國主的作為隨不能說是萬無一失,但是該做的,他是一件都沒有拉下,如果沒有贏無傷這著奇兵的話,侯傲雪想拿下高密,還是要廢很大的勁的,何況背後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中山國。
就是贏無傷,就是這著奇兵,把高密國主計算多時的部署計劃全部打破了。他一生愛用奇兵,善用奇兵,這一次的奇兵,也用得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之時卻也不禁為他那天馬行空富有靈性的用兵之道而大聲呼喝出一個好字。
冬天向來不是用兵之時,天寒地凍糧草輜重難以運送不說,兵士也會因為天氣過於寒冷而造成戰鬥力下降,威力強大的鐵甲騎兵更加不能在冬天出征,這仗還沒打上,鐵甲騎兵的鐵甲就會凍在一起,成了冰柱,還怎麼上陣。
但是贏無傷就是贏無傷,能人所不能的贏無傷,他竟然選擇在丁亥年的大年初十進兵,率軍五萬,三天下兩城,即是高密與離國接壤的昌安,石泉。這兩處本有精兵不下兩萬,對抗贏無傷的五萬兵士,雖然不能說會勝利,但也不至於如此慘敗,但是就是侯傲雪在西梁的動作吸引了高密國主的注意力,把這邊的大部分兵力全部調走,只剩八千餘人,這自然不是贏無傷麾下五萬大軍的敵手了。奪取二城之後,贏無傷更不停留,將傷員與後勤輜重隊伍留於這兩城,自帶三萬精銳前去攻打高密國都高密城。對於高密城,贏無傷沒有採取前兩城的強攻強打的策略,竟然在此天寒地凍之時打起了持久戰來,每日圍攻,卻從不曾傾盡全力,意思明白得很,圍點打援。但是高密國主雖然看到了這一點,卻不得不派人前去召在夷安、成鄉兩城與侯傲雪對峙的四萬精銳部隊回高密救援。因為贏無傷此時的策略雖然是圍點打援,但是保不準他何時不耐煩了起來,直接強攻,那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因此雖然明知是計,也只能這樣做,在高密國主的心裡,還是有一點點能內外夾攻打退贏無傷的想法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話來形容高密國主的倒霉是再好也不過了,與信都軍隊對峙的四萬大軍接到王令之後,立刻回師勤王,但是侯傲雪豈肯放過這樣的一個好機會,勤王軍隊前腳才離開夷安、成鄉兩城,雷火,茅勒立刻就率軍佔領了這兩座城池,並一路在後面追擊那幾萬回高密勤王的軍隊,奪得軍械糧草無數,以致三萬五千勤王軍隊到達高密之時,只剩三萬不到,且糧草輜重全部被劫,士氣不振。贏無傷利用這一點,果斷出擊,一舉將三萬勤王軍隊擊潰,再回師進攻高密城。高密國主見大勢以去,也不再多加抵抗。白綾系璽,赤腳出城投降。前後不過十餘天的時間,高密這個國家,就在離國贏無傷與信都侯傲雪的聯合夾擊之下,迅速的成為了歷史。
這也是兩國聯盟第一次的聯合做戰,此次聯合作戰,為之後兩國聯合橫掃天下開啟了一個良好開端,至此,信都與離國的聯盟,天下無人敢等閒視之。
註:侯傲雪起兵之時為甲申年,也是武安元年,武安二年為乙酉年,武安三年為丙戌。再一年為武安四年,亦是丁亥年